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期,卫生部提出设置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作为构建卫生体系的基础工程,可谓匠心独运。首先,划分区域是对医疗事业本质特性的重要回归。医疗是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预防等卫生服务,只有针对一定区域、一定人群才好实施。其次,设置中心可以明确医疗服务的责任主体,实现服务与监管相统筹。区域医疗中心对应着一定的区域和人口,担负着相应的医疗服务任务。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后,区域内医疗服务工作由中心来组织提供,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由中心来负责实施。医疗服务的好坏,与该区域、该人群的相关健康指数直接挂起钩来,对医疗中心的工作评价就有了客观指标。再者,区域性医疗中心网络的构建,为卫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卫生工作,一是防病,二是治病。预防工作做好了,疾病的发生就少,疾病的诊疗任务就轻;相反,如果一段时间发病率高,疾病诊疗工作量大,首先就要反省预防工作效果如何。建立科学的卫生服务体系,就应该把握住卫生服务的这一基本规律。各级区域性医疗中心的设置,将构建起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防病体系亦可相应搭建起来。  相似文献   

2.
区域医疗机构动态管理与服务社会化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是为了适应区域居民的医疗保健需要,适宜配置医疗资源,提供综合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医疗供给体制的系统化。在分析社会、经济、医疗服务需求、医疗服务利用和医疗卫生资源的详尽资料基础上,将区域内各级各类、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一配置和布局。因而加强区域医疗机构动态管理和服务社会化模式的建设有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县的竞争性选拔科级后备干部的考试,其中有一道题就是如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由于本人学习太少,对区域医疗中心不甚了解,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不断向上级老师请教,对区域医疗中心有了新的理解。浅析如下: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教学等任务的医院,同时承担服务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技术支持。设定的区域医疗中心  相似文献   

4.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作者回顾了北京儿童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托管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背景,提出了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共建模式,阐述了共建4家区域中心的主要举措,总结了当前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就下一步建设工作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深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深圳市综合医院空间分布均衡性和可达性,为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改善卫生服务可及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利用核密度、泰森多边形和网络分析方法,对2020年深圳市85所综合医院空间分布特征、承载力和空间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深圳市综合医院总体分布呈现中部区域聚集、周边匮乏的两极化特征;综合医院整体负荷较大,70(82.35%)所承载力系数高于1,然而模拟计算出的承载力系数高的综合医院中有部分医院实际诊疗量较低;此外,综合医院和公立综合医院15分钟车程覆盖率分别为80.31%和76.43%,即使在综合医院覆盖较好的区域仍存在无法及时就医的建设用地。结论:深圳市综合医院空间布局存在不均衡现状,空间可达性有待提高,未来应优化现有医疗资源空间布局,以提高深圳市医疗资源配置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1 医疗机构改革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给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 1.1 市场补偿机制减少 计划经济下的等、靠、要等条块分割再不能满足现有的卫生需求与发展,现在要在总的区域卫生规划指导下,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借鉴成功的经验,以医疗服务需求为导  相似文献   

7.
学科建设是医疗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以系统性疾病为导向,集合相关专业建设学科中心,是推动医院从传统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病诊疗模式向整体医学模式转变,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的重要变革.十堰市人民医院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不断创新完善学科中心体制,建强重点学科中心矩阵....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新时期影响中心城市大型综合性医院适宜规模的要素,指出在确定医院规模时承担的医疗任务要与该区域医疗需求相一致,医疗人才的承受能力要与发展空间相匹配,床位数量要与周边医疗资源配置相协调,综合效益要与人民生活水平和服务宗旨相吻合,规模扩展要与自身环境设施相适应。认为,根据我国国情和医疗发展总体趋势,大型综合性医院规模一般以2000床左右为宜,应综合分析,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市石景山新兴居民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现状,探讨居民对医疗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对石景山某新兴居民小区138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石景山新兴居民区的居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呈现向高层次机构集中的状态;新兴居民区的医疗资源配置相对滞后,居民对其满意度相对较低;社会经济因素、附近医疗服务的质量及其可及性等因素对新兴居民区医疗资源的利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改善新兴居民区医疗服务利用程度,及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加强社区医疗服务体系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和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医疗服务共享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从卫生行政部门、医保平台、医疗机构三方提出了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模型及建议,为我国医疗服务共享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重庆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结合体域网技术,提出一个以疾病预防为主、分级协作的区域化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具体介绍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平台数据库设计、医疗健康监护中心及其终端设计情况,增加医疗资源利用率和优质资源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同医疗平台数据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建设区域医疗数据中心的必要性入手,详细研究了区域协同医疗数据中心的存储策略、服务功能和编码机制。对加快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互联网技术、市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组建三甲医院专业远程医疗服务团队等方式,搭建以三甲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医联体平台,制定医联体内机构间转诊、会诊、远程联合门诊等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并在重庆市进行应用示范,提高了传统医联体管理服务水平,延伸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基于区域电子健康卡的医联体平台能提升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之间转诊、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机构之间协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病人信息可追溯;通过区域电子健康卡,大幅度降低医联体医疗机构间系统对接、互联的难度和工作量;通过组建三甲医院专业远程医疗服务团队,可全面提升二级医院、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患者不出户、不出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延伸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温江区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已初见成效。建立了区域医疗信息中心、一体化医疗信息系统、就医一卡通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医疗服务咨询系统,实现了对区域医疗、疾病、药品、财务等多方面的信息实时动态管理和服务。对区域一体化医疗系统的建设方案、系统结构、系统安全和实现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为中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建设建立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系统,并探索构建虚拟眼科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其特点是政府为主导、信息化平台支撑,专科技术辐射、区域协同医疗。整个信息平台根据需求进行相关系统软件的研发、硬件平台的调试、网络的搭建,同时对专家资源、设备资源共享,协同医疗服务模式进行探索和推广,发挥眼科影像学诊断优势,以利于后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代身份证的储值就诊卡,架设医院与银行、市民卡中心的数据交换通道,规范各系统间的通讯接口标准,建立白助医疗服务系统。自助医疗服务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就医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推进了区域化医疗进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长宁区区域远程医疗的实践和经验.探讨利用远程医疗技术,建立区域远程集中实验室、远程心电图诊断中心、远程B超诊断中心,整合医疗资源,以提升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秀医技工作人员匮乏的窘境.  相似文献   

18.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南京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利用医疗服务的实际水平以及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南京居民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就医流向不合理是造成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重要原因?建议合理分流患者?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加大政府投入,以保障居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9.
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难点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个人健康唯一标识的定义是建设区域健康数据中心。是实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结合具体实例深入剖析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实施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深入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售后服务现状,为构建新型区域售后服务体系提供数据基础。方法通过专家法设计调研问卷,依托浙江省医疗设备管理质控中心向全省各层级医疗机构发放问卷并回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到调研结果。结果三级医院具备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案和流程,二甲及以下医院管理能力稍有欠缺。结论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设备配置及其售后服务则是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目前售后服务还存在不可及、不到位的问题,国产医疗设备企业售后服务成本也居高不下,亟须构建新型区域售后服务体系以有效解决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