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国安  张毅  简希尧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3):2250-2251
目的:观察阿波莫斯、拉克替醇对肝性脑病(H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7例肝硬化并不同程度的HE患者联合应用阿波莫斯和拉克替醇治疗,服药前后分别进行数字连接试验(NCT)、血氨检查、扑翼样震颤等检查。用χ2检验分析结果。结果:阿波莫斯、拉克替醇能显著地改善HE患者的神志、扑翼样震颤及降低血NH3(P<0.05)。结论:阿波莫斯、拉克替醇HE治疗中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雅博司联合拉克替醇散和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雅博司联合拉克替醇散和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结果 治疗前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联合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肝性脑病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雅博司联合拉克替醇散和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通腑开窍方联合食醋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肝性脑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肝性脑病治疗,观察组给予通腑开窍方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氨、ALT、AST水平及治疗后的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氨、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血氨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两组ALT、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腑开窍方联合食醋保留灌肠辅助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可有效降低血氨浓度并缩短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氨酸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护肝、抗昏迷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氨酸联合食醋保留灌肠,同时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精氨酸联合食醋保留灌肠能够显著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计算力及扑翼样震颤等症状、体征,并且能够降低患者血氨水平。结论:精氨酸联合食醋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人中透刺龈交穴治疗方法。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水平、苏醒时间、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智力检测及SF-36量表评分,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CT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肝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改善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鸟氨酸-天门冬氨酸联合拉克替醇散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方法选择30例肝性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鸟氨酸-天门冬氨酸每日20 g静脉滴注;拉克替醇散起始剂量20 g,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并根据病例个体化情况,调整剂量至每天排便2~3次,7~10天为一疗程。另选2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综合治疗,同时给谷氨酸钾每日18.9 g或谷氨酸钠每日11.5 g治疗7~10天。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2χ=4.03,P<0.05);在降低血氨及促进脑电图改善方面,两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鸟氨酸—天门冬氨酸联合拉克替醇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扬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00-20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效价比。方法:将112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7例,2组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20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30ml保留灌肠,疗程均为1周。治疗期间察看患者的意识状况、运算能力、行为异常的恢复、扑翼样震颤的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分别检查空腹血氨和肝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用药物经济学分析,观察组成本一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生单位效益的费用对照组少13.3元。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良好,经济安全,是优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醒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肝性脑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2组均采用降低血氨生成,祛除诱因,降低血氨,保护肝脏,禁止蛋白质摄入、出现脑水肿者采用甘露醇脱水、补充人血白蛋白、血浆和支链氨基酸,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静脉滴注醒脑静以及门冬氨酸鸟氨酸;观察组联合使用促醒汤,间隔12 h,早晚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治疗前、治疗后3 d、5 d、7 d血氨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以及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治疗后3 d、5 d、7 d患者血氨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醒汤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可有效促进血氨排出,加快恢复苏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隐匿性肝性脑病定义为有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但无定向力障碍、无扑翼样震颤的肝硬化患者.West-Haven分级标准将肝性脑病分为0~4级,2011年SONIC分级标准将轻微型肝性脑病(0级)和1级肝性脑病合称为隐匿性肝性脑病.隐匿性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意见.本文就隐匿性肝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肝性脑病(hepat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功能障碍或门-腔侧支循环引起的意识行为异常样或昏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常见临床表现有精神错乱,意识障碍,运动异常,扑翼样震颤,肝臭,血氨增高,脑电图异常,是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1]。肝性脑病的发生常有诱因可循,控制诱因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肝性脑病的出现[2]。  相似文献   

11.
阿波莫斯是鸟氨酸、门冬氨酸的左旋复合体,目前已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我们对其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简述3例三唑仑致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加重病例并进行讨论如下。例1:患者男,56岁。因反复乏力纳差、眼黄尿黄7月,加重15天于1994年5月17日入院。初步诊断为慢性重型2例病毒性肝炎,给予保肝支持等综合治疗后病情无好转。6月5日起入睡困难,给予鲁米那钠等治疗效果不佳,6月10日用三唑仑0.25mg口服,当晚患者昏睡不醒,次晨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定向力、计算力障碍,扑翼样震颤(十),按肝性脑病Ⅱ度给予甘露醇、盐酸精氨酸治疗。6月12日患者回答问题及定向力、计算力无异常,扑翼样震颤(一)。6月22日…  相似文献   

13.
丁力  王改霞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1):117-118
2000~2005年收治肝硬化患者186例,年龄16—79岁。常规进行简易智力测验和扑翼样震颤检查:发现肝性脑病32例,年龄40~55岁者居多,男多于女;其中16例为亚临床肝性脑病,8例医生未能早期识别而被护士通过此方法发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者5例,合并腹水9例,合并黄疸、腹水者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五联疗法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均予常规西药和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加中药静脉滴注、中药灌肠、中药肝区热敷、中药穴位敷贴五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精神意识、智力及扑翼样震颤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51.6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血氨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在降低凝血酶原时间、血氨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五联疗法发挥了中药综合治疗的优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拉克替醇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肝性脑病及对患者菌群紊乱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肝性脑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增加拉克替醇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肠道菌群分布、炎症损伤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酵母真菌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CC趋化因子受体3(CCR3)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克替醇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纠正患者的肠...  相似文献   

16.
肝性脑病的磁共振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又称肝昏迷,是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致毒性物质在血中聚集,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神经精神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如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昏迷和死亡等[1].在对既往有关HE的经验总结基础上,2001年世界消化病学大会公布了<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有关HE诊治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5期合并尿毒症性脑病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13年2月57例慢性肾脏病5期合并尿毒症性脑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癫痫样发作及扑翼样震颤等,经过充分透析与支持对症治疗,本组57例患者中51例症状缓解,死亡6例,病死率为10.53%,其中2例放弃治疗,其余4例均死于多脏器衰竭。结论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在尿毒症性脑病发病之初及时诊断,给予充分透析与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18.
拉克替醇作为双糖类的新一代产品,是天然食物乳糖的氢化还原物,也即为半乳糖和山梨醇的缩合物,又称乳梨醇。作为治疗肝性脑病(HE)及便秘的药物,其作用机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性脑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氨的含量,并观察纳洛酮对肝性脑病疗效。结果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肝性脑病程度相关。纳洛酮治疗后血氨含量下降程度和肝性脑病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纳洛酮对肝性脑病具有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0岁。患有肝炎后肝硬化10a。曾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次而行脾切除,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治疗。因低蛋白血症静点白蛋白100ml后出现神志恍惚,行为异常。以肝硬化、肝性脑病收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6次/min,血压21/12kpa。神志恍惚。偶尔躁动不安,问话不能正确回答,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面色晦暗,巩膜轻度黄染,胸部可见数个蜘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肝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 ),肝掌( ),扑翼样震颤( )。实验室检查:血氨97mg/L,总胆红素36.4μmol/L,直接胆红素16.2μmol/L,间接胆红素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