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1例先天性髋内翻采用转子下外展藏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HE和HS角较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及随访期间未见股骨头坏死和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转予下、外展截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内翻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与髋脱位的早期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髋内翻是小儿常见的跛行原因之一,分婴儿型和儿童型两类。儿童型通常在会走路后发现跛行,之前无明显异常;X线片显示股骨颈干角小于130°,常可得到及时正确诊断。婴儿型在母体宫腔内即存在畸形,出生1年内因外观畸形不明显,股骨头骨化核未出现,X线片很难测量出股骨颈干角,早期不易被发现,有时只表现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股骨近端上移,酷似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两者早期鉴别十分困难,现将张天健老师总结的鉴别方法叙述如下。1病变部位婴儿型髋内翻主要是股骨近端骨结构的异常,头臼对应关系基本正常,无脱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是髋臼…  相似文献   

3.
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是指正常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冠状面所形成的夹角,即分别通过股骨干长轴和股骨颈长轴的两个平面间的夹角.临床上小儿髋关节疾患中,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髋内翻等,常伴有前倾角的改变.我们在临床上应用CT扫描测量FNA,对7例CDH及髋内翻患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评估,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股骨颈前倾角 (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是指正常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冠状面所形成的夹角 ,即分别通过股骨干长轴和股骨颈长轴的两个平面间的夹角。临床上小儿髋关节疾患中 ,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ongeni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CDH) ,髋内翻等 ,常伴有前倾角的改变。我们在临床上应用CT扫描测量 FNA,对 7例 CDH及髋内翻患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评估 ,取得满意的结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例患儿中 ,其中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3~ 1 2岁 ,平均 5 .87岁 ,其中 5例为CDH,2例为髋内翻。 5例 CDH患儿均有鸭步跛行。…  相似文献   

5.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儿童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 ,若不及时治疗 ,将影响患儿的一生。我院从 1994~ 2 0 0 2年 ,采用改良Pemberton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5 6例 6 5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 5 6例 ,共 6 5髋 ,男 2 2例 ,女34例 ;年龄最大 9岁 ,最小 1岁 8个月 ,平均 3.8岁 ;左侧 2 7例 ,右侧 2 0例 ,双侧 9例 ;X线片髋臼指数 4 0~ 6 0°,平均 4 3°;股骨颈前倾角 35~ 70°,平均 5 9° ;颈干角 135~ 16 5°,平均 14 7°;单侧肢体短缩 1.0~ 3.0cm。2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子间斜行截骨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髋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3例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髋内翻畸形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58岁,中位数42岁;左侧5例,右侧8例。转子间骨折8例,其中EvansⅣ型5例、Ⅴ型3例;转子下骨折5例,其中Russell-TaylorⅠB型2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初次手术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10例,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倒置内固定治疗3例。患侧颈干角70°~80°6例、80°~90°5例、90°~100°2例;患侧下肢较健侧短缩2~3 cm 8例、短缩3~4 cm 5例。初次手术至此次手术时间8~12周,中位数9周。采用转子间斜行截骨、自体髂骨植骨结合PFNA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所有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初次手术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的10例患者颈干角由82.44°±6.25°恢复至128.00°±4.44°,肢体短缩由(3.27±0.47)cm减小至(1.12±0.81)cm;初次手术采用股骨远端LISS倒置内固定治疗的3例患者颈干角由85.67°±9.50°恢复至131.31°±3.51°,肢体短缩由(3.30±0.42)cm减小至(1.60±0.14)cm;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1例、可1例。结论:转子间斜行截骨结合PFNA固定可有效纠正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的髋内翻畸形,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何云贵 《新中医》2011,(4):71-72
脱发或称秃发,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毛发疾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其种类较多,如先天性秃发、后天性秃发、疤痕性秃发、斑秃及脂溢性脱发等;也可分为由于毛囊受损造成的永久性脱发和由于毛囊短时间受损造成的暂时性脱发,多见于青壮年。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髋内翻是一种不太多见的疾病。临床表现酷似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单侧者跛行,双侧者鸭步,臀部扁平,会阴增宽。检查时患侧内收活动幅度增大,而外展活动受限。本症因不常见,早期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简称DCS)在股骨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5年9月23例股骨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的患者采用DCS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0.83-3a随访,主要指标为颈干角、髋关节伸屈活动度。骨折全部愈合,无钢板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1例轻度髋内翻。优16例,良6例,优良率95.70%。结论:DCS能提供有效的内固定,其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不稳定骨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蔡晓刚 《家庭中医药》2019,26(11):42-43
<正>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其他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眼睑下垂。眼睑下垂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有遗传性,多见于儿童,多为双眼,也可为单眼,与生俱来,可单独发生,或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其主  相似文献   

11.
自1996年~2003年对收治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不论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发生髋内翻的实际应分为单纯性髋内翻、髋前内翻和髋后内翻三种情况,与骨折后前、后成角移位有很大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发展,低骨量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部分低骨量患者已发生髋部骨折。行X线检查时发现,此类患者大多伴有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异常。该文通过对低骨量性髋部骨折股骨近端几何参数的既往研究和治疗进行总结得出结论:髋轴长、颈干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股骨颈皮质厚度均与低骨量性髋部骨折相关。手术结合全程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方法。对低骨量未发生髋部骨折患者,X线片测量上述参数可预测髋部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DDH)的疗效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LCP治疗的DDH患者20例(22髋),根据内固定系统的不同,分为角度钢板固定组(对照组)21髋和LCD固定组(观察组)22髋。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对股骨截骨矫正前倾角以及颈干角后的固定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前倾角及颈干角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根据Mckay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对照组:优ll碗(52.4%),良5髋(23.8%),可4髋(19.0%),差1髋(4.8%),优良率为76.2%;观察组:优15髋(68.2%),良5髋(22.7%),可2髋(9.1%),差0髋(0%),优良率为90.9%,两组患者优良率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异常固定牢靠,患儿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愈合良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手术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是矫形外科所面临的难题之一,采用传统方法手术中发现髋臼全部被结缔组织充填,且臼窝浅小,股骨头发育小,加之股骨干颈干角、前倾角的改变、骨盆倾斜及脊柱侧弯等情况。给临床处理带来很大困难。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1例,均行综合性手术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关于肘内翻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肘内翻是肘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但对这一术语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查阅文献,有以携物角变小称肘内翻者,有以患侧携物角比健侧减小6°以上称肘内翻者,又有以携物角少于5°作为诊断标准者。总之,认识很不一致,有必要提出加以讨论。笔者不揣卑陋,浅论如下,期与同道共商。我们知道,携物角的大小,可因人而异。一般儿童和女性较大,但携物角为0°者在儿童也常有所见。因此,不能单纯以携物角的大小或减少多少度来作为限定肘内翻的义界。而凡是因骨折或其它因素,导致患肢在伸肘前臂旋后位时,前臂纵轴轴线与上臂纵轴线的夹角小于健侧,甚至与上臂纵轴线的尺侧成角者均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少年后天性姿势性扁平足的足内翻步态锻炼疗法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制约因素。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足内翻步态治疗青少年期的后天姿势性扁平足。结果:随访2年,治疗效果:优2例,良11例,一般3例,优良81.25%例。结论:应用足内翻步态治疗青少年期的后天姿势性扁平足,效果比较显著、肯定。  相似文献   

17.
鞘膜积液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即交通性,多因鞘状突闭锁不全所致。后天性包括: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和精索睾丸鞘膜积液。本病多年来一直沿用外科手术治疗,疗效满意,但有手术创伤。我们自1988年8月至1999年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打印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截骨技术在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科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运用3D打印骨盆联合股骨截骨技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患儿23例,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患儿骨盆及股骨近端模型,然后在模型上应用骨盆Salter截骨联合股骨短缩内翻去旋转截骨方法模拟手术过程,通过测量模型髋臼角、髋臼指数、CE角、股骨颈前倾角,观察股骨头与髋臼匹配关系,骨盆和股骨截骨后截骨端准确的移位方向和距离,然后根据测量数据实施手术。结果:对23例患者随访7~20个月(平均11个月),根据Severin影像学标准评价:优21髋,良2髋,可0髋,差0髋。Mc Kay功能标准评价,优22髋,良1髋,可0髋,差0髋。结论:应用3D打印个性化骨盆截骨技术可以精准指导实际手术中截骨旋转角度及移位距离,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发于老年患者,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经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髋内翻、颈缩、跛行、钉拔出、螺钉穿出股骨头等问题。为此我们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的26例病例,意在观察此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并探讨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1日-2018年5月1日在我院骨外科二区手术治疗的50例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恢复指标、术后半年至1年的Harris评分、尖顶距及颈干角丢失。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 0.05);观察组术后半年至1年的Harris评分、尖顶距及颈干角丢失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螺钉切出、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两种术式远期疗效相当,临床可优先选择PF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