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以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为骨架偶联短肽CY11的转基因载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以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作为载体骨架,用靶向于肿瘤表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的短肽CY11(CGMQLPLATWY)偶联于载体材料上,研究该载体材料的基因转染效率.方法:用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3-(2-pyridyldithio) propionate,SPDP]将CY11偶联到PEI-β-CyD上,合成CY11-PEI-β-CyD.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分析(TGA)对载体材料进行化学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研究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MTT法测定载体材料的细胞毒性,在COS-7、Hela和B16细胞株上进行体外转染实验.结果:成功合成材料CY11-PEI-β-CyD,在N/P为4时能够有效地浓缩质粒DNA.在B16细胞上,材料CY11-PEI-β-CyD达到160 μg/ml时,细胞存活率仍高于80%.在CY11-PEI-β-CyD/DNA复合物在N/P为20∶1时,转染效率是对照组PEI-β-CyD的17倍.结论:CY11-PEI-β-CyD是具有低毒性、高转染且有FGFR靶向性的新型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多肽MC10 (MARAKEGGGC)介导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聚合物载体作为新型靶向性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方法:低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通过羰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偶联β-环糊精(β-CyD)合成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作为载体骨架,用琥珀酰亚胺-3-(2-嘧啶二硫)丙酸酯[N-succinimidy-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MC10偶联到PEI-β-CyD上,制成新型转基因载体材料MC10-PEI-β-CyD.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载体的结构进行化学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研究载体材料对质粒DNA的浓缩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其浓缩质粒DNA后形成的微粒粒径.MTT法检测聚合物的毒性,用SKOV-3、A549和MCF-7细胞株进行体外转基因实验,确定MC10-PEI-β-CyD具有基因携带能力及靶向选择性.结果:成功地合成了MC10-PEI-β-CyD,且MC10-PEI-β-CyD在N/P为5时,能够有效浓缩质粒DNA,形成粒径约为(170±35)nm的微粒.结论:MC10-PEI-β-CyD具有低毒和高转基因效率,对Her-2受体的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PEI-β-CyD)生物复合材料,观察其理化特性和转基因功能.方法:通过N,N'-羰基二咪唑(1,1'-carbonyldiimidazole,CDI)将阿司匹林偶联到PEI-β-CyD载体材料上,制成PEI-β-CyD-ASP复合材料.用1H-NMR、FT-IR、UV和XRD对合成的载体材料进行了化学表征,用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PEI-β-CyD-ASP浓缩质粒DNA的能力,用MTT法在A293、B16、Hela细胞上对载体的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以及体外转染实验.结果:成功合成了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复合材料,在N/P为4∶1时其能有效浓缩质粒DNA;而且其在A293、B16、Hela细胞上的毒性较低,在B16肿瘤细胞上表现出较高的转染效率.结论:以阿司匹林为配体的聚乙烯亚胺-β-环糊精复合材料是低毒、选择性高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miR-125b对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中核心结合因子-β(core-binding factor beta,Cbfβ)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microRNA阴性对照、miR-125b mimic和anti-miR-125b用脂质体转染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Western blot及RT-PCR测定细胞中Cbfβ蛋白及mRNA表达;以PicTar数据库预测的Cbfβ3’-非翻译区上miR-125b靶位点附近约30个碱基为基础合成3组插入序列(阳性对照、野生型序列、突变序列),连接到经HindⅢ、SpeⅠ双酶切后的PmiR-report载体质粒上,然后与miRNA阴性对照和miR-125b mimic共同转染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 过表达miR-125b抑制Cbfβ蛋白及mRNA表达(P<0.05),转染anti-miR-125b可促进Cbfβ蛋白及mRNA表达(P<0.05);miR-125b抑制Cbfβ3’-非翻译区荧光素活性.结论 外源性miR-125b可作用于Cbfβ3’非翻译区从而负性调节C3H10T1/2细胞中Cb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iR-125b对鼠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中核心结合因子-β(core-binding factor beta,Cbfβ)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microRNA阴性对照、miR-125b mimic和anti-miR-125b用脂质体转染小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Western blot及RT-PCR测定细胞中Cbfβ蛋白及mRNA表达;以PicTar数据库预测的Cbfβ3’-非翻译区上miR-125b靶位点附近约30个碱基为基础合成3组插入序列(阳性对照、野生型序列、突变序列),连接到经HindⅢ、SpeⅠ双酶切后的PmiR-report载体质粒上,然后与miRNA阴性对照和miR-125b mimic共同转染293T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结果过表达miR-125b抑制Cbfβ蛋白及mRNA表达(P<0.05),转染anti-miR-125b可促进Cbfβ蛋白及mRNA表达(P<0.05);miR-125b抑制Cbfβ3’-非翻译区荧光素活性。结论外源性miR-125b可作用于Cbfβ3’非翻译区从而负性调节C3H10T1/2细胞中Cbf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5-9
目的 探讨NSAIDs对间充质干细胞向肌腱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的肌腱细胞分化模型;CCK-8比色法分别检测双氯芬酸(diclofenac,DF)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生长分化因子-7(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7)诱导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分化为肌腱细胞;PCR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肌腱细胞相关基因(腱调蛋白、胶原蛋白)的表达。PCR分别检测DF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腱调蛋白、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2)]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建立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的肌腱细胞分化模型;DF高浓度时明显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增殖(24 h:t=2.357,3.524,P0.05。72h:t=3.217,3.592,P0.05);GDF-7成功诱导鼠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分化为肌腱细胞,肌腱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明显增加(腱调蛋白:t=124.107,P0.05;Ⅰ型胶原蛋白α_1:t=38.107,P0.05);DF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抑制了肌腱基因的表达(DF:腱调蛋白:t=31.758,P0.05),增强了脂肪相关基因的表达[(DF: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P2):t=97.735,P0.05)]。结论高浓度时DF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改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方向,不利于肌腱细胞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8.
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系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成内皮、成神经元分化的细胞实验模型.方法 用化学诱导剂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细胞成肌、成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诱导C3H/10T1/2细胞成内皮,bFGF、β-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ol,β-ME)、DMSO诱导C3H/10T1/2细胞成神经元细胞分化.诱导期间应用细胞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内皮细胞表面标志CD3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o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5-氮杂胞苷诱导C3H/10T1/2 10 d后细胞变长,17 d后可见明显肌管形成,15 d少量细胞出现脂滴,25 d油红"O"染色见细胞质大量红色脂滴;VEGF和bFGF诱导5 d后细胞呈现"鹅卵石"样形态,8 d后阳性表达CD31;bFGF、β-巯基乙醇和DMSO联合诱导3 d后细胞胞体收缩,突起变长,15 d NSE染色阳性.结论 C3H/10T1/2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用作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新型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亚胺(PEI)耦联载体,评估其对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毒性及转染效率。方法 利用可降解的氨基甲酸酯化学键耦联相对分子质量为800的PEI 制备低相对分子质量的PEI (PEI 800)衍生物纳米非病毒载体,命名为PEI-Bu;进一步对PEI-Bu压缩DNA的能力、体外降解效率及对原代BMSCs的细胞毒性和基因转染效率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 PEI-Bu能有效压缩质粒DNA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所形成的复合物粒径约50 nm。与实验室常用的已商品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 的PEI (PEI 25 000)相比,PEI-Bu对大鼠原代BMSCs的细胞毒性较小,且基因转染效率更高。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病毒纳米载体,PEI-Bu能有效转染BMSCs,且安全性较高,具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氮磷比(N/P值)对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影响,优化PEI/DNA复合物制备参数,为其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制备不同N/P值的含BMP-7基因的PEI/DNA复合物,测定复合物的粒径、Zeta电位以及PEI保护DNA抵御DNA酶消化的能力,检测复合物对MSC细胞的毒性以及转染表达BMP-7蛋白量.结果:当N/P值在3-30范围时,形成微粒粒径稳定在100 ~ 150 nm;当N/P值在5~ 30范围时,Zeta电位稳定在30 ~ 40 mV.当N/P值>3时,随着PEI的增加,PEI对DNA的保护功能增强.当N/P值为7~10时,可以获得最高的基因转染效率.当N/P值大于10时,细胞毒性明显增加.结论:N/P值为7~ 10时,含BMP-7基因的PEI/DNA复合物细胞毒性小,转染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扩增及克隆C57BL/6j小鼠titf-2基因并利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表达.方法从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用PCR从中扩增出titf-2基因片段.将titf-2基因片段插入载体pMD18-T中,经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正确后,再克隆至表达载体pBROAD3-mcs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ROAD3-mcs-titf-2,并转染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表达.用羊抗鼠TTF-2多抗IgG对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签定.结果 DNA测序结果证实,获得titf-2基因片段,大小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出TTF-2约为4.2KDa大小的蛋白.结论成功扩增、克隆titf-2基因,并在小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得到表达,为下一步建立titf-2转基因小鼠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β—catenin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予以鉴定。【方法】β—catenin曼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并进行RNA提取及PCR扩增,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CCK—8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当感染复数为25时,感染后96 h观察干细胞的感染效率大约为80%。PCR检测到β—eatenin的mRNA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过表达。慢病毒对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β—catenin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β—catenin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进一步研究β—catenin在MSCs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非病毒载体聚乙烯亚胺(PEI)介导miRNA-2861(miR-2861)模拟物转染MC3T3-E1细胞系,探讨miR-2861/PEI复合物在前成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其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将适量的PEI分别与miR-2861和阴性对照(NC)以元素N/P=10的比例混合形成基因/载体复合物。将miR-2861/PEI复合物作为实验组,NC/PEI复合物作为阴性对照组以排除人工合成的双链基因对成骨作用的干扰。采用MTT法筛选PEI复合miR-2861模拟物的最佳使用浓度;应用荧光成像和茎环法RT-PCR技术分别检测10、30、50和100 nmol·L-1 miR/PEI复合物对MC3T3细胞的瞬时转染效率和miR-2861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技术和茜素红染色检测用选定浓度瞬时转染miR-2861/PEI复合物作用下MC3T3细胞的成骨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nmol·L-1 miR-2861/PEI复合物作用72h时MC3T3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随转染浓度增加,miR-2861/PEI复合物在MC3T3细胞中的转染效率逐渐升高。茜素红染色及定量分析,实验组诱导21 d后出现较多的钙盐沉积结节,而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均较少。结论:以PEI作为载体可使miR-2861模拟物有效转染MC3T3-E1细胞并在细胞中高表达,miR-2861模拟物具有一定的促MC3T3-E1细胞成骨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携带TGF-β1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TGF-β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将TGF-β1基因定向克隆至慢病毒载体,构建TGF-β1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并通过脂质体LP2000的介导慢病毒293T细胞。结果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的TGF-β1重组慢病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完全正确,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结论基因克隆技术能成功构建TGF-β1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正确表达,为TGF-β1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诱导免疫移植耐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noggin基因能否单独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以成为挽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种子细胞"。方法原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载体转染的Ad组和含有noggi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的Ad-noggin组,观察转染后48h、4、7、10d等时相点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载体皆可成功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自发绿色荧光,但Ad组形态无显著变化,而Ad-noggin组细胞在转染后48h即可见少量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转染后4d可见神经样细胞数目增多且伸出少量神经细胞样突起,10d时分化的细胞明显增多。与转染后7d相比,Ad-noggin组转染10d时胞体直经和树突直径明显增加(P0.05),但形态无改变。结论单独以含noggin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使其向神经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骨形态形成蛋白-13(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13,BMP-13)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经pAdEasy-BMP-13重组腺病毒质粒感染后,利用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技术于1、2、3周时分别检测C3H10T1/2干细胞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Cx43、α-MHC、α-actin的表达变化;同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心肌分化特异性基因GATA4、MEF2C的检测,4周后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干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C3H10T1/2干细胞经pAdEasy-BMP-13感染诱导后,细胞开始伸展,折光性增强,细胞间连接较紧密且细胞排列趋向一致;pAdEasy-BMP-13和pAdEasy-BMP-2感染后细胞于3周时,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ardiac isoform of tropnin T,cTnT)、连接蛋白Cx43(connexin 43,Cx43)(P<0.05),免疫荧光检测有蛋白α-MHC、α-actin表达,而于1周和2周时未检测出。同时pAdEasy-GFP感染后细胞和未感染组细胞1、2周和3周均未发现有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Cx43、α-MHC、α-actin的表达。3周对各组均出现心脏早期发育特异性基因GATA4、MEF2C的表达,但pAdEasy-BMP-13和pAdEasy-BMP-2感染后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pAdEasy-GFP感染后细胞和未感染组细胞(P<0.05);pAdEasy-BMP-13感染后细胞于4周时透射电镜下观察出现闰盘及肌丝样细胞超微结构,而pAdEasy-GFP感染后细胞和未感染组细胞没有出现类似结构。结论 pAdEasy-BMP-13可以诱导C3H10T1/2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脂质体介导TGF-β1目的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研究对MSC成软骨分化的特异性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以梯度离心结合换液法获得并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TGF-β1转染MSCs,Rr-PCR和Western blot鉴定后,对转染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Ⅱ型胶原(ColⅡ)、纤维连接蛋白(FIN)的表达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获得纯度较高的成年中国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脂质体为介导将全长人TGF-β1目的基因导入MSC,经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转染成功,转染后的MSC较未转染MSC成软骨分化特异性细胞外基质ColⅡ、FN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以脂质体介导法可以将TGF-β1目的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成软骨分化的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Islet-1诱导C3 H10 T1/2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心肌特异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lslet-1基因慢病毒感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乙酰化的组蛋白H3表达情况,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时序性检测出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的mRNA表达达高峰的时间点,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用CHIP级乙酰化H3抗体免疫沉淀与其所结合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抗体所富集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启动子区域的DNA量,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与抗体所结合的上述3种心肌特异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感染高表达Islet-1的C3H10T1/2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3.04倍(P<0.05),在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的mRNA表达达高峰的2周时间点,乙酰化的H3抗体所结合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与未转染Islet-1的细胞组相比较,表达增加(P<0.05).结论 高表达Islet-1之后C3H10T1/2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心肌特异蛋白基因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slet-1诱导C3H10T1/2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心肌特异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Islet-1基因慢病毒感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乙酰化的组蛋白H3表达情况,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时序性检测出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的mRNA表达达高峰的时间点,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用CHIP级乙酰化H3抗体免疫沉淀与其所结合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抗体所富集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启动子区域的DNA量,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与抗体所结合的上述3种心肌特异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高表达Islet-1的C3H10T1/2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3.04倍(P<0.05),在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的mRNA表达达高峰的2周时间点,乙酰化的H3抗体所结合的心肌特异性蛋白基因GATA4、NKX2.5、MEF2c与未转染Islet-1的细胞组相比较,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表达Is-let-1之后C3H10T1/2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表达增加的心肌特异蛋白基因上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2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11-613
目的探讨分支状聚乙烯亚胺(PEI)作为载体对不同细胞株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培养人类胚胎肾细胞293T、人上皮癌细胞Hela、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悬浮转染p EGFP质粒与PEI的复合物,利用荧光细胞计数法分析转染效率;悬浮转染p Luc(luciferase基因来自Renilla)质粒与PEI的复合物,利用分光光度计分析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分析PEI对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的毒性,分析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2.1±4.5)%、(29.2±3.4)%、(21.5±2.1)%和(17.0±3.2)%。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分别是2.87×108、3.35×107、1.94×107和1.08×107RLU·mg protein-1。293T、Hela、BMSC和PC12细胞转染效率排序:293T>Hela>BMSC>PC12细胞。同时,MTT比色法结果表明细胞毒性排序:293T>Hela>BMSC>PC12细胞。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呈正相关(r=0.865,P<0.05)。结论 PEI对不同细胞株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