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PC)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 意义。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有限公司和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APC 患 者160 例作为APC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60 例作为对照组。测定IA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计数(WBC)、碱性磷酸酶(ALP)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计算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NLR)。结果 APC 组治疗前IAP、CRP、WBC、ALP 及DBIL 水平和NLR 值高于对照组(P <0.05)。重 症组血清IAP、CRP、WBC、ALP、DBIL 及NLR 高于轻症组(P <0.05)。APC 组治疗后血清IAP、CRP、 WBC、ALP、DBIL 及NLR 低于治疗前(P <0.05)。APC 患者血清IAP 水平与NLR、CRP、WBC、ALP 及 DBIL 呈正相关(r =0.702、0.684、0.573、0.487 和0.526,均P =0.000)。结论 APC 患者血清IAP 水平升高, IAP 水平在APC 病情严重程度、炎症反应及疗效评估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PO2、PCO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1例,比较治疗前及症状好转时血清CRP水平、WBC总数、N%、PO2、PCO2动态变化情况,观察上述指标及症状好转天数、住院总天数的相关性。结果①CRP在急性加重期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CRP、WBC、N%、PCO2水平在症状好转时明显低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PO2水平在症状好转时明显高于COPD急性加重期(P〈0.01)。②COPD病人急性加重期CRP、WBC、N%与PO2、PCO2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N%与症状好转天数(r=0.240,P〈0.05)、症状好转天数与住院总天数之间(r=0.567,P〈0.01)则存在相关性。结论血清CRP水平、WBC总数、N%均可作为评价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客观指标,其中N%尚可作为判定COPD急性加重后症状好转时限的可靠指标,其价值优于CRP和WBC。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预测作用,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急性胰腺炎(AP)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AP(MAP)组、中重症AP(MSAP)组和重症AP(SAP)组,分别检测其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总数(WBC)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采用APACHEⅡ评分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AP组、SAP组患者WBC显著高于MAP组(P<0.05),而MSAP组与SAP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NLR显著高于MAP组、MSAP组(P<0.05),MSAP组NLR显著高于MAP组(P<0.05);随着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APACHEⅡ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急性胰腺炎患者NLR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72,P=0.006).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NLR越高提示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陈梦婷  余清萍  李雨  李娜  唐俊 《西部医学》2021,33(12):1849-1853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AP患者设为AP组,并根据其多器官功能不全评分(Marshall评分)分为轻症组(n=51)、中症组(n=36)和重症组(n=21),另选取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CT、NLR、CRP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CT、NLR、CRP对AP的诊断价值。结果 AP组血清PCT、NLR、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PCT、NLR 、CRP水平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血清PCT(r=0.551,P<0.001)、NLR(r=0.785,P<0.001)、CRP(r=0.538,P<0.001)与Marshall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血清PCT、NLR、CRP诊断AP的AUC依次为0.911(95% CI:0.832~0.989)、0.840(95%CI:0.756~0.923)、0.861(95%CI:0.762~0.960);以PCT>1.27 ng/mL、NLR>4.38、CRP>11.57 mg/L为最优截断值时,三者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7.78%、87.96%、62.04%,特异度依次为90.00%、70.00%、80.00%,三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PCT、NLR及CRP水平与AP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P的诊断及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炎性指标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 6(IL-6)、C 反应蛋 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表达及对该疾病严重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 取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AP 患者99 例(重症AP 34 例、轻症AP 65 例)和体检健康者38 例,检测白细 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NLR 水平, 了解不同等级体重指数(BMI)分组中各指标的变化,AP 患者同时检测IL-6、CRP、PCT 及血淀粉酶 (AMY)水平,绘制ROC 曲线,预测炎性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急性胰腺炎中WBC、NLR、NE、 MON 均高于对照组,而LYM 低于对照组(P <0.05)。不同等级BMI 分组中的WBC、NLR、NE、LYM、 MO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组)中WBC、NLR、NE、LYM、MON、 PCT、CRP、IL-6、AMY 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淋巴细 胞与SAP 呈负相关(r =-0.240,P =0.017),其余均呈正相关。对于AP 严重程度诊断效能最大的是IL-6 (敏感性70.6%,特异性87.7%,AUC=0.859),其次是PCT(敏感性88.2%,特异性78.5%,AUC=0.848)。 结论 IL-6、NLR、CRP、PCT 的变化与AP 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PCT 的敏感性最高,而NLR 的特异性最 强,IL-6 对预测AP 严重程度具有很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计数(LY)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程度和肿瘤消退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首诊鼻咽癌患者68例为实验对象(观察组),采集入院时、放疗后第2、3、4、5、6、7周以及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 WBC )、NEU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NEUTR )、LY和淋巴细胞比例( LYR)、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 NLR);另同期选择40名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鼻咽癌患者WBC、NEUT、NEUTR、LY、LYR及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治疗后NEUTR和NLR 明显高于治疗前( P均<0.01);治疗后WBC、LY、LYR明显下降( P均<0.01)。放疗后第3、4、5、6、7周、放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患者的NEUTR均与同期口腔黏膜炎分级有关( P均<0.05)。治疗前后LYR变化与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率有关( P=0.048)。治疗期间口腔黏膜损伤程度与治疗结束时疗效有关( P=0.012)。结论治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有助于判断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治疗期间定期评价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程度,有助于预测肿瘤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患儿血常规、免疫球蛋白、D-二聚体(D-Dimer,D-D)表达及预测塑型性支气管炎发生风险的效能。 方法选取RMPP患儿(RMPP组)12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MPP组)125例。比较2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N%)、淋巴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L%)、血小板(platelet,PL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M、IgE、IgG]、D-D水平。比较RMPP组是否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血常规、免疫球蛋白、D-D水平。探究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影响因素、各指标与塑型性支气管炎严重程度[第三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Ⅲ,PRISMⅢ)]的相关性及预测塑型性支气管炎的效能。 结果RMPP组WBC、N%、LDH、CRP、IgM、IgE、D-D水平高于MPP组,L%、PLT、PAB水平低于MPP组(P<0.05)。RMPP组中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N%、LDH、CRP、IgM、IgE、D-D水平高于无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L%、PLT、PAB低于无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CRP、IgM、IgE、D-D升高是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分析显示,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N%、CRP、IgM、IgE、D-D与PRISMⅢ评分呈正相关(P<0.05)。绘制N%、CRP、IgM、IgE、D-D预测塑型性支气管炎的ROC曲线,显示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最高为0.896,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最佳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5.85%;N%+CRP预测Ⅰ型塑型性支气管炎的AUC为0.867,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AUC,最佳敏感度为70.00%、特异度为88.89%。 结论血常规、免疫球蛋白、D-D在PMPP患儿中的表达明显异常,三者联合检测在预测塑型性支气管炎发生风险方面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患者炎症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从2012年1月—2017年6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PTE的83例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淋巴细胞计数(LY)、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体温(T)、纤维蛋白原(FIB)等炎症指标,与同期64例健康体检者指标进行比较,回顾性分析2组研究对象炎症指标的变化,并根据年龄、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别对PTE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并分析NLR、PLR与传统炎症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间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TE组WBC、NE、NLR、PLR显著增高,LY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合并肺部感染组与不合并感染组间,老龄PTE组与非老龄PTE组间T、WBC、NE、CRP、NLR、P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组NLR与WBC、NE、CRP成正相关关系(r=0.531、r=0.674、r=0.408,均P<0.01);PLR与CRP成正相关关系,(r=0.472,P<0.01);PTE组NLR和PLR均与FIB成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31和0.405,均P<0.05)。 结论 PTE组WBC、NE、NLR、PLR明显升高,炎症与PTE的发生发展存在联系;NLR、PLR不能用于鉴别PTE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NLR、PLR与CRP、FIB间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监测PTE患者的炎症及凝血纤溶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不同严重程度的社区获得 性肺炎(CAP)中的水平,旨在研究NLR、RDW在评估成人CAP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 1月—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ICU)诊断为CAP的患者294例,根据 CURB-65评分进行分组,分为低危组(0~1 分,117例)、中危组(2 分,75例)、高危组(3~5 分,102例 ),比较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CURB-65评分与实验室指 标的相关性,以及NLR、RDW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收集并记录 患者入院后30 d内转归,再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绘制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RDW在预测CAP患者死亡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3组相比较,患者 病情越重,NLR、RDW的水平越高(均P<0.05),RDW水平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2)CURB-65评分与NLR、RDW 均呈正相关(r=0.419、0.280,均P<0.01)。NLR与WBC、NEU、CRP均呈正相关(r=0.621、0.376、0.522,均 P<0.01)。RDW与NEU呈正相关(r=0.120,P<0.05),RDW与WBC、CRP之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3) 根据入院后30 d内转归分为生存组(238例)与死亡组(56例)。生存组患者NLR、RDW低于死亡组患者(均P< 0.01)。(4)NLR、RDW预测CAP患者3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8、0.693。结论:NLR在评估成人 CAP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病情越重、预后越差的患者,NLR值越大。RDW与成人CAP病情严 重程度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2,ACE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1—12月收治的62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2例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ACE2、NLR、CAT评分,同时分析ACE2和NLR水平与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ACE2水平、NLR水平、CA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且观察组治疗前ACE2水平、NLR水平、CAT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对照组NLR、ACE2水平与CAT评分显著相关(r=0.347、r=0.339,P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ACE2、NLR水平与CAT评分均显著相关(r=0.573、0.487、0.484、0.423,P均<0.05)。结论:在AECOPD患者中ACE2、NLR水平以及CAT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ACE2、NLR水平与CAT显著正相关,临床可根据上述3项指标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20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NLR水平分为4组(每组55例),比较住院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随着NLR的增加,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住院病死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与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r=0.397,P<0.05),死亡组患者的CRP、D-二聚体、NLR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CRP、D-二聚体为AAD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LR与AAD患者住院病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是AAD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血清中ACE2、NLR表达水平与CAT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医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62例来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 等指标,同时分析ACE2和NLR水平与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ACE2水平(t=-9.83、t=-4.04,均P<0.01)、NLR水平(t=16.04、t=12.76,均P<0.01)、CAT 得分(t=-9.37,P<0.01;t=-2.46,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前ACE2水平(t=5.81,P<0.01)、NLR水平(t=-5.19,P<0.01)、CAT 得分(t=10.97,P<0.01)明显高于治疗后;对照组NLR、ACE2水平与CAT得分显著相关(r=0.347,r=0.339);观察组治疗前后ACE2、NLR水平与CAT得分均显著相关(r=0.573 vs. r=0.487,r=0.484 vs. r=0.423),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患者中ACE2、NLR水平以及CAT得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ACE2、NLR水平与CAT显著正相关,临床可根据上述三项指标判断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常见血液学指标在评估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NMOSD)疾病严重程度和激素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20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初诊NMOSD患者,治疗前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全血细胞计数衍生参数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E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率(MHR),以及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肌酐(CR)、尿酸(UA)、总胆红素(TB)等指标],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依据EDSS评分将NMOS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比较3组间一般资料及血液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RBC、HB、RDW、PLT、PLR、ELR、MHR、TB、CR、UA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WBC、NLR、MLR、CRP、FE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LR(OR:1.566,95%CI:1.202~2.039,P<0.05)、FER(OR:1.003,95%CI:1.000~1.005,P<0.05)是NMOS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EDSS评分与WBC、NLR、MLR、CRP、FER成正相关(r=0.238、0.454、0.339、0.301、0.362,P<0.05);病情变化ΔEDSS(ΔEDSS=治疗前EDSS-治疗后EDSS)与CR成正相关(r=0.420,P<0.05),与MLR呈负相关(r=-0.199,P<0.05).结论 NMOSD患者血液学指标NLR、FER有助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CR、MLR与激素治疗效果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为急性脑梗死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45例,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50%为对照组,95例;狭窄率≥50%为狭窄组,50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狭窄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淋巴细胞计数狭窄组低于对照组(P < 0.05);Logistic回归显示,NLR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OR=1.492,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因素联合指标及NL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8、0.718、0.631、0.725和0.739,NLR最佳诊断值为2.23。结论: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临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白细 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尿源性 脓毒血症提供临床参考及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70 例。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感染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组:A组(脓毒症组)22 例;B组 (低血压+严重脓毒血症组)12 例;C组(感染性休克组)17 例;D组(难治性感染性休克组)19 例;比较患者的WBC、N%、PLT、 FIB、D-Dimer、IL-6、PCT、CRP的差异;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的相关性,评价炎性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 相关影响。结果(1)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炎性指标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N%、PLT、D-Dimer、PCT在尿脓毒血症严重程 度组别上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P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单因素方差分析后提示CRP在脓毒血症不同组别上 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Kruskal-Wallis事后检验两两比较:N%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在AC 、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imer在A-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T在A-B、A-C、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炎性指标不同组别的中位数结果提示:PLT数量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加重而减少,PCT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 N%随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升高而上升;(3)炎性指标的有序Logistic回归提示:PCT的P=0.000,回归系数为0.186;N%显著性检验 P=0.035,回归系数为0.047;PLT显著性检验P=0.003,回归系数为-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T血清波动与尿源性脓 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LT与尿源性脓毒血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N%随脓毒血症病情加重而变化,PCT、PLT、N%动态 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标志物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程度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110例ICP患者和188例正常妊娠女性为研究对象。ICP患者根据总胆汁酸水平(total bile acid,TBA)分为轻度ICP组(<40 μmol/L)和重度ICP组(≥40 μmol/L),分析比较两组炎症标志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红细胞平均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的平均水平。结果:重度ICP组患者WBC、MPV、NLR含量与轻度ICP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且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与WBC、MPV、NLR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WBC、MPV、NLR可以作为评价ICP严重程度的炎症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玲  李伟铭 《四川医学》2011,32(2):205-207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者30例作为A组,非重症肺炎患者42例作为B组,急诊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7例作为C组。对A、B组分别在初期、中期、恢复期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对C组在就诊时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并对A、B组在初期及恢复期行胸部CT或X线片检查以验证病情的严重程度及转归。结果 A、B组患者初期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中期超敏C反应蛋白逐渐下降,恢复期降至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且A、B组初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反映肺炎患者感染程度及病情转归的较敏感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血清CRP的含量,分析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和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CRP水平比较,重型组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含量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急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血清学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148例HSP患儿,77例腹痛患儿.以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沉为研究指标,应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简称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标志物与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结果 (1)HS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NLR较对照组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SP消化道出血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和CRP较非消化道出血组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临床评分与血清标志物白细胞计数(r=0.344,P<0.00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r=0.405,P<0.001)、NLR(r=0.364,P<0.001)、血小板计数(r=0.185,P=0.024)及CRP(r=0.258,P=0.002)呈显著正相关;(4)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仅CRP及NLR为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相关因素;(5)根据ROC曲线下面积结果 ,与NLR相比,CRP是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潜在的更有效的预测指标.结论 CRP>7.25 mg/L及NLR>3.43可作为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简易血清标志物,临床工作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刘勤    张学军   岳超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4):366-36837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RA患者148例、非RA风湿病患者135例(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健康体检者138名,检测3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且计算NLR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通过Spearman 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NLR与其他指标关系;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性能。结果:RA患者及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NLR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NLR与WBC、NC、LC、CRP相关性显著(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也与以上指标相关,标准化系数为-0.76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诊断RA的AUC值为0.741,敏感度为73.0%,特异性为65.2%,同时显示ACCP诊断RA的特异性最高。结论:NLR可作为一种新的炎症反应指标对RA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