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单味药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ox)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新兴学科。开展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阐明和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设计及优选中药给药  相似文献   

2.
万丽丽  郭澄 《中国药房》2006,17(8):627-628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及体内浓度-时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临床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的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复方成分复杂,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大多数尚不明确,使药动学研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促使我们要结合中药作用的特殊性,开创有特色的精密的研究方法,一方面是对药动学研究的丰富;另一方面也为中药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体内代谢研究对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体外模型由于其替代、简化和精准的特点,已成为中药体内代谢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综述药物体内过程研究中常用的体外模型及其特点,并总结其在中药代谢研究中的应用概况,以期为中药成分代谢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刘昌孝 《药学学报》2005,40(5):395-401
中药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借助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中药药理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它借助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草药,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也为药代动力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中药特别是中药方剂十分复杂,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较通常的化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更为困难,中药药代动力学必将大大促进药代动力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激素替代疗法和阿仑膦酸钠常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策略,但其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替代或补充治疗药物用于抗骨质疏松.中药被认为是治疗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的药物.诸多研究阐明了单味中药的抗骨质疏松作用和机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本研究综述了部分中药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不仅有助...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聂继红  王萍 《中国药房》2007,18(6):470-472
中药药动学是近10余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药学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单体、单方、复方在体内过程动态变化的规律,并将研究结果用数学方程和相关药动学参数来表达,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定量的特点。影响其特征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体差异、年龄、疾病和生理等方面。其研究对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组方原理、作用机制,指导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药物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两大类。体内药物浓度法主要适用于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  相似文献   

7.
中药小分子与生物体内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中药发挥药理作用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药物作用靶标的揭示为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基于已知的药物作用靶标,阐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已成为中药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化学和生物技术与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两大视角,总结了亲和超滤质谱技术、分子生物色谱技术、磁珠富集技术、等离子共振技术、生物膜干涉技术、分子对接技术、药效团模型和机器学习8种基于药物靶标识别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现状,以期补充传统药物发现的方法,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的深入发展,其对中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药物动力学与代谢组学在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给药方案、质量控制、新药开发和剂型改进、安全性与毒性评价、整体疗效与物质基础的关系、以及中药在体内的代谢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概述了两学科目前在中药研究中面临的挑...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物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药物毒性研究的热点。许多中药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体内的药效和毒性与转运体相关,转运体的表达或活性可明显影响中药在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转运体的马兜铃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药成分的肝、肾毒性的研究十分广泛,而中药对转运体的作用也会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从而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转运体角度来概述中药毒性及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对中药的毒性研究及临床上的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动学是用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组分、有效单体及复方体内动态变化过程和规律以及体内时量-时效关系的一门学科,以阐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并根据数学模型提供重要的药动学参数,为药物的初步筛选、剂型设计、质量评价及给药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药动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同时,药动学研究对复方的组方原理、药物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中药药动学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对于复杂的中药复方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故使中药药动学研究面临许…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的早期方法盲目性大,耗时、费资。较新的研究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活性指导下的靶向追踪分离方法,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中药薤白中的活血化瘀活性成分,中药粉背薯芋、总合草苔虫及黑果黄皮中的抗癌活性成分。第二种为体内代谢方法,用此法对桑白皮中的平喘成分,及穿心莲内酯的体内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论述了中药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研究面临的困难、改进方法的思考及展望。  相似文献   

12.
虽然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促进中药新药注册中的作用还有限,但在中药剂型改革、阐明中药效应物质基础、指导临床用药方案制定和中药国际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研究实例就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中药新药研发中的促进作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药成分体内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药多为口服用药,这决定了中药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药在体内发挥药效的物质可能是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还可能是中药成分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尽管中药化学成分研究在过去的3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中药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一直进展缓慢。本文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加快该领域研究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并通过一些研究实例揭示中药成分体内代谢研究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珺  潘强  王世岭  吴坤 《中国药业》2004,13(8):21-24
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中药预防及治疗肺纤维化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肺纤维化发病机理的进一步阐明,将有助于抗肺纤维化的中药研究,特别是药物筛选的研究;从天然产物中寻找药理作用明确的活性单体,阐明不同单体或有效部位的作用机理,针对肺纤维化发病的多层面特点进行治疗,可发挥中药的多靶位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是我国传统的治疗药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其药动学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成为中药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研究方向;这对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与成熟,使传统复杂方剂体系走向国际系统研究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中药药动学是结合中医中药理论特点,将药物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药,从方剂物质基础、方剂体内活性成分分析、及其药动学参数等方面入手,力图阐明君臣佐使组成原则及其科学内涵。1研究理论1·1证治药动学“证治药动学”是我国学者黄熙提出的将“…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中药复方的研究较为广泛,尤其是对其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这对于阐明其组方原理及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中药复方的药动学研究[1]大体分为体内药物浓度法及生物效应法,体内药物浓度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较为明确的中药复方药物,而生物效应法适用于有效成分不明确、缺乏化学检测方法的复方药物,对于中药复方的药物动力学研究,早期以生物效应法为主,近年来,逐渐以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为主。对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中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毒性反应。中药使用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出现毒性反应,以及毒性的大小,主要与药物的毒性、机体的状态和临床是否合理应用有关[2]。本文在中药毒性分级、中药毒性类型、中药毒性安全性评价论述的基础上[1],对中药毒性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了深入论述,以期阐明中药毒理学的思维原理。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较全面地论述近年来国内外抗流感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查阅法,对抗流感病毒中药单方和复方在有效成分、体内外实验及临床等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抗流感病毒中药目前在我国临床已有广泛应用,各种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多方面确切疗效。结论抗流感病毒中药研究及应用有较广阔的开发空间。  相似文献   

19.
药物转运体在中药及单体成分的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及单体对药物转运体的功能和表达可产生诱导或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这些转运体底物的体内处置过程。随着中药药动学的发展,基于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体内处置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对药物转运体介导的中药及单体药动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认识与其现代研究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人树  李焕德 《中国药师》2006,9(3):268-270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对阐明中药的作用特点与指导中医用药具有重要作用。近50年来,许多学者尝试用现代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高晓山认为在开展现代研究前,归经的定义和内涵有待明确,具体药物的归经认识尚须取得共识;中医脏腑、经络的现代解剖、生理学诠释,药理学概念的中医药学解读尚待完成。首先必须准确理解其本质意义。再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相结合,才能提高对中药归经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