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敏感指标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的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的相关变化.方法 选择经多导睡眠仪监测确诊的46例OSAHS患者(OSAHS组)和健康自愿者3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水平;采用底物速率法检测尿系列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半乳糖苷酶、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 OSAHS组血清Cystatin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系列酶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或P<0.05).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常规肾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OSAHS组血清Cystatin C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95,P<0.05),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76、-0.465,P<0.001);NAG和GGT与AHI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0、0.495,P<0.001),而与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3、-0.428和-0.501、-0.480,P<0.05).结论 OSAHS患者肾功能损害指标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显著升高,提示OSAHS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且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变化早于常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血清Cystatin C水平及尿系列酶活性是监测OSAHS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DN),对7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苷酶(NAG)和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尿NAG与UAER比较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2)尿NAG在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尿NAG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老年人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细胞因子和肾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围术期炎症反应与肾损伤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分为两组,每组20例:老年组(Ⅰ组)年龄≥65岁,中年组(Ⅱ组)年龄<60岁.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1 h(T1)、术后第1天(T2)、第3天(T3)和第5天(T4)留取血、尿标本,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 Ⅰ)、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尿中的肌酐、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 1微球蛋白(α1-MG)和微量白蛋白(Alb)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血TNF-α于T1时点显著高于T0时点(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sTNF-R Ⅰ于T1至T4均较TO时显著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于T1至T4时点IL-6较T0时显著升高(P<0.05),T2和T3时点Ⅰ组IL-6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IL-10于T1和T2时点较T0时显著升高(P<0.01),但Ⅰ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术前尿NAG/Cr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NAG/Cr和α1-MG/Cr从T1至T4明显高于术前值(P<0.01),Ⅰ组在T4时点尿NAG/Cr明显高于Ⅱ组(P<0.05),而α1-MG/C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尿Alb/Cr于T1时点至T2时点显著增加(P<0.01),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Ⅰ组至T4时点恢复到术前值,而Ⅱ组于T3时点恢复到术前值.结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肾功能改变较中年患者明显,这可能与老年患者围术期及术后存在更强的促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白蛋白与尿NAG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了解尿白蛋白和尿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和化学比色法分别对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尿白蛋白和尿NAG进行检测及比较研究。结果 :异常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异常组NAG水平比正常组明显增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无论尿常规正常与否 ,尿NAG和UAER均呈正相关。若以健康对照组 x±s为正常值上限 ,则尿白蛋白和尿NAG在正常组和异常组均有 5 0 %以上高于此值。结论 :尿白蛋白和尿NAG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NAG、RBP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6 0例糖尿病 (DM)病人及 2 1例正常人进行了 2 4h尿微量白蛋白 (AI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N -乙酰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2 4h尿AIb与NAG及RBP比较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尿RBP及尿NAG在普通糖尿病组 (DMA组 )、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DMB组 )及正常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P <0 .0 0 1)。提示NAG与RBP可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尿NAG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尿中NAG活性变化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化学法检测了 86例高血压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尿中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的活性。 结果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尿NAG分别为 43.6 6± 38.2 2单位 克肌酐和 12 .6 6± 3.35单位 克肌酐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尿NAG活性的测定对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振国  李召芳  杨文东 《重庆医学》2004,33(12):1866-1868
目的探讨测定尿液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ridase,LAP)在2型糖尿病(Beta 2-microglobulin ,T2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连续监测法和速率法检测T2DM患者尿LAP及尿肌酐(Cr)水平,并用U*g-1*Cr-1的单位表示酶活性单位.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速率法检测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 T2DM患者尿液L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LAP的阳性率(64.3%)高于mALB(58.6%)/ NAG(48.6%)的阳性率,但无显著性;LAP和/或mALB 71.4% 、LAP和/或NAG 64.3%、mALB和/或NAG 65.7%,3项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LAP 的阳性率与mALB NAG/ LAP mALB/ LAP NAG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尿液LAP是诊断T2DM早期肾脏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于T2DM肾病的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程度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蛋白 (RBP)及N -乙酰 -β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在早期糖尿病肾病 (D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组为微量白蛋白 (Alb)尿期的糖尿病患者 40例与对照组正常白蛋白尿期的糖尿病患者 2 0例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 (ELISA)及分光光度法 ,测定患者随意新鲜尿中RBP、NAG的排泄量 ,计算其尿RBP/Cr、NAG/Cr值。结果 :微量白蛋白期患者尿RBP/Cr、NAG/Cr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尿RBP/Cr、NAG/Cr对预测早期DN有诊断意义 ,且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流行性出血热 (EHF)少尿期脑水肿的治疗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联用白蛋白治疗EHF少尿期并发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50例患者给予血液透析和白蛋白治疗 ,对照组 30例给予 2 5%甘露醇导泻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钠、氯、尿素氮与白蛋白的水平 ,症状体征改善状况及病死率 ,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经 2次透析及白蛋白治疗后 ,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3次治疗后全部消失 ;血钾、钠、氯、白蛋白显著升高 (P <0 .0 1) ,尿素氮明显下降 (P <0 .0 1)。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 χ2 =2 .35,P >0 .0 5)。结论 :血液透析联用白蛋白 ,可有效治疗EHF少尿期并发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RBP和NAG ,了解患者肾小管功能与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和激素治疗 8周后尿RBP和NAG含量 ,根据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未缓解、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 3组并与正常人作为对照 ,比较各组间治疗前后肾小管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①各病例组间治疗前尿RBP ,NAG和蛋白质水平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②激素治疗有效者 ,尿中RBP和NAG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③三组肾病综合征患者之间治疗后尿蛋白、RBP和NAG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尿RBP可预测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敏感性 ,且效果优于NAG。  相似文献   

11.
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神发育迟滞者微核出现率(4.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0‰),P<0.001。提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检测与淋巴细胞一样,可反映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研究显示部分精神发育迟滞者可能是遗传物质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核团到上丘的传人纤维投射。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上丘传人纤维的中脑起源。结果:对侧上丘(SC),同侧下丘(IC),外侧丘系背侧核(dll),中央灰质(CG)和双侧黑质(SN),中脑深核(dpM),视束核(ot),二叠体旁核(pbg)观察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上丘存在复杂的纤维联系,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VM接受大脑皮质、无名质、丘脑网状核、脚内核、下丘脑结构、上丘、黑质网状部、蓝斑、臂旁核、中缝核、前庭神经核群、脑桥网状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束旁核(pf)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pf接受大脑皮质、丘脑室旁核、丘脑网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未定带、上丘、中央灰质、黑质网状部、蓝斑、LorentedeNo'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脑干网状结构、某些感觉中继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破坏大鼠匠脑束旁核(pf)用Nauta法显示轴索和终末溃变,观察pf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发现:在纹状体、丘脑腹前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板内核的嘴侧部。丘脑网状核有较多的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在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可观察到少量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  相似文献   

16.
0只大白鼠和两只猫体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了支配大白鼠下颌切牙和猫下颌犬牙的神经胞体的局部位置,但只在文4大白鼠和一只猫体上获得了满意的阳性结果。 被HRP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均位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内,集中于节的后外侧部分内。细胞呈梭形或圆形,以中、小型的为主,数量不超过该部细胞总数的1/250 支配牙的神经纤维数显然比被标记的细胞数为多,说明用这种方法看来只能做定性,不能做定量。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确定了支配下颌切牙或犬牙的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局部位置和形态特征,初步证明了HRP的摄入与神经纤维的粗细和细胞的大小无显著关系。大、中、小型细胞可能都参与传导牙的感觉信息到脑干。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测量42具成年男性尸体的身高、中指长以及环状软骨下口的内矢状径、内横径。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人体身高、中指长都和环状软骨下口的内矢状径、内横径、较小内径存在着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从身高推算环状软骨最小内径的回归方程为Y=0.9431+0.0985x;从中指长推算环状软骨最小内径的回归方程为(?)=8.3782+0.1101X。文章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