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5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咯血1月,加重1周.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右肺中野见巨大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8.8 cm×4.5 cm×6.8 cm,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其内CT值约34 HU,边缘见不定形钙化影(图1,2);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显著强化,CT值约81 HU(图3);延迟扫描:强化程度稍减低,CT值约70 HU(图4).上述病变考虑:多为恶性肿瘤(间质性).手术所见:病灶位于右肺上、中、下叶,周围肺组织充血、水肿,胸膜增厚,病灶大小8.0 cm×7.0 cm×6.0 cm,质地硬,形态呈哑铃状,包膜完整.边界清.镜下见瘤细胞以纤维母细胞和圆形组织细胞样细胞为主,细胞无一定排列方式,多形性明显,见核分裂像及瘤巨细胞.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4岁。体检:发现右肺肿块。患者无低热、盗汗,无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专科检查未见异常。X线片示右肺中叶孤立性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CT检查:右肺中叶外侧段一约2.2cm×2.2cm×2.0cm大小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尚均匀,CT值约48HU,边缘光滑,周边见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以后外侧缘及下缘明显,各支气管通畅,纵隔内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图1),增强扫描:动、静脉期肿块较均匀强化,延迟4min仍肿块均匀强化,CT值达98HU,低于胸主动脉密度(130HU)(图2)。CT诊断:右肺中叶外侧段富血供结节。手术所见:肿块位于右肺中叶斜裂处,质硬,大小约…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41岁.以胸部憋闷,气短10余天入院.体检: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率84次/min,心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B超:左室外侧壁房室交界处见7.2 cm×4.2 cm不规则团块回声,表面不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左室外壁紧密相连,不活动.CT扫描:主动脉根部与左心缘之间见一大小约为6.1 cm×4.5 cm×6.0 cm的软组织密度影,内密度欠均匀,CT值为34 HU.增强扫描病变呈不均匀强化,CT值为65 HU.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52岁。因车祸伤入院。体检:全腹压痛,双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CT检查:右侧肾上腺区可见一梭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8 cm×2.5 cm,CT值为52 HU,右侧肾上腺部分显示,并与病灶界限模糊;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图1、2)。CT诊断:右侧肾上腺血肿。12 d后随访,CT检查见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4 d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尿生化检查未见异常. 双肾CT平扫:左肾中上极可见稍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匀,与肾实质分界不清,大小约7 cm×6.5 cm×5 cm(图1).CT动态增强扫描:左肾病变于增强扫描各期呈不均匀强化,病变大部分为逐渐增强,动脉期CT值30 HU,至延时12 min扫描,CT值升至71 HU,仅病变前内上部分各期均无明显增强(图2,3).诊断:左肾中上极占位,血管瘤可能性大,不除外肾癌.MR平扫:左肾中上极见一较大不规则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压脂呈高信号,内可见网状等信号影(图4).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2岁。因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病史。彩超检查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及右肾实性占位。既往史:乙肝病史4年,无其他。体检: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CT扫描:右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2cm×4.7 cm,平扫CT值约为21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为278 HU,门静脉期强化程度略减低,CT值约207 HU,病灶周围可见假包膜,病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55岁.体检时发现腹腔占位,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查体: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CT扫描(图1~4)示:肝尾状叶见团状低密度影,大小约10.0 cm×5.9 cm×7.4 cm,CT值约-65 HU,其内见不规则絮状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20 HU,病灶与肝左叶界限不清,增强后其内絮状软组织密度不均匀强化.超声检查示:肝内可见1个稍强回声团,主要位于肝左叶,约124 mm×64 m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轻度衰减,CDFI显示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相似文献   

8.
肾脏集合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高对肾脏集合管癌CT表现的认识。方法 报告 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集合管癌的螺旋CT所见 ,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男 2例 ,女 1例 ,肿瘤位于右肾者 2例 ,左肾 1例。位于右肾的 1例 ,肿瘤累及肾皮质和髓质 ,并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大小约 8 0cm× 8 0cm ,平扫CT值约37~ 4 5HU ,其内见高密度的斑点状钙化灶。增强动脉期 (皮质期 )及静脉期 (髓质期 )扫描示病变呈不均匀性强化 ,无包膜 ,CT值约 5 2~ 10 7HU ,CT诊断为右肾癌 ,但不排除肾结核。另外 2例肿瘤同时累及肾皮质、髓质及肾盂 ,其中位于左肾的 1例 ,肿瘤大小约 7 0cm× 7 5cm ,平扫病变区CT值约2 2HU ,增强动脉期 (皮质期 )扫描示肾皮、髓分界不清 ,病变区CT值约 70HU ,静脉期 (髓质期 )示肾静脉内癌栓形成 ,排泄期 (肾盂期 )扫描示左肾盂、肾盏未见显影 ,CT诊断为左肾癌 (集合管癌可能性大 )。另外 1例位于右肾 ,肿瘤大小约 8 0cm× 14 0cm ,平扫CT值约 32HU ,增强动脉期 (皮质期 )及静脉期 (髓质期 )扫描示肿瘤与正常的肾组织无明显分界 ,CT值约 4 5~ 72HU ,排泄期 (肾盂期 )扫描示左肾盂、肾盏未见显影 ,CT诊断为右肾癌 ,但不排除肾结核。 3例中 2例可见肾周脂肪囊及肾筋膜受侵犯 ,2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1例有肋骨转移。结论 CT对肾脏集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68岁。因甲状腺肿物入院,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左上腹胃小弯内侧见一混杂密度影,大小约4.5cm×5.2cm×3.9cm,与胃小弯关系密切,与胰腺分界清楚,内部密度不均匀,CT值24~38HU,并见少许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外侧部分明显持续强化,CT值124HU,内侧部分未见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及延迟期低密度部分逐渐填充强化。MRI检查:肿块信号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患儿 男,2岁.发现左腹部肿物2天.体检:左季肋区饱满,左上腹部可扪及一大小约10cm×12 cm肿物,质韧,无压痛,不易推动,边缘光整,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临床诊断:左肾母细胞瘤. 影像检查:B超示左肾区域实质性占位.CT平扫示左肾上极增大,囊实性密度影,大小约14cm×13 cm×12cm,包膜完整,密度不均,内见小片状钙化灶,实质部分CT值约33 HU(图1);增强扫描示实质部分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约45 HU,囊性部分不强化,左肾下级见正常强化结构并受压明显向下移位,肾门及腹主动脉旁未见增大淋巴结(图2、3).考虑:左肾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性,81岁。因"间歇性右腹钝痛6月余,加重4天,伴腹胀、恶心、呕吐"就诊。患者近6个月体质量减轻约10kg。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AFP、CEA)均正常。CT检查显示平扫右肾下极见一类圆形等密度影,大小约1.7cm×1.4cm×1.4cm,CT值约45HU;增强扫描肾皮质期(图1a)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CT值约111HU),中心可见低密度区(CT值约55HU),肾实质期(图1b)病  相似文献   

12.
病例资料 患者,女,45岁。患者来我院常规体检行CT扫描发现右肾上腺区巨大占位。无任何临床不适症状,无血压增高。体查腹部未及包块。CT表现平扫,右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影,分叶状,边界尚清,内密度欠均匀,未见坏死、钙化、囊变,CT值约为28.5—31.0HU,大小约8.8cm×5.6cm×7.0cm。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患者女,65岁。嗅觉进行性减退2年余,左眼眶肿胀伴视物模糊6个月余。CT表现:左侧筛窦及前颅窝底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4.3 cm×3.7 cm×5.3 cm,边界较清、浅分叶,略呈膨胀性(图1);病灶向上突破前颅窝底达颅内压迫左额叶直回,向下压迫左侧中鼻甲阻塞左上颌窦口,左侧眼眶内侧壁骨质吸收其左眼内直肌及视神经受压,向右推移中隔突入右侧筛窦,向后阻塞部分蝶窦(图2);平扫呈等密度,欠均匀,CT值约40 HU,其内见斑块状及条状碎骨影,增强扫描呈显著强化,CT值约85 HU(图3)。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临床无异常表现,外伤后腹部CT检查发现胰腺体部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CEA:0.75 μg/L;AFP:3.09 μg/L;Ferritin:708 μg/L;CA19-9:3.14 μg/L;NSE:7.58 μg/L. CT检查:胰腺体部见大小约2.6 cm×2.7 cm×3.1 cm占位性病变,平扫呈类圆形高低混杂密度,高密度部分CT值约320 HU,低密度部分CT值约为25 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稍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静脉期稍低密度区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为35 HU,延时扫描呈低密度,高密度部分三期扫描无强化(图2~4).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7岁。以右上腹隐痛10天,右肾实质性包块,性质待定入院。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超声:示右肾上极实性低回声光团,大小约7.3 cm×10.3 cm,边界尚清,边缘不光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周边见血流信号。右肾静脉直径0.93 cm,血流速度峰值(PSV)26cm/s,血流信号充盈好。CT:示右肾上极一较大不规则软组织占位影突向肾周脂肪囊,肿块大小约7.0 cm×7.2 cm×9.5 cm,边缘分叶,平扫CT值约35~47 HU,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并见肿瘤染色,CT值约53~120 HU,静脉期强化程度迅速  相似文献   

16.
廖春  康厚艺  张伟国   《放射学实践》2012,27(7):812-812
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因发现右侧耳下包块并缓慢增大3年入院.查体:于右侧腮腺区扪及一鹌鹑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活动,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腮腺无肿大及压痛,双侧腮腺导管开口无发红、水肿及脓性分泌物.CT检查:平扫示右侧腮腺区一类圆形肿块,大小约1.7 cm×2.1cm,病变边界清楚,密度较均匀,CT值约4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138 HU,病变周围有点状更高密度影,静脉期肿块强化程度进一步增高,CT值约160 HU,延迟期稍消退,CT值约157 HU;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1a~d).CT诊断:右侧腮腺占位性病变,考虑血管源性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读片窗     
患者女,28岁.腹部包块半年余,疼痛2个月入院.1年半前曾做过剖腹产手术.查体:耻骨联合上方可见横行剖腹产切口疤痕约12cm长,其附近可扪及不均匀实质性包块约9.0cm×7.0cm大小,质较硬,边界不清楚,活动度不大,其余未见异常.B超:耻骨联合上方,腹壁下可见9.0cm×7.3cm×5.5cm大小、回声不均匀的实质性团块,边缘光滑,包膜完整,距表皮0.7cm~1.1cm,加压不移动.CT:右下腹壁前壁,相当于右腹直肌下端处见一7.9cm×5.4cm×8.0cm大小的稍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肿块CT值27~40HU,并在膀胱右前壁上形成弧状压迹,附近皮肤及皮下脂肪正常(图1).增强后肿块边缘强化明显,CT值82HU,中心呈相对低密度灶,CT值52HU(图2).请分析病变性质?答案见第64页.  相似文献   

18.
郑义  芦钺 《放射学实践》2013,28(1):115-115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发现左大腿后内侧软组织包块1月余入院,心、肺、腹未见异常。CT平扫:左大腿中下段软组织内见囊实性混杂密度影,与周围肌肉分界不清,CT值14.6~34.0HU,大小约56.8mm×58.3mm×145.2mm(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该病灶实性部分呈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约42HU,左侧股深动脉穿支分支血管进入瘤体内(图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1岁.因头痛并自发性呕吐5次、昏迷18h,于2010年12月5日就诊,既往有头晕、头痛反复发作2年.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c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强;膝径反射正常.影像检查:CT示:左侧脑室前角区有一密度不均匀增高肿块,考虑合并瘤内卒中,大小约3.9 cm ×3.6 cm ×4.2 cm,CT值76 HU,周围有低密度带,左大脑半卵圆区有结节状高密度病灶,大小约1.0cm×0.9 cm×0.8 cm,CT值72 HU(图1).MRI示:左侧脑室前角区见形态不规则混杂信号块,大小约3.9 cm×3.2 cm×3.6cm,病灶周围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条状强化.左侧顶叶见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约1.0cm×0.9cm×0.8cm,增强无强化征象(图2).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69岁.2月前出现腹痛伴排便不畅.实验室检查:大便潜血(+),轻度贫血,CEA(-).CT示:盆腔左侧空肠远段见一半球形软组织密度肿块突向肠腔,基底宽,密度不均,大小约2.4 cm×2.2 cm×1.8 cm,增强后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缓慢渐进性富血供强化,且密度趋向均匀(各期CT值分别约为30、40、60 HU及80 HU)(图1~4);多平面重建示肿块表面可见明显强化的完整黏膜线,且浆膜面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图5,6),肿块旁肠壁内见斑片状液体密度影,小肠系膜区可见多枚长卵圆形均匀强化的肿大淋巴结(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