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批26例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2002年3月14日收治的一批共26例烧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救治中及时启动成批烧伤预案、实施“四早”(即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植皮和早期胃肠道营养)方案。结果 25例治愈,1例于烧伤后10h死于MODS。结论 有必要建立“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应强调“个体化液体复苏”;应用综合治疗方案;重视复合伤的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四早”救治方案在特重烧伤病人上应用的经验。方法:对近7年内262名特重烧伤病人实施“四早”方案,即:对延迟复苏者早期快速液体复苏。对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实行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切(削)痂植皮;早期胃肠道营养。结果: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减少了并发症,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结论 “四早”救治方案是治疗特重烧伤病人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成批特重火焰烧伤的抢救治疗。方法 对5 例成批特重烧伤患者在平稳度过休克期基础上,同时行休克期至伤后5 d 内分次分批切削痂异种皮移植术。结果 经治疗,5 例患者于6 ~8 周痊愈。结论 在平稳度过休克期基础上,同时早期切削痂,是成功抢救成批特重烧伤患者积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王旭东  魏生明 《河北医学》2002,8(7):617-619
目的:探讨成批热水泥粉尘烧伤救治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对1982年以来救治的30批共217例水泥粉尘烧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成批严重烧伤病人应用“四早”救治方案后,显著地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并减少了并发症。结论:只要组织,措施,治疗方法得当,成批热水泥粉尘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特重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吴伯瑜,陈晓东,黄逢元关键词:烧伤,营养营养支持是特重烧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统计1986~1994年161例特重烧伤住院病人中79例早期入院、无严重并发症的成年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就特重烧伤病人的营养需求、营养评价...  相似文献   

6.
宁官森  谭谦 《铁道医学》1999,27(3):171-172
目的 探讨成批重火焰烧伤的抢救治疗。方法 地5例成批特重烧伤患者 平稳度过休克期基础上,同时行休克期至伤后5d内分镒分批切削痂异种皮移植术。结果 经治疗,5便患者于6-8周痊愈。结论 在平稳度过休克期基础上,同时早期切削痂,是成功抢救成批特烧伤患者积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系统化救治大面积烧伤的理想方法。方法 运用“四早”方案即:早期有效复苏以及以心、肺、肾、胃肠功能为重点的保护性治疗;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早期大范围切痂植皮;早期营养支持及尽快恢复胃肠功能。结果 65例于伤后4h内入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抢救存活,其中2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3例合并创面脓毒症。结论 “四早”方案是系统化救治大面积烧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四早"方案救治大面积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系统化救治大面积烧伤的理想方法。方法 运用“四早”方案即 :早期有效复苏以及以心、肺、肾、胃肠功能为重点的保护性治疗 ;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早期大范围切痂植皮 ;早期营养支持及尽快恢复胃肠功能。结果  6 5例于伤后 4h内入院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抢救存活 ,其中 2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 ;3例合并创面脓毒症。结论 “四早”方案是系统化救治大面积烧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成批烧伤系指烧伤病人在10人左右,严重烧伤在5人以上,特重烧伤在3人以上[1]。由于车祸、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常常会导致成批烧伤病人。成批烧伤病人具有特殊性,对社会、人体危害大,牵涉的面广,病情重、变化快,常伴有复合伤,时间为突发性,对医护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护理工作繁重,药品器械敷料供求矛盾大,需要多方面协助配合。因此,在病人入院时做好成批烧伤病人早期抢救护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尽快使病人迅速得到正确的处理,十分重要。现收集本院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成批烧伤病人15批、77例,现就救护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患者的早期临床救护管理方法。方法:对烧伤患者进行组织领导、护理管理、组织救护、救治环境的管理、患者家属的管理等。结果:9例患者早期临床救护成功率达100%,3例特重度、2例重度患者均平稳渡过休克关。结论:高效能的组织管理对提高成批烧伤患者的早期临床救护成功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成批瓦斯爆炸致严重烧伤伤员的抢救处理方式和方法,为县级医院抢救成批烧伤病人提供经验.方法对三批15例严重烧伤病人的抢救处理,清创,早期切削痂,中厚与刃厚自体皮的移植,自体微粒皮移植、异体皮覆盖,自体皮移植,辐照猪皮覆盖等治疗.结果15例全部治愈,6例轻伤员创面20d内愈合,9例重伤员创面50d内愈合.结论早期抢救治疗是成功救治成批烧伤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罗新中 《海南医学》2004,15(8):33-34
目的 总结成批热水泥烧伤病人救治经验。方法 组织专科技术力量,处理成批烧伤病人入院的复杂过程,休克期尿量维持在50-80ml/h,中、重度吸入性损伤,采取早期气管切开,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植自体微粒皮术。结果 本组27批184例热水泥烧伤病人中180例平稳渡过休克,为97.8%。气管切开43例,40例治愈。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植微粒皮术86例,早期切痂植皮率46.7%。184例病人中179例病人治愈,治愈97.2%。结论 成批热水泥烧伤病人入院过程复杂,必须组织得力,抢救和治疗得当,病人平稳渡过休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植皮,是成功抢救、治愈成批热水泥烧伤病人的关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丽 《吉林医学》2004,25(3):39-40
特重烧伤病人病情危重,病程长,治疗复杂,护理任务繁重,因此在特重烧伤救治中护理工作显得极为重要。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特重烧伤病人30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吸入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1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吸入性损伤疗程20~35d,全部并发肺部感染,治愈14例,死亡2例,死亡率12.5%.其中死于ARDS 1例,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烧伤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按照输液公式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液体复苏,早期气管切开,应用纤支镜检查和治疗以及机械通气,加强烧伤创面处理等是治疗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12例烧伤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总结此类病人治疗和护理的经验.方法 分析烧伤合并急性肾衰病人的"四早"治疗原则、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的方法、针对性护理的内容并观察12例病人的预后.结果 12例病人中抢救成功7例,死亡5例.结论 烧伤合并急性肾衰的预后与烧伤的程度及创面的大小成正相关,坚持"四早"治疗原则、早期透析治疗、专业化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减少烧伤病人的治愈时间。方法对1994—10-2004—10期间救治的1128例烧伤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烧伤的原因依次为火焰、热液、电击伤、化学烧伤,烧伤的程度依次为中度、重度、特重度、轻度。结论加强安全教育与防范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等均可缩短病人治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特重烧伤病人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特重烧伤病人,80例为治疗组,60例为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近,治疗组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2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能有效促使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总结我院5年来收治的重度烧伤32例,其中特重烧伤11例,有5例合并有呼吸道烧伤,经早期积极抗休克,预防性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正确的创面处理,除1例转院外,余皆治愈,作者认为,正确处理好上述4个治疗环节是提高烧伤闻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原地区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成批烧伤病人救治的方法和措施,总结高原地区成批烧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救治的13批烧伤事故共计82例烧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82例烧伤病人中死亡10例,其中休克死亡3例,感染死亡5例,2例死于ARDS。治愈72例,治愈率87.80%。结论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只要救治方法和措施正确得当,高原地区成批烧伤病人的救治,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8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补液治疗进行回顾,探讨烧伤病人液体量对病人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特重烧伤病人按休克与未发生休克分开,根据补液公式,计算延迟复苏液体总量。结果 168例休克病人中有166例输液量超载,而112例未发生休克病人仅有23例液体超量。结论 对于特重烧伤病人应尽早、尽快的补液治疗,避免发生休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