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巴管囊肿又称为囊性淋巴管瘤、水囊瘤,是一种由淋巴内皮细胞构成的少见的先天性良性错构瘤。在1885年由Fink首次报道,病因尚有争论。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淋巴管囊肿系淋巴管先天发育异常,原始淋巴囊不能向中央静脉引流,未能与正常引流通道建立联系而隔离的淋巴管或者淋巴囊异常增生扩大所致。可发生于颈部、腋下、纵隔及膈下、腹膜后和肠系膜等,胃淋巴管囊肿少见报告。本文介绍1例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胃淋巴管囊肿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淋巴管畸形,并非真正的肿瘤。本文回顾分析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州)人民院从2005年5月~2009年5月期间,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妊娠子宫肌层囊性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结果发现术前超声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胆囊壁淋巴管瘤一例报告山东省菏泽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李建军,徐夏荫淋巴管瘤也叫囊性淋巴管瘤(Cysticlymphangioma)又名囊性水瘤(Cystichygrroma)系淋巴系统发育异常所致。其好发部位常与胚胎期六个淋巴管原基的分布有关。最常见于...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囊性淋巴管瘤六例杨声卜建玲龚亚东1.本组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8~61岁。病程10~50天。4例患者是为体检时胸片发现纵隔阴影,2例因胸痛就诊。3例患侧胸部听诊出现呼吸音减弱,余(一)。胸片均发现右侧纵隔阴影,3例位于上纵隔,2例位于...  相似文献   

5.
1992~2000年,我院应用纯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2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85例,女41例;年龄25天~6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4例、胸部72例、腹部4例、会阴部2例、四肢12例,锁骨上窝累及纵隔2例。其中囊状淋巴管瘤21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巨大淋巴管瘤2例、瘤体大小为  相似文献   

6.
1992~2000年,我院应用纯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2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85例,女41例;年龄25天~6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4例、胸部72例、腹部4例、会阴部2例、四肢12例,锁骨上窝累及纵隔2例。其中囊状淋巴管瘤21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巨大淋巴管瘤2例、瘤体大小为  相似文献   

7.
1992~2000年,我院应用纯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2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85例,女41例;年龄25天~6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4例、胸部72例、腹部4例、会阴部2例、四肢12例,锁骨上窝累及纵隔2例。其中囊状淋巴管瘤21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巨大淋巴管瘤2例、瘤体大小为  相似文献   

8.
1992~2000年,我院应用纯酒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淋巴管瘤22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185例,女41例;年龄25天~6岁。肿瘤位于头面部134例、胸部72例、腹部4例、会阴部2例、四肢12例,锁骨上窝累及纵隔2例。其中囊状淋巴管瘤212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2例,巨大淋巴管瘤2例、瘤体大小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腹膜后淋巴管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01/2011-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过程及疗效.结果:15例均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定位,并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均诊断为淋巴管瘤,其中,囊性淋巴管瘤1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随访1mo-17年,1例复发,再次行手术完整切除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在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而容易漏诊和误诊.超声对其有筛查的效果,CT在其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具有更重要价值.腹膜后淋巴管瘤需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2000年3月-2006年9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小儿颈部淋巴管瘤29例,术前均行CT检查,现将其CT影像特征分析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29例中,男20例、女9例,年龄4个月-12岁。24例以颈部无痛性包块就诊,反复发热3例,颈胸部压迫感3例,颈部疼痛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淋巴管瘤26例,囊性血管淋巴管瘤3例。29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3例行CT增强检查。显示肿块局限于颈外侧间隙及胸锁乳突肌后方23例,累及颌下间隙3例,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96~2001年收治超声检查并经入院引产后病理证实的胎儿囊性淋巴管瘤畸形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腹部囊性淋巴管瘤非常罕见,大多数发生在婴幼儿,且为先天性,诊断十分困难。往往由压迫邻近器管产生腹痛,腹胀等症状,或因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B超能帮助作出诊断,我院自1987年2月以来收治各个部位淋巴管瘤33例,其中位于腹腔内仅5例,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年龄3个月~13岁,10岁以下24例占68.6%,位于软组内的淋巴管瘤28例,占84.8%,而且绝大多数在颈部(13例)占33.3%。而位于腹腔内淋巴管瘤5例,只占15.2%。(附表1)5例发病早期均因症状不典型多次就诊:辗转于内,外科。2例有腹痛,腹胀:1例有腹胀伴气急;余2例无明显症状。 4例为单囊完整切除,1例多囊合并感染、囊内出血,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二月复发。讨论一、病因探讨及意义: 淋巴管瘤由憎生的淋巴管所构成。多数是淋巴管的畸形或发育障碍,而不是真正的肿瘤。胚胎期  相似文献   

13.
纵隔淋巴管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纵隔良性肿瘤。其形成可能与淋巴管,体静脉间的吻合异常及淋巴回流受阻有关,也有人认为可能来源于淋巴管原基于心包下降时带入胸内,分绷隔型及颈纵隔型。多见于成人(75%),分可见于1岁以下婴儿(5%)。本文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淋巴管囊肿影像学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闫春章 《山东医药》2004,44(9):66-66
患者,4 0岁。因右阴囊肿物2个月,伴疼痛7天,于2 0 0 2年1月入院。体检:右阴囊内触及9cm×6 cm×5 cm肿物,轻压痛,与阴囊皮肤粘连,表面不光滑。阴囊透光试验(±)。术中见肿瘤呈囊性,无完整被膜,边界不清,侵及阴囊中隔及肛周皮下组织。肿瘤呈分隔状,囊液浅黄透明,近阴囊中隔处部分囊液呈暗红血性。将部分阴囊皮肤及肿物完整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病理报告:阴囊海绵状淋巴管瘤伴出血。随访11个月无复发。讨论:淋巴管瘤是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由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或淋巴管扩张而成。分毛细血管型、海绵型、囊肿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PrimaryChylopericar-dium)系由于心包腔内乳糜液积聚所致,极为少见。由Hasebroek于1888年首先报道,他从1例死于气道狭窄而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心包腔内取出22.6ml液体进行分析,确定为乳糜液。1954年Groves和Effler首次报道原发性乳糜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病例,此后病例报告日渐增多并受到重视。1 病因及发病机理乳糜性心包积液多继发于心胸手术损伤、原发性纵隔淋巴管瘤、纵隔肿瘤、结核病、纵隔放射性纤维增生、锁骨下静脉栓塞、丝虫病等[1,2]…  相似文献   

16.
畸胎类肿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纵隔肿瘤,它分为两种:以实体瘤为主的畸胎瘤和囊性的畸胎囊肿,临床上常合称为畸胎瘤。按国内统计,在纵隔肿瘤中居第一位。其绝大多数位于前上纵隔,较大的肿瘤可延侵向胸腔的各方。  相似文献   

17.
淋巴管瘤是淋巴管源性少见的良性病变,在胚胎发育或炎症、外伤、手术、放疗等损伤可导致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肠系膜的淋巴管瘤非常罕见,临床常无特异性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提高肠系膜淋巴管瘤的诊断。该病预后良好,但有浸润生长的特性,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纵隔转移性淋巴结囊性变临床上罕见, 本文通过1例纵隔移性淋巴结囊性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及超声内镜下表现, 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纵隔转移性淋巴结囊性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患者31岁,既往月经规律,有痛经史。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大阴唇肿块并伴有疼痛,坐立时疼痛加重,站立时减轻,疼痛持续6h左右可自行缓解。妇科检查:左侧大阴唇上部管瘤,二者混和时称淋巴血管瘤或血管淋巴瘤,病理切片可同时看到淋巴管和血管。以上三类肿瘤均可呈弥漫或囊性改变,表面可有浅蓝着色,体位变化、性生活后和神经增生可致压力增加,引起疼痛。病理上区别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主要依据为血管瘤有平滑肌而淋巴管瘤则无;一般腔隙内见到血色素为血管瘤,见到淋巴液则为淋巴管瘤,如难以区别则统称之为脉管瘤(如本例)。本病术后易复发,应首选…  相似文献   

20.
<正>脾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起源于脾脏的良性肿瘤,主要的组织病理成分为不规则非序性增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在国际肿瘤形态学编码[1]中常见近似的名称为毛细血管淋巴管瘤、海绵状血管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内皮瘤、囊状血管淋巴管瘤等。脾脏的肿瘤样病变在临床中多以继发性常见,例如血液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