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1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45例胸部外伤伴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病例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 在16层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82处肋骨及15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仅发现肋骨骨折57/82处(69.5%),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骨骨折67/82处(81.7%),肋软骨骨折4/15处(26.7%).结论 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尤其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将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胸部外伤临床怀疑或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所的图像进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RP)、多平面重建(MIP)综合分析,并同X线平片结果及2D-CT诊断结果比较。结果:36例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肋骨骨折77处,占71.3%,可疑骨折有10处,CT扫描中,2D-CT诊断肋骨骨折98处,占90.7%,横断面图像结合后重建图像诊断108处,占100%(包括肋软骨骨折6处)。结论:16排螺旋CT横断面图像结合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后肋骨骨折诊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2D-CT诊断及X线平片诊断,是外伤后肋骨骨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崔铁坤  孙雪莲 《吉林医学》2014,(15):130-33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5例胸部外伤后可疑骨折征象的患者,全部患者在外伤后6 h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进行薄层观察及发至工作站后处理,对照初次胸部DR检查。结果:55例共65根肋骨骨折,DR片发现50根肋骨骨折;其中15根DR片未发现异常,其中有5根为肋软骨骨折,10根为线样及不完全骨折,另外多层螺旋CT还发现1例肩胛骨骨折,4例胸椎骨折,1例胸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胸部外伤骨折,对及时发现骨折、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云雁 《当代医学》2011,17(28):43-4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已行X线片检查的胸部外伤患者,再行16排螺旋CT扫描,并运用三维重建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结果 62例患者中X线片显示123处骨折,22处可疑骨折,14例未见明确骨折;而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显示156处骨折;X线片显示22处可疑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18处明确骨折,排除4处骨折;X线片14例未见明确骨折,应用16排螺旋CT显示19处骨折。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并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玉 《吉林医学》2011,(34):7339-734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X线平片诊断为肋骨骨折或X线诊断阴性,临床医生怀疑有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所得的数据经过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明确诊断。结果:65例肋骨骨折中总骨折数为199根,第1~3肋骨骨折19根,第4~7肋骨骨折96根,第8~10肋骨骨折55根,第11~12肋骨骨折29根。本组肋软骨骨折8根。本组中MSCT诊断肋骨骨折198根,诊断率为99.5%(本组中1例初诊阴性,12 d后行MSCT复查明确诊断)。而X线平片仅诊断肋骨骨折142根,诊断率为71.4%,第3~12肋骨可疑骨折22根,33根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肋骨骨折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3例有胸部外伤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骨及肋软骨的显示能力,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43例中总肋骨骨折数127处,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0.3%)、腋段57根(44.9%)常见.胸部X线平片诊断了36例,共有119(93.7%)处肋骨骨折,16排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7例、8处(6.2%)肋骨骨折,其中3根肋软骨骨折多为细微骨折无移位.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发现肋骨骨折123处(96.8%);其次MPR、VR、SSD.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显著的准确率,是可靠的检查手段,其中重建图像(MIP)为最佳诊断肋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X线平片检查未发现明确肋骨骨折,而临床高度可疑的56例胸部创伤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处理,观察肋骨骨折情况.结果 胸部螺旋CT扫描56例胸创伤患者中有4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共71处,其中8处肋软骨骨折,63处肋骨骨折.结论 胸部螺旋CT扫描能够发现平片难以发现的肋骨隐匿性骨折,三维重建图像能较直观地显示骨折部位及对位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立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25-13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39例胸部外伤患者的肋骨三维重组CT图象,并与X线平片比较分析。结果:39例中,CT检查发现肋骨骨折27例59处,肋软骨骨折1例。27例肋骨骨折中,X线检查共发现明确骨折22例51处,可疑骨折3例5处,肋软骨骨折0处,其余未见明显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加准确细致的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数量及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肋骨骨折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6例胸部外伤确诊肋软骨骨折病例的多层螺旋CT图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行MPR、CPR、VR、MIP后处理,对照其胸部X线平片及CT轴位断层检查。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情况而X线平片及CT轴位断层容易漏诊。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肋软骨骨折诊断的情况,给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卢先东  张承祥 《重庆医学》2011,40(15):1521-1522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VR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 VRT显示肋骨骨折与DR平片检查显示肋骨骨折进行对照比较,并对确诊肋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16层螺旋CT VRT诊断肋骨骨折30例58处;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24例45处,可疑骨折3例5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武建民 《河北医学》2013,19(7):1026-1029
目的:探讨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7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隐匿性骨折的显示能力。结果-37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确诊52处骨折,其中,6处(11.54%)位于第l、2肋,33处(63.46%)位于肋骨角,5处(9.62%)位于前肋,8处(15.38%)位于后肋。排除4处,其中3处位于第1、2肋,l处位于肋骨弓部,新增3处,2处位于肋骨角,1处位于后肋。共确诊骨折52处,4处(7.69%)为完全线性骨折,48处(92.31%)为不完全线性骨折。结论:对可疑肋骨骨折患者给予MPR为主,VR定位,CPR重点观察的CT检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与诊断准确性。螺旋CT检查方法图像显示清晰,能满足对隐匿性骨折定位、定性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就诊的疑似肋骨骨折75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多层螺旋CT轴位、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检查,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情况。结果临床、影像学检查及复查确诊肋骨骨折165处,CT轴位、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例数检出率分别为96.00%、98.67%,较X线平片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数量检出率为99.39%,较X线平片、CT轴位的71.52%、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情况:X线平片漏诊41处,其中以肋软骨附近漏诊最多,占58.54%;CT轴位漏诊24处,其中肋软骨附近、腋段肋骨漏诊各5处;CT后处理技术未漏诊,可疑骨折数1处。结论 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肋骨骨折、骨折数量检出率高,漏诊率低,能有效弥补X线平片、CT轴位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R及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及SSD三维重建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分别进行CR、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的3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比较骨折的检出率。结果 36患者中,CR检查明确诊断骨折69处,诊断准确率85.18%;螺旋CT薄层扫描明确诊断总骨折81处,诊断准确率100%;SSD三维重建诊断骨折79处,诊断准确率97.53%。CR与螺旋CT薄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T薄扫与SSD重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能够立体、直观、多角度地显示肋骨骨折,且对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R检查,是肋骨骨折首选的、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胸廓骨折患者53例,患者均行X线摄影及64排螺旋CT诊断,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64螺旋CT在胸廓骨折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5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10例胸骨体骨折,7例肩胛骨骨折,24例肋骨骨折,3例胸骨柄骨折,9例胸腰椎骨骨折。64排螺旋CT诊断胸骨体骨折、肩胛骨骨折、肋骨骨折、胸骨柄骨折、胸腰椎骨骨折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廓骨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效果理想,能快速诊断胸廓外伤及骨折,与X线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隐匿性骨折病人181例,入院后均进行X线片、计算机X线成像(CR)、常规CT以及MSCT检查。比较4种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结果:181例病人中四肢骨折46例,肋骨骨折52例,盆骨骨折30例,颈面部骨折25例,股骨骨折28例。4种检查方法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均以MSCT最高,其后依次为常规CT、CR、X线片(P<0.05)。MSCT不同三维重建技术的各类型骨折检出率和总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多平面重建的总检出率最高(100.00%),其后依次为表面遮盖成像技术(83.98%)、容积再现(66.30%)、最大密度投影(31.49%)(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隐匿性微小骨折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片、CR诊断和常规CT,其中多平面重建技术效果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功能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48例X线平片疑有骨折的病例行及MSCT容积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几种不同图像对骨折显示的效果.结果 48例中,X线平片显示肋骨骨折65处,MSCT检查及后处理图象显示肋骨骨折217处.8例正常X线平片在MSCT上显示有12处肋骨骨折,7例X线平片有17处可疑骨折的被MSCT检查后确诊7处、排除10处.另外,MSCT还同时发现胸骨骨折2例,胸椎骨折3处,肩胛骨骨折1处,血气胸12例,肺挫伤15例,纵隔血肿2例;而X线平片仅发现血气胸10例,肺挫伤5例.X线平片和MSCT同时发现锁骨骨折7处.图像显示横断面扫描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VR和SSD重建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折移位及关节脱位;MPR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和移位更有优势且能同时显示周围软组织病变.结论 MSCT检查肋骨骨折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其几种后处理功能各有优势,应将横轴位与MPR、SSD、VR的一种或几种相结合,可为临床及法医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红桃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625-62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创伤患者进行X线平片和螺旋CT容积扫描,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和SSD重建,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数目、骨折线、碎骨片移位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结果30例共51根肋骨骨折,X线平片显示39根,3根不能确认,9根未显示;轴位CT结合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肋骨骨折。结论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各种类型和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是X线平片检查的有力补充,尤其是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而平片未能发现时,进行螺旋CT扫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沈明华  叶进湖 《医学综述》2012,18(2):303-304
目的探讨X线平片和螺旋CT及其后图像处理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患者通过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证实寰枢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拆,寰枢侧块及椎弓骨折的一般资料。利用三维重建、二维重建、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法后处理技术显示骨折、脱位,并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患者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25例,可疑和误诊2例。螺旋CT均明确诊断,其中C1爆裂性骨折7例,其中2例合并C1、C2脱位失稳。C2齿状突骨折17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2例。C2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9例。单纯C1、C2椎间失稳2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1例。枢椎椎体骨折,本组中2例为椎体纵行骨折,骨折无明显移位。在37例寰枢椎骨折病例中,螺旋CT全部正确,X线平片诊断正确25例,正确率67.5%,其中9例未能作出诊断,3例将寰枢椎骨折误诊为关节脱位。结论应用X线平片诊断寰枢椎损伤有很大局限性,易发生漏检。螺旋CT轴位和多种重建技术各具特色,结合使用可提高寰枢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收集整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320排螺旋CT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320排螺旋CT扫描,重建全肋骨三维图像,并与胸部X线检查和普通螺旋CT的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20排螺旋CT扫描,扫描时间均在3~5 s以内。与普通螺旋CT相比,320排螺旋CT重建的三维图像更加清晰细腻,且在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以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 相对于普通螺旋CT,320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放射剂量更低、图像质量更好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肋骨骨折检出率,使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检查与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胸部正位检查的优势、价值,以及两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118例明确诊断的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常规胸片肺部体检检查与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胸部正位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8例病例资料中,其中双侧肋骨骨折3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肋骨骨折2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中有46例膈下肋骨骨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上肋骨骨折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大明多数骨折的诊断,螺旋CT低剂量薄层肺部体检技术更敏感;对于不典型胸部外伤肋骨骨折,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