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疝与腹壁外科领域正在发生许多变革,疝病学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材料层出不穷。中国每年约有200万疝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疝病诊断和治疗的质量至关重要,对患者个人,以及我国的医疗保健体系和医疗资源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创新、发展将永远不会停止,我国的疝与腹壁外科应该怎样发展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的疝与腹壁外科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发展,经过20多年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疝手术的质量占据国际领先地位。虽然中国的疝与腹壁外科领域已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发展是无止境的,每一位外科医师都在努力追求卓越,疝外科学亦是一个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科学领域,今后应深入学习更加先进的理念与技术,以推动创新与发展。笔者从疝与腹壁外科的理念新解释,疝外科技术的创新,技术装备的发展对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影响,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疝与腹壁外科相关制度的建立这几个方面探讨疝与腹壁外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老年腹壁疝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技巧。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老年腹壁疝行急诊手术治疗1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需急诊手术的老年腹壁疝占同期手术治疗的老年腹壁疝(420例)的30%,以腹股沟斜疝及股疝多见,术前多合并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合并其他外科急腹症2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0例,切口裂开5例,阴囊积脓3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3例。随访1年,复发12例。结论:基层医院老年腹壁疝需急诊手术者多见,因其术前合并其他内科疾病甚至合并外科急腹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对老年腹壁疝急诊患者的诊治要掌握技巧。  相似文献   

3.
腹壁切口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2%~11%[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作者总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如下. 1 术前诊断典型的腹壁切口疝诊断本身并不困难,但体格检查有时常难以明确疝环大小、疝内容物性质以及疝囊与腹壁的粘连情况.  相似文献   

4.
腹壁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大约有200万以上的患者。在历史上,腹壁疝的形成被归纳为内脏(腹腔)的压力、肌肉组织(腹壁)的张力与先天性缺陷、手术因素等,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腹壁疝发生和修补后复发的全部明确病因。国外学者试图从生化因素(间质结缔组织,特别是胶原的代谢异常)研究腹壁疝发生与复发的原因。本文就生化因素在腹壁疝发生与复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目的在于促进国内外科学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浙江医学》2014,(15):1288-1290
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表现多样、差异较大、分类繁杂。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表明,切口疝的长期疗效远差于腹股沟疝。特别是巨大切口疝仍是当今临床外科面临的棘手课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携手联合,以《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2年版)》为基础[1],共同反复讨论,最终完成了《腹壁切口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制订此“指南”的目的在于为本专业的从业医师提供临床诊疗纲领,指导各级医师正确认识和处理此类疾病。  相似文献   

6.
李粤  李亮  隋梁 《海南医学》2012,23(13):137
半月疝是疝和腹壁外科罕见病例,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诊治半月疝合并腹股沟斜疝1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5岁,因"发现右侧腹壁包块及左侧腹股沟包块两年"于2011年1月11日入院。患者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右下腹壁出现一个包块,无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套管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腹壁巨大切口疝10例,腹壁巨大切口疝并结肠造口3例(其中1例存在造瘘口旁疝)。在常规补片无张力修补术的基础上加用双套管补片前方持续负压吸引。单纯腹壁巨大切口疝10例均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结果除1例合并结肠造口出现切口线头反应外,均一次性修补成功,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形成、切口积液等并发症。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双套管引流可有效减少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并发症和抗生素的使用,是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较好的引流方式。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腹壁疝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疝修补术是唯一的治愈手段。目前主要的治疗术式是使用疝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而术后出现的感染、异物排斥、慢性疼痛、肠粘连、肠梗阻、肠瘘和复发等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上述问题使得选择合适的疝补片成为疝和腹壁外科的重点。本文旨在分析总结当前的疝补片应用现状及研发的新进展,以期于指导术中疝补片的合理选择,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肠系膜壁层,经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成.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其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腹外疝分为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临床类型.临床常见的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和切口疝.  相似文献   

10.
申英末  陈杰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218-1221
循证医学有别于传统医学模式,是将最佳的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和病人自身价值这三者相结合,是临床医学的新范式。作者旨在将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研究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结合循证医学教育的观念,运用到临床医学生的教学中,以培养医学生现代疝外科学诊疗的理念,造就新型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朱培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9):2388-2389
<正>腹壁疝是当前疝外科中很常用的概念,常见的为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切口疝、白线疝和脐疝等。腹壁疝修补术也是基层卫生院常见的手术。我院2007-2011年施行了各种疝修补术6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成人组。52例,男47例,女5例,平均年龄61.40岁。其中腹股沟斜疝44例,腹股沟直疝3例,股疝3例,白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诊治中心主办、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承办的“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规范化治疗研讨会”在浙江丽水举行。来自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在内的沪苏浙三地约100多名外科医师参会,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顾岩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3.
腹壁外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常需借助手术获得根治。近几年,各种改良术式人工材料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较多。蜂胶(Propolis)局部注射治疗腹壁外疝是一种媒体宣传的不手术治疗腹壁外疝的方法。2004年1月-2005年4月我院共收治蜂胶治疗腹壁外疝无效并发局部硬性包块患者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霍大伟  李元俊  安亮 《海南医学》2008,19(12):59-60
目的探讨腹肌筋膜前修补腹壁巨大手术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应用疝修补材料肌筋膜前修补腹壁巨大手术切口疝临床资料。结果23例全部治愈,无疝复发。结论应用疝修补材料肌筋膜前修补腹壁巨大手术切口疝技术简单,易于掌握,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腹部切口疝多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肺等多种合并症,且腹壁结构薄弱,所以老年腹部大或巨大切口疝治疗困难,我院对老年腹壁切口疝行外科治疗1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凡腹内脏器经腹壁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者均称为疝,疝的组成有疝口、疝颈、疝体三个部分.根据疝的部位不同有: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腹股沟直疝(简称直疝)、股疝、脐疝、腹壁切口疝.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壁切口疝患者,总结合理的护理方案.方法 17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围术期针对其并存疾病及影响腹压的因素,施以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结果 17例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为5~12(7.12±1.73)d,均痊愈出院.随访1~5(2.71±1.53)年,无1例切口疝复发.结论 系统、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是减少腹壁切口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切口疝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凡腹内脏器经腹壁薄弱处向体表突出者均称为疝,疝的组成有疝口、疝颈、疝体三个部分。根据疝的部位不同有: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腹股沟直疝(简称直疝)、股疝、脐疝、腹壁切口疝。临床上以斜疝和直疝发病多见,但早期斜疝和直疝因不易辨别,易发生诊断错误,须经手术后方可确诊。现将我院近七年共做各种疝手术72例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等问题。方法对2009年6月以来行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治疗的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疝囊部位出现浆液肿,先后穿刺抽液3次、腹带加压包扎治愈。1例出现类不全性肠梗阻样表现,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缓解。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和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腹壁切口疝经腹腔镜修补术较传统手术修补具有优势,可在术中发现其他隐性缺损,手术安全性较高。对巨大切口疝和(或)合并有多发腹壁缺损的患者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腹壁切口疝是外科常见疾病,发生率2%~11%[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腹部切口疝的主要症状是腹壁切口处有肿块出现.肿块通常在站立位或用力时更为明显平卧休息则缩小或消失.较大的切口疝有腹部牵拉感.伴食欲减退、恶心,便秘等.检查时可见切口疤痕处肿块,小者直径数厘米,大者可达10~20cm甚至更大.有时疝内容可达皮下,此时常可见到肠型或蠕动波,扪摸则可感到肠管的咕噜声.肿块复位后,多数可扪到腹肌裂开所形成的疝环边缘.腹壁肋间神经损伤后腹肌薄弱所致切口疝,虽有局部膨隆,但无边缘清楚的肿块,也无明确疝环可扪及.切口疝的疝环一般比较宽大,很少发生嵌顿.本文作者总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