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RAD51在喉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喉癌和声带息肉组织中RAD5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肿瘤的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其病理分化程度等分析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①RAD51在喉癌组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声带息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RAD51在喉癌组3~4期中的表达强于1~2期喉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RAD51在低、中分化喉癌中的表达强于高分化喉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RAD51在有淋巴结转移喉癌中的表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喉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D51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可能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喉癌的一个潜在靶点,对预测肿瘤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山东烟台地区女性喉癌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9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1例女性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1例女性喉癌患者纳入病例组,62例同期女性声带息肉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χ2检验、t 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月经天数、怀孕次数、吸烟、长期食用腌制品等对女性喉癌发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长期食用腌制品对女性喉癌发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女性喉癌早期诊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吸烟等因素对女性喉癌发病意义尚不能明确。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女性喉癌早期诊断可能无临床意义。年龄、长期食用腌制品可能是女性喉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喉癌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取喉癌组织2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15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喉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表达于正常喉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喉黏膜腺体上。在喉癌组中主要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上皮细胞和癌巢中亦有表达。喉癌中AQ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增多,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QP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较低,提示AQP1在喉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喉癌不同治疗方式对嗓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喉癌的治疗方式有很多种,也都有一定的疗效。在考虑喉癌疗效的同时,要对喉癌患治疗后的康复、患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考虑;而嗓音是其治疗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本就临床上常见的喉癌治疗方法对嗓音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p53,c-myc,nm23癌基因蛋白在喉复发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p53,c-myc,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的关系,对预后作出估计。方法:回顾分析喉癌手术标本574例,术后随访3年,确诊术后复发56例。正常喉对照标本39例。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芯片标本进行染色。结果:p53,nm23、c-myc在喉癌组织中有表达,其阳性率各有不同,其中c-myc在喉癌复发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与未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而nm23在喉癌复发组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未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53在喉癌复发组与复发组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myc的表达与喉癌复呈正相关,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喉癌复发呈负相关。结论:c-myc,nm23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喉癌术后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Neuropilin-1在喉癌组织及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europilin-1(NRP-1)在喉癌组织及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RP-1在喉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NRP-1mRNA在喉癌、癌旁组织及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28例喉癌组织标本中NRP-1均为高表达,而相应的癌旁组织则无表达;RT-PCR检测NRP-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28例喉癌组织中24例呈阳性表达,Hep-2细胞系呈阳性表达,相应的癌旁组织为阴性表达。结论:NRP-1表达于大多数喉癌组织及喉癌细胞系Hep-2中,而在癌旁组织不表达,提示NRP-1的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有较高的肿瘤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黏蛋白MUC1(Mucin-1)、p1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原发性喉癌中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原发性喉癌患者临床肿瘤样本中p16和MUC1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原发性喉癌患者血清样本中HMGB1的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MUC1,p16和HMGB1表达水平与喉癌分期、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MUC1,p16和HMGB1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喉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示MUC1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喉癌的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 =0.513,P <0.001),p16与原发性喉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 =00.437,P <0.001)。HMGB1与喉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 =0.523,r =0.671,P 均<0.001)。结论 MGB1、p16和MUC1的表达水平状态可做为原发性喉癌患者疾病进展的诊断指标,有望成为原发性喉癌诊断与治疗的新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性激素与喉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喉癌男女发病率的显差异,使性激素与喉的关系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本综述了性激素及其受体与喉癌关系的研究现状,表明性激素与喉癌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各家报道有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喉癌组织、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及10例喉正常黏膜中ET-1的表达,结合喉癌临床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T-1在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最高,喉正常组织中表达最低。ET-1在喉癌各临床分期标本中的表达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期越晚,表达越高。结论:ET-1在喉癌中呈高表达,对喉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喉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链亲合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0例喉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并以15例声带息肉组织为对照,结果:p27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与声带息肉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喉癌临床分期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喉癌病理分级G1~G2与G3之间差异较明显,在有无颈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喉癌术后3年存与死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27蛋白蛋白表达阴性组和阳性组的生存率曲线(Kaplan-meier曲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27蛋白的表达与喉癌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喉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l(metastasis-associated gene)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30例喉癌组织、12例喉癌颈部淋巴结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进行了Mtal mRNA表达的检测。结果:有转移喉癌原发灶Mtal mRNA高表达率为100%(8/8),无转移为22.7%(5/22),P〈0.01;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87.5%(7/8),无癌转移为0(0/4),P〈0.05。30例喉癌有13例Mtal mRNA高表达,高表达率为43.3%。结论:Mtal mRNA表达与喉癌淋巴结转移呈相关关系。基因Mtal可成为判断喉癌转移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证实喉癌的发生发展与抗癌基因P_(53)有关,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对25例喉癌标本进行了P(53)基因表达蛋白定量测定,结果显示,25例喉癌中有17例荧光染色阳性,即喉癌中P(53)蛋白过度表达为68.0%(17/25),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显著(P<0.01),吝期喉癌P(53)蛋白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P(53)基因异常导致表达蛋白的堆积是喉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检测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的临床、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石蜡包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33例,声带息肉21例,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Survivin在喉癌和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6%,在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率为28.6%,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urvivin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患者年龄、性别等无关。结论: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声带息肉中低表达,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siRNA敲低喉癌细胞USP7表达后,检测经转录组测序筛选并与喉癌增殖、迁移相关基因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的表达,以了解其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特异性siRNA序列,包装慢病毒并转染喉癌HEp-2细胞特异性敲低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表达,再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检测EGR1的表达。结果 ①siRNA敲低喉癌细胞中USP7后,敲低组USP7 mRNA表达显著降低,同时敲低组USP7蛋白也显著下降;②RT-PCR检测到敲低后的喉癌细胞EGR1 mRNA表达上升,Western blot检测到EGR1蛋白质表达也呈上升;③CCK8实验检测到敲低后的喉癌细胞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组喉癌细胞迁移能力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下降。结论 在USP7敲低后,EGR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升,表明在喉癌的发生过程中USP7可能对EGR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因此,USP7可能通过抑制EGR1表达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为喉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喉癌相关抗原在喉癌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采用自己研制的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McAb)三株混合应用,分别以ABC免疫组化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喉癌组织及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混合McAb应用可使喉癌组织中喉癌相关抗原检出率由单一McAb的80.0%~86.6%提高至97.7%。喉癌患者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水平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肿瘤范围扩大,血清中喉癌相关抗原水平呈上升趋势。抗人喉癌混合McAb特异性较高,敏感性较好,可以作为喉癌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调查1865例行全喉切除的喉癌病例.发现120例喉癌有喉前淋巴结,其中24例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非转移性喉前淋巴结最大直径从0.2cm大小到1cm左右不等,转移性喉前淋巴结从0.2cm到最大直径1.9cm。喉前淋巴结转移率为1.3%.其中声门上癌、声门癌、声门下癌和跨声门癌的喉前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39%、0.73%、5.02%和2.55%。喉前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分化无关,与喉癌原发部位及肿瘤分期有关,声门下癌或侵犯声门下区的喉癌较声门上癌和声门癌易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跨声门侵犯的喉癌较声门上癌易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T3、T4期喉癌,较T1、T2期喉癌易发生喉前淋巴结转移;有喉前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易发生颈侧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喉癌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比例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探讨HPV与喉癌之间及HPV与EGFR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喉癌组织标本136例,声带息肉标本33例,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两组标本中高危型HPV DNA并分型,比较两组之间HPV感染差异,免疫组化测定EGFR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HPV与EGFR的相互关系。结果  喉癌组中HPV感染率为19.8%(27/136),声带息肉组中HPV感染率为3.0%(1/33),两组之间具有明显差异(χ2=5.4369,P =0.0197),喉癌中HPV感染与年龄、性别、大量抽烟和/或饮酒史、病理分型及肿瘤原发部位无关,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喉癌中感染HPV组与未感染HPV组,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和61.5%,两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9.5785,P <0.05)。结论 喉癌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HPV感染,HPV与喉癌有一定相关性。喉癌中HPV感染与EGFR的表达呈正相关,HPV感染引起EGFR过表达可能是喉癌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与喉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0例喉癌组织中uPAmRNA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结果:uPA基因表达率为65.0%(26/40);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比较,uPA基因表达率显著增高(P〈0.01)。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20.0%(8/40);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比较,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降低(P〈0.01)。甲基化的喉癌组织中均无uPA基因表达。结论:uP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uPA基因表达缺失的机制之一,uPA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机制可能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近年来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喉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长的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喉癌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根治肿瘤、保证生存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护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国内外学者在晚期喉癌的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分析了晚期喉癌的治疗进展,包括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综合治疗,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用MPVⅡ型显微分光光度计测量了Feulgen氏染色的4例喉正常上皮、10例喉角化病和5例喉癌组织细胞核的D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喉角化病、喉癌与喉正常上皮相比DNA含量有不同程度升高,变异系数加大,叫喉角化病随DNA含量升高其组织异型程度有不同程度增加,变异系数加大,角化病的DNA含量略低于喉癌,位于喉癌与正常喉之间,文中对这些改变的原因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