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各种细胞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引起许多研究者的重视,现将有关进展择要综述。1 Caveolin-1、Caveolae和动脉粥样硬化Caveolae是细胞表面直径50~100 nm的胞膜穴样内陷,于20世纪中期首次发现]。迄今为止,已发现三种Caveolin亚型,分别命名为Caveolin-1、Caveolin-2和Caveolin-3,Caveolin-1和Caveolin-2表达于大部分终末分化细胞,Caveolin-3主要表达于平滑肌细胞和横纹肌细胞。其中,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种细胞均有Caveolae和Caveolin-1的表达,它们在内皮功能失调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跨细胞转运的调节中,Caveolae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转运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2 CXCL16与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外周血及模型大鼠脑组织、脾脏中miR-199a-5p和膜微囊蛋白(Cav)-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初发IS患者(发病24 h内)外周血标本24例,同时收集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外周血标本22例。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miR-199a-5p和Cav-1的表达水平。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模型。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收集脑皮质和脾脏组织。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皮质和脾脏miR-199a-5p和Cav-1表达水平。结果 IS患者外周血PBMC中miR-199a-5p表达明显升高(P0.001),Cav-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组脑皮质和脾脏miR-199a-5p明显升高(P0.001,P0.01),Cav-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01,P0.01)。结论 miR-199a-5p和Cav-1可能为IS患者重要的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3.
Caveolae/Caveolin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林霞  项美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6):865-866,F0003
小凹(Caveolae)是细胞膜上独立的区域,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在心血管系统含量丰富.小凹蛋白(Caveolin)是Caveolae 的结构蛋白,维持Caveolae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对Caveolin表达缺陷小鼠的研究发现,其心血管系统显现出明显的异常,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平滑肌细胞增殖等,证明Caveolae/caveolin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本文主要阐述Caveolae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作用与Caveolae/Caveolin的途径和药物,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任宁  陈树涛  郭绪昆 《山东医药》2013,53(29):90-92
微囊泡来源于被激活血小板的细胞膜,具有促凝活性[1],1967年由Wolf首次发现,也被科学家命名为微粒子.大量研究证实,微囊泡广泛存在于健康人体内,其重要生理作用包括刺激炎症因子释放、调节凝血、影响血管功能及细胞凋亡、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2].不同来源的微囊泡还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败血症、糖尿病、重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1,3].本文对微囊泡的主要生理机制及其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Caveolae是细胞表面直径为50—100nm的胞膜穴样内陷,主要由胆固醇、糖基鞘磷脂、鞘磷脂和一些结构蛋白如Caveolin组成。Caveolin-1是Caveolae的主要组成成分,它与细胞骨架蛋白间接偶联来维持Caveolae的内陷形态。Caveolae和Caveolin-1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表面都有表达,它们通过对各种细胞功能和多个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参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1-2].当前,血管炎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因素[3].炎症反应中,炎性细胞在内皮细胞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作用下,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形成脂质条纹,脂质条纹中大部分细胞为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吞噬胆固醇后成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在脂质条纹进一步形成粥样斑块中起着重要作用[ 4].正五聚体蛋白3 (pentraxin 3,PTX3)是新近发现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源的炎症因子,是急性反应蛋白之一.本文就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及血栓的形成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机制[1].研究发现,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斑块稳定性相关,已被列为评价斑块稳定性的新的血清学指标[2].有研究表明,Rho抑制剂可在细胞水平调节细胞增殖、迁移黏附、骨架重排、胞浆移动、炎症细胞运动等,在分子水平调节炎症、血栓形成、氧化、纤维化等相关因子水平[3].本研究拟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ACS患者PAPP-A浓度的影响,探讨Rho激酶抑制剂稳定冠状动脉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脂质代谢紊乱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脂质代谢失衡诱发炎症反应;脂蛋白异常修饰和异常定位调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通过影响单核细胞、M1/M2漂移、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含pyrin结构域蛋白3炎症小体等诱导炎症反应。而炎症促进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和蓄积,抑制细胞脂质流出,与脂代谢紊乱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Caveolae/Caveolin、核因子κB通路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通路等调节了炎症与脂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在其发病过程中,T细胞对致敏原的识别以及T细胞的活化是关键性的始动环节[2].Notch是一种单次跨膜受体蛋白,在T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5].  相似文献   

10.
Caveol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veolae由胆固醇、鞘脂及蛋白质组成.Caveolin是Caveolae的标记蛋白,参与胞吞和胞内运输作用、胆固醇运输、信号传导、血管生成等过程,与病原体感染、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肌肉病变、肿瘤、心肺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晓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86-508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多因素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继而造成冠脉阻塞和痉挛,导致动脉所灌注区域心肌严重缺血甚至坏死的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冠脉事件与斑块的破裂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明炎症在粥样硬化和ACS中起了关键作用.ACS患者整个冠状动脉系统都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而不仅局限于梗死相关血管[1].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与炎症相关性疾病[2].大量研究证实[3],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促进粥样斑块形成、破裂,在心血管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CS是炎症触发的斑块破裂,炎症反应是ACS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主要含下列三个部分:红细胞:主要的功能是运送氧.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基本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参与ACS的炎症反应过程[2],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及粥样斑块破裂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3].而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稳定斑块、防止或延缓斑块破裂等多效性机制[4].本文拟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CAA)为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发生与CAA斑块密切相关[1].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是CAA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不仅是血管炎症反应的标记物,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其含量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内炎症反应的程度,采取调脂、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干预措施均具有不同程度预防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降低老年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大量研究显示[1]炎症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关键细胞成分上,而在正常动脉组织中没有表达.CD40-CD40L系统在AS各个阶段中均起重要作用,几乎贯穿了AS斑块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全过程,被认为是这一炎症进程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CD40L与CD40相互作用不仅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而且在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CD40-CD40L信号通路可参与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反应的调节[2].目前认为,CD40-CD40L可能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或受损而引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Ross[1]的"炎症假说"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上可表现为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形成、斑块的纤维化及钙化等[2].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是目前全世界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而颈部或颅内血管不稳定斑块脱落引起栓塞,斑块阻塞血管是主要的发病机制[1].C反应蛋白是常见的急性时相蛋白,是体内炎症的敏感标志,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更能反映体内炎症活动程度[2].许多研究表明存在冠状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增高,脑血管病急性期hs-CRP水平亦会增高[3].本研究应用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临床效果,并探讨患者血清hs-CRP浓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凹蛋白1(Cav-1)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钙敏感受体介导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激活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取同代细胞随机分为:(1)对照组;(2)钙敏感受体激动剂精胺(2.0 rmmol/L)+ Ca2+组;(3) Caveolae结构破坏剂(Filipin,1.5 mg/L)+精胺+Ca2+组;(4) Cav-1 ShRNA+精胺+Ca2+组;(5)空质粒+精胺+ Ca2组;(6) Filipin不同浓度(1.5、2.0、2.5 mg/L)组.免疫印迹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eNOS和磷酸化eNOS (p-eNOS)、Cav-1以及eNOS膜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ar-1和eNOS表达、共定位以及相互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Filipin不影响eNOS和p-eNOS蛋白表达(P>0.05);精胺作用下细胞内p-eNOS表达增加(P<0.05),此作用可被Filipin(1.5 mg/L)或Car-1基因沉默完全阻断(P <0.05);Fili-pin(1.5 mg/L)或Cav-1干扰处理后,eNOS的膜蛋白表达减少(P<0.05),eNOS的蛋白表达无变化(P>0.05);免疫荧光双标显示Filipin(1.5 mg/L)或Cav-1基因沉默后eNOS在小凹定位减少,核周边局部区域聚集增多.与对照组和精胺+ Ca2+组比较,Cav-1 ShRNA处理组Cav-1和eNOS相互作用减弱(P<0.05),其他处理组间的相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Cav-1上调钙敏感受体介导eNOS激活作用机制可能与Cav-1影响eNOS质膜定位及抑制eNOS向细胞器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过程中最具标志性的因子C-反应蛋白(CRP)已被证实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预后意义的指标[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陷窝蛋白-1作为陷窝的标志蛋白,通过其脚手架结构域寡聚许多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也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文章对近年来陷窝蛋白-1与缺血性卒中后炎性反应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讨论其炎症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以血管壁斑块形成为特征.易损斑块定义为易于导致血栓形成或能迅速发展为罪犯病变的所有斑块,其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具有薄纤维帽(厚度<65μm)、大脂核(脂质池体积>40%)、大量巨噬细胞浸润(显微镜下>25个/0.3mm直径)以及血管正性重构等特点.研究表明,65%~70%的血栓南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引起[1],它的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各种发病机制均与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有紧密关系.在易损斑块中,这两种细胞成分明显有别于稳定斑块以及正常血管,主要表现为:(1)较多巨噬细胞浸润;(2)纤维帽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包括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等)均明显减少[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与这两种细胞密切相关,故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易损斑块的发生机制并积极进行预防干预.我们就巨噬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