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巨大恶性神经鞘瘤与胃多处穿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刘波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596-596
患者男 ,73岁。发现腹部包块 14个月 ,因腹胀、腹痛、发热、呕血、黑便 1个月于 1997年 5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1996年 3月体检发现左上腹包块。曾做腹部B超及CT示左上腹不规则软组织肿块 ,大小为 11cm× 10cm× 9cm。全消化道钡餐显示左上腹占位性病变 ,胃底、胃体大弯侧受压上移 ,十二指肠曲扩大 ,横结肠受压下移。胃镜示胃体及胃窦部外压性改变。于 4月 16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肿块位于腹膜后 ,实性 ,分叶状 ,上达腹腔血管 ,下至骶骨岬 ,左右径15cm ,与胰腺、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粘连紧密 ,无法切除。肿瘤活检为原发…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9岁,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有肝硬化病史30余年,脾脏切除术24年,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十余次。以“肝硬化”于1989年2月14日入院。查体:左上腹扪及约10×15cm大小包块,质较硬,表面光滑,触痛明显。B超示左上腹部相当于胰尾部可见10×8.9cm的囊状液性暗区,其内呈分格状,囊被膜光滑,囊壁完整,肝区光点回声增粗增强。门静脉1.9cm。胆囊位于右肝后叶上方,形态及大小均正常,脾脏缺如。B超诊断:1.左上腹部巨大囊性占位(提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17岁,因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d入院。查体: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一),肠呜音正常,肝区及肾区叩痛(一)。辅助检查:尿淀粉酶1775U/L,血淀粉酶185U/L,血尿常规正常;上腹部增强CT示胰周围渗出及胰尾囊实性占位。考虑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占位,予以禁食、抑酶、抗感染、护胃、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2岁,主因“间断乏力5年”于2013年3月收入我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伴间断恶心,不伴呕血、黑便,腹部B超示胃底、体胃壁不规则增厚,腹部CT示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明显粗大。2008年和2012年先后两次行胃镜及活检病理检查,提示胃病变、贲门多发息肉以及黏膜上皮增生,予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仍反复出现贫血,血红蛋白36g/L,骨髓活检提示粒红巨三系增生(符合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较活跃(80%)、粒红比例减小、可见一小灶小淋巴细胞、铁染色(-),予输血、补铁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5岁。因停经38周,合并左上腹肿瘤入院。患者于32周前出现左上腹痛,当地医院诊为胃炎;22周前因疼痛加重并触及包块,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左上腹有5cm×5cm×5cm大小囊实性包块;近3周来,包块迅速增大,平卧时感觉胸闷。查体:中度贫血貌,腹部膨隆,左上腹扪及一12cm×14cm肿块,质软,压痛(+),活动差,与腹壁关系密切,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自膝关节以下皮肤凹陷性水肿。  相似文献   

6.
胃底平滑肌肉瘤囊性变1例郓城县人民医院(274700)张桂莲王秋丽患者女,26岁。2个月前足月分娩一女婴。产后腹型较分娩前无明显改变;1个月后无乳汁,月经复潮,腹部增大明显,伴腹胀、腹痛,侧卧位时加重,弯腰困难。查体: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膨隆如足月妊娠...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破裂并腹膜后巨大血肿抢救成功1例文登中心医院(264400)邹海英林荣芳患者男,30岁。因左上腹部刀刺伤2小时于当地乡卫生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胃体前后壁均刺破而行单纯胃修补术。术后第3天突感上腹部胀痛不适,经治疗不见好转而转入我院。查体:...  相似文献   

8.
恶性黑色素瘤十二指肠球部转移1例罗淑君患者,女,60岁。因右上腹持续隐痛一月余,咳嗽半月,黑便一周而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差,消瘦,中度贫血貌,除剑突下及右上腹压痛明显外,余无阳性体征。胸部正侧位及断层摄片:左上肺第二肋前可见2×2cm大小圆形阴影,密...  相似文献   

9.
胃神经鞘瘤临床罕见,因其X线表现特殊,故术前误诊漏诊率高。我院曾遇3例,现举2例报告如下。 例1,男,56岁。保健查体发现左上腹包块,无任何自觉症状。钡餐示胃作小弯略是弧形压迹,胃外隐约可见5cm×5cm大圆形块影,位于胃小弯体部与脊柱左侧之间,边界可见。胃内粘膜规整,拟诊为胃外肿块压迫胃小弯。首次B超探及上腹部4.7cm ×5.1cm大囊性包块,二次B超吞水后示肿块与吞水充盈的胃壁相连。CT扫描示肿块与胃壁的小弯相连,CT值36Hu,增强后为62Hu。拟诊为胃壁  相似文献   

10.
胃神经鞘瘤3例诊治体会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谢经武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张曙光胃神经鞘瘤罕见,我们收治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举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57岁。因左上腹肿块伴隐痛2个月入院。无恶心呕吐、黑便及进行性消瘦。查体:左上腹扪及8cm×7c...  相似文献   

11.
安玉秀 《中华消化杂志》2007,27(11):731-731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左上腹痛1年,加重10d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阵发性疼痛,夜间加重,无放射痛,平卧及侧卧时明显,平卧后30min即出现腹痛,故患者长期保持半卧位或端坐卧位。腹痛时偶有左下肢麻木、乏力。无呕血、黑便,无发热、消瘦及腹胀。体检:全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四肢、躯体无运动及感觉障碍,脊柱无压痛、叩痛。胸片、腹部B超、肠镜、腹主动脉彩超、X线腹部平片、肝肾胰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上腹部CT示:肝、左肾皮质小囊肿。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糜烂.幽门螺杆菌(Hp)++。  相似文献   

12.
术中胃镜定位胃底巨大溃疡一例黄德平患者男,28岁,主诉左上腹及剑突下间歇性疼痛4年余,伴恶心呕吐及反酸。近来上腹疼痛频繁发作,且较剧烈,伴食欲减退,消瘦,未见呕血及黑便。查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剑突下正中偏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B超:肝胆正...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3岁,主因“腹痛、气紧、乏力2个月余”入院。病史:患者缘于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隐痛于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高血压、糖尿病”,给予相应治疗(具体不详),之后出现间断发热,经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好转,12 d 后患者出现高热,最高达39.7℃,自觉气促、心跳加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囊增大,遂转入本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泰能抗感染、胆囊穿刺引流、胸腹腔穿刺引流,对症及支持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所好转,后自行要求出院。出院后,仍间断发热、腹痛,遂再次入院。查体:神清,精神差,腹部膨隆,中上腹、左上腹及中下腹可见3条引流管,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脾肾区无叩痛,肠鸣音约3次/min,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44×109/L,红细胞计数2.98×1012/L↓,血红蛋白浓度84 g/L↓,中性粒细胞比率81.51%↑;血生化:肌酐41.30μmol/L↓,葡萄糖7.21 mmol/L↑,GGT 126.00 U /L↑,ALP 197.10 U /L↑,降钙素原<0.05 ng/ml;尿常规:隐血(+)↑。余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异常。查腹部 CT 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治疗后改变,腹腔积液引流术后,胰腺体见一5.7 cm ×2.7 cm 大小脓肿,邻近脾静脉、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上段稍显狭窄,周围结构显示不清,侧枝血管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图1)。胃镜检查示:胃底见团块状静脉曲张,无红色征;胃底、胃体广泛黏膜肿胀,诊断为:(1)胃底重度静脉曲张(无红色征);(2)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图2)。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65岁。无意中发现上腹部包块3个月,近1个月自感包块增大,左上腹部饱胀,有触痛感,无恶心呕吐及发热。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不大,剑突下及左上腹部可触及约10×10×9cm包块,质中等,表面不光滑,压痛、不活动。B超所见:肝包膜光整,肝内血管清晰、肝脏不肿大,胆囊大小正常,囊壁光滑,囊内未见光团。上腹部剑突下探及12×10×9.8cm囊性肿物,包膜完整,壁厚不均0.5~1.2cm,内壁不光滑,呈菜花状突向囊内。胰腺显示不清。双肾位置及形态正常。B超诊断:上腹部囊性占位。X线上消化道钡餐及点片:服钡后胃小弯切迹明显加大.胃体向外下前移位,壁软粘膜清,未见龛影及充盈缺损,十二指肠球部  相似文献   

15.
浮针疗法治疗胃炎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例简介例1,男,20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加重1周入院。于1996年4月开始出现上腹部饱胀,疼痛,饭后明显,伴反酸,嗳气,曾予三九胃泰、胃乃安、胃舒平、雷尼替丁等药后,症状一度缓解,但反复发作。今年春节期间过食肥甘厚味及烟酒,自觉左上腹疼痛加剧并有灼热感,每于餐后上腹饱胀明显,伴嗳气。体检;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左上腹、剑突下及中腹压痛明显,以中脘穴处为甚。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胆汁反流。行浮针治疗:进针点选在中脘穴下0.06m,当进针完毕,中脘穴即时痛阈(测定仪器为自制压痛测定器)由原来…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重复胃合并胃癌1例宋汉明,唐传贤患者男性,83岁,因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恶心呕吐而入院。既往有慢性腹泻及肥大性脊柱炎病史。体检:极度消瘦,贫血貌。除剑突下及上腹部压痛明显外,余无明显体征。X线钡餐造影:钡剂通过食管)顺利,贲门开放自然,在气体...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病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与肝硬化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水量和胃肠激素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关系。方法:45例肝硬化患者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胃黏膜改变.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腹水量,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等肝功能指标和血浆VIP水平。结果: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患者、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以及不同程度腹水患者之间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性胃病患者的血浆VIP水平较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者显著升高(P〈0.001)。结论: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必要条件,而其他因素.如血浆VIP水平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17岁,因反复腹泻3年伴腹部肿物及消瘦1个月人院。体格检查:慢性病容、恶液质、腹部膨满,上腹部可触及横行条索状扩张的肠拌,右上版及下腹部均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包块,最大约40cmX50cm,最小约20cmX40cm,质软,无压痛。少量腹水为血性,X片有小肠不全梗阻,B超(彩色多普勒)提示:先天性腹主动脉变异,腹主动脉瘤.约47cmX50cm大小。胃镜提示:食管、胃、十M指肠粘膜糜烂,多发息肉。结肠镜:表现为结肠气囊肿病.人院后一度出现休克(低血容量)及持续性肠梗阻,血性腹水增多,临床诊断:炎症性肠病,不除外肠结核、渍…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9岁。因腹部巨大肿块伴明显腹胀3个月入院。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增大,入院时腹胀、胸闷、气促、纳差,排便3-4次/d,否认血便。体检:腹部膨隆。自剑突致盆腔触及一巨大肿块,质中,固定。边界不清。双下肢浮肿。B超示腹腔巨大实性占位性病变;CT示腹部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来源于肠系膜的间叶组织肉瘤可能性大。剖腹探查见肿瘤占据整个腹腔,上方嵌于胃、胰腺及脾之间,并向上延伸至膈下,上腹部脏器明显移位;  相似文献   

20.
女,46岁。因左上腹部包块2年,于1990年9月15日入院。查体:左上腹部可触及15cm×12cm×12cm大小的肿块,质韧,轻压痛,有一定的活动度,表面光滑。B超:左上腹实质性肿块。消化道钡餐:胃底部和横结肠有弧形压迹。拟诊:肝肿瘤待排。手术探查:左上腹部旁正中切口,开腹后探及肝左叶有15cm×12cm×12cm大小的肿块,左肝内叶有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