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骨膜源性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建立人骨膜源性成骨细胞体外实验模型。方法;以人骼骨骨膜为材料,通过植块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培养液中骨钙放免分析等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成骨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型,,贴壁生长,形态多样化,HE染色细胞轮廓清晰,核内可见2~3个核仁;细胞的ALP染色淡了性;培养液中检测出较高浓度的BGP。结论:可以利用人骨膜灯民骨细胞的体外  相似文献   

2.
骨膜成骨细胞培养与生物活性陶瓷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与生物活性陶瓷间的关系,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取胫骨外骨膜组织,经胰蛋白酶及胶原酶分步消化,分离出成骨细胞,用PRMI-1640培养液传代培养13代,通过对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体外矿化能力测定以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证实其为典型成骨细胞,将培养分别三种生物活性陶瓷,包括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羟基磷灰石(HA)和双相羟基磷灰石(HA/TCP)中培养48小时后,利用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3.
应用抗牛骨形成蛋白的单抗(bBMP-McAb),研究骨形成蛋白(BMP)在胚胎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BMP在胚胎软骨膜、骨膜、成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未成熟的软骨细胞,伸入软骨中的血管周围的间充质细胞、骨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有大量分布,证明BMP在胚胎骨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胶原涂层煅烧骨-成骨细胞复合物入体内后成骨性能,探讨治疗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以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TBC),并涂以胶原制成胶原涂层煅烧骨(TBCc),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POB),构建复合物TBCc-POB; 将该复合物移植到BALB/c裸小鼠背部右侧皮下,4周取材;同时将该复合物植入兔背部右侧肌袋内,8周取材。两种动物均在对侧相应部位植入单纯TBCc作为对照,并在相应时间内取组织块常规处理后光镜、电镜观察。结果:植入材料在皮下及肌袋处均有成骨 细胞大量生长、增殖,并有软骨组织、骨组织形成, 而对照组则没有。结论:将TBCc-POB材料植入体内后,成骨细胞能够存活并产生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媛媛  周诺 《广西医学》2010,32(5):586-589
组织工程学技术为颌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而种子细胞(seed cell)的研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主要来源包括骨膜、骨组织、骨髓来源的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6.
司晓辉  金岩 《医学争鸣》1997,18(5):433-436
目的:探讨骨膜成骨的细胞来源及分子机制.方法:将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分别与陶瓷化牛骨(CBB)复合后,种植于小鼠股骨附近的肌肉间隙内.植入后3,5,7,14,21d取材,光镜观察股骨的组织学变化并测量第14日标本的股骨厚度.结果:植入rhBMP-2/CBB后第5日,骨膜内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第7日可见软骨生成.植入TGF-β/CBB第7日,骨膜内见大量软骨及膜内骨形成.第14日,上述两种植入物骨膜内均见新骨形成活跃,新生骨小梁增多,其周围有成骨细胞.第21日,骨膜内的新生骨均趋向成熟并与宿主股骨相连.新生骨的厚度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形成蛋白和TGF-β在体内均具有扩散作用并可刺激骨膜成骨.二者在骨膜内的靶细胞不同.骨形成蛋白诱导骨膜中间层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细胞系分化;TGF-β刺激骨膜深层的骨祖母细胞、成骨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活跃.  相似文献   

7.
人胚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外条件下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研究骨代谢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取人胚胎颅骨骨膜,采用酶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细胞形态,生物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并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以及比较冻存前3~5代与冻存后成骨细胞的特点。结果体外培养的骨膜成骨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和多角形与成纤维细胞相似,3~5代成骨细胞生长特点稳定,具有成骨能力,冻存后成骨细胞生存率、增殖能力明显受到影响。结论自骨膜获取人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易形,可大量培养高纯度的人成骨细胞供研究使用,冻存细胞不易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条件下自体骨膜游离移值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8月-1997年6月,采用高压氧条件下自体胫骨骨膜片游离移植修复骨缺损30例,缺损面积最大为11cm×4cm×3cm,最小为2cm×2cm×1cm,术后当天起行0.2MPa高压氧疗,经6个月-5年随访,其中5-7周内骨缺损修复占50%,较传统方法缩短疗程1/3-1/2,无1列发生骨缺损不愈合。作认为,高压氧条件下提高骨膜细胞成骨能力的原因:(1)维持并延长骨膜细胞的生存时间;(2)促进骨膜细胞的生长代谢与成骨细胞的形成;(3)促进损伤局部侧枝循环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兔骨膜成骨细胞分离培养建立了成骨细胞生物学模型。本法有骨膜取材方便、骨膜生发层所含的成骨细胞量多而集聚的优点,分离培养技术也简单易行,为研究成骨细胞的代谢及成骨潜能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徐虎  胡蕴玉 《医学争鸣》1998,19(2):155-158
目的:观察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启动骨膜下新生骨生成局部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基因表达与细胞定位。方法:在小鼠股骨骨膜下注射骨生成局部IL-1α在生成骨过程各阶段的基因表达与细胞定位。结果:4d时,IL-1α主要定位于骨膜下增生的间充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7d时,主要由幼稚的新生软骨细胞表达,14d及21d时,原始骨小梁周过的成骨细胞表达IL-1αmRNA。长骨部分骨髓细胞在各期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培养骨膜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移植成骨情况.方法 取人胎儿胫骨膜和兔胫骨膜分离成骨细胞培养、传代和增殖,然后注射移植到异种、异体和自体活体内,经肉眼和组织学切片检查.结果 培养骨膜成骨细胞自体移植生成骨和软骨,异体和异种移植无骨或软骨生成,在移植局部引起免疫反应.结论 骨膜成骨细胞经培养、传代和增殖后仍具有成骨细胞的特性.自体移植能够生成骨和软骨.  相似文献   

12.
TGF—α诱导体内成骨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玉鹏  陆裕朴 《医学争鸣》1997,18(2):129-132
目的: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合成软骨特异性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本实验旨在探讨牛血小板TGF-β在体内的成骨活性。方法:以牛血小板为原料,采用酸醇抽提方法,提取血小板蛋白。经柱层析纯化出其中分子质量为25ku的TGF-β。在小鼠股骨中下段前方骨膜下注射TGF-β溶液20μl(含TGF-β400ng);每日一次,最长连续注射10次。结果:骨膜下注射T  相似文献   

13.
转移骨膜对难愈骨折的治疗体会成人某些骨折(如胫骨中下1/3、股骨中段、肱骨中段等),因损伤严重或手术未保护骨膜等易产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传统方法采用内固定加自体植骨,但增加手术创伤。笔者采用骨折附近带肌瓣骨膜转移至骨折处治疗7例,使骨折愈合加快,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大鼠ADSCs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从成年SD大鼠腹股沟处获取脂肪组织后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骨诱导培养基使其分化成成骨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LP)v、on Kossa染色鉴定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结果大鼠脂肪组织能够分离培养出ADSCs;向成骨细胞诱导,ALP、von Kossa染色阳性,RT-PCR检测有ALP、osteocalcin及osteopontin表达。结论成功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出ADSCs,其生物学特性与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相似,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有希望成为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带血管蒂的髂骨骨膜移植成骨的计量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普通家犬32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以带血管蒂骨膜移植入血液供应(血供)良好的股四头肌及血供较差的腹壁浅筋膜下,对侧以游离骨膜同法植入做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选用新骨钙、磷含量分析,骨组织密度测量,四环素荧光双标计,不脱钙骨组织计量学分析,对骨膜成骨行计量学分析,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如下:(1)带血管蒂髂骨骨膜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为临床应用带蒂髂骨骨膜移植提供了依据。(2)带蒂骨膜成骨速度与成骨质量均明显高于不带蒂骨膜,成骨速度提前2~4周。(3)受区血供环境对骨膜成骨有重要促进作用,但骨膜的早期血供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牛煅烧骨与体外培养兔骨膜成骨细胞的相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观察煅烧骨与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的组织相容性,为将复合物植入骨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取材丰富的牛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煅烧等工艺处理制成的煅烧骨(true bone ceramic,TBC)为载体,将体外培养的兔骨膜成骨细胞复合到TBC,4,10和20d取材,行扫描电镜观察。设对照组。结果 4d后,煅烧骨面及孔内即有了细胞贴附生长,20d全部长满,有胶原纤维形成,对照组则没有。结论 煅烧骨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情况,探讨骨膜蛋白在慢性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其相关生物学机制。方法:选择23例正常牙龈组织(对照组)和19例炎症牙龈组织(病例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MMP-8和TIMP-2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与MMP-8和TI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对照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与MMP-8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1,P<0.05),骨膜蛋白表达与TI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0,P<0.05);病例组患者牙龈组织中骨膜蛋白表达与MMP-8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82,P<0.05),骨膜蛋白表达与TIMP-2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5,P<0.05)。结论:骨膜蛋白可以作为维持牙龈组织结构稳定性的初步指标,成为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下颌骨愈合过程中的意义 .方法 :用外科手术在大鼠下颌骨皮质骨上造成直径 1mm ,深 0 5mm的缺损 ,于术后 1,2 ,3,5 ,7,14d取材并依此分组 ,同体对照 .利用组织学、放射自显影示踪法、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愈合过程中缺损及其周边骨膜的应用 ,用PC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标记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在下颌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表达 .结果 :伤后骨膜生发层细胞增生、分化 ,成骨细胞数量增加 ,类骨质爬行长入缺损 ,新骨矿化修复缺损 .愈合过程中骨膜增厚、类骨质形成及缺损和骨膜生发层中成骨细胞PC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参与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hFob1.19,地塞米松(DEX)诱导细胞线粒体自噬,使用不同浓度的RES (10-8~10-6 mol/L)处理成骨细胞5~120 min,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透射电镜检测成骨细胞内的自噬小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caspase 3、转录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细胞自噬标志蛋白(LC3和Beclin1)和细胞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TOM20和Hsp60)的活性表达。结果 DEX和RES作用成骨细胞2 h后,RES可明显减弱DEX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P <0.05);透射电镜显示,DEX+RES组自噬小体明显少于DEX组(P <0.05); DEX可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内ALP活性,而RES明显改善了DEX对ALP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P <0.05); RES可导致成骨细胞内caspase 3的蛋白活性明显降低(P <0.05); RES以剂量依赖性和...  相似文献   

20.
TGF-β诱导体内成骨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合成软骨特异性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本实验旨在探讨牛血小板TGF┐β在体内的成骨活性.方法:以牛血小板为原料,采用酸醇抽提方法,提取血小板蛋白.经柱层析纯化出其中分子质量为25ku的TGF┐β.在小鼠股骨中下段前方骨膜下注射TGF┐β溶液20μl(含TGF┐β400ng);每日一次,最长连续注射10次.结果:骨膜下注射TGF┐β,注射后第3日,骨膜间充质细胞增殖、软骨细胞分化;第7日开始软骨细胞大量增殖,并有软骨内化骨效应;第14日,大量新生骨痂形成;随后骨改建,出现板层骨.结论:骨膜下注射TGF┐β导致局部新生骨质形成过程与正常骨折愈合时相一致,表明外源性的TGF┐β可以启动骨生成过程;意味着TGF┐β在骨折修复及骨移植方面有潜在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