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观测帕金森病(PD)患者甲襞微循环,β2微球蛋白(β2-MG)的改变,分析PD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与β2-MG微球蛋白变化的关系。方法对57例P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和血、尿β2-MG进行检测。结果PD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清晰度降低、输入支变细、交叉畸形增多、血流缓慢、总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PD患者血、尿β2-M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与血、尿β-MG的变化呈正相关,可能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的现代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斌  罗毅 《医药导报》2005,24(2):0085-008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在无不良反应或可以耐受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最佳疗效,并以该剂量维持治疗。目前治疗PD临床常用药物有抗胆碱能药物、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药、多巴胺增强药、左旋多巴和多巴胺降解酶抑制药。神经元保护治疗亦是抗PD的有效疗法。氯氮平、奥氮平等抗精神症状药物对伴精神异常的PD亦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另外,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及早防治PD恶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由于锥体外系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该病起病缓慢,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1]。目前PD病因尚未明确,中医学认为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理实质在于肝肾阴虚,也涉及心脾两脏。而西医认为与年龄增大、神经系统老化、细胞凋亡、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等有关。PD不仅给  相似文献   

5.
以帕金森病(PD)治疗学 DATATOP 方案为动机,应用 Actovegin,levodopa,tocopherol 和 Amantadine 治疗了18例 PD 人。给药方法以 Actovegin 1200mg一日一次静脉输入,连用1个月,同时服用 Levodopa 和 tocopherol。levodopa 给药分剂量调整期和剂量维持期,起始剂量为0.25g,tidPo,然后缓慢渐增一般达1.8-2.2g 时有7全出现副作用,此时 levodopa 不再加量,而加用 Amantadine 糖浆,直到症状改善而又不出现副作用为止,结果见到早、中、晚期 PD,良性、恶性 PD 以及震颤、PLGD 为主型 PD 均有效,总有效率在88.8%,且副作用较少,病人易于耐受,主观上也愿意接受,该文并以此讨论了有效的可能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正>帕金森病(PD)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临床上有进行性加重的运动缓慢、肌强直和震颤、表情减少为特征。主要是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多巴胺两种递质失去平衡而发病。目前新的观点认为,PD是一个多系统的疾病,累及许多黑质以外的系统,如:中脑多巴胺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军  于新蕊 《中国药业》2000,9(11):58-60
帕金森病( Parkinson’ s Disease, 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原发性慢性退行性神经疾病。在 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为 1%,估计我国约有患者 150~ 200万人。 PD的主要病理表现是中枢神经递质多巴胺( DA)含量减少,黑质内 DA神经元变性,而 DA的耗竭程序与 PD严重程度相一致;同时还伴有乙酰胆碱( Ach)、五羟色胺( 5- HT)、去甲肾上腺素( NE)、γ-氨基丁酸和神经肽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和它们之间的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震颤、强直、运动缓慢、姿势障碍等。药物仍然是治疗 PD的最主要的和最有…  相似文献   

8.
周建军  胡美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086-2088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成三组,丙泊酚(P组)、丙泊酚联合芬太尼(PF组)和丙泊酚联合地佐辛(PD组)组各100例。P组静脉注射首剂量的丙泊酚2 mg/kg;P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01 mg/kg,2 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2 mg/kg;P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5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分别于三组患者麻醉前、术中及苏醒时静脉采血5 mL,分离血清后检测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分别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用药2 min、苏醒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统计比较三组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苏醒时、苏醒后5、10、15、30、60 min各时间点宫缩疼痛评分。结果(1)术中PD组的HR、SpO2显著高于PF组和P组(P<0.05);苏醒时PF组和PD组HR、SpO2也显著高于P组(P<0.05)。(2)术中和苏醒时,PD组和PF组NE、ADR、ACTH、COR显著低于P组(P<0.05)。(3)PD组和PF组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组,丙泊酚用量也明显少于P组(P<0.05)。(4)PD组和PF组术中麻醉镇痛效果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P组(P<0.05)。(5)术后镇痛效果比较,PD组优于PF组和P组(P<0.05或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地佐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较佳,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应激反应轻,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氏病(PD)是发生于中、老年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丢失变性,纹状体DA递质显著降低,导致震颤、肌强直、行动缓慢和姿势反射障碍等临床症状。本世纪60年代,用于DA替代疗法的左旋多巴的问世,开辟了PD治疗的新纪元。随着对本病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DDC-Ⅰ)与左旋多巴组成复方多巴、平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I)、DA受体激动剂、促DA释放剂、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I)相断问世。此外,还研制成功了一种药物多种剂型(如标准片和控释片美多巴或帕金宁)。上述药物对PD的治疗显示了十分有效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使该病患者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3岁.诊断帕金森病(PD)1年,主要表现为右上肢静止性震颤,动作减少、迟缓、僵硬,起床、翻身、步行及转弯时较发病前明显缓慢,面目表情呆板,眨眼减少,行走呈“慌张步态”,四肢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氯胺酮对MPTP诱导帕金森病(PD)小鼠神经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C组、PD组、PD+Keta-L组、PD+Keta-M组和PD+Keta-H组,每组10只。PD+Keta-L、PD+Keta-M、PD+Keta-H组分别用25、50和75 mg/kg的氯胺酮腹腔注射处理,每天1次,共2 d,而后PD组及PD+Keta-L、PD+Keta-M、PD+Keta-H组腹腔注射MPTP 20 mg/kg,每天1次,连续20 d,建立亚急性PD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步态、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HE染色观察脑部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神经细胞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PD组步态异常,MNSS评分、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TH阳性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PD组相比,PD+Keta-L组步态改善,MNSS评分、神经细胞凋亡率、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TH阳性细胞比例升高(P<0.05),PD+Keta-M、PD+Keta-L组与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中TLR4、NF-κB p65和MyD88表达显著高于NC组,与PD组相比,PD+Keta-L组TLR4、NF-κB p65和MyD88均显著降低,PD+Keta-M组仅TLR4及MyD88降低(均P<0.05),而PD+Keta-H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低剂量氯胺酮对PD小鼠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帕金森病(PD)是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进展较缓慢,逐渐加重的特点。PD患者易跌倒,发生骨折的风险高与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有关外,还与患者骨质疏松有关。研究发现,PD患者骨密度(BMD)值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it D)浓度具有密切相关性。低氧是影响和调节骨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低氧引起骨折后修复愈合困难,骨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等慢性骨损伤率增加。因此高原低氧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较多,但是否能影响PD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未见报道。3个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海拔地区PD患者骨密度及25-OH-Vit D的调查,探讨缺氧环境下老年PD患者骨密度与25-OH-Vit 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9年5月青海西宁地区(海拔2300 m),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151例,其中汉族108例,回族31例,藏族12例。男性69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69.10±12.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与PD学组制订的PD最新诊断标准,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病情程度。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的Lunar i DXA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腰椎、双侧股骨颈和双侧髋关节全部的骨密度,通过计算得出BMD和T值(与年轻成人峰值比较),作为反映骨质疏松的指标。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Vit D浓度。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女性PD患者中腰椎、左侧髋部以及右侧髋部BMD值、25-OH-Vit D浓度分别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7,P=0.029,P=0.013);(2)汉族PD患者的25-OH-Vit D浓度高于回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藏族PD患者比较,汉族PD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颈、右侧股骨颈、右侧髋部BMD值分别低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2,P=0.032,P=0.044);回族PD患者腰椎、左侧股骨颈、左侧髋部、右侧髋部BMD值分别低于藏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11,P=0.015,P=0.033),汉族、回族分别与藏族PD患者年龄和25-OH-Vit D浓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UPDRS评分与左侧股骨颈(P=0.000,r=-0.356;-0.378)、右侧股骨颈(P=0.000,0.002;r=-0.357,-0.308)、左侧髋部(P=0.002;r=-0.301,-0.302)、右侧髋部(P=0.003;r=-0.289,-0.294)BMD值及T值存在负相关性。结论高海拔地区女性PD患者BMD值及25-OH-Vit D浓度均低于男性;汉族PD患者25-OH-Vit D浓度高于回族;汉族和回族PD患者的BMD值均低于藏族;高原缺氧环境下PD患者病情程度越严重,骨质疏松发生越高。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与临床疾病特征相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对研究治疗PD的药物至关重要。鱼藤酮具有极强的亲脂性,能透过血脑屏障和细胞膜,其致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改变和病理学特征均与临床PD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鱼藤酮诱导PD动物模型的方法有立体定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脑微透析、灌胃、皮下埋置缓释微球和皮肤接触给药等,体外模型多采用SH-SY5Y和PC12细胞及多巴胺神经元的培养方法;毒性机制包括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活性氧产生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及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细胞自噬途径等。本文对鱼藤酮诱导PD模型的体内、外方法及其毒性机制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构建更接近PD特征的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探讨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19例PD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所有患者均完成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Hoehn-Yahr分期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罗马Ⅲ标准的评估及抗帕金森病药物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的换算。分析PD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219例PD患者中,便秘发生率为69.41%(152/219),PD患者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LED和UPDRSⅢ评分与便秘发生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186、0.195(P<0.01)。结论便秘是PD患者的常见症状,PD患者运动障碍症状重、服用抗PD药物剂量大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1]。1病例概要患者,女,65岁,体质量65kg。因"行走缓慢伴四肢不自主抖动约1.5年",于2011年12月21日收住入院。患者于入院前约1.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缓慢,启动、转身困难,行进中步伐小,不能及时止步,上肢摆臂幅度减小,伴左上肢不自主抖动,渐延至左下肢及右侧上下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尿酸(u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浆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1例PD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对照组人员进行尿酸、SOD和血清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同时记录PD患者的病程和Hoehn&Yahr分级(H—Y分级)。结果PD患者血清尿酸、SOD、白蛋白、前白蛋白和R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尿酸水平与病程和年龄呈负相关(P〈0.05),与营养指标和SOD呈正相关(P〈0.05),与H-Y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PD患者血尿酸、SOD和营养指标均偏低,低尿酸水平可能与PD患者营养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胰瘘、出血是PD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PD术后胰瘘、出血,一直是外科临床的棘手难题。本文结合1例PD术后迟发性胰瘘并出血的壶腹癌患者治疗成功的护理经验,探讨PD术后迟发性胰瘘并出血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8):1143-1149
目的:了解抗帕金森病(PD)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抗PD的临床治疗药物、新型药物及候选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左旋多巴(L-DOPA)类制剂为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长期应用L-DOPA类制剂会出现严重的运动并发症。多巴胺受体激动药以选择性高、半衰期长、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等优势,用于单独治疗早期PD或辅助L-DOPA治疗晚期PD,可推迟或缓解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PD的一线药物。抗PD新型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为α-肾上腺素受体、5-羟色胺(5-HT)受体、腺苷A2A受体和谷氨酸受体。作用于5-HT受体的匹莫范色林在治疗PD精神异常方面有效且耐受性好;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沙芬酰胺,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菲帕麦唑,5-HT受体激动药候选药物SUNN4057、F15599,腺苷A2A受体拮抗药伊曲茶碱及侯选药物SYNN15,谷氨酸受体拮抗药候选药物ADS-5102、ADX48621等均可辅助L-DOPA显著改善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为PD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NCA基因rs356165多态性与山西地区散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发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微测序技术对山西地区汉族人群rs356165多态性位点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检测了211例PD患者和256名在年龄、性别和种族相匹配的不相关的对照者。分析发现PD组和对照组rs356165等位基因、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P=0.452)。进一步将PD组按发病年龄分层后,与对照组相比,早发PD(early-onset PD,EOPD)或晚发PD(late-onset PD,LOPD)在基因型频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P=0.352)。结论 rs356165多态性与山西汉族人群中散发PD患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孙秀巧  韩瑞  王亚辉 《河北医药》2009,31(15):1946-1947
例1,男,72岁。主因运动迟缓9年、情绪低落5年,开关现象3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9年前出现动作缓慢、双手向上伸不直,逐渐出现行走变慢、两脚拖地,查头CT未见异常,之后缓慢进展。5年前出现表情呆板,行走时弯腰,动作缓慢更明显,且情绪不佳易烦躁,小便次数增多、便秘。外院诊为帕金森病(PD),给予美多巴、安坦治疗效果尚可。一直服用美多巴125mg,4次/d、安坦2mg,1次/d、金刚烷胺50mg2次/d。近3个月逐渐出现突发的全身无力、不能活动,约半小时自行缓解,自觉被锁住一样,与服药时间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