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1):F0003-F0003
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A超室,80年代初的B超室发展而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其临床及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科主任肖沪生教授为上海市知名超声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上海超声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超声工程分会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临床评价华琦,孙文利,李军民综述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Stressechocardiography)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在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发展概况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M型超声心动图的诞...  相似文献   

3.
对超声科医生基础知识现状及其对策的探讨广东省阳山县人民医院(513100)冯涛超声医学是四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在国外,五十年代初就开始二维回声显示的临床应用,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二维回声显示实现了实时成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产前B超检查正确认识探讨如下.   1 B超检查图像存在伪差   B超诊断原理是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于相互作用后的声信息中提取所需要的医学信息.在超声成像过程中图像可出现伪差,其主要有:(1)与超声传播中某些物理特性有关;(2)与所用超声仪器质量和调节因素有关;(3)与操作者技术素质有关;(4)由人体组织内某些正常结构与生理因素所致;(5)与超声诊断仪使用的导声介质-超声耦合剂的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当今医疗器械发展迅猛,但经典的超声成像技术在医院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型超声系统(黑白超)成为医院普通使用的医学检查手段,而超声多普勒系统(彩超)为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为确保超声系统长期高效地运行,合理地进行维护和修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0年代以来,超声工程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获得持久而深入的发展。多阵元超声换能器技术、灰阶成像技术、数字扫描转换(DSC)技术、数字声束成形器等新技术在医学超声诊断仪器上的开发和应用是促进二维(平面)B作者单位:310027浙江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  相似文献   

7.
有关血细胞分析仪的若干问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临床检验杂志》1995,13(4):221-224
有关血细胞分析仪的若干问答1目前临床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有几种类型?哪种类型最普及?追溯血细胞分析仪的发展历史,早在40年代末血细胞计数仪发明之初,其工作原理主要为光电法和电容法,到了50年代初,美国库尔特(Coulter)先生发明了电阻法原...  相似文献   

8.
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来源器官的影像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原理,综合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提高肝肾间隙病灶来源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采用B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和能量图(CDE),结合CT、MRI影像手段,对35例肝肾间隙巨大肿块的定位征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利用循证医学原理进行分析。结果:31例超声检查者均可检测到肝肾等脏器间相对运动,23例受检CDFI和CDE中19例示增粗的肿瘤供血血管并显示其起始方向,CT、MRI受检者全部可显示病灶全貌。综合超声、CT、MRI、DSA影像手段,对32例肝肾间隙的巨大肿块来源能作出正确定位。结论:利用几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优势,于临床工作中循证,有益于评价各种影像学获得的最好的证据,确立肝肾间隙巨大占位病灶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方进博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93-994
泰国的护理博士教育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其教育理念和发展在国际上也一直处于前列。加之泰国在地域文化、思想背景以及疾病谱的转变上与我国具有相似之处,这些都使得借鉴泰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对我们有所裨益。2005年5月~2008年7月,笔者有幸受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到泰国清迈大学护理学院进行了为期3年的护理博士学习。在这3年期间,笔者重点考究了泰国护理博士教育现状,现作一介绍,以期为我国的护理博士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超声导向经皮置管负压引流治疗肝脓肿42例护理山东省新汶矿务局协庄医院(271221)孙兰兰,王玉70年代以来,由于超声、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广泛应用,使肝脏脓腔得到精确的定位并估计到脓肿与周围脏器和组织的关系。近年来,在超声导引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康复医学是自80年代初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以提高伤病残者的生活质量为宗旨,对造福人民和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康复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体系(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中重要的组成...  相似文献   

12.
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华医学会北京超声医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天坛国际超声医学学术论坛”将于2006年6月23~26日在北京召开(原定苏州市)。会议包括专题论坛、学术报告和学习班等,届时将邀请国内外数十位著名专家专题演讲,内容涵盖介入性超声、血管超声、超声造影技术、心脏超声、腹部超声、妇产科超声、小器官超声等,以实用、进展、规范性内容为主。本次会议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4学分)。  相似文献   

13.
B型超声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上的应用(附60例报告)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210009)B超室王秀华由于超声诊断仪器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高频率超声探头能提高浅表部位及小器官病变的诊断正确性。现将我院1993年以来用高频率超声探头(7?..  相似文献   

14.
展望新的一年,2006将是一个不寻常的年头。国家“十一五”规划今年开局:医疗卫生改革将有新政策新措施出台,我国康复医学也将同步有新的发展。种种大目标、大任务都在呼唤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要靠新思维来促进。全国到2015年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世界卫生组织颁布了“ICF”(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及其新的理论模式;联合国三大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2004关于社区康复联合意见书》,都给康复事业带来许多新的理念和新的任务,由此孕育了2l世纪初的康复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问世于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经食管静态三维超声心动图、经食管动态三维超声心动图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RT-3D—TEE)3个阶段。RT-3D—TEE的问世,是超声技术发展中又一历史性飞跃,该技术将经食管超声检查技术与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医学超声立体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超声立体成像浙江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系邮政编码310027金树武70年代以来,B形超声二维断层(切面)成像技术进入临床应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了医学超声诊断蓬勃发展。[1][2]但在应用中也发现二维切面图像与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密切相关,而...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ISSN 1672-6448 CN 11-9115/R)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界第一本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质媒体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超声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超声医学学术交流。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超声、影像、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28—30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医会)”和“厦门市医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第三届两岸三地超声医学高端论坛——超声指南与规范化·海医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福建省美丽的鹭岛厦门市国家会计学院胜利召开。来自大陆、台湾、香港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令超声医学界同仁们难忘的盛会。本次会议有2项重要议题:(1)成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2)探讨我国超声医学领域的规范化与指南。海医会名誉会长何鲁丽女士特意为本次大会题词:“搭建医药交流平台,促进两岸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界第一本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质媒体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超声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超声医学学术交流。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超声、影像、介入及相关专业医师和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超声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经验,以及与超声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医学和工程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界第一本电子期刊,是一本在载体形式上与纸质媒体互补的多媒体光盘期刊(CD—ROM)。本刊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我国超声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超声医学学术交流。本刊以电子期刊特有的表现形式,图文声像并茂,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以超声、影像、介入及相关专业医师和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超声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诊断治疗技术和经验,以及与超声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医学和工程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