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自 1996年~ 2 0 0 0年应用皮瓣修复跟部软组织缺损 6 8例 ,其中岛状皮瓣 5 4例、吻合血管皮瓣 14例。计有足背皮瓣 2 4例、足外侧皮瓣 3例、足底内侧皮瓣 2 3例 ,小腿外侧逆行皮瓣 5例、小腿内侧皮瓣 11例、背阔肌皮瓣 2例。术后带蒂皮瓣有 4例边缘坏死 ,吻合血管失败 1例 ,其余全部成活。体会 :足跟周围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马维虎$甘肃省张掖地区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2.
我科近 3年来 ,应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四肢严重损伤 2 8例 ,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好 ,未因病变而截肢。我们认为胸脐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蒂长 ,同时切取肋骨可做骨皮瓣移植 ,对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肌腱外露效果好。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严重损伤28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四医院骨创伤显微外科@吴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四医院骨创伤显微外科@吴景华  相似文献   

3.
自 1993年以来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用脂肪筋膜瓣、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和前臂骨间背血管蒂皮瓣、吻合尺侧上副动脉游离皮瓣、吻合腓肠动脉游离小腿后侧皮瓣以及吻合足背动脉的游离足背肌腱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 78例 ,除 3例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 ,余全部成活。经随访 ,患手功能恢复满意。体会 :对手背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应根据缺损的面积和类型选取皮瓣 ,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手功能。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李强!浙江省湖州市$第九八医院南京军区显微骨科中心 @高建明!浙江省湖州市$第九八医院…  相似文献   

4.
自 1 997年以来 ,采用小腿内侧皮瓣移植 ,修复腕部电烧伤后组织缺损 3例 ,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 ,疗效满意 ,避免了截肢。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治疗腕部高压电烧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曹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孙振华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以来,我们应用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的骨和软组织缺损12例。年龄15~52岁,游离移植5例,桥式转移3例,逆行转位4例,皮瓣最大面积 12 cm×25 cm。结果:除 2例大面积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外,10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体会: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充分,血管口径粗,蒂长,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临床应用12例@柳昊$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叶澄宇$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相似文献   

6.
小腿桥式交腿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移植而受区又无可供吻合血管时的解决办法. 方法 采用以健侧胫前或胫后血管为蒂桥式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11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结果 采用健侧胫前血管形成顺行皮瓣桥式携带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肢创面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采用健侧胫后血管形成顺行皮瓣桥式携带游离皮瓣5例,其中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行清创植皮术后,创面修复良好.其余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结论 以健侧小腿胫前或胫后血管作为游离组织移植时的供血血管,是解决患侧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且受区又无可供吻合血管时的一种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架与髂骨皮瓣移植I期联合修复胫骨缺损伴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胫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早期应用骨外固定架与髂骨皮瓣移植治疗。皮肤缺损面积:5cm×5cm~9cm×20cm;手术切除皮瓣面积:5cm×7cm~12cm×23cm;切取髂骨块5cm×3.5cm~10cm×3.5cm。对于较大面积的骨皮组织缺损,应用同时携带旋髂深及旋髂浅双血管蒂的髂骨皮瓣移植治疗。结果髂骨植骨骨性愈合时间31周,无不愈合病例。骨皮瓣全部存活,无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应用单侧外固定支架与髂骨皮瓣移植联合是修复合并骨及软组织缺损的小腿严重创伤的一种良好方法,双血管蒂为骨皮瓣的存活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8.
带蒂皮瓣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43例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男38例,女5例;年龄7~63岁,平均35岁;皮瓣面积4cm×3cm~25cm×15cm。采用9种带蒂的肌皮瓣和筋膜皮瓣进行治疗:(1)腓肠肌内、外侧头肌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1/3合并膝关节前及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2)小腿前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小腿中段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3)带隐神经小腿内侧交腿皮瓣修复前足足底缺损1例;(4)带胫后动脉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5)小腿内侧远端蒂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6)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7)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踝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8)外踝上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9)足内侧远端带蒂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第一跖骨头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结果43例皮瓣中有37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浅层坏死,5例皮瓣远端边缘少许坏死,经短期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皮瓣全部良好。结论治疗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皮瓣种类。腓肠神经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足部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各种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8种类型的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1例,股前外侧皮瓣10例,小腿内侧逆行皮瓣6例,足背皮瓣8例,脐胸皮瓣5例,肩胛皮瓣5例,跖底内侧皮瓣4例,小腿外侧皮瓣2例。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修复23例,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移植修复28例。结果:皮瓣有3例失败,2例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90.2%。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结论:应用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有益于足部外观的改善的功能重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均可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在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价值.方法:设计一种以胫后血管为蒂的在小腿内侧皮瓣基础上带胫骨骨膜构成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结果:经应用该术式治疗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10例,6个月以上随访,效果良好.结论:以胫后血管主干为蒂的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术是一种解剖恒定、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995~ 1999年 ,对 5例小腿脱套伤 ,利用残存的小腿后侧深筋膜 ,逆行或顺行 ,翻转或旋转式转移覆盖骨和肌腱裸区后 ,整体植皮。全部成活。认为在小腿脱套伤中 ,残存的小腿后侧深筋膜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供选择的良好供区 ,简便实用。注意要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 ,并早期功能锻炼残存小腿后侧深筋膜在脱套伤中的应用$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骨科@田小运 $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骨科@宋巍 $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骨科@李瑞平 $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骨科@宋玉芹 $河北省峰峰矿务局总医院骨科@陈欣志…  相似文献   

12.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儿复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分别采用背阔肌皮瓣、胸脐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肩胛皮瓣、足背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11岁小儿四肢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35例,皮瓣面积最大27cm×14cm,最小13cm×6cm。结果移植皮瓣成活34例,坏死1例,成功率97%;经3~60个月随访,移植皮瓣血运正常、质地良好,皮瓣供区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掌握过硬的小血管吻合技术,熟悉小儿游离皮瓣移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小儿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复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与成人游离皮瓣移植同样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我们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2 4例 ,分别采用 5种不同皮瓣行修复 ,结果临床修复的 2 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2 3例获得成功 ,1例失败。结论 :手术者应熟悉有关皮瓣的显微解剖以及有熟练的显微外科操作技术 ,这样才能使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容易获得成功 ,效果良好。不同方法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7例@田宜肥$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整形外科 @卢士良$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整形外科 @谢伟勇$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整形外科 @周海强$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整形外科 @谭新东$广东省武警总队医院整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小腿皮瓣修复治疗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把他们平均分为3组,分别利用不同的小腿皮瓣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为A组60例,利用小腿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为B组60例,利用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的患者为C组60例。对比分析3种皮瓣对患者的修复治疗效果。结果 3组患者在手术后的康复效果都比较好,但是B组与C组患者皮瓣的平均面积与长度和宽度明显大与A组患者(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修复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效果比较显著,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手段,同时,小腿前外侧皮瓣与游离皮瓣在修复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方面也比较实用,特别适合修复小腿下足踝部的大面积创伤。  相似文献   

15.
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在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中的价值。方法:没计一种以胫后血管为蒂的在小腿内侧皮瓣基础上带胫骨骨膜构成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结果:经应用该术式治疗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10例,6个月以上随访,效果良好。结论:以胫后血管主干为蒂的小腿内侧胫骨骨膜皮瓣移植术是一种解剖恒定、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修复四肢骨与软绀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10月-2019年9月,对15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完全或部分修复。本组病例创面均位于小腿中下段2/3及足踝部,皮瓣切取面积:8cm×12cm~10 cm×25 cm。结果术后14例皮瓣成活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受区外观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结论对于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小腿皮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小腿皮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行清创、VSD治疗1~2个疗程,二期应用小腿皮神经皮瓣(隐神经皮瓣5例,腓肠神经皮瓣13例)逆行移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5.0 cm×6.0 cm~8.0 cm×10.5 cm。结果 18例中16例皮瓣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1例大部分坏死,患者拒绝再手术。17例患者经3~24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皮瓣外形及足踝部功能满意,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外形满意。9例随访12个月时皮瓣恢复部分感觉。结论 VSD可以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小腿皮神经皮瓣提供良好成活条件;小腿皮神经皮瓣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良好手段;二者联合应用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皮瓣移植法治疗小腿大面积骨外露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本组15例采用切取背阔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或胸脐皮瓣与健侧胫后血管桥接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4~8周后断蒂。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发生创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色泽、质地良好。患肢均成活。结论桥式交叉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8例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折联合应用骨外固定架与皮瓣移植治疗 ,其中皮肤缺损面积最大 12cm× 7cm ,最小 5cm× 5cm ,骨缺损 8例。结果 随访 2 6例 ,时间 6~ 2 0个月。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 2 0周 ,游离髂骨植骨骨性愈合时间 3 1周 ,无不愈合病例。皮瓣全部成活 ,无感染、坏死 ,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单侧外固定支架与皮瓣移植联合修复小腿严重创伤是较理想的组合。一期清创、建立骨支架、修复血供 ,延迟一期修复创面及组织缺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ee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和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对1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行清创及VSD治疗1~2个疗程,后期应用带腓动脉小腿外侧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经VSD治疗后,坏死组织少,创面感染得到控制,行带腓血管小腿外侧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后,无感染发生,16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满意,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VSD可以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小腿外侧皮瓣提供良好条件,小腿外侧皮瓣为后期创面修复的良好手段,二者联合应用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