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2009~2010年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效果,以完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海南省不同阶段采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监测、血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6月11日报告首例以来,至2010年10月31日海南省累计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 006例,其中危重症病例13例,是全国唯一未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省市。2009年6~8月份均为输入性病例为主,9月份以后发生本土感染,并进入暴发流行阶段,11月为疫情高峰,共报告30起甲流暴发疫情,其中28起发生在学校。结论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早期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为主,使全省疫情高峰明显晚于外省。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止疫情暴发的关键,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不同流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马焰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5):570-571
目的探讨江阴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江阴市2009年甲型H1Nl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22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危重2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1.25/10万。发生2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检测流感样病人咽拭子标本124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阳性率为11.29%。结论江阴市采取的一系列甲型H1Nl流感防控措施整体上显著有效,2009年江阴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和防控措施。方法运用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资料对甘肃省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及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于2009年8月中旬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具有一定周期性,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发病人群主要为青年,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几乎发生在学校和学生中。其中重症病例占4.41%,病死率达0.61%。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2009年12月甘肃省的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不足10%。甘肃省积极、主动地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应对疫情,当前应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做好应对2010年秋冬季流感流行的防控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广西靖西县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本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实验室采样检测。结果 2009年10月21日-12月31日,全县共有27所中小学校发生疫情,发病149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38℃),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咽喉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特征,发病率7.64%,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共采集病例咽拭子标本57人份,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确定为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结论经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学校停课、放假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使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部分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0月6~24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例,疫情持续19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社区感染后引入学校所致。  相似文献   

6.
2009年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及时了解海南省2009年流感样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呼吸道鼻咽拭子标本中的流感病毒核酸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全年共检测哨点监测和爆发疫情标本1 148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流感病毒A型核酸阳性为686份,B型核酸阳性为7份。流感样病例中流行型别以A型为主,占59.6%;A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为500例,占72.9%(500/686),其中学生占84.8%(424/500)。10月-11月份达到流行高峰。随机抽取30份核酸阳性标本进行核酸序列测定,27份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论 2009年海南省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主要以学生为主,开展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有助于尽早了解流感样病例中流感病毒感染情况,为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动态变化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潘桂秋 《广西医学》2010,32(6):734-735
目的分析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处理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9年9月15日至9月22日,该校共报告有流感样症状患者45例,其中16例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4例阳性。结论该起疫情是苍梧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温州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感监测结果,为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和流感大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2010年温州市甲型H1N1流感报告信息和流感监测信息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温州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4 288例,其中2009年报告3 959例,报告发病率为51.28/10万,死亡4例,病死率为0.10%;2010年报告329例,报告发病率为4.22/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0.61%。首发病例为从美国回国的留学生。病例主要集中在0~29岁,占全部病例数的89.51%;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总数百分比(ILI%)从2009年第30周开始超过2007和2008年水平,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2009年9~11月达到流行高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结论儿童、青少年和学生群体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人群,应加强流感哨点监测,重点防控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病例和重症危重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10.
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俎炳灿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463-1464
目的了解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年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为243例,发病率为5.76/10万,死亡2例,死亡率为0.05/10万,病死率为0.82%。学校、看守所报告暴发疫情4起,报告病例数为50例,死亡1例。发病高峰期出现在第45~51周,共报告发病216例(占总病例数的88.9%);10~30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共176例(占病病例数的72.4%)。结论应加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和高危人群的医疗救治。  相似文献   

11.
1+1〈2     
两个水性不佳的年轻人在河边练习游泳,突然,他们同时听到河中心有孩子落水呼救。其中一个毫不犹豫地朝河心游去,另一个大喊“我帮你”!紧随其后奋臂追赶。  相似文献   

12.
Wiwanitkit V  Tutuncu EE 《Saudi medical journal》2010,31(12):1380; author reply 1380
  相似文献   

13.
1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浸润的淋巴类细胞与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印度人群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基因TaqI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在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人群中观察了SOD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临床输液反应诸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莲英 《华夏医学》1999,12(5):2mmol-53cm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士在治疗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我院内科病区在1998年共发生输液反应17例。现将引起输液反应的一些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内科病区1998年共发生输液反应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给药途径:12例经手背、足背静脉用一次性头皮针...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1     
该文试图阐述衔接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利用衔接手段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该文分三部分来进行讨论,首先讨论阅读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然后提出衔接手段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如何利用衔接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外语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