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灸法在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近5年来不同灸法治疗痴呆病的实验和临床方面文献进行分析。在痴呆病的治疗中,灸法治疗痴呆病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灸法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出调补气血指导理论:补气血主要在于补阳气、调气血在于调气机,进行了相应穴位总结以及相应的灸法选择。同时,发现有关艾灸治疗痴呆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甚少,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灸法在《伤寒论》中出现10次,其中太阳病篇关于灸法的论述有4条,即118条、119条、120条、121条;少阴病篇3条,即292条、304条、325条;厥阴病篇3条,即343条、349条、361条。对于灸法的运用,《伤寒论》首先提出其禁用范围,如118条表热实证禁灸,119条虚热证禁灸,120条表证禁用灸法,体现了灸法的慎用或禁用原则。其次,对灸法治疗疾病作了较详的论述。其一,根据灸法具有温阳散寒、  相似文献   

3.
运动神经元病属于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韩碧英教授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颇有经验,有其独到之处,韩教授认为运动神经元病应当从肺、脾、胃、肾论治,运用盘龙灸法联合针刺疗法,对运动神经元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以经典文献为基础,对灸法治疗热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①灸法治疗实热的治则是“以热引热,使热外出”;②灸法治疗虚热的治则是“阳生阴长”;③灸法可用于治疗癫狂、伤寒热病、脏腑热证、黄疸、消渴、阴虚骨蒸潮热等内科病;④灸法可用于治疗痈疽,蜂窝织炎,荨麻疹,各种虫、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病例入手,阐述灸法治疗疝气的方法,进而对《外台秘要》中运用灸法治疗疝气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认为其主要介绍了疝气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临床表现等。  相似文献   

6.
外科针灸派,即在外科临床中善于运用针刺或者灸法,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和学术成就的针灸学流派。1、外科针灸派形成的基础:成书于三世纪的《五十二病方》已经有就灸法运用于外科疾患的记载。《黄帝内经》对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思想和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成为后世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滥觞,九针中的铍针和锋针多用于外科疾病的痈脓切排、放血泻毒,  相似文献   

7.
“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主要强调了邪气不得外越的病机及其治法。自古以来,热病是否能用灸法治疗一直是各大医家探讨的热点。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提到“诸痈疽发背及乳方,比灸其上百壮”,阐述了因热邪积聚所致的痈疽可用灸法治疗。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到“治心实热,不能食,胸中满,隔上逆气,闷热,灸心俞二七壮”,也说明了灸法可用来治热病,佐证了“灸之所宜”的观点。张仲景则有不同的见解,他提出“病在三阴宜泻,病在三阳宜针”,认为热病禁灸。《伤寒论》里有多种灸法治疗热病导致病情加重的病案,对后世影响颇深,使得部分医家反对灸治热病,认为其与内经所提到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相悖。针对这样的情况,试图围绕“火郁发之”在灸法治疗热病中的运用这一课题,在对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热邪伏于体内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因势利导、开合腠理和引热外出的治疗方法,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探讨了“火郁发之”理论在灸法治疗热证的机制,从而更加有效地证明了灸法治疗热病的功效,可达到解除病邪的目的。通过研究,发现“火郁发之”在灸法治疗热病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藏医火灸疗法是藏医外治法之一,千百年来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疾病,有独特效果。艾灸是火灸中的主要灸法,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心血管病、妇科病、胃肠病、肝胆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之功效。“凡用他法不能治愈的疾病,灸法一般皆可收效”;“药之不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这是古人对灸法的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9.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为现存最早中医病因病机学专著,全书50卷中专论小儿杂病6卷,总结了隋代以前儿科学成就。《病源》不载药方,重视灸法,运用灸法治疗多种小儿急危病候。本文以《病源》中灸法治疗小儿杂病诸候为出发点,分别对小儿慎灸、灸背俞法及小儿灸惊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振奋阳气为基础理论,运用"动光明"刺灸法为具体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及病例介绍的方式,总结治疗郁病的临床经验。郁病发病与阳气的功能密切相关,刺灸法治疗以通调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辨证选取背俞穴。治疗过程以振奋人体阳气为指导思想,重视针刺手法,强调通阳、调神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刺灸法治疗郁病经验为临床所见郁病,以及因阳气郁滞所致病症提供相应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对外科灸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中孙思邈运用灸法治疗外科病的处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发现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灸法种类,扩大了治疗外科病的范围,丰富和发展了灸法治疗皮肤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从脾虚证与物质代谢的关系探讨艾灸温补脾胃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灸温补脾胃即为运用灸法治疗脾胃虚寒证的方法。脾虚时会引起各种物质代谢的紊乱,而灸法对这种物质代谢紊乱,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综述论述了近年来众医家运用艾灸治疗脾胃病时各种物质代谢的改变,以此来探讨艾灸的温补作用,进而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针灸拔罐治疗膝关节疼痛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惠玲 《陕西中医》2009,30(2):205-206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配合灸法治疗膝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膝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采用针刺拔罐配合灸法;对照组76例,采用针刺拔罐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总有效率69.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加拔罐灸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拔罐法,表明配合灸法可温通气血,疏通经络痹阻,清除机体深部病邪,从而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4.
罗天益临床治疗疾病注重药灸并用,以中药治其内、艾灸治其外,内通外达,而取得良好疗效。罗氏认为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在《卫生宝鉴》中和灸法有关的医案约占全书医案的六分之一,其中对中风灸法、腰痛灸法、妇人灸法等还有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5.
何天有灸法思想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何天有教授灸法思想与临床。其灸法学术思想有提倡灸法、针灸并用,热证可灸和灸药结合;其临床灸疗特点有善用铺灸治百病、辨病辨证施灸法和火足力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6.
孙思选作为一个在中国医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医家,对灸法的应用和发展也有杰出贡献,在灸法理论的研究方面,他认为灸法不仅可治病、防病,也可测病。在灸术的运用上,他对灸壮多少、艾往大小、艾灸刺激强度都有详细阐述,并且知常达变,灵活变通。此外,他对一些特殊灸法也富有创见。略论孙思邈与灸法@王海亮$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  相似文献   

17.
外科针灸派,即在外科临床中善于运用针刺或者灸法,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和学术成就的针灸学流派。1、外科针灸派形成的基础:成书于三世纪的《五十二病方》已经有就灸法运用于外科疾患的记载。《黄帝内经》对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思想和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成为后世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外科病的滥觞,九针中的铍针和锋针多用于外科疾病的痈脓切排、放血泻毒,成为后世外科医家的重要工具。晋唐时期,针灸治疗外科疾病在方法和适应范围上有了很大发展。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  相似文献   

1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率呈增高的趋势,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欠佳,而灸法在治疗该病方面却有独特的优势。对近年来以灸法为主的疗法在治疗IBS-D方面的临床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就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出思考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论强壮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说明灸法在上古时代是治疗于各科虚证及疑难杂症的。迨至唐宋,灸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孙思邈对脏腑杂病及顽痼之疾特别推崇灸法,总结了“膏盲无所不治”、“一切病皆灸(足)三里”等经验。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深感灸法之要在于“扶  相似文献   

20.
<正> 《黄帝内经》的问世,使灸法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约有三十六篇经文都涉及到了灸法。《内经》对灸法的原则、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等都作了广泛地论述,为后世炙疗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加以整理,探索其规律,以便临床研究和应用。一、阐述了艾灸方法的由来:《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云:“北方者,……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指明灸法产生于北方,主要用以治疗寒症。二、阐明了灸法的适应症:从《内经》所载灸法治疗的病症来看,灸法不仅治疗虚症、寒症,也可治疗实症、热症。如《素问·骨空论》篇云:“灸寒热之法……。”《灵枢·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