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萍  缪仕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69-4270
目的:B超诊断更年期女性膀胱颈部增生,鉴别膀胱颈部机械性梗阻或功能性梗阻。方法:74例50~72岁女性受检者在膀胱充盈时,B超测量膀胱颈部的厚度,观察膀胱壁的情况并计算排尿后的残余尿量。之后分为有尿道刺激症状组和无尿道刺激症状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结果:有尿道刺激症状组37例中,7例膀胱颈部厚度>0.6 cm,占18.92%,其中最厚者为1.4 cm;22例膀胱颈部厚度在0.4~0.6 cm之间,占59.46%;8例<0.4 cm,占21.62%。无尿道刺激症状组37例,膀胱颈部厚度均<0.4 cm。膀胱颈厚度与尿道刺激症状有明显相关性,两组间膀胱颈厚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通过膀胱颈部监测数据结合临床资料显示,在膀胱充盈状态下,膀胱颈部厚度>0.6 cm时为增生肥厚,可引起机械性梗阻;厚度<0.4 cm属正常范围,若出现梗阻可能为功能性梗阻;膀胱颈厚度位于0.4~0.6 cm间的患者则可能为混合型梗阻,需做进一步诊断。患者残余尿量随膀胱颈增厚程度加重而增多。结论:超声方法简便易行,对膀胱颈部检测直观,对膀胱壁的改变和残余尿量的了解方便准确,可作为鉴别诊断膀胱颈部增生肥厚梗阻或神经功能性梗阻的首诊方法,给临床提供选择治疗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冬冬 《现代养生》2011,(3):54-54
一些女性到了老年会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膀胱颈梗阻 由于膀胱周围的腺体和邻近膀胱颈部的组织发生纤维增生,造成膀胱颈部与毗邻的尿道口联结处梗阻。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排尿困难,早期为排尿迟缓、尿线无力、排尿费力;后期出现残余尿,甚至尿潴留。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对17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TVP)术后出现膀胱颈部梗阻(BNO)患者进行尿道膀胱颈部切开术(TUIN)、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磊  程斌  俞辉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82-182
目的探讨女性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的诊疗方法。方法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颈梗阻15例,均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确诊,采用经尿道病变和膀胱颈部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并行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灌药化疗二年。结果”例随访6—48个月,复发5例,并发腺癌2例,治愈率为66.67%。结论经尿道电切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电切后行膀胱腔内灌药化疗能预防复发及恶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尿道气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2005年6月,在持续硬膜外麻下,采用气化电切镜,经尿道气化电切膀胱颈部4~8点,深达膀胱颈肌层,长约1~1.5cm,深度1cm左右,切断增生的纤维组织。结果术组共21例,术后随访1年,21例均排尿有力,尿线粗,残余尿消失,无血尿,无尿失禁,术中未见膀胱穿孔及电切综合征发生。结论应用气化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安全、损伤小、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7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诊断和腔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术后残余尿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术后尿失禁及尿瘘。结论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女性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虽然只占女性排尿异常的0.5%~4.6%[1,2],但由于其排尿梗阻症状和排尿刺激症状易与其他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的病变相混淆,常常延误本症的确切诊断和正确治疗。随着尿动力学检查的普及,女性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检出率正逐步提高。一、女性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的患病率由于女性正常排尿时的膀胱逼尿肌压力明显低于男性,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尿动力学标准尚未最后确立。因而,本症的患病率尚难确切统计。文献报道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从1.5%~9.6%[2~5]。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医疗中心的Groutz[2]和Blaivas[5],报道…  相似文献   

8.
李宏  李杰 《工企医刊》2008,21(1):52-53
前列腺增生症,是男性老年期泌尿生殖系统的多见病,此症虽非致命性疾病,但由于前列腺处于膀胱颈部,可引起膀胱颈梗阻,因而出现感染、结石等并发症,最终因排尿不畅而导致肾功能不良及衰竭,带来严重后果,对老年健康极为不利。若适宜手术,可采取手术治疗。为提高术后成功率,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尿潴留产生的原因及其膀胱逼尿肌功能的改变.方法 结合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男性患者中,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前列腺增生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占60.63%(77/127);年龄≤50岁者急性尿潴留原因主要为腰骶段脊椎外伤后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占72.55%(37/51).各年龄段女性患者急性尿潴留原因皆为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年龄50岁男性患者与同年龄段女性患者膀胱低顺应性及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膀胱及膀胱出口梗阻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男性患者产生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为膀胱出口梗阻;而女性及中青年男性患者急性尿潴留的原因主要以逼尿肌收缩功能低下为主,其逼尿肌收缩功能依不同的病因出现不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白莉 《现代保健》2009,(15):167-167
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38例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现仅讨论膀胱颈纤维化所致出口梗阻,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无逼尿肌收缩等排除在本讨论之外,经尿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确诊,手术及联合药物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部梗阻1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颈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6例女性保守治疗无效的膀胱颈梗阻患者患者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后,手术有效率90.4%。术后最大尿流率增大,残余尿减少。随访3例出现轻度的尿失禁,13例排尿困难症状无明显改善。无尿道阴道瘘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的效果.方法 采用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35例,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32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1.4%(32/35),3例效果不理想.结论 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效果满意,可同时处理后尿道狭窄和膀胱结石.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及短期尿道扩张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的效果。方法采用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35例,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32例治疗成功,成功率91.4%(32/35),3例效果不理想。结论TURN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部狭窄效果满意,可同时处理后尿道狭窄和膀胱结石。术后辅以激素治疗及短期尿道扩张可有效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诊断膀胱出口梗阻中超声测定逼尿肌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16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88例非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逼尿肌厚度超声测定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DWT、残余尿量、排尿量、Qmax、Pdet Qmax和Pdetmax等观察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超声测定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是一种较为可靠的膀胱出口梗阻临床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5例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输尿管回肠代膀胱Nesbit吻合术,回肠代膀胱不造瘘,耻骨后引流管负压吸引.结果 随访3~12个月,回肠代膀胱内压低、顺应性好、容量大,无输尿管反流、梗阻,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所有患者白天控排尿良好.结论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少,控排尿良好,患者的生存质量高,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权  朱正万  尹勇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710-1711
目的:报道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病例84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并联合a1-受体拮抗剂治疗。结果:84例随访3~30个月,排尿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Qmax>15ml/s,IPSS评分为5.4±1.8(术前25.8±4.4),生活质量评分为1.5±0.6(术前4.2±0.8)。病理检查显示84例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其中78例有慢性炎性改变。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压力-流率测定和膀胱镜检诊断女性膀胱颈器质性梗阻简便有效,TURBN联合a1-受体拮抗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海英 《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15-115,117
目的探讨分析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术治疗肿瘤转移与侵润相关性输尿管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2012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肿瘤转移与与侵润相关性输尿管梗阻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术,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膀胱镜下双J管引流及患者肾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剩下的7例患者二次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的引流均通畅,并且他们的肾功能也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过膀胱镜下双J管置入术治疗肿瘤转移与侵润相关性输尿管梗阻引流可靠、安全有效,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输尿管梗阻,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寻找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对 2 6例小体积BPH患者采用直肠B超及尿动力学检查相结合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如移行区指数 (TZI) >0 .4且存在膀胱颈梗阻者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TURP)治疗 ;如TZI≤ 0 .4且存在膀胱颈梗阻者 ,则行药物治疗。结果 :TZI >0 .4者TURP治疗效果好 (92 8% ) ,药物治疗效果较差 (50 0 % ) ;TZI≤ 0 .4者药物治疗优于TURP治疗 ;TZI≤ 0 .4而无膀胱颈梗阻者手术及药物治疗均无效。结论 治疗小体积BPH患者的原则是尿动力学检查有膀胱颈梗阻存在 ,如TZI >0 .4,宜行TURP治疗 ;如TZI≤ 0 .4,则行药物治疗 ;如尿动力学检查无膀胱颈梗阻存在 ,则应继续寻找病因。  相似文献   

19.
李芝 《东方药膳》2008,(4):17-18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为西医病名,中医称癃闭。是由于前列腺肥大压迫膀胱颈部造成梗阻引起尿潴留,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每次尿量不多,夜间频繁排尿缓慢,尿流细而无力,排尿时呈点滴状及血尿。B超可确立诊断。采用手术,配合药膳疗法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前列腺增生症早期,尿道发生轻度梗阻,由于膀胱有代偿功能,病人仍能按时排空小便,但排尿时间已比正常人延长。发展到中期,尿道梗阻加重,尿道阻力增加,并超过膀胱的排尿能力,病人便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膀胱内的尿液不能完全排空,因而出现残余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