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院近年遇到髋关节后脱位伴骨折术后再脱位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29岁。1994年9月27日驾驶汽车时与逆行车相撞,诊断为“右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缘骨折”,急诊在静脉麻醉下予以右髋脱位复位,术后皮牵引,10月1日转入我院。10月6日行CT检查,发现右股骨头前上方有3cm×3cm骨折块,并向前内侧移位。10月8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见后方关节囊撕裂,股骨头前1/3骨折,股骨头骨折用2枚可吸收螺丝钉固定,髋臼后缘骨折块用2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皮牵引3周,10月29日出院。12月9日复查X线片发现股骨头向外上方脱位,与髋臼外上缘重叠,头、颈、干基本处于180°,圆形头位于大粗隆顶端,小粗隆变大,符合李嘉荣提出的髋外侧脱位Ⅱ型。12月12日第2次住院,给予髁上牵引,髋脱位基本纠正。考虑髋臼后缘骨折块粉碎,髋不稳定性,于1995年1月5日(伤后3个月)第2次手术,术中见髋臼后缘骨折块粉碎,螺丝钉松动,股骨头外上脱位,股骨头负重区坏死,表面软骨碎裂,逐行阔筋膜成形术,清除髋臼后缘粉碎骨折片,取出内固定,未行髋臼后缘重建。术后皮牵引维持。术后20天X线片复查,右髋仍外侧脱位。1995年4月15日第3次手术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3个月复查髋屈伸45°-10°-0°,外展、内收各20°,内、外旋各10°。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23岁。因右髋进行性疼痛 10余年而入院。患者 8岁时因外伤摄 X线片发现患有“石骨症”。 1986年始行走时右髋疼痛,且逐渐加重。 1992年在当地医院就诊 ,摄 X线片发现右股骨头塌陷、变形。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行肌骨瓣转位植骨术+内收肌松解术。术后右髋疼痛未见缓解,关节活动逐渐受限。 1999年 4月我院以“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石骨症”收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无贫血貌。双下肢肌力正常,右下肢较左下肢短缩 1 cm,轻度跛行 ,右髋活动度为伸直- 5° ,屈曲 45°,外展 30°,内收 35°,外旋 30°,内旋 25°。左髋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1岁。左髋疼痛伴跛行21个月。2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髋胀痛,活动时加剧,休息后缓解。偶有静息痛,无低热盗汗。无激素应用史,无外伤史。查体:左髋前压痛明显,内旋痛(+),“4”字征(+),Thomas征(-)。左髋关节活动范围:前屈95°,后伸5°,外展35°,内收30°,内旋10°,外旋30°。右髋前无压痛,右髋功能正常。X线显示左髋关节间隙变窄,髋臼、股骨头关节面破坏,股骨头圆韧带处、髋臼窝处骨质破坏明显,股骨颈外侧缘有一边界清晰的侵蚀性骨质缺损,髋臼、股骨头骨质内有大小不等、边缘硬化的不规则密度减低区。右髋关节间隙尚好,髋臼窝处有一边…  相似文献   

4.
韩××,女,54岁,住院号920193。4月前因摔伤致左股骨颈骨折,在外院行皮牵引及三根钢针内固定术。术后10天出院,出院时能下床缓慢行走。术后30天,觉左下腹针刺样痛,腰痛;术后40天,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未做特殊治疗,10天后症状消失;术后55天,开始感右下腹痛,屈右髋时疼痛加剧。检查:右髋可伸至180°,屈至120°,过屈则右下腹痛加剧。右下腹有深压痛,未触及包块。X线提示:左股骨颈陈旧性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有多量骨痂形成,骨折线模糊,有二枚内固定金属针。右下腹内下至外上有一长约150mm的金属针,针尖刺于右髂窝内,在硬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取钢针术。术中见:一根直径4mm,长160mm的钢针斜置右下腹,尖端指向外上方固定于右髂窝内,针尾在膀胱右后侧,针被大网膜全包裹,无脏器损伤,取出钢针。术后7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4岁。1990年9月2日被土方砸伤左腰、臀部、髋部疼痛、活动受限急送当地卫生院,X片示左髋关节前脱位。行手法复位,因畸形、运动障碍未能解除24小时后转我院。查体:左髋关节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位、有明显弹性固定,X片示左髋关节后脱位。在腰麻下行Biglows法复位,复位后牵引治疗10周出院。  相似文献   

6.
外伤截肢后严重股骨外旋一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 病例报告  男 ,9岁 ,因右下肢外伤截肢后髋关节外旋畸形、活动受限 1 5年入院。 1年半前因车祸致右小腿毁损伤、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 ,行膝下截肢及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 ,术后 1年发现髋关节严重外旋、活动受限无法安装假肢。查体 :一般情况可 ,脊柱、双上肢及左下肢正常 ,骨盆倾斜 ,右下肢膝下截肢术后 ,切口愈合佳 ,髋关节外旋约 80°畸形 ,活动度 :外展 1 0°,内收 0° ,前屈 1 0°,后伸 0°,内外旋障碍 ,右膝固定于 90°位。辅助检查 :X线示右髋臼骨折愈合 ,右股骨外旋约 90° ,骨质疏松 (图 1 )。临床诊断为“右股骨外旋畸形…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3岁,因车祸致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查体:行走时头略向左前倾斜,C_(1、2)棘突明显压痛,颈部活动:前屈5°,后伸0°,侧屈:左5°,右3°,左右旋转各5°,四肢肌力正常,活动无受限,无感觉障碍。X线片示:枢椎齿状突基底部骨折伴寰枢椎完全脱位。入院后即给予颅骨牵引,先略屈曲位,重量0.5kg开始,在严密监护下逐渐增加牵引重量,床边定时拍片复查,3d后骨折脱位完全复位,中立位0.3kg维持牵引,3周后改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个月,骨折愈合。随访半年,无疼痛,无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2岁,未婚.以右髋疼4个月之主诉入院。于几年前曾以婴儿瘫后遗右侧臀肌、股四头肌麻痹,先后行3次手术矫正,术后步态明显改进。4个月前骑自行车时伸髋过猛,右髋突感剧烈疼痛,即在当地拍片未见骨折及脱位,按关节扭伤治疗效果不著。伤后患者自感坐位或屈髋时疼痛缓解,站立和伸髋时症状加重。查体:扶单拐,右髋屈曲140—150°,痛性跛行。右髂前上棘下4—5cm有一固定压疼点,无包块。疼点用9号针封闭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1998年 2月~ 1999年 12月的间 ,全髋置换术 15 3例中术后早期发生关节脱位 5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5例发生术后脱位的病人中男 2例 ,女 3例 ,平均 6 2 6岁。术前诊断 :股骨颈骨折 3例 ,股骨头坏死 1例 ,骨性关节炎 1例 ;脱位时间 :术后 4~ 10周 ,平均 7 8周 ,均为后脱位 ;根据Do脱位分类 :体位性 3例 ,肌力失衡 2例 ;保守治疗 3例 ;手术治疗 2例。对脱位病人的X线片进行评估 :①测定假体髋臼的前倾角和倾斜角。倾斜角正常为40°± 10°。前倾角正常为 15°± 10°。②测出两侧小粗隆到坐骨结节连线的距离 ,如术侧较正常侧减少超…  相似文献   

10.
髋臼周围加股骨近端减压截骨术治疗儿童中晚期Perthe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Perthes病新术式-髋臼周围加股骨近端减压截骨.方法1997年8月~2000年8月,21例中晚期儿童接受此术式治疗,共21髋,随访时间24~36个月,X线分期,Ⅲ期17例,Ⅳ期4例,均合并有半脱位和扁平髋畸形.结果术前髋臼指数平均22.45°,骺核高度5.46mm,CE角6.38°,术后髋臼指数6.67°,骺核高度6.56mm,CE角19.95°.功能评价优19例,良2例.结论新术式优于原始术式,并同时解决了压力、肢短、头臼覆盖及预防远期骨性关节炎的目的.另外,强调合理和准确的适应证选择是治疗中晚期Perthes病和降低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前倾的三维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连永  赵群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7):1314-1315,1318
[目的]利用髋关节的三维CT影像,来探讨3岁以下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dislocationofthehip,DDH)髋臼前倾角(Acetabularanteversion,AA)的改变。[方法]对44例3岁以下单侧DDH患儿的3D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正常侧髋作为对照,测量髋臼的前倾角。[结果]正常侧髋臼AA为(10·0±4·7)°,脱位侧为(18·1±4·5)°,P<0·01。按年龄分组,正常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9·2±4·3)°,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0·6±4·9)°,P=0·34。脱位侧髋臼AA:小于18个月组为(16·2±4·5)°,大于等于18个月组为(19·2±4·1)°,P=0·03。[结论]三维CT能清晰地显示幼儿DDH髋臼的形态。脱位后,髋臼前倾角明显增加,且脱位时间越长,髋臼前倾越明显。了解髋臼的前倾情况,对DDH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28岁。1993年5月19日在抬木头时摔倒,左肘部着地,伤后肘关节肿痛,肘关节处于屈曲90°位,活动范围约60°,在华安县医院摄片,右肘无骨折脱位,给予三角巾悬吊,狗皮膏外用。1周后肿胀未缓解,肘关节不能伸直,求诊于乡村医生,给予强力“松解”后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88年至2001年共收治各类髋关节脱位64例,均采用牵引治疗,2例出现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52例,女12例,年龄17~58岁。单纯髋关节后脱位48例,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9例,髋关节中心性脱位7例。治疗经过:单纯髋关节后脱位采用皮牵引2~3周,牵引重量6~7kg,外展角度15°~20°;髋关节后脱位伴髋臼后壁骨折,后壁骨折块小于后壁40%犤1犦,行皮牵引4~6周,牵引重量为6~7kg,外展角度15°~20°;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复位后用下肢皮牵…  相似文献   

14.
髂前上下棘撕脱性骨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5岁。于1992年11月26日入院。因从6米高处跌于地面,左下肢呈伸髋屈膝位着地,骤然感左髋部剧痛,屈髋疼痛加重,活动受限。经闭合复位固定无效1个月后从外院转住长征医院骨科。检查:左髋屈曲位,左髂前上棘处骨性隆起压痛,被动伸外旋髋关节疼痛明显,伸膝无力。X线片示:髂前上下棘撕脱骨折,骨片6×3cm,向前下方翻转近90°,行手术骨片复位两枚螺丝钉固定,术后半年随访骨折愈合,取出螺钉,左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髋脱位4种手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虎  唐成林  张翘  孙丹舟 《中国骨伤》2003,16(7):395-397
目的 探讨 4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翻转造盖术2 4例 (30髋 )、插入造盖术 2 3例 (30髋 )、Salter截骨术 2 5例 (30髋 )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2 4例 (2 7髋 )治疗CDH患者 96例 117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10个月 ,疗效从临床功能和X线形态两方面评估 ,术后髋臼指数 (AI)的改善分别是 (2 0 2± 7 2 7)°、(2 1 9± 6 33)°、(15 0± 4 5 6 )°、(11 4±5 1)°,术后臼头指数 (AHI)分别是 (0 92± 0 2 4 )°、(1 0 0± 0 18)°、(0 80± 0 19)°、(0 82± 0 14 )° ;四种术式临床优良率分别是 90 %、86 7%、73 4 %和 6 6 6 % ,共发生再脱位 3例 ,关节僵硬 10例 ,股骨头坏死 7例。结论 临床疗效及对髋臼形态改善翻转、插入造盖术优于Salter截骨术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翻转造盖术、插入造盖术安全有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冯旭东  张庆天 《中国骨伤》2003,16(7):445-445
月骨前脱位是腕关节损伤常见病之一 ,外固定方法有 :将腕关节石膏托固定于掌屈位 2~ 3周 ;将腕关节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 3周 ;将腕关节石膏托固定于掌屈位 4 5°,1周后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等各种方法。我院从 1991年 10月至2 0 0 1年 10月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对照 ,发现将腕关节固定于中立位 ,轻度尺偏 5°~ 10°,固定 2~ 3周是比较理想的外固定方法。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2 5例 ,男 2 1例 ,女 4例 ;左侧 11例 ,右侧 14例 ;年龄 2 5~ 5 2岁。全部为前脱位 ,随访 2 1例 ,随访时间 6个月~ 10年 ,平均 4年 8个月。2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采用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20岁。军事训练时不慎摔伤,左臀着地,当即感左髋疼痛。左髋疼痛及周围肿胀20d后就诊。骨盆Χ线片未见骨折。B超显示左髂窝液性暗区,不排除脓肿的可能。于受伤后第23天行手术探察,见侧腹膜后方有一血肿,约10cm×5cm×5cm大小,包膜完整。血肿清除后置双套管于血肿腔,关闭伤口。术后1周出现左下肢麻木,因当时切口疼痛而未引起重视。术后2周出现左下肢无力,行走时摔跤。术后3个月复查:左股四头肌内侧头、股直肌、股中间肌萎缩,肌力2~3级,屈膝约25°,小腿不能伸直。左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左膝腱反射消失。诊断为左股神经…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7岁,因左股骨颈骨折,于1990年5月在本院行两枚螺纹针和一枚骨圆针经皮内固定术,术中拍片,有两枚针进入关节且角度不理想,经反复操作,拍片认为可以后骨牵引三周出院.患者出院后未按医嘱定期复查且出院后即扶拐负重.三年后,以左髋疼痛跛行一年,于1993年4月18日再次入院,查体:左髋呈半屈曲状,主动伸直受限,左股骨大转子上移,左下肢短缩4cm,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无肌紧张,X线提示左股骨颈吸收消失,股骨头破裂,髋臼缘不规则,两枚螺纹针及一枚骨圆外均进入盆腔.入院后行单股骨头摘除取针术,腹腔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19.
下肢多关节病变的同期多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同期双髋关节或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下肢多关节病变畸形的经验。方法对6例严重晚期风湿性疾病并发下肢多关节畸形患者,在同次手术施行双侧髋关节置换4例,同侧髋膝关节置换2例。结果术后经6个月~3年的随诊,髋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7°恢复到148.5°,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17.5°恢复到95°。全部病例均可独立或扶拐下地行走。结论下肢多关节病变的同期双髋或同侧髋膝关节置换术,对于严重的下肢多发畸形的治疗,具有省时、康复方便、见效快等优点。但难度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严重损伤。我院自1988年至1995年共收治2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1~60岁,其中一例为双侧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共24个髋,左髋14个,右髋10个。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摩托车伤6例。按Pipkin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