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临床常见脉象分布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临床常见脉象的分布情况,为脉象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分析了全国23个省市、55家单位的156位高级职称中医师在临床诊脉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156位中医师临床体会过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沉脉、滑脉、迟脉、浮脉、细脉、结脉、代脉、虚脉;(2)110位中医师认为临床常见的脉象按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弦脉、数脉、滑脉、沉脉、浮脉、细脉、迟脉、虚脉、缓脉、结脉;(3)130位中医师描述的涩脉特征涉及不流利、脉形细、脉率慢、脉律不齐、脉力不足、脉位沉、脉形短等8个方面的特征;(4)117位中医师描述的紧脉特征涉及紧张度甚于弦脉、有力、脉率偏快、脉位偏浮等四个方面的特征。结论:为进一步研究脉象客观化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脉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6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治疗前冠心病可见脉象有12种,分别为:弦脉、滑脉、沉脉、迟脉、缓脉、细脉、弱脉、涩脉、数脉、结脉、代脉、促脉,治疗后以弦脉、滑脉为主,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对于判断冠心病的病性病位、指导辨证施治及推断预后转归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涛  陈茂华  梁嵘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6-1238
运用中医医案OLAP系统,对4400例名医医案的脉象进行概率统计及与病因病机、病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脉象中复脉的出现频率要远大于单脉.两者之比为4.27:1.在单脉病案中以细脉、弦脉、数脉、沉脉、滑脉、弱脉、浮脉、濡脉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复脉病案中则以沉细脉、弦滑脉、弦数脉出现的次数较多;迟脉不是寒证主脉;数脉在外感病中也主风证;虚证多细脉;弦脉为肝胆病的主脉,且湿热为患亦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季节变化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III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四季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弦脉在春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沉脉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迟脉、数脉、细脉、浮脉、滑脉、缓脉、实脉在四季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季节变化与弦脉、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脉象春弦冬沉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而夏洪秋浮的理论的实际意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常见脉象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方法 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 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结果 受检者中,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出现的比率分别为13.75%,10.26%,5.46%,4.33%,11.11%,12.90%,15.35%,9.23%,8.85%.洪脉则未出现.结论 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弦脉、细脉、滑脉、缓脉、实脉皆可在正常人中出现,因此在临床上遇到这些脉象时,必须注意辨别是生理性因素还是病理性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数脉、细脉在女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之间浮脉、沉脉、弦脉、滑脉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与脉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是生理性迟脉、缓脉、实脉的重要特点,多见于女性是生理性数脉、细脉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礼勇 《陕西中医》1991,12(4):185-187
<正> 近十余年来,国内开展了冠心病脉象及其脉图的研究,探讨了冠心病脉象的变化规律及其脉图特征,研究了其脉象(或脉图)形成的机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1、冠心病脉象的分布综合多家的报道,冠心病多见弦、弦细、细弦、细、滑、沉、涩、结代、微等脉象,且多是兼见。林氏等描记45例冠心病患者的脉图,多显示弦或弦细脉图形。肖珙分析51例冠心病人两手脉搏图102幅后,发现弦脉图最多占48.04%,其次是滑脉图占21.57%,弦滑脉图占18.63%,弦细及促、涩、革代脉图各占5.88%。张氏报道,100例冠心病以沉涩(43例)、弦细(39例)脉为主,次为结代、滑数脉。张氏等研究表明:67例冠心病人细弦脉最多(67.16%),次为弦脉(17.91%),细弦滑脉(10.45%),其他脉占4.48%。梁氏测录97例冠心病人左右手寸口脉图,结果弦脉(包括兼脉)最多,左右手均在50%以上,其次是细脉,而滑脉较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209例脉图参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脂肪肝患者与正常人的脉象及脉图参数的比较,初步探讨脂肪肝患者脉象特征与脉图参数的变化,以期为脂肪肝的早期干预与脉象研究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应用TD-Ⅲ中医脉象仪,观察209例脂肪肝患者与203例正常人脉象分布及脉图参数h1、h3、h4、h5、h3/h1、h5/h1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以弦脉、滑脉多见,正常人组以弦脉、平脉多见。脂肪肝患者脉图参数h1、h3、h4、h3/h1均高于正常人,而h5、h5/h1低于正常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以弦脉、滑脉多见,亦见濡脉、弦滑脉、细脉。采取定期脉象检查并进行相关干预对于防治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万春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2):523-523
近读《浙江中医杂志》 2 0 0 1年第 2期宋耀鸿同志《朱秀峰话弦滑脉》一文 ,受益匪浅。然对其观点有不敢苟同处 ,就本人肤浅所知 ,草此数语 ,特与同道者切磋。宋耀鸿同志就朱秀峰主任医师所论述之观点归纳为 :首先从中医脉诊内容来看是不可能存在弦滑脉的。因为脉象是通过位、数、形、势四个方面来体察的。以位分脉有浮、沉、长、短等脉 ,以数分脉有迟、数等脉 ,以形分脉有弦、滑、涩等脉 ,以势可分虚、实、洪等脉象。由于症情复杂 ,临床常多脉相见 ,此称之为相兼脉 ,亦名合脉。指出四大要素中属于相同要素中的脉象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并组成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统计近30年相关文献中动脉硬化闭塞症舌脉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近9年来临床439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舌脉象分布情况,研究舌脉象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近30年与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文献中的舌脉象进行描述记录,回顾首诊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39例,提取其舌脉象进行记录,应用统计学软件对舌相及脉象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文献中出现前3位的舌色为:舌红、舌淡、舌暗;前5位脉象为:沉脉、细脉、弦脉、涩脉、迟脉。临床病例中出现前3位舌色为:舌暗、舌红、舌紫;脉象出现频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为:弦脉、细脉、沉脉、滑脉、涩脉。结论文献及临床实际病例中舌脉象分布略有差异,但舌象、脉象变化可较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疾病主要证候特点及临床规律,为中医辨证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介绍唐蜀华教授临证诊脉要点.他认为,诊脉操作要把握七要素:脉位、脉率、脉律、脉形、脉体、脉力、脉势;凭脉辨证需要综合四诊、权衡轻重取舍;心血管疾病诊治尤需继承发掘脉诊特色;传统脉象定义概念需明确详细,进一步规范化、客观化;现代中医发展脉诊需与现代科技融合.  相似文献   

12.
探讨异证同脉的脉图表现及实现脉诊的客观化、规范化,并使脉诊在辨证论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分析了924份滑脉脉图,结果:滑脉脉图特征是肺波小于1/2心波。滑脉脉图分为4种:脾波高于肺波,脾波等于肺波,脾波低于肺波,无脾波。不同的证有不同的滑脉脉图。说明异证同脉是一定历史阶段对脉象的宏观认识,脉图可以揭示切脉难以发现的脉象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患者脉象的共性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1∶1)的方法,运用中医脉象仪采集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脉搏波,运用贼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比值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子宫肌瘤组比较,子宫肌瘤组的abc脉形出现率增高,取脉最佳压力、h4、h4/h1均值降低,h5、h5/h1均值增高。结论:脉象仪软件自动判别脉象,显示子宫肌瘤组中弦脉类脉象的出现率占79.28%,但从脉形特征和脉搏波参数来看,子宫肌瘤组的脉位略浮,脉象略滑,外周阻力低于非子宫肌瘤组。提示对脉象仪提供的脉名诊断、脉波图形和脉搏波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更全面地获取子宫肌瘤组的共性脉象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弦脉与紧脉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娟 《天津中医药》2009,26(4):299-300
弦脉与紧脉在脉象上均具有脉气紧张的特点,临床切脉易将两者混淆.从弦脉与紧脉的脉象构成要素、脉图特征及脉象形成机制等方面研究其异同之处,掌握辨析要点,对临床鉴别弦脉与紧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乍疏乍数脉即是代脉的观点提出质疑,并根据《内经》等文献的有关论述,认为乍疏乍数脉是十怪脉之一的解索脉。同时指出乍疏乍数脉与促、结脉有着内在的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16.
寒证为临床的基础证和常见证,多因外感寒邪或阳气不足所致。寒证有外寒、内寒之分,伤寒、中寒之别,亦有表里、虚实之类,临床可见表寒证、里寒证、实寒证、虚寒证。中医证的核心是“病机”,脉象是揭示病机最有力的工具,“辨脉论治”之说亦不为过。然寒证的主脉,教材中多言迟脉,亦可见紧脉、牢脉、微脉、弱脉等,笔者从文献出发,结合临床,认为寒证的脉象不仅限于此,数脉、弦脉、细脉、沉脉亦可主寒证,临证中应加以体会和辨识。  相似文献   

17.
洪芳  曹燕亚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10):82-84,F0003
近年来有关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脉诊信息的分析方法决定了脉象信息全面深入的阐述。从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方法、时频分析方法、可视化分析方法等方面综述中医脉象信号特征提取与信息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兼脉是脉诊中常用的脉名形势,本文从兼脉名称内部构成优化的规律、兼脉构成的方式、兼脉语词的称谓形式方面入手,详细阐释了中医脉象兼脉名称的规律,为脉象名称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