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会阳、中髎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女性SU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4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女性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会阳、中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点安慰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72 h平均漏尿次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72 h平均漏尿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尿垫试验漏尿量、72 h平均漏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 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会阳、中髎穴治疗女性SUI疗效显著,表明电针治疗为治疗效应而非安慰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及用不同方法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大于20岁的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为调查对象,分析评估其中270例诊断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将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由专业医生指导患者学习凯格尔训练后居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150例:在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IQOL)、1 h尿垫实验漏尿量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PFDI-20)。结果:初产妇产后尿失禁患病率为12.8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IQOL)、1 h尿垫实验漏尿量及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PFDI-2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失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h尿垫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FDI-20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妇产后尿失禁患者显著优于单纯凯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ALPP)]水平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MUP、MUCP、ALPP和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SFL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应用于产后SUI患者中可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CO_2激光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经阴道CO_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国际尿失禁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ICI-Q-SF)、盆底肌纤维肌力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治疗后,观察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行为限制、心理影响、社会障碍评分及I-QO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CO_2激光治疗结合盆底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SUI患者漏尿症状,增强盆底肌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联合腹直肌分离(DRA)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产后DRA合并SUI患者4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联合组进行盆底康复联合DRA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各阶段盆底表面肌电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女性性功能指数各维度评分提升幅度、腹压漏尿点压、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评分提升程度、DRA距离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盆底康复联合DRA电刺激治疗产后DRA合并SUI患者,有利于DRA恢复及性功能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将95例产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24 h漏尿量、最大应力时漏尿量以及最低漏尿点压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椎体训练对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7月—2021年11月期间126例老年女性SU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椎体训练。观察两组肌纤维肌力、尿道力学、漏尿状况。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ALPP、MUCP、Qm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漏尿发生率以及ICI-Q-SF量表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老年女性SUI患者可有效提高肌纤维力量,改善尿道力学,减轻漏尿状况。  相似文献   

8.
李俊  郭晓卫  赵金金 《安徽医学》2021,42(5):486-489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产后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选取从2020年1~11月在界首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中心接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康复治疗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行生物反馈治疗,试验组行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隔日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72 h漏尿次数、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量表)评分比较.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肌力、72 h漏尿次数、ICIQ-SF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盆底肌肌力、72 h漏尿次数、ICIQ-SF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漏尿次数及尿失禁严重程度,并提高患者盆底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抗阻力髋部肌锻炼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轻中度SUI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学表法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抗阻力髋部肌锻炼,包含髋外展锻炼和髋内收锻炼;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2组均锻炼12周。于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比较2组尿失禁次数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 结果干预12周后,2组尿失禁次数评分均低于干预前,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少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尿失禁次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部肌锻炼可显著改善SUI患者的尿失禁症状,减少漏尿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应用盆底肌训练结合低频产后治疗仪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东莞市厚街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SU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加用低频产后治疗仪进行干预,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盆底肌肌力、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透刺法结合滞针术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使用透刺法,并施以滞针术;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法;两组均配合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于治疗前后记录24 h漏尿事件发生次数,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ncontinence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IQ-7)、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committee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调查。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漏尿事件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漏尿事件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IQ-7评分、ICI-Q-SF评分在治疗4周、8周、12周逐渐降低,且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第8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透刺法结合滞针术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漏尿事件发生次数,降低IIQ-7评分、ICI-Q-SF评分。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报》2021,36(1):197-201
目的:观察基于经筋理论的透刺法结合滞针术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使用透刺法,并施以滞针术;对照组使用普通针刺法;两组均配合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于治疗前后记录24 h漏尿事件发生次数,于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进行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ncontinence impact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IQ-7)、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committee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调查。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漏尿事件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漏尿事件发生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IIQ-7评分、ICI-Q-SF评分在治疗4周、8周、12周逐渐降低,且与各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第8周和第12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74.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经筋理论的透刺法结合滞针术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漏尿事件发生次数,降低IIQ-7评分、ICI-Q-SF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评分,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尿动力学参数以及1h尿垫试验漏尿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8%(P<0.05)。2组ICI-Q-SF评分、1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评分、尿动力学(PQmax、PVLP、PMUC、PMU等)参数均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提高盆底肌肌力和尿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郑彦青  宋宏 《黑龙江医学》2023,47(22):2724-2726
目的:探究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方法: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诊治9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接受治疗模式的不同来划分组别(常规组、研究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Kegel训练盆底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尿失禁改善情况等维度进行探究,总结其中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盆底肌电信号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电信号均有变化,且研究组各检测数值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0、5.023、4.010,P<0.05)。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10 d、30 d后,总漏尿次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且研究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9、12.51,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相结合对产后有压力性尿失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产后42天并患有尿失禁症状的女性100例,年龄20岁 到45岁之间,不伴有泌尿系统障碍的其他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盆底肌 力综合测试以及总漏尿次数(LT)测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综合肌力测试和总漏尿次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两组患者 在盆底综合肌力测试和总漏尿次数方面都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产后有尿失禁障碍的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治疗可显著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头针百会加双侧顶旁1线治疗不同梗死区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97例,根据颅脑磁共振检查确定的梗死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桥脑排尿控制中枢梗死)和B组(皮层排尿控制中枢梗死)。2组均采用针刺百会穴+电针双侧顶旁1线的治疗方法,治疗3周后以尿失禁程度、漏尿次数、尿失禁临床症状积分和24h尿垫试验及临床疗效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在减轻尿失禁程度方面,2组Ⅰ度和Ⅱ度尿失禁患者比例均增加(P 均<0.05),Ⅲ度和Ⅳ度尿失禁患者比例均减少(P 均<0.05),且B组Ⅰ度尿失禁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 组(P<0.05)、Ⅲ度和Ⅳ度尿失禁患者比例显著低于A 组(P 均<0.05);在减少漏尿次数方面,仅B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尿失禁临床症状方面,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24h尿垫指数为疗效指标时,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P<0.05)。结论 针刺百会穴+电针双侧顶旁1线可以改善皮层排尿控制中枢梗死患者的尿失禁程度,显著减少漏尿次数,但对此类患者的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等症状没有明显帮助,对桥脑排尿中枢梗死患者的尿失禁没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辅助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选择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采用尿垫试验、排尿评分等对2组尿失禁症状进行评估对比;采用尿失禁问卷调查表(ICI-Q-SF)对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垫实验阳性率、排尿评分、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肉肌电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减少尿失禁发生次数,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体针治疗轻、中度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为针刺治疗女性轻、中度单纯性SU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金华市第二医院康复科的轻、中度单纯性SUI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针刺百会、足运感区(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1厘米处为起点,由此点向后引一条平行于前后正中线、长3cm的直线)、三阴交,深刺气海、中极、秩边透水道、次髎,对照组采用提肛肌收缩运动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h尿垫测试测得的漏尿量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Short Form of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ICI-Q-SF)评分,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漏尿量和ICI-Q-SF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0%,对照组总有效率48.0%,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可以安全有效的缓解轻、中度单纯性SUI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底肌肉锻炼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术后控尿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控尿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CIQ-SF总分、漏尿次数和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SUI患者盆底肌肉功能训练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与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焦元悦 《中国民康医学》2024,(3):100-102+106
目的:观察盆底治疗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在剖宫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剖宫产产后SU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盆底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腹部漏尿点压(ALPP)]水平、生命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max、MUCP、ALP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心理社会影响、社会活动受限等I-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