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矽肺感染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50例矽肺感染合并呼吸衰竭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高频通气呼吸支持下,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之后接面罩进行NIPPV治疗,第2天若气道分泌物多(≥50ml/d)则再次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2h、治疗后1d、治疗后3d)动脉血气、神志、症状改善时间、住院天数、治疗后病人的转归、支气管肺泡灌洗和NIPPV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前后比较Pa02有非常显著升高,PaC02有非常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无创通气前后Pa02亦有显著上升(P〈0.05),PaC02则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成功23例,成功率88.5%,改为有创通气者3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成功18例,成功率75%,改为有创通气者6例,死亡1例,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灌洗组病人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快,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短,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矽肺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方法将50例重度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7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即给予抗生素、甲强龙、鼻导管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后血气变化不明显。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低氧血症,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以及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在不同程度的神志障碍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的疗效有无差异性。方法95例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神志障碍分为两组根据Glascow昏迷评分(GCS)将伴神志障碍组分层。两组均接受BiPAP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后4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的神志变化、GCS评分和血气分析,比较BiPAP无创通气在各层的疗效。结果经BiPAP治疗,伴神志障碍组患者总有效率85%(34/40)。不伴神志障碍组治疗有效率为86.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105);两组经治疗后PaCO2均明显下降,pH值上升。轻度神志障碍、中度神志障碍、重度神志障碍各层BiPAP无创通气的疗效分别为81.8%、92.3%和81.2%。结论BiPAP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的患者。神志障碍程度不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疗效有所差异,轻度神志障碍、重度神志障碍患者疗效较中度神志障碍患者低。  相似文献   

4.
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尤其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其治疗成功率为80%~85%。多数研究报道显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改善气促等症状,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减少气管插管,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我们对73例因COPD急性发作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本文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入选患者40例,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2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7例,其中4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支气管哮喘1例,肺癌术后2例,胸部外伤2例,胸腹复合伤2例。采用PSV(压力支持通气)+PEEP(呼气末正压)模式。结果COPD患者16例有效,有效率72.7%;外科患者5例有效,有效率83.3%;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例及支气管哮喘1例均有效,有效率100%。1例肺炎及1例肺炎合并ARDS患者有效,有效率28.6%。结论NIPPV对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胸部外伤及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在无禁忌症时可首选;对于肺炎所致的ARDS疗效较差,应首先考虑人工气道机械通气(ETMV)。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分成观察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和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BNP、K+和Na+水平以及血气分析及氧动力学参数结果(PH、DO2、VO2以及PaO2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TEI指数、LVEF以及SV)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无创正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指标,改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帆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65-1866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将60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 h、4 h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PEF值的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结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应用于儿童重度支气管哮喘,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急性发作时大多数患者通过解痉、平喘、吸氧、补液及抗炎等治疗病情能够得到缓解。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在哮喘发作时尽管经过上述治疗,病情仍未得到缓解甚至较前有所恶化,这类患者哮喘发作时多呈重度或危重度,病情重、病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临床常见并发症有严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严重心律失常、呼吸肌疲劳等,我们称之为“重症哮喘”或“难治性哮喘”。其中持续发作超过12h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此时,药物治疗已不能很好地缓解病情。只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才能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我科自2004年以来,已采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容量控制通气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PSV)、呼气末正压等多种模式成功救治了15例重症哮喘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短期机械通气下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严重肺部感染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AECOPD合并严重肺部感染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灌洗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 NIPPV);灌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短期机械通气(4~6 h)下行BAL。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 d动脉血气、外周血常规变化,以及持续无创机械通气上机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2h、2d动脉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后2 d均较治疗后2 h改善明显(P均<0.05);灌洗组治疗后2 h、2 d PaCO2、PaO2均优于对照组( P均<0.01)。治疗第7天灌洗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灌洗组无创机械通气上机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不需立即行持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短期机械通气下行BAL能迅速改善呼吸衰竭、控制肺部感染、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减少持续有创机械通气需要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通气对常规治疗失败的重症哮喘患者肺功能及病情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治疗失败的重症哮喘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灌洗组。一组给予无创通气治疗,一组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结果灌洗组的肺功能PEF,FVC较对照组升高(P〈0.05),症状改善时间及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通气应用于常规治疗失败的重症哮喘,肺功能恢复快,症状缓解时间及ICU住院天数短。  相似文献   

1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81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心率及气管插管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及呼吸心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气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Our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 on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receiving long-term oxygen therapy (LTOT) plus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Survival was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 in 24 patients with severe COPD initiated to NIPPV in addition to LTOT. Fourteen patients were established on NIPPV following exacerbation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has require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group 1). Ten patients (group 2) have never been hospitalized for ARF.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etails at baseline, 6 months, 1, 2, and 3 years for the two groups failed to reveal any difference with the exception of prior episodes of ARF. The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at 3 years was 6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43-86) for the overall population, 46% (95% CI 15-77) in group 1, and 74% (95% CI 42-105) in group 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e show that ARF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ppears to be a factor that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rvival for patients treated by LTOT plus NIPPV. This data suggests that NIPPV should be tried before ARF arising in COPD patients who present a deterioration in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hypercapn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联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并2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三医院国际医疗部72例AECOPD并2型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NIPPV治疗组34例及BAL联合NIPPV治疗组,BAL组,38例。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病情转归相关指标(呼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有创通气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生化指标,白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LR-4)、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差异,并评估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BAL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NIPPV组(P<0.05),且呼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有创通气率均低于NIPPV组(P<0.05)。治疗2周后,两组部分血气分析指标(PaO2、pH)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PEF)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BAL组高于NIPPV组(P<0.05);PaCO2及生化指标(外周血白细胞表面TLR-4、COX-2、PGE-2)则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BAL组低于NIPPV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AL联合NIPPV治疗方案对AECOPD并2型呼衰疗效显著,可及时纠正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且不良反应少,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也有利。  相似文献   

14.
刘东  李定武  张智喜 《心脏杂志》2011,23(6):775-778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对急性左心衰竭血浆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左心衰竭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NIPPV组26例,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都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常规治疗组给予高流量面罩吸氧,NIPPV组则经面罩双水平NIPPV给氧,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浆hs-TnT水平。结果: NIPPV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NIPPV组PaO2、SpO2、 HR、R、LVEF等改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24 h两组hs-Tn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NIPPV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治疗24 h后下降更加显著(P<0.01)。结论: NIPPV能够提高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并能进一步降低血浆hs-TnT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文梅  沈策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15):900-903
目的 评价应用头罩式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AE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头罩组(A组,20例)和面罩组(B组,20例).观察指标包括简化急性生理状况评分Ⅱ、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氧合指数(PaO2/FiO2)、初始24 h治疗中断例数和频数、需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气管插管原因等.结果 NIPPV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有PaCO2的下降和pH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没有患者不能耐受NIPPV治疗,B组有3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而需行气管插管(P<0.05).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初始24 h治疗中断例数和频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头罩NIPPV治疗可用于AECOPD患者,它能够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减少与NIPPV相关的并发症,但在改善气体交换和降低气管插管方面与面罩相比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有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主要通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缩短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学中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854-185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ml/min),试验组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4 h和5 d后分别记录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BE,)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治疗组PH,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BE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无创机械通气在心肺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米玉红  刘双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3):1009-1013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心力衰竭方面治疗效果肯定,可以明确降低气管插管率、住ICU的时间、减少病死率、增加存活率;对继发于呼吸衰竭的轻中度肺性脑病有肯定的疗效;对于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差;NIPPV在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PD恢复期的治疗效果尚不肯定。NIPPV治疗效果与患者耐受程度、治疗后生理指标改善的程度直接相关。NIPPV是否会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梗死发病率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并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入选的30例伴意识障碍和32例不伴有意识障碍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均无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病史,在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匹配的情况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机械通气禁忌证.在接受常规抗炎、平喘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IPPV治疗.治疗组采用NIPPV治疗的同时配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昏迷指数评分、血气变化、NIPPV时间、有效率、成功率、NIPPV序贯有创通气治疗成功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30例中,经NIPPV配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成功19例,成功率63.3%,对照组32例中,NIPPV成功21例,成功率65.6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与有创通气序贯治疗治疗组6例,成功4例,对照组7例,成功5例,两组无创与有创通气序贯治疗抢救成功率分别为66.67%和71.43%(P>0.05);治疗组死亡5例,病死率16.67%,对照组死亡4例,病死率12.5%(P>0.05).结论 AECOPD并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不是NIPPV的禁忌证.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意识障碍的患者同样可以首选NIPPV治疗,在进行NIPPV治疗之前进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可以获得与神志清醒患者相似的疗效.但必须由有经验的呼吸科专业医护人员和熟练的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者密切配合与严密监护下进行,及时对病情作出事实评价,及早采取无创与有创通气序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20.
姜远普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020-1021
目的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方法 5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BiPAP治疗。B组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情况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结果治疗后B组血气指标、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A组改善明显(P<0.05),B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少于A组。结论 BiPAP联合药物雾化吸入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