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IPF患者32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②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后,Pa02、PaC02、FVC、FEVt/FVC、MVV、DLeo、DLco/VA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各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肺功能改善的疗效相当.③试验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NAC 能有效改善 IPF 的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吴文斌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62-463
目的研究与探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2HRZE/8HR联合胸穿抽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服用泼尼松(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种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骨质疏松1例,乏力、多汗2例,向心性肥胖3例,不良反应率15%,两组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常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更好,但易产生不良反应,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还应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病的效果。方法 93例风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剂量(10 mg/次)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5 mg/次)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8%与对照组的97.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片同样能达到有效治疗风湿病的目的 ,且安全性更高,临床建议对风湿病患者治疗时可从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开始用药,若效果不明显,则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适当增加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片(爱若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4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膜性肾病的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实验组应用来氟米特片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应用环磷酰胺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显效的时间、24h尿蛋白、肾功能、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来氟米特组平均显效时间为6~8周,其中24h尿蛋白完全缓解4例、显著缓解6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环磷酰胺组平均显效时间为7~9周,其中尿蛋白完全缓解3例、显著缓解5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结论运用来氟米特片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可以取得不低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是治疗膜性肾病的又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PaO2(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FVC(用力肺活量)、MVV(最大自主通气量)、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弥散系数)等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效果佳,肺功能改善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方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使用非洛地平治疗,每次5mg口服,每天一次,若治疗1周后效果仍不佳,则剂量加倍,持续2个月;观察组40例,使用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非洛地平每次5mg口服,每天一次,缬沙坦每次80mg口服,每天一次,若治疗1周后效果仍不佳,则两种药物的剂量加倍,持续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8/4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0%(28/4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应理法 《海峡药学》2011,23(4):79-80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沙美特罗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FEV1占预计值%和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诱导痰上清液SOD、MD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明显的肺功能改善作用,同时对体内氧化/抗氧化状态及其气道炎症具有较好的作用,是治疗COPD的有效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疗效。方法将142例COPD合并IPF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片、盐酸氨溴索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R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VC、DLCO、PaO2及TGF-β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5%(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COPD合并IPF患者肺纤维化,改善肺功能及PaO2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泼尼松短程口服辅助常规降阶疗法用于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常规降阶疗法治疗,试验组患儿采用泼尼松短程口服辅助常规降阶疗法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中22例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中12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86%,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短程口服辅助常规降阶疗法用于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进展期白癜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0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0.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40.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X2=4.80,P〈0.05)。治疗组发生皮肤轻微刺痒及脱屑2例、轻微胃部隐痛2例,对照组发生下肢轻度水肿3例,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未影响正常生活。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进展期白癜风能取得更佳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7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来氟米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28例(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开始5d予以来氟米特0.8mg/(kgd)口服,5d后改为维持剂量20mg/d口服,同时予泼尼松20mg/d口服;对照组口服泼尼松20mg/d。观察治疗3个月后两组相关生化指标、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24h尿蛋白、肾功能指标、血浆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可有效地控制血尿、蛋白尿,近期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邹桢 《海峡药学》2014,(9):95-96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将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比较。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与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消心痛片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用药期间记录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3.6%。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χ2=6.988,P〈0.01)。结论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IP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400μg,每日4次,联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600 mg,每日3次;对照组予口服强的松0.5 mg/(kg·d),4周后减量至0.25 mg/(kg·d),8周后0.125 mg/(kg·d)维持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肺功能指标、血气PaO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其中,症状与血气PaO2的改善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γ干扰素(IFNγ)水平下降,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增加,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治疗IPF疗效良好,明显改善Thl/Th2失衡,可能会延缓甚至阻止IPF发生发展,提高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予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_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无效5例,好转4例,显效12例,临床控制14例,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无效2例,好转5例,显效13例,临床控制15例,总有效率为94.29%;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相比,采用糖皮质激素与β_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0例按照用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给予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者为治疗组20例,单纯用阿司匹林治疗者为对照组20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P<0.05)。结论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氢化泼尼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氢化泼尼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溃疡性鲒肠炎60例分成两组,两组均以口服SASP为基础,治疗组30例采用氢化泼尼松联合甲硝唑保留灌肠;对照组应用氢化可的松和甲硝唑灌肠液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和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对照组分别为15例,8例和7例,总有效率75.8%,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73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两组。观察组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吡非尼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水平、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IL-1β、s TREM-1及IPF生活量表(IP)评分明显降低,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1s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吡非尼酮治疗IPF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的疗效。方法:用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照组选用头孢吡肟,两组均联合静点红霉素及口服希舒美(阿奇霉素),连续用药5d。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率73.3%。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疗效优于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3~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就诊的不同时间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舌下含服或口服,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2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联合治疗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联合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阿司匹林用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