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茯苓对TPA诱导小鼠耳水肿和皮肤癌形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茯苓(Poria cocos)菌核甲醇提取物对12-O-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诱导小鼠二阶段皮肤癌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为追踪其活性成分,从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8种羊毛甾烷型三萜酸和4种3,4-开环羊毛甾烷型三萜酸。这些化合物均能抑制TPA诱导的耳水肿,其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当。茯苓酸、3-O-乙基-16α-羟trametenolic acid、脱氢茯苓酸、脱氢齿孔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porlcoic acid A和B对TPA诱导炎症的IC_(50)为17~44μg/耳。  相似文献   

2.
茯苓有效成分三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49  
仲兆金  刘浚 《中成药》2001,23(1):58-62
介绍茯苓三萜有效成分及其药理、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茯苓三萜有三种类型即羊毛甾8-烯型三萜(1anosta-8-enetype triterpenes);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lanosta-7,9(11)-diene type triterpenes);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3,4-seco-lanostan-7,9(11)-diene type triterpenes)。34种化学成分,不同三萜具有抗肿瘤、抗炎症和免疫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包海鹰  史帧婷  冯爽 《中草药》2018,49(9):2172-2187
羊毛甾烷型三萜是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孔菌科真菌中含量较为丰富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可以划分为A、B、C、D、E 5种主要骨架构型,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等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多孔菌科20多种真菌中分离出的161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羊毛甾烷型三萜类成分的研究及多孔菌科真菌药用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的发现和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近年以来从天然产物中发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介绍。结果 天然产物中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以羊毛甾-8-烯型三萜(lanosta-8-enetypetriterpenes) 为主,其生物活性主要表现为对多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以及在胚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论 我国含有羊毛甾烷型三萜的天然产物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生物活性,新药开发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5.
松科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为高大常绿树木,生长在日本东南部琉球岛。曾报道从其茎皮中分离出4种新的25,26,27-三去甲羊毛甾烷型三萜和包括新成分1、2在内的9种羊毛甾烷型和锯齿石松烷型(seratane)三萜。本次确定了新成分1、2的结构,并检测了其对DNA拓  相似文献   

6.
琉球松 Pinus luchuensis Mayer 分布于日本东南部的琉球群岛,作者曾从其茎皮中分得4个25,26,27-三-去甲-羊毛甾烷型三萜,现又从该植物茎皮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种羊毛甾烷型和锯齿石松烷型三萜,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该植物干燥茎皮在60℃用氯仿渗滤提  相似文献   

7.
茯苓乙醚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茯苓乙醚萃取物中分得4种晶体,鉴定为O-乙酰茯苓酸(Ⅰ),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Ⅲ),3β-羟基-16α-乙酰氧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Ⅳ)。Ⅲ系首次从茯苓中分得,Ⅳ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腐烂木材培养的真菌斜纤孔菌(Inonotus obliquus Pers.ex Fr.Pilat)含有一些羊毛甾烷型三萜类的次生代谢产物。这些羊毛甾烷已显示出一些生物活性。本文在研究一些类脂化合物和人参对培养的斜纤孔菌生长和生产一些化合物所起的作用。关于三萜类和一些初级代谢产物的形成已在韦尔纤孔菌(I.weirii)和辐射纤孔菌(I.radiatus)中研究过。真菌在麦芽琼脂或带锯木屑的麦芽琼脂和带有油酸,亚油酸、β-谷甾醇、羊毛甾醇或不同浓度人参粉末的麦芽琼脂中培养3~  相似文献   

9.
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胡斌  杨益平  叶阳 《中草药》2006,37(5):655-658
目的研究茯苓P oria cocos的化学成分,从中寻找有重要生物活性及药用前景的天然产物。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及M C I等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波谱技术分析确定化学结构。结果从茯苓的提取物中共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分别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Ⅰ)、胡萝卜苷(Ⅱ)、茯苓酸(Ⅲ)、3β-乙酰基-16α-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Ⅳ)、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16α-羟基-3-羰基-羊毛甾-7,9(11),24(31)-三烯-21-酸()、3β-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3β-对羟基苯甲酸去氢土莫里酸()、3β,16α-二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21-酸()、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L-尿苷()、柠檬酸三甲酯()、(R)-苹果酸二甲酯()。结论化合物和~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梨形马勃(Lycoperdon pyriformeSchiff. ex Pers.)是芬兰最普通的腹菌,真菌孢子在印度和北欧民间作为药用,本试验是为了寻找侧链羟基化的羊毛甾烷型的三萜类化合物,因为23-羟基羊毛甾醇已从和它相近的真菌-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aurantium L.er Pers)中分到。这些三萜类化合物中有一些已显示出有抗癌活性。新鲜冷冻的真菌用乙醇提取,乙醇提取物的残渣转溶于乙醚中,并用5%NaOH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柱色谱方法对西藏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乙醇提取物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HR-MS、1D和2D NMR等技术鉴定结构,同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分离得到4个葫芦烷型糖苷,分别为2β-D-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25-二烯-22-酮(1)、2β-D-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24-二烯-22-酮(2)、25-乙酰氧基-2β-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烯-22-酮(3)、25-乙酰氧基-2β-葡萄糖氧基-3β,16α,20β-三羟基-9-甲基-19-去甲羊毛甾-5,23-(E)-二烯-22-酮(4),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葫芦烷型糖苷。对4种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均大于100μmol·L-1,表明这4个化合物无明显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季改  余姝  胡文  欧莹宝  李贺然  杨世林 《中草药》2012,43(5):873-876
目的 研究绯红南五味子Kadsura coccine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3个甾体化合物,3个羊毛甾烷型三萜和4个联苯环辛二烯型木脂素,共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豆甾烯-3-酮(1)、B-谷甾醇(2)、(24R)-α-乙基-6p-羟基-4-胆甾烯醇-3-酮(3)、羊毛甾-(24E)-7,24-二烯-26-酸-3-酮(4)、南五味子酸B(5)、南五味子酸C(6)、乙酰基日本南五木脂素A(7)、日本南五木脂素A(8)、长梗南五木脂素B(9)、南五木脂素J (10).结论 化合物1、3、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数目多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3篇,对2000年以后报道来源于植物界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的自然分布、结构特征、药理活性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共从23科30属52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皂苷元母核分别为D~(12)-齐墩果烯型、13,28-环氧-齐墩果烷型、D~(9(11),12)-齐墩果二烯型、D~(11,13(18))-齐墩果二烯型和D~(12,15)-齐墩果二烯型的218个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深入开发、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葱属植物中的螺甾烷、呋甾烷等许多甾体糖苷具有细胞毒活性和抗 HSV-1活性。作者从韭菜 Allium tuberosum 籽中分离出2个新的呋甾烷型寡糖苷(1和2)和1新的孕甾烷型寡糖苷(3),并研究了它们的细胞毒活性。韭菜籽的甲醇提取物用正己烷和80%甲醇分配,80%甲醇部位先后用 Diaion HP-20和 ODS 硅胶柱分离得皂苷提取物,该提取物再用硅胶柱分离和制备 HPLC 分离得化  相似文献   

15.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有机溶剂梯度萃取对桦褐孔菌中的成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反复的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以及1H-NMR、13C-NMR、MS、和DEPT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桦褐孔菌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羊毛甾二烯二醇(Ⅰ)、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熊果醇(Ⅳ)、tram etenolic ac id(Ⅴ)。结论羊毛甾烷-24-烯-3,β21-二醇(Ⅱ)为新化合物,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是首次从桦褐孔菌的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乌苏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乐苓  王风玲  王燕  张浩超  孙敬勇 《中草药》2017,48(22):4826-4830
乌苏烷型降三萜是在乌苏烷三萜碳骨架上减少1个或几个甲基,按其缺少甲基的位置可分为23-降、24-降、28-降、29-降、30-降、2-降、3-降和3,24-降8种类型。其药理活性包括抗癌、抗炎、抗菌和抑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等。结合国内外有关乌苏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的文献,对乌苏烷型降三萜类化合物的植物分布、化学结构特征及药理活性3方面进行综述,为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库页冷杉Abies sachalinensis主要生长在日本北海道和俄罗斯的萨哈林岛。作者从该植物氯仿提取物中分得3个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其结构分别为methyl(23R,25R)-  相似文献   

18.
对拟层孔菌属中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和药用拟层孔菌F.officinalis子实体的7种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fomitopsin C(1)、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2)、去氢齿孔酮酸(3)、3-乙酰氧基-8,24-羊毛甾二烯-21-酸(4)、松苓酸A(5)、栓菌酸(6)和齿孔酸(7)进行了分离纯化;体外抗肿瘤方面,采用MTT法测试7种单体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宫颈癌Hela细胞、人肝癌Hep G2细胞和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化合物对MCF-7细胞较为敏感,对MCF-7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41367;体内抗肿瘤方面,采用H22荷瘤小鼠模型,对比研究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好的化合物2~5对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化合物4抗肿瘤活性好,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化合物2,4,5剂量为20 mg·kg~(-1)时的抑瘤率分别为65.31%,59.75%,58.72%,接近阳性药组的抑瘤率69.19%;近一步试验表明抗肿瘤作用与抑制VEGF表达和免疫调节相关,对细胞因子IL-4和IFN-γ表达的影响较大,与抗氧化作用关联性较少,根据结果推断出羊毛甾烷型四环三萜结构抗肿瘤构效关系可能为,在3位羟基被酮基或乙酰基取代和C环中15位连有羟基时,此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9.
曾从中药灵芝中分得许多羊毛甾烷型三萜类化合物,其中从试管培养的菌丝体中分得的一些化合物对肝癌细胞具细胞毒作用。作者发现灵芝子实体的氯仿粗提取物对培养的肝癌细胞中醌氧化还原酶(QR)的活性具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百合属植物中含有多种甾体皂苷成分,迄今为止已从其鳞茎中发现了至少82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其中螺甾烷醇类皂苷13个(1~13)、异螺甾烷醇类皂苷39个(14~52)、变形螺旋甾烷类皂苷7个(53~59)和呋甾烷醇类皂苷23个(60~82)。研究表明这些甾体皂苷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抗抑郁、保肝、降血糖、镇静催眠、抑制c AMP磷酸二酯酶及Na~+-K~+-ATP酶等。该文对百合属植物鳞茎中的这82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分类归纳,并且分析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以及构效关系,以期为百合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