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药早期结合疏肝培土法或放松音乐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症,对患者焦虑、抑郁指数、用药依从性、生活满意度、幸福指数、睡眠指数、总体症状缓解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研究,单纯用药,用药早期结合疏肝培土法或放松音乐疗法分别治疗诊断符合肠易激综合症罗马Ⅲ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的患者。在3周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以及组间差异,并分析药物结合疏肝培土法或放松音乐疗法对上诉因素的影响以及相关性。结果:三组治疗前后HAMA及HAMD评分降低,总体症状及睡眠改善,生活满意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中药组及音乐治疗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SERS)评分与西药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在幸福指数方面,音乐治疗组较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早期结合疏肝培土法或放松音乐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症,不仅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还可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幸福指数,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电针结合SSRI类药物对抑郁症患者HAMD量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为主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对HAMD量表各症状群改善的差异及与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4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采用电针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给予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后HAMD量表总评分和各因子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HAMD总评分和各因子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保持此结果。电针从第1周开始就可显著改善各种躯体性焦虑症状和认知障碍;对睡眠的改善在治疗的1周内与西药无显著差异,2周后电针的显著疗效体现在睡眠、躯体性焦虑症状及认知障碍三个方面,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依然保持此疗效。西药在治疗1周后对躯体性焦虑症状和认知障碍改善明显,而对情绪、睡眠和精神性焦虑症状的改善发生在治疗2周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保持稳定疗效。与治疗前相比,电针在治疗1周后即对情绪、睡眠和躯体焦虑症状明显改善,这有助于情绪的尽快恢复;在治疗2周后显著改善精神性焦虑症状,此点类似于西药治疗;从治疗的第2周开始,电针的介入对患者抑郁状态的总体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这种优势可以保持到治疗6周后。结论:电针督脉经穴为主结合SSRI类药物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各症状群,且此疗效可以保持到治疗6周后。电针的及早介入对该病治疗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医系统康复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系统康复护理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干预,连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服药态度、服药准确性、服药主动性、药物知识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恐惧、悲观等消极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等能力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系统康复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利于提高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增强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应用于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精神科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药物管理技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评价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记录两组复发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可有助于稳定精神科患者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从而降低其复发率,有助于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中医传统的走罐法治疗抑郁症,观察抑郁症病人治疗前后情绪和躯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即"背腧穴".先采用连续闪罐法至皮肤潮红,然后用闪火法把罐吸拔在大椎穴处,向下沿督脉至尾骶部,上下推拉数次后,推拉旋转移至背腧穴,依次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观察经走罐部位皮肤充血,颜色变为紫红色尤以局部出现紫色血瘀为最佳.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结果躯体症状的改善比情绪改善要明显,周身疼痛不适感减轻最显著,总有效率为96.8%,其次对睡眠的改善也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1.6%,对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的改善,总有效率在87.5%,对恐惧和焦虑的改善总有效率在75%.结论运用中医传统的走罐方法治疗抑郁症病人的躯体症状和改善情绪,疗效是肯定的,它具有提高机体内在动力的作用,病人没有依赖感和副反应,经济实惠,起效快,应该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情志疗法结合放松训练在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共106妊娠高血压疾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情志疗法及放松训练,观察两周后患者血压,抑郁、焦虑情况及睡眠质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焦虑自评量表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放松训练结合情志疗法在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治疗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和放松训练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人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站和东革西里社区卫生站就诊的失眠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佐匹克隆结合放松训练联合治疗失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研究周期为4周。每组治疗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差及总分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的比较显示,两组除睡眠效率外,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佐匹克隆和放松训练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能降低老年人对药物的过分依赖,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在骨穿中降低焦虑的效果。方法对60例骨穿患者进行放松干预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的患者血压、心率、焦虑状况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放松训练在骨穿中应用可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恐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服药自我管理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病人服用抗艾滋病药物的依从性。方法:将40例正在服用逆转录病毒药物的艾滋病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干预包括服药自我管理技能培养、药物咨询指导、药物依从性表现反馈。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服药依从性的比例每周大于80%,明显高于对照组(OR=7.6,95%CI介于2.1~26.7)。结论:对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是改善艾滋病病人服药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择艾滋病患者97例,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和服药依从性。结果在该次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SAS和SDS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7.96%,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走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钱洁  张捷  裴音 《北京中医》2003,22(5):15-16
目的 采用中医传统的走罐法治疗抑郁症,观察抑郁症病人治疗前后情绪和躯体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背腰部督脉以及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即“背腧穴”。先采用连续闪罐法至皮肤潮红,然后用闪火法把罐吸拔在大椎穴处,向下沿督脉至尾骶部,上下推拉数次后,推拉旋转移至背腧穴。依次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观察经走罐部位皮肤充血,颜色变为紫红色尤以局部出现紫色血瘀为最佳。每周2次,6周为1个疗程。结果 躯体症状的改善比情绪改善要明显,周身疼痛不适感减轻最显著,总有效率为96.8%,其次对睡眠的改善也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1.6%,对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的改善,总有效率在87.5%,对恐惧和焦虑的改善总有效率在75%。结论 运用中医传统的走罐方法治疗抑郁症病人的躯体症状和改善情绪,疗效是肯定的,它具有提高机体内在动力的作用,病人没有依赖感和副反应,经济实惠,起效快,应该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疗效。方法:通过对30例经前期综合症女性在黄体期进行放松训练。以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治疗前后“经前期症状问卷”和“SCL-90”,统计分析此疗法对经前期综合症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SCL-90量表对比,总分、总症状指数和阳性均分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下降最明显(P〉0.05)。治疗前后“经前期症状调查问卷”对比显示,情绪、行为、举止和体质症状方面均能得到缓解(P〉0.05)。结论:放松训练对于经前期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一定程度的减轻患者的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药物结合心理综合疗法对于卵巢癌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按照符合国际妇产科联盟1988年原发性卵巢癌I-Ⅲ期的诊断标准确诊的且30例病例均无严重躯体疾患、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史、严重的自杀企图及行为以及入组后依从性差,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年龄在19~64岁之间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言语开导、移情易性以及暗示疗法等心理干预,对照组无上述干预措施。出院时,比较两组抑郁、焦虑情绪比例以及出院6个月之后服药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抑郁、焦虑程度比较无差异,而出院时干预组的抑郁情绪患者的比例为53.33%,对照组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焦虑情绪患者的比例为60.00%,对照组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卵巢癌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正心汤加减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的耐受性。方法应用正心汤加减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48例,疗程8周。结果正心汤加减对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有明显效果。结论正心汤对老年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药物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心理应激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30例患者临证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估(SAS和SDS),同时记录睡眠情况。结果:①经柴胡疏肝散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00),睡眠质量也有较好改善。②治疗后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焦虑、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0)。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心理应激性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有效延长睡眠时间,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改善病人的身心状态,最终起到感情发泄,松弛交感神经紧张状态及达到非语言交流的结果.方法 将我院中医康复科44例住院抑郁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音乐疗法;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对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并调查观察组病人对音乐疗法的满意度.观察组病人认为音乐带给他们享受、增加舒适感、改变情绪并使患者焦虑、抑郁减轻.结论:适当的音乐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主动性,减少病人的焦虑状态和特质焦虑,是一种受病人欢迎的辅助治疗方法.音乐疗法调动和激活了患者潜在的情绪功能、提高兴趣和爱好以及促进思维联想等,以音乐为基础的想象疗法也将被广大患者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亚健康状态焦虑有效的方法。方法:筛选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放松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辨证取穴针刺方法,治疗前后分别用SAS焦虑自评量表[1]来测评患者的焦虑状态。结果:治疗前后两组SAS评分,治疗组下降显著,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相比P<0.01,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结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焦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结合艾灸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和艾灸。比较两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和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松训练结合艾灸可有效改善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另施以吞咽训练护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AMD量表与摄食-吞咽障碍等级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及摄食-吞咽障碍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吞咽训练能有效缓解患者进食困难的症状,进而对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对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睡眠状态及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等各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AS及S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并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