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在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36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36例患者获得12~18个月随访(平均14.3个月),微创组出血量较开放组明显减少,术后1周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谢春亮  梁昌详 《河北医学》2016,(7):1116-1118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前后 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矫形影像学效果。结果:两组患者 VAS 评分在手术后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 VAS 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在手术后均下降,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矢状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 Cobb 角、矢状位数差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位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后凸 Cobb 角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缩短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切口,降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T_(10)~L_3胸腰椎骨折可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且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s角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72例,其中对照组36例使用传统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微创组36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Cobb’s角改变、术后腰背部疼痛等指标。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Cobb’s角及伤椎前高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手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肌肉关节后方的血管网破坏少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两种置钉方法的疗效。方法无神经损伤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70例,分别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35例)及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35例)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 70例均获得6~1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切口长度、失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两组在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的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半年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单节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1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疼痛、脊柱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1年随访,切口甲级愈合;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 P﹤0.05);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0.05)。治疗过程中均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椎旁肌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有效纠正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伤椎前缘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创伤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腰椎骨折病人的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经皮置钉组(经皮置钉组)24例和传统切开组22例,观察指标包括:椎体前缘高度变化、Cobb角变化、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疼痛等级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经皮置钉组病人与传统切开组病人相比,其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相对减少(P<0.05);2组病人术后的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升高(P<0.05);术后1周、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P<0.05)。但术后6个月,经皮置钉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传统切开组低(P<0.05),术后JOA评分较传统切开组高(P<0.05)。结论:过伸牵引弹性按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出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65-67+71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后正中入路治疗,实验组给予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指标、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差异。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20.53±15.69)m L、术后引流量(69.95±17.86)m L、VAS评分(2.43±0.93)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缓解疼痛,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与跨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微创骨科行经皮置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伤椎置钉手术组(观察组)及跨伤椎置钉手术组(对照组),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均0.05),但观察组的各项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VAS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置钉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优于跨伤椎置钉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63-66+70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 月~2016 年11 月共67 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7 例使用跨伤椎固定法(4 钉组),30 例使用附加伤椎置钉法(6 钉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 天伤口疼痛VAS 评分,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 个月)时节段Cobb 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23 个月,平均(15.3±3.7)个月。与4 钉组比较,6 钉组手术切口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 天伤口疼痛VAS 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 钉组比较,6 钉组术后节段Cobb 角和末次随访节段Cobb 角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加用伤椎置钉可以更好的纠正并维持胸腰段后凸角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病人98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2例,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应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病人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矢状面后凸Cobb角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术后疗效肯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杜文建 《当代医学》2021,27(13):21-23
目的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操作期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可降低操作期间出血量,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疼痛程度以及伤椎状态,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共67例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7例使用跨伤椎固定法(4钉组),30例使用附加伤椎置钉法(6钉组),观察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VAS评分,测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个月)时节段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3个月,平均(15.3±3.7)个月。与4钉组比较,6钉组手术切口更长、术中透视次数更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4钉组比较,6钉组术后节段Cobb角和末次随访节段Cobb角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钉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加用伤椎置钉可以更好的纠正并维持胸腰段后凸角度。  相似文献   

14.
吴兴林  申雨坤  罗旭  张进  李波 《西部医学》2023,35(4):538-542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影像学指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1 d、12个月、2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提高,Cobb角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 d,观察组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24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ODI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2014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胸腰椎骨折病人9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MIPPSO组(微创组)4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切开组)45例,两组分别采用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切开组(t=4.014,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切开组(t=6.094~47.280,P<0.05)。两组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的丢失伤椎前缘高度值、Cobb角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创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切开组(t=5.867,P<0.05);两组病人术后1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的VAS及ODI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IPPSO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效果均较好,但MIPPSO具有病人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陕西医学杂志》2019,(9):1151-1154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开放组患者给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患者则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影像学参数、疼痛、腰椎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开放组;透视次数显著性高于开放组;治疗后VAS评分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开放组;末期随访ODI指数组间比较显著性低于开放组;末期随访躯体疼痛、总体健康与活力评分组间比较均显著性高于开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72-475
目的:通过中期随访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将其中行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者25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者15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选取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伤椎高度、椎体Cobb角度等数据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显示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有显著减少,两组间伤椎高度、椎体Cobb角度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更小的创伤、更低的失血量、更短的手术用时和更快的恢复时间前提下能取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相似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指标,包括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术前、术后、术后1周、6个月的VAS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矢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9.
黄新民 《当代医学》2016,(21):50-51
目的:对比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微创和传统开放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胸腰椎骨折患者75例进行对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40例),2组均实施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处理,其中对照组开展传统开放手术,而研究组开展微创手术,对比分析2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切口更短、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同时术后伤口VAS评分更小,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Cobb’s角、伤椎后凸角、伤椎前缘高度与矢状位指数均有改善(P<0.05),其中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微创附加伤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用时少、出血少、安全简单,同时恢复快、内固定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2月~2011年8月应用经皮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60例,根据术前、术后的JOA、Oswestry(2.0版本)及VAS评分评估和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Oswestry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按照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微创经皮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