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广西HIV-1基因亚型流行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 《应用预防医学》1999,5(3):129-132
分别采用血清学分型和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1996 ̄1997年收集的72份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亚型鉴别分析,证实我区存在着HIV-1B‘,C,D和E4种基因亚型。在有偿供血者中以B’亚型感染为主和个别的D亚型感染,并散发于全区,而C亚型则在吸毒人群中流行,E亚型仅在中越边境地区吸毒人群中流行,形成我国新的HIV-1基因亚型流行区。分析了我区HIV-1的传染来源及不同亚型病毒混合流  相似文献   

2.
福建发现首例HIV—2感染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我国目前尚未发现HIV-2病毒感染者,首例HIV-2病毒感染者的检出对于HIV-2病原学的研究、血清学确认实践、及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被检血清标本用FAGT(GBC,HIV-1+2)、EIA(Vironostica,HIV-1+2)和PA(Serodia,HIV-1)3种不同原理的检测方法进行HIV抗体初筛检测,可疑阳性血清经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通过分析蛋白反应条带确定HIV抗体的性质。进行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检人员感染HIV的地点、途径及可能扩散传播的范围。结果:FAGT和ELISAHIV抗体初筛检测试验发现1个回国人员HIV抗体阳性,用HIV-1+2和HIV-2特异性的抗体WB试验证实为HIV-2病毒感染。这是福建也是我国首例确认报告的HIV-2抗体阳性者。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献血员HBV、HCV、HIV筛检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北京地区献血员HBV、HCV、HIV筛检报告解放军总医院李锡金丛红英刘景汉(北京100853)血液传播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医学问题,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都是输血后感染的最严重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   总被引:227,自引:5,他引:2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至1998年底全球报告的艾滋病病人达200万例,估计HIV感染人数为3340万人,目前全球每天有16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泰国目前估计已有80万人感染HIV,而印度已达400~600万。亚洲已继北美、非洲之后成为全球HIV感染上升最迅速、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极高,又无有效的疫苗及能治愈的药物,因此,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恐慌,给人们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AIDS)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至1999年底全球报告的艾滋病病人已达220万,估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数为3360万人[1]。目前,亚洲已继北美、非洲之后成为全球HIV感染上升最迅速、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1]。面对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亚洲各国在预防和控制等方面也取得了不少进展,现就近年来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艾滋病流行现状1.1严峻的流行形势艾滋病传入亚洲的时间比较晚,直到80年代末,这一地区尚无大的HIV流行。然而到了1992年时,在亚洲许多国家流行非…  相似文献   

6.
中国发生艾滋病毒感染流行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1985年,我国报告的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是外国旅游者,到1989年,在云南西南边境地区吸毒者中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流行。1994年起,在我国其他地区报告的HIV感染者明显增加,截至1997年10月,我国共报告HIV感染者8303...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家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表的《世界艾滋病流行状况》的报告〔1〕,截止1997年底,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数为3060万,已有1170万人死于AIDS。发达国家感染HIV的人数已趋于稳定或有下降的趋势,而在新感染的HIV人群中有...  相似文献   

8.
血站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是提高血液质量、预防和控制HIV感染与传播的有效途径 ,我站于 1 999年对顺德市 2 60 2 0名无偿献血者进行血液HIV抗体检测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1 999年 1~ 1 2月血站采集顺德市 2 60 2 0名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1 2 方法1 2 1 HIV抗体初筛试验采用ELISA方法 ,检测阳性标本做双孔复检。1 2 2 HIV抗体确证试验采用WB法。1 3 试剂1 3 1 HIV抗体初筛试剂使用HIV1 +2plus 0抗体酶免疫试剂盒 ,由荷兰欧嘉隆科技公司提供 ,试剂盒均经过国家批批检合…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实验室及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认识艾滋病在福建省的流行特征及推测其流行趋势,为制定福建省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 L I S A)及免疫印迹试验对高危及特定人群标本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抗体检测,对抗体阳性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及收集艾滋病病人临床资料,采集感染者全血分离淋巴细胞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H I V- 1 D N A 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病毒亚型。结果 从1987 年1 月至1997 年12 月30日止,全省共检测了569 870 份标本,检出 H I V 抗体阳性70 例,检出率为0 .12 ‰。其中 A I D S 病人21 例,已死亡18 例。福建省 H I V/ A I D S 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泉州和厦门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感染为主,并向国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福建省抗体阳性者的主要感染途径。17 例艾滋病病人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艾滋病人存活期短,早期症状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艾滋病病毒序列分析证实 H I V- 1 E 亚型为福建省主要流行株。结论 福建省艾滋病将主要在性乱人群中流行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孙林青高颖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全身免疫缺陷性疾病。近十余年来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给人类、社会、国家、家庭及个人带来严重危害,现在我国已进入流行早期,在AIDS成为我国的严重问...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HIV-1株的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通过DNA序列分析 ,确定辽宁省HIV -1流行毒株的亚型。方法 从辽宁省HIV -1抗体阳性者中选择 16例 ,其中经性接触感染者 8例 ,经静脉吸毒和血液途径感染者 7例 ,垂直传播者 1例 ,采集全血提取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套式引物扩增HIV -1前病毒DNA的C2~V 3区用于测序。所测序列与国际标准株及国内外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被检标本的亚型。结果 辽宁省流行的HIV -1病毒分属A、B、C、G4种亚型 ,其中经性途径传播者 8例分别为B′亚型和A亚型 ,静脉吸毒者 4皆为C亚型 ,经血途径感染者分别属B′和G亚型 ,垂直传播者为A亚型。亚型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 :A亚型 (7 5± 1 0 ) % ,B′亚型 (8 5± 0 9) % ,C亚型 (5 4± 0 9) % ,G亚型 (13 5±2 1) %。结论 辽宁省目前HIV -1的流行株亚型较为复杂 ,不同传播途径感染HIV毒株亚型有所不同 ,C亚型毒株只见于静脉吸毒者 ,经性途径和血途径感染主要为B′亚型 ,而A亚型和G亚型只见于非洲劳务输出人员及其配偶子女。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流行状况,为政府制定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省的艾滋病病例报告、各类监测报表、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用工作簿(WORKBOOK)对全省高危人群基数和艾滋病疫情进行预测;采集HIV感染阳性者外周静脉防凝血,提取核酸,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截止2004年底,山东省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6例,艾滋病病人152例,死亡65例;预测全省现有感染者7000余人.17个省辖市有16个市的68个县(市区)有疫情报告;感染方式仍以血液途径传播为主,但性传播呈明显上升趋势,HIV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近2年检出数占13年总数的68.2%.全省存在多种HIV病毒株亚型,已检出B、B′C等3种亚型以及CRF07-BC、CRF08-BC、CRF01-AG和CRFD1-AE等4种重组毒株.结论山东省HIV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艾滋病在我省人群、地域分布广泛,同时具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聚集性;艾滋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艾滋病流行由吸毒、献血员、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女性感染者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母婴传播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13.
广西HIV-1首次流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广西自1996年4月起在静脉吸毒者和卖血者中发现HIV感染者,为了解其传染来源和判断其流行趋势,对广西流行的HIV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选取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44份,分别采用多肽酶免疫法(PEIA)和经逆转录PCR扩增作cDNA序列分析,分别确定其HIV-1基因亚型并加以比较。结果 结果表明广西存在4种HIV-1M组基因亚型,即B’(泰国B亚型)、C、D、E亚型。在静脉吸毒人群和性混乱者中存在HIV-1E亚型流行和C亚型感染者;而在卖血者中发现HIV-1B’和D亚型感染。结论 HIV-1D亚型感染和E亚型流行已在国内出现,E亚型病毒已由东南亚传入流行并将在我国南部形成新的流行区域。提出血清学分型方法可作为HIV-1基因亚型分析的筛选技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明确福建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流行毒株亚型与艾滋病(AIDS)流行的关系.方法通过艾滋病监测网络发现全省HIV/AIDS病例,应用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确定HIV-1亚型,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福建省AIDS的流行状况.结果截至2000年底,全省累计发现188例HIV感染者,其中AIDS59例(已死亡53例).经异性性接触感染占65.4%,经血途径感染占9.0%,境外感染占44.1%,其中在东南亚等国家感染约占83.1%,境内感染占39.9%.41例HIV/AIDS病例的HIV-1亚型分析表明福建省存在A、B、C和E4种亚型,E亚型占75.6%(31/41),均为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B亚型17.1%(7/41),主要经血途径感染.A和C亚型分别为1和2例.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2.245±3.894)%,B亚型基因离散率为(10.762±2.707)%.表明福建省E亚型流行株的来源复杂,与感染地点、时间有关.结论福建省AIDS流行速度正在加快,病毒感染者主要经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HIV-1流行毒株主要为E亚型.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 收集HIV感染者及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无菌采集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患者抗凝全血标本5ml,提取前病毒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膜蛋白基因的C2~V3区,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 截止2001年底,江苏省已发现HIV-1中的A、B、C、D、E五种亚型和一个B亚型变种(B^ )流行,C(占40.48%)和B^ (38.10%)亚型为主要流行株;静脉吸毒感染人群中86.67%为C亚型,采供血和受血感染人群中91.67%为B^ 亚型,在性途径传播人群中所有六种亚型均有,且分布较为均一。结论有偿献血人群中B^ 亚型毒株由邻省传人,吸毒人群中C亚型毒株的传人主要与新疆籍流动人口的介入有关;多种亚型的并存说明江苏省存在着适宜AIDS流行的各种危险因素;提示今后在药物治疗、疫苗研制以及其他防制工作上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湖北省HIV-1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对湖北省HIV-1主要流行区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其中102例HIV-1感染者的env基因V3~V4区、gag基因P17/P24区和tat基因第一外显子区进行扩增,对各基因区阳性扩增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各基因区核苷酸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所有目标人群中共存在B^+、C2种亚型以及CRF08-BC和CRF01-AE2种重组毒株,B^+亚型在人群和地域上分布最广,涉及献血员、受血者以及二者的配偶和性乱人群,主要分布既往有偿献血员集中的地区。CRF08-BC、CRF01-AE重组主要涉及性乱人群,分布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或地理位置偏南方的地区。C亚型为离散病例,主要涉及静脉毒品注射者。结论湖北省已由既往单一HIv-1 B^+亚型转变为多种亚型、重组亚型流行的复杂局面,各亚型在省内高危人群和地域分布不平衡,各有特点,从总的亚型流行特征来看,HIV-1在湖北省有加快流行和进一步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流行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河南省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毒株的亚型状况及序列变异、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播来源和传播规律.方法 对2006-2007年在河南省采集的1287例HIV-1感染者抽取静脉血,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单个核细胞中前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env基因和gag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定和分析核苷酸序列.结果 1287份样本中存在B'、C亚型及BC、AE两个重组亚型,其在所有分析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95.882%(1234/1287)、0.466%(6/1287)、2.875%(37/1287)、0.777%(10/1287).与国内及国际的参考毒株RL42、C.95in21068、07-BC.CN.97.C54A、01AE.TH.90.CM240间的离散率分别为(9.327±0.245)%、(5.214±0.183)%、(6.278±0.194)%、(5.332±0.1 58)%.结论 目前河南省艾滋病感染者中有B'、C亚型及BC、AE两个重组亚型.泰国B'亚型依然占主导地位.B'亚型以既往有偿献血人员为主,BC亚型以性传播为主,AE亚型以性传播及既往献血途径为主,C亚型以性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流行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亚型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辽宁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采集1997年6月至2000年12月间辽宁省检出的16例HIV-1感染者的全血标本,提取核酸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扩增HIV-1env基因区,用异源双链泳 动分析法(heteroduplex mobility assay,HMA进行HIV-1亚型的分析,结果:辽宁省目前已有HIV-1A、B'、C和E亚型流行。经性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分别为泰国B(B')亚型和A亚型,以B'为主;经注射吸毒感染占全部HIV感染31.25%,分别为C亚型和E亚型,以C亚型为主,其中1名吸毒者为B或E亚型;经输供血途径感染占全部HIV感染的31.25%,主要为泰国B'亚型,也可见C亚型,垂直传播1名为A亚型。结论:辽宁省已有多种亚型HIV-1毒株流行,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经性乱,吸毒和输供血途径传播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基因型别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新泰市和湖北省襄樊市部分农村645例有偿献血员进行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和蛋白免疫和印迹法(WB)对献血员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用特异性引物对HIV毒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测定。结果 献血员HIV感染率为3.26(21/645)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襄樊献血员HIV感染率(9.1%)明显高于新泰献血员(0.5%);有单采浆史者HIV感染率为7.80%,显著高于只献全血者(1.1%);对HIV毒株特定区域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山东和湖北献血人群HIV核酸序列与HIV-1泰国B亚型离散率最小,分别为6.2%和5.01%,其内部基因离散率分别为4.53%和2.92%。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间献血人群的HIV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而其感染HIV毒株的基因型分布一致,为HIV-1泰国B亚型,估计传入献血人群3-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