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为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94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确诊年龄,以确诊年龄分为三组:0~6个月42例,7~12个月27例,13个月~4岁25例,各组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比较三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以治疗前后发育商(DQ)的差值,DQ提高≥4个百分点分为有效,否则为无效。结果,0~6个月、7~12个月和13个月,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95.2%、85.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减轻患儿功能障碍程度,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确诊和开始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对不同年龄段(0+-12月)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符合标准的115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按年龄段分为3组,0+-4月、4+-8月、8+-12月患儿组,均给予相同推拿手法治疗,观察并比较3-6个月后三组患儿的疗效。[结果]3组患儿的有效率均为100%,愈显率0+-4月组优于4+-8月组(P〈0.05),4+-8月组优于8+-12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一种有效疗法,早期介入推拿手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3):205-206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按固定剂量(每侧患肢为5 U/kg)治疗不同年龄阶段脑瘫患儿踝跖屈痉挛的不同效果,起效时间、复发率情况等。方法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中心伴有踝跖屈痉挛脑瘫的患儿150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分为三组,每组50例,均用BTX-A局部注射。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综合痉挛量表评分,评估治疗前、治疗后3 d、2周、1个月、3个月各组间的效果差异,随访6个月、1年时的疗效状况。结果患儿年龄较小较年龄较大疗效明显,年龄较小比年龄较大起效时间快,但1年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TX-A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提倡脑瘫患儿较早使用BTX-A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按摩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效果及其临床优势。方法对86例年龄在6个月~7周岁经中医辨证符合外感发热的高热患儿,根据病情酌情选取相应穴位及手法按摩,在泻热除热的同时兼顾它症,并控制适度发汗。观察和比较不同发热程度(39.1-40.0℃者为Ⅰ组,超过40.0℃者为Ⅱ组)的患儿以及不同年龄组(共分三组)患儿的退热情况,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总有效率为83.7%。Ⅰ、Ⅱ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3岁组分别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降温疗法对小儿外感高热的退热效果好,体温越高者效果越明显,尤其适合〈3岁的患儿。此外按摩疗法在退热的同时可兼顾它症,并能控制适度发汗,这是西药退热无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对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实施闭合复位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入我院接受闭合复位治疗的90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例年龄大小分别分为I组(6-15个月)、II组(16-24个月)、III组(25-36个月)三个组别,均为30例,术后1年对每位患儿进行髋关节X线Severin评分、髋关节功能Mckay评分,并统计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情况,综合评估闭合复位治疗效果。结果 I组、II组、III组患儿闭合复位治疗1a后Mckay功能评分等级优良率分别为100%、96.7%、70%;Severin评分等级优良率分别为100%、93.4%、70%,I组与III组、II组与III组均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儿股骨头坏死率均较低,每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闭合复位治疗小儿轻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疗效确切,且越早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 ,以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样为主症。常规疗法效果不理想。笔者自 1998~ 2 0 0 0年采用推拿疗法治疗该病 10 0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10 0例 ,均系门诊患儿 ,男58例 ,女 4 2例。年龄 3个月~ 4岁 ,其中 6个月~1.5岁者 71例。病程 1d~ 3个月。对照组 50例 ,系同期来我院治疗的患儿 ,男 32例 ,女 18例 ,其年龄、病情、病程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两组患儿均无明显脱水、酸中毒的情况 ,大便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符合单纯性腹泻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王冀平 《当代医学》2009,15(30):55-56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5例小儿脑性瘫痪儿的临床资料,以确诊年龄分为Ⅰ组(0~6个月)、Ⅱ组(7~9月)、Ⅲ组(10月~4岁)三组,各组患儿依病情需要采用运动疗法、药物疗法、高压氧舱等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在1个疗程(3个月)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Ⅰ组有效率为93%,Ⅱ组有效率为85%,Ⅲ组有效率为68%,三组间患儿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确诊和开始治疗年龄组小的患儿治疗有效率大于大年龄组。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保护小儿脑性瘫痪高危儿健康、减少小儿脑瘫残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穿琥宁治疗100例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宁妹 《右江医学》2001,29(3):249-249
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 (简称上感 )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 ,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以往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我院应用穿琥宁对 10 0例患儿进行治疗 ,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将来院并最后确诊为上感的患儿共 2 0 0例 ,男 12 0例 ,女 80例 ,年龄 6个月~ 3岁 ,其中早产儿 2 0例 ,足月儿 1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0 0例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按上呼吸道感染常规予适当休息 ,加强护理等处理。治疗组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蓝光联合益生菌对早产患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出现黄疸的早产患儿9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患儿仅接受蓝光治疗,乙组患儿在甲组的基础上接受贝飞达(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丙组患儿在甲组的基础上接受亿活(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对比不同组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结果:乙组、丙组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三组患儿的胆红素(TCB)含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接受治疗3个月及治疗8个月后患儿的TCB含量均下降,三组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接受治疗后乙组、丙组两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增加量明显大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益生菌的基础上联合蓝光进行出现黄疸的早产儿的黄疸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血清白蛋白含量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TCB含量,安全性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0.
笔者 2 0 0 0 - 0 3~ 2 0 0 1- 0 4 ,采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支气管炎 5 1例 ,获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 1例患儿中男性 2 9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3个月~ 6岁。此外设对照组 4 4例 ,年龄 6个月~ 7岁。患儿均患上感后间断发热、气喘、咳嗽不止达 72h以上。2 治疗方法雾化吸入组 :在常规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的同时 ,加用雾化吸入治疗。选用上海产 4 0 2超声雾化吸入器。吸入药物选用庆大霉素 4~ 8万u,鱼腥草注射液 2支 ,地塞米松注射液 2~ 5mg,α -糜蛋白酶 1支、喘定注射液 0 12 5、生理盐水15ml,加入吸入器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期诊断为CP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Bobath和Vojta法训练、高压氧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除给予对照组的综合康复治疗外,在治疗室或家中播放患儿喜爱的儿歌和童谣,每次10~15 min,每天2次。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试各量表分,评估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P患儿的综合功能适应能力均有所提高,尤其是在治疗6个月后提高更明显,观察组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CP优于单纯综合康复,为探讨治疗小儿CP的有效综合疗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城乡脑瘫患儿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并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随机选取脑瘫患儿52例,城市和农村组各26例,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在家庭康复前及康复治疗6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or Children, WeeFIM)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康复治疗6月末GMFM和Wee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城市组患儿康复6月末两项评分均高于农村组( P<0.01)。结论家庭康复能明显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城市患儿农村患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徐艳红  吴德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6,37(9):1071-1074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对脑性瘫痪(CP)患儿母亲的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及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P患儿的母亲,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予以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仅予以一般心理支持治疗。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CP患儿母亲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SDS与SA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疗效与母亲年龄、母亲学历、患儿年龄、患儿性别及居住地无相关性(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团体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CP患儿母亲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脑康按摩液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和病情等方面基本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采用常规疗法高压氧、营养脑细胞药物、针灸、功能训练、Bobat h法及推拿按摩等,治疗组采用益脑康按摩液结合特定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治疗组治愈时间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益脑康按摩液对脑性瘫痪患儿有显著的影响,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的痛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瘫家庭使用康复辅具配合医疗机构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明确诊断为脑瘫的患儿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医疗机构进行每周3次的综合康复治疗,不同的是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由家长每天使用康复辅具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项和88项评估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GMFM66项总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51±13与44±15(t=-7.473,P=0.000),对照组42±17与38±16(t=-3.580,P=0.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卧位与翻身功能区外,两组患儿GMFM88项各功能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在卧位与翻身、坐位、行走与跑跳功能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卧位与翻身:F:4.59,P=0.036;坐位:F=6.40,P=0.014;行走与跑跳:F=4.35,P=0.041。结论在医疗机构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辅具进行家庭康复,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接受HPO,药物及正规功能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痉挛肌注射BTX-A,观察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内收肌角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瘫综合治疗仍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手段,BTX-A局部痉挛肌注射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可为年长儿由于长期肌肉痉挛造成的继发性畸形,缓解肌肉痉挛,矫治畸形提供良好时机,提高疗效,在脑瘫综合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腹按摩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即Bobath法、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腰腹部按摩。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肌张力、肌力、坐位平衡反应及消化系统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力下降、坐位平衡反应异常以及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及便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腰腹按摩不仅能改善脑性瘫痪儿童腰腹部肌力、运动协调及平衡能力,同时可明显增强脑性瘫痪患儿的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道对A型肉毒毒素(RTX—A)治疗低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足跖屈畸形的体会。方法将48例(共93足)18个月以下足跖屈畸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小腿后肌群多点注射BTX—A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采用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做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和踝关节背伸角度的疗效评定。结果两组CS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角度在治疗前和治疗第7天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7天的CSS评分和踝关节背伸角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BTX—A对低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是有效的、安全的,对促进低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早期运动发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瘫患儿腰无力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腰无力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瘫腰无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普通针刺、穴位注射、Bobath法以及肌兴奋治疗仪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Bobath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总体疗效及不同年龄段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龄段治疗效果优于高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脑瘫患儿腰无力疗效显著,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