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大脑中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评估结果提示,15例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脑中动脉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3例。HR-MRI检查提示10例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有斑块形成,其中7例为弧形斑块、3例为环形斑块。T1加权像增强检查结果提示8例患者斑块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 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HR-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管壁及斑块情况,为病因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MRI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诊治的颅内血管狭窄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9例,入选患者均采用MRI、MR血管成像及高分辨率MRI检查,分析高分辨率MRI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9例患者中共检查出27支大脑中动脉,且影像学的外壁、管腔均清晰可见。10例患者MRI和MRA检查存在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其中9例存在MCA狭窄,1例无狭窄。9例患者无MCA相应支配区域急性脑梗死,6例MCA狭窄,3例无狭窄。高分辨率MRI检查显示存在27支MCA存在包括。14支MCA斑块稳定。13支MCA斑块不稳定。结论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采用高分辨率MRI诊断效果理想,能清晰的显示颅内动脉的管壁结构,更好的评价脑动脉粥样硬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460例经TCD检测发现颅内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MRA检查,90例行DSA检查。结果TCD检测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436支,MRA检查发现狭窄大脑中动脉425支,两者符合率为93.3%,与DSA比较TCD检查颅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为83.2%,而MRA为72.0%。结论TCD和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重要且无创的检查方法,TCD较MRA敏感性高,两者联合应用精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 MRI)对中青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性病变中青年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3.0T HR MRI检查,分析3.0THRMRI对中青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共分析88例患者162支大脑中动脉,与DSA结果相比,3.0THRMRI对中青年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诊断灵敏度为分别90.70%、90.30%、84.62%、100%,特异度分别为97.48%、93.64%、98.53%、99.34%,准确度分别为95.68%、92.59%、96.30%、99.38%,诊断一致性分别为0.888、0.832、0.858、0.949。3.0THRMRI检查显示162支大脑中动脉存在稳定斑块者87支,存在不稳定斑块者75支,其中稳定性斑块纤维帽多完整,无脂质核心和斑块内出血;部分不稳定斑块可见脂质核心和斑块内出血。结论3.0THRMRI对中青年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信效度高,与DSA结果一致性好,可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斑块、评估斑块稳定程度,对中青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性病变诊断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的3D-T1-SPACE序列扫描在脑血管斑块狭窄及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行MRI 3D-T1-SPACE、MRA、颅内血管MRI高分辨检查的MRI资料。结果基底动脉斑块9例、右侧大脑中动脉斑块6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斑块5例。MRI尤其用3D-T1-SPACE序列扫描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靶血管走形及管腔情况,尤其对管腔的狭窄特别敏感。结论 MRI 3D-T1-SPACE序列可从各个角度清晰的显示脑血管斑块的解剖结构,是诊断脑血管狭窄及栓塞的主要方法,也为临床提供了更多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的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1周内行TCD与头颅MRA、DSA检查,并与DSA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经DSA检查407支脑动脉血管,存在狭窄或闭塞的动脉为106支,阳性率为26.0%;术前行TCD检查,存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中有62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5.2%;术前行MRA检查,提示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有79支与DSA检查相符,阳性率为19.5%,TCD与DSA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A与DSA检查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DSA均能准确显示脑动脉狭窄,TCD有局限性,均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选取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6例,于住院的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脑血管狭窄及斑块的检测结果。结果,46例患者中共检查血管518条,TCD发现狭窄血管84条,其中76条与DSA诊断一致,但在TCD检查正常的血管中DSA发现血管狭窄19条,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80.0%,特异性97.5%,假阳性率8.3%,假阴性率4.4%。认为TCD对诊断脑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由于诊断方法和标准不统一容易出现误差,临床上应该与DSA等检查结合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邓秋英  呼健 《铁道医学》2001,29(1):31-32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的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之间的相关怀以及MRI、MRA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的老年病人作MRI和MRA检查,从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MRI显示38例脑实质改变(脑梗死、出血、腔隙性梗死,皮层下缺血灶),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左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不典型小脑扁桃体疝,MRA显示40例有血管病变(动脉狭窄、闭塞、分支减少),结论 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最常受累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MRI和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邓秋英  呼健 《现代医学》2001,29(1):31-32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之间的相关性以及MRI、MRA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和(或)体征的老年病人作MRI和MRA检查,从其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MRI显示38例脑实质改变(脑梗死、出血、腔隙性梗死、皮层下缺血灶),1例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左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和1例不典型小脑扁桃体疝。MRA显示40例有血管病变(动脉狭窄、闭塞、分支减少)。结论脑血管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最常受累的血管是大脑中动脉。MRI和MRA联合检查可同时显示脑实质和脑血管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研究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大脑中动脉斑块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中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责任血管均为大脑中动脉,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估斑块分布位置、性质,比较症状侧和无症状侧大脑中动脉和不同性质斑块的位置分布特点。   结果  共扫描74例患者,其中颅内动脉粥样斑块62例,共124根大脑中动脉,其中症状侧血管48根(38.7%),非症状侧血管76根(61.3%)。血管内存在斑块96根,稳定斑块39根(40.6%),不稳定斑块57根(59.4%);上侧16根(16.7%),下侧38根(39.6%),背侧10根(10.4%),腹侧32根(33.3%)。症状侧和非症状侧大脑中动脉不稳定斑块分别有41根和16根(P < 0.01);稳定斑块和不稳定脉斑块位置(腹侧10根vs. 22根,背侧2根vs. 8根,上侧5根vs. 11根,下侧22根vs. 16根,P < 0.05);症状侧和非症状大脑中动脉斑块位置(腹侧16根vs. 16根,背侧6根vs. 4根,上侧9根vs. 7根,下侧14根vs. 24根,P>0.05)。   结论  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主要分布于血管的下侧和腹侧,症状侧斑块性质多为不稳定斑块,多分布在大脑中动脉的腹侧、背侧和上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经临床比较探讨CT与MR在颈动脉狭窄与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实际价值。方法:选择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将样本分为CT组与MR组,每组25例。分别开展相应的临床检查措施,并通过效果比较判定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病例检查后颈动脉狭窄均获良好表现,组间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斑块异常表现共52处,MR组共37处,CT组检查效果优于MR组。结论:针对颈动脉狭窄CT与MR均能有效表现,但粥样硬化斑块异常情况中CT扫描的表现效果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诊断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HR-MRI及数据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以DS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HR-MRI在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共100段大脑中动脉M1段,HR-MRI及DSA均显示未见狭窄血管、轻度狭窄血管、中度狭窄血管、重度狭窄血管及闭塞血管分别为48段、8段、18段、15段、6段;HR-MRI对大脑中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DSA诊断一致的有95段,诊断符合率为95.00%,HR-MRI诊断偏高2段,百分比为2.00%,诊断偏低3段,百分比为3.00%。结论 HR-MRI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诊断与DSA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HR-MRI在颅内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的诊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并确诊为动脉斑块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大小、数量及所致的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通过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均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经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多为多发性的,且大小不一,而且好发于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其中以颈总动脉膨大分叉处最为多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诊断颈动脉斑块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可以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与CT血管造影(CTA)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评价效果.方法 选取2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均行HR-MRI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及对斑块性质的评估效果,并评价两种方法与DSA评价管腔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DSA显示共24支大脑中动脉发生血管狭窄.CTA与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检出率、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评价血管狭窄程度方面,HR-MRI与DSA呈高度一致性(κ=0.770,P=0.016),CTA与DSA呈中度一致性(κ=0.528,P=0.031).HR-MRI对大脑中动脉斑块的总检出率及易损斑块、稳定斑块的检出率均高于CTA(P<0.05).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和斑块性质方面比CTA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狭窄动脉分布特征。方法:筛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结果: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比例达39.81%,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35.51%),同时大脑中动脉闭塞(13支,35.14%)的发生率也最高。结论: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责任血管,早期对其筛查和干预利于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ghy,MRA)的对比分析,探讨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 边续收集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行TCD检查,1周内行MRA检查,以MRA为诊断标准,计算TCD诊断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共收集符合诊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25例,TCD检出狭窄动脉499条,其中大脑中动脉(MCA)216条.大脑前动脉(ACA)92条,大脑后动脉(PCA)102条,颈内动脉虹吸段(CS)56条,椎动脉(VA)63条,基底动脉(BA)72条.MRA检出狭窄动脉446条,其中MCA 184条.ACA 39条,PCA 85条,CS 49条,VA 38条,BA 51条.TCD诊断MCA、ACA PCA、CS、VA、BA各组血管狭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2.75%、89.32%,79.53%、75.21%,82.64%、80.27%,97.32%、95.37%,96.27%、91.58%,94.20%、70.35%.结论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规初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水平  张静  张茁 《北京医学》2004,26(6):370-372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全部病例均有脑血管造影(DSA)对比验证.结果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8.6%,敏感性为83.9%;MRA分别为92.6%和79.7%.TCD假阳性率为10.3%,假阴性率为2.5%;MRA分别为35.7%和3.5%.结论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方面,TCD与MRA均有很好的可靠性,但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尹萍 《中外医疗》2009,28(20):165-165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TCD)与头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颅内动脉血管管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结果分析,探讨TCD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TCD与MRA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CD与MRA检查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结果相符性良好,以MRA为标准,统计学结果显示,TCD诊断血管狭窄敏感性是71.15%,特异性达89.15%,符合率是86.13%。结论TCD与MR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相符率高,TCD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及颅内严重血管狭窄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 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动脉有120条,狭窄4级13条,狭窄3级的有26条,狭窄2级的有34条,狭窄4级的有47条,CTA检查敏感度为86.29%、特异性为99.30%、准确度为98.72%。结论 CTA检查可显示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并可显示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可作为临床检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与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163例行DA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及狭窄情况的检测。结果:经两种方式检查后,96例中有158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硬化,其检出率为80.61%;主要分布在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起始段及颈外动脉处。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狭窄小于70%上的检出率差异(P0.05);对于70%~99%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比较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比较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病中颈动脉硬化比较常见,采取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在早期发现斑块,DSA是检查的金标准,在检查颈动脉狭窄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