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伟兰 《临床医学》2016,(4):111-113
目的探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收治50例早产儿贫血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联合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1、3周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周促红细胞生成素(EOP)、网织红细胞(Re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周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3周RBC、HCT、Hb、EOP、Ret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贫血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早产儿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服与静脉途径补充铁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和铁缺乏的疗效。方法:将行MHD的71例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静脉组)24例、口服补铁组(口服组)27例和未补铁组(对照组)20例。3组同时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PO),用药前后监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静脉组RBC、Hb、H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较口服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RBC、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RBC、Hb均较治疗前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静脉组SF及TSAT均较治疗前升高,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口服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服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SF、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铁缺乏,静脉补充铁剂联合r-EPO可有效改善其贫血及铁缺乏状态,疗效优于口服补铁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红细胞(RBC)相关参数水平,为临床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 ietin,rHuEPO)治疗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检测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收集25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PO水平和RBC相关参数水平,并将其与2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直线相关分析EPO水平和RBC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中EPO水平为99.70±28.90 mI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5±5.26 mIU/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67,P<0.01)。两组Hb,H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52,2.23,均P<0.01),R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5)。患者的血清EPO水平与RBC,Hb,HCT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结论呼吸衰竭贫血患者血清EPO水平可反应性增高,但个体间有差异,应根据各种检测数据制定治疗方案,动态检测血清EPO水平,对呼吸衰竭贫血的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观察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治疗,研究组应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清铁蛋白(SF)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Hb、RBC、SF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上升,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治疗检测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6.00%,38/50),研究组产后出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等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5.316,P <0.05)。结论 与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相比,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IDA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血常规指标,有利于确保患者获得良好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蔗糖铁与口服琥珀酸亚铁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静脉滴注蔗糖铁+EPO)和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EPO),每组20例,共观察8周。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贫血均有改善,但静脉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升高幅度和升高速度显著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2例(10.0%)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MHD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祛铁治疗后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红蛋白(Hb)、重组EPO(rEPO)的变化及EPO与血清铁蛋白(SF)的相关性.检测172例MDS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SF、EPO浓度、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C反应蛋白(CRP)、Hb;根据CRP值对SF进行调整.对34例低危组、SF>1 000 mg/L的患者给予祛铁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SF、EPO、SI、TIBC、Hb的变化.对58例低危组、EPO<1 000 U/L的患者给予rEPO治疗,比较铁过载组与非铁过载组祛铁治疗前后EPO抵抗的发生率.结果表明:非铁过载组EPO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997.44±473.48 vs 467.27±238.49) (P <0.05);铁过载组EPO浓度高于无铁过载组及正常对照组(3257.59±697.19 vs 997.44±473.48;3257.59±697.19 vs 467.27±238.49)(P均<0.05);铁过载组EPO抵抗发生率高于非铁过载组(18/35 vs 2/23)(P=0.001),铁过载组MDS患者EPO与SF呈显著正相关(r=0.310) (P =0.036).祛铁治疗后SF、SI、TIBC及EPO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942.38±641.82 vs 2266.35±367.31;48.61±10.65 vs 28.52±12.61;59.84±12.62 vs 33.76±15.43;3808.01±750.22 vs 1954.78±473.18)(P均<0.05),Hb升高(35±18 vs 57±21)(P =0.046),部分EPO抵抗患者恢复疗效.结论:祛铁治疗能增强贫血MDS患者对EPO反应,缓解EPO抵抗,降低EPO病理性升高,提升Hb水平,减少输血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危重病人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7例危重病人随机分成2组。EPO组(35例)于入院后即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150U/kg皮下注射,连续10d;对照组(32例)不给予rhEPO,其它处理同EPO组。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RET计数及Hb恢复有显著差异(P<0.05),而RBC计数及HCT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rhEPO治疗危重病人贫血,能提高RET计数,增加Hb含量,改善患者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孕妇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治疗,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时血液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清铁蛋白(SF)和总铁结合力(TIBC)],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个月,两组Hb、RBC、SF高于治疗前,TIBC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b、RBC、SF高于对照组,TIB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相比,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可调节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铁稳态调节分子铁调素(hepcidin)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抵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机体慢性炎症、铁稳态的关系,分析铁调素对EPO抵抗的MHD患者的影响。方法 ELISA法测定30例EPO抵抗MHD患者、30例无贫血MHD患者以及30例健康人对照者的血清铁调素和IL-6水平,分析其与Hb、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血清铁蛋白(SF)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患者铁调素、IL-6、SF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EPO抵抗MHD组铁调素、IL-6、SF均高于无贫血MH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铁调素水平在所有标本中与SF、IL-6呈正相关(r=0.929、0.962);与GFR、Hb呈负相关(r=-0.649、-0.73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调素和IL-6预测MHD患者EPO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及0.917,通过临床治疗后EPO抵抗MHD组铁调素、IL-6、SF表达降低,Hb升高(P均0.05)。结论 EPO抵抗患者铁调素表达升高,铁调素与机体炎症水平、铁代谢状态及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或可用于预测MHD患者EPO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恶性肿瘤患者贫血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取的68例恶性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化疗的同时加用力蜚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EPO,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变化,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观察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Hb及研究组RBC和HC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PSQI评分分别为(7.58±2.32)分、(7.49±2.15)分,治疗后分别为(4.12±1.23)分、(7.33±2.16)分,研究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EPO可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贫血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深部肌注右旋糖苷铁(科莫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科莫菲深部肌肉注射和口服右旋糖苷铁片剂,同时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皮下注射治疗,于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指标,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用药后4周、8周与用药前相比Hb、HCT、RBC、Ret、SF及TS显著升高。结论:深部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使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57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7例。治疗组出生第7天给予每周rHuEPO 750 IU/kg,隔日1次,皮下注射,用药5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均每天口服铁剂,按元素铁6 mg/(kg.d)计算,口服维生素E 25 mg/d,维生素C0.2 g/d。必要时输血。共观察6周。结果①两组早产儿生后血红蛋白(Hb)均渐下降,但治疗组程度较轻,经t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②对照组有5例输血,而预防组仅1例输血,经χ2检验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网织红细胞(Re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④血清铁蛋白水平(SF)在用药期间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血清SF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rHu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对慢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以随机数字法将80例慢性贫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全血治疗,观察组给予成分输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红细胞(RBC)平均值、血红蛋白(Hb)平均值和血细胞比容(HCT)]。并统计输血情况相关指标[平均输血量和每次输血间隔时间]、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输血量为(589.73±48.54)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6.48±65.43)m L(P0.05);观察组每次输血间隔时间为(38.64±5.83)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9±4.35)d(P0.05)。治疗后,两组RBC、Hb、及HC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RBC、Hb、及HCT水平分别为(3.58±0.32)×1012/L、(81.82±4.92)g/L、(0.42±0.08)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3±0.36)×1012/L、(73.27±4.52)g/L、(0.35±0.04)L/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35.0%(P0.05)。结论成分输血比全血治疗更能显著改善慢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水平和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晚期食管癌化疗所致贫血的疗效。方法51例晚期食管癌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所致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hEPO治疗组25例,给予皮下注射rhEPO,剂量为150 U/kg,3次/周。对照组26例,不给予EPO治疗,仅给予利血生片20 mg/次,3次/d。结果治疗后4周起EPO治疗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总数(RBC)值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及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102±12)g/L vs(96±10)g/L,HCT(0.32±0.05)%vs(0.27±0.04)%,RBC(3.27±0.34)×1012/L vs(2.86±0.19)×1012/L(P<0.05,P<0.01)。rhEPO治疗总有效率为76.0%,与对照组(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对晚期食管采用以顺铂为主联合方案化疗所致贫血有肯定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评估益气维血颗粒辅助治疗妊娠期贫血的疗效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治疗的90例妊娠期贫血的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铁剂等西药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加用益气维血颗粒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 (HCT) 、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 (SF) 、转铁蛋白饱和度 (TSAT) 、血清铁 (SI)的变化程度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b、RBC、HCT、MCV、SF、TSAT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维血颗粒辅助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DI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贫血指标及铁代谢情况,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铁参数,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状况及重组EPO(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治疗对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血液透析和接受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31例,分别测定血常规及血清EPO、铁参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和rh-EPO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BBC、Hb、Hct、SI、TS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SF、sTrFR和TIBC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sTrFR和血液透析组的SF显著升高(P〈0.05)。血清EPO的检测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贫血伴缺铁及铁代谢紊乱。给予rh-EPO治疗可改善肾性贫血,同时改善铁代谢紊乱。rh-EPO的应用对血液透析患者体内EPO水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19-3420
探讨小剂量硫酸亚铁联合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硫酸亚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饮食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组治疗前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治疗后RBC、Hb、SI、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硫酸亚铁联合饮食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轻,是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MHD肾性贫血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贫血指标、铁代谢指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RBC、Hb、HCT、SF、TSAT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MHD肾性贫血疗效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状态,调节铁代谢,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辉 《临床医学》2012,32(10):51-5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患者口服及静脉给予铁剂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科长期规律透析患者50例,均常规应用促红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静脉使用蔗糖铁,B组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前后分别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肌酐及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对比BUN、Cr、AST的数值无明显变化,ALT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RBC、Hb、HCT、SF、TSAT数值,静脉给予铁剂组明显高于口服给予铁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静脉补铁可使SF和TSAT显著改善,Hb及HCT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将36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贫血患者分为2组各18例进行对照研究,治疗组18例给予益比奥1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3次。对照组不用EPO,其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18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为(65.7±9.8)g/L,(0.21±0.03)和(101.2±15.3)g/L,(0.32±0.02)。治疗组治疗4周后Hb浓度较对照组(72.1±12.5)g/L上升明显,P<0.01。结论:应用EPO治疗恶性血液病贫血,不仅能提高Hb水平,而且可以减少输血,副反应少,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