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关血吸虫抗原的分离和纯化已有不少报道和综述。本研究应用免疫印斑技术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蛋白与感染日本血吸虫病人和病鼠血清的反应,证实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KD诊断蛋白的存在,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特性和诊断价值,以期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提供特异的抗原。采用免疫印斑试验进行比较观察,发现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具有相同的31/32诊断蛋白;应用成虫冰冻切片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检查31/32KD诊断蛋白的形态学定位,证实两者均来源于成虫肠管;与抗血吸虫单克隆抗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报告以含血吸虫卵肝组织石蜡切片进行间按荧光抗体(IFA)试验,并用干卵抗原间接血凝(IHA)试验作对比,检测了血清123份。其中89份为确诊血吸虫病人血清,IFA与IHA试验的粪检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5.5%和89.9%。但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34名正常人血清,除做IFA与IHA试验外,还加做了环卵沉淀(COP)试验作比较,其假阳性率分别为5.9%(2/34)、2.9%(1/34)和2.9另(1/34),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IFA呈假阳性2名中1名IHA亦阳性,另1名COP亦阳性。上述结果表明:合血吸虫卵肝组织石蜡切片IFA试验对检测血吸虫病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切片来源丰富,制作简易。无需冰冻切片和低温保存等技术设备。固定在福尔马林液内含卵的肝脏或已制成的切片均可在室温内长期保持其抗原性,携带使用方便,较目前国内外IFA试验所用的血吸虫成虫冰冻防片或冰冻尾蚴为优。因而应用含血吸虫卵肝组织石蜡切片于IFA试验可成为诊断血吸虫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曼氏血吸虫的虫卵和成虫免疫家兔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用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尾蚴和成虫为抗原分别进行的COP,CHR和ELACIEP测出,表明两种人体血吸虫存有显著的交叉抗原成分。应用此种血清交叉反应性,以检测抗异种人体血吸虫的抗体,似有效而可取的,可用以辅助诊断援外回国人员是否感染国外人体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日本血吸虫成虫及虫卵抗原皮内试验、冻干虫卵环卵反应、尾蚴膜反应和粪便检查等方法调查124名援外人员,阳性率分别为25.9%、55.6%、57.2%和54.0%,属曼氏血吸虫感染。粪检阳性组的尾蚴膜和环卵反应阳性率分别达97.0%和94.0%。治疗后复查表明,环卵反应转阴率较尾蚴膜反应为高。作者还讨论了用日本血吸虫各期抗原检查曼氏血吸虫病病人及考核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用血吸虫成虫—卵—尾蚴三联抗原EIA,检测类卵阳性患者血清94份、非疫区有疫水接触史皮试阳性者血清190份、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人群血清205份,阳性率分别为100%、27.9%及10.2%。69份肝吸虫病人血清,虫卵抗原EIA假阳性率为1.4%;与72份肺吸虫病人血清未显交叉反应;153份献血员血清,其虫卵及尾蚴抗原EIA假阳性率分别为1.3%和2.6%。用三联抗原EIA、成虫粗抗原ELISA、COP及CHR检测94份粪卵阳性患者血清,仅卵抗原EIA 阳性率明显高于COP;成虫及尾蚴抗原 EIA的阳性率分别和成虫粗抗原 ELISA、CHR 的阳性率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对其免疫原性以及免疫反应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家兔,42 d后剖杀获取成虫,将虫体置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5%CO2孵箱37℃培养4 h,得到成虫分泌代谢抗原;用该抗原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反应;用该抗原包板,ELISA法检测血吸虫感染人血清抗体效价;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烯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然后用Western blot分析其对抗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单抗发生反应的蛋白条带。结果成功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滴度(1∶16 000)抗体反应;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钩虫病患者血清抗该抗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800、1∶400、1∶800和1∶100,华支睾吸虫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SDS-PAGE显示其具有4条蛋白条带,分子量分别是13、40、60和180 ku左右;Westernblot结果表明该抗原能够被抗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单抗在5ku左右处识别。结论制备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对其免疫原性以及免疫反应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 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家兔,42 d后剖杀获取成虫,将虫体置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5% CO2孵箱37℃培养4 h,得到成虫分泌代谢抗原;用该抗原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反应;用该抗原包板,ELISA法检测血吸虫感染人血清抗体效价;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酰烯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然后用Western blot分析其对抗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单抗发生反应的蛋白条带.结果 成功制备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滴度(1:16 000)抗体反应;急性血吸虫病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和钩虫病患者血清抗该抗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800、1:400、1:800和1:100,华支睾吸虫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SDS-PAGE显示其具有4条蛋白条带,分子量分别是13、40、60和180 ku左右;Western blot结果 表明该抗原能够被抗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单抗在5 ku左右处识别.结论 制备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分泌代谢抗原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8.
<正> 作者用七种不同的曼氏血吸虫抗原,对曼氏血吸虫病人的特异抗体进行试验,以达到对 ELISA 有效抗原成份进行研究。制备下列七种不同的曼氏血吸虫抗原。①成虫抗原(AWA)②超速离心的成虫抗原(AWA-UC)③成虫膜抗原(TAA)④三氯醋酸提取的成虫多糖类循环抗原(AWA-TCA)⑤可溶性虫卵抗原(SEA)⑥(?)球蛋白 A 纯化的可溶性卵抗原,其成  相似文献   

9.
用经放射线照射的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尾蚴感染的小鼠血清,对转移到硝化纤维素纸(nitrocellulose paper)上的曼氏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免疫检测,发现该血清明显识别成虫21KDa 可溶性抗原。将与此抗原结合的抗体洗脱,并用洗脱的抗体对曼氏血吸虫生活史各期的可溶性抗原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DISA),结果均为阳性。从而表明,曼氏血吸虫成虫21KDa 可溶性抗原是曼氏血吸虫成虫的确定抗原(defined antigen)。此抗原不是期待异的,而是曼氏血吸虫生活史中各个时期的共同抗原。本研究结果也说明,曼氏血吸虫成虫21KDa 可溶性抗原为曼氏血吸虫成虫的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10.
用两型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童虫及后尾蚴抗原进行肺吸虫病患者及其他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各种抗原检测同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90.9%~100%;检测同种异型抗体血清的阳性率为88.9%~100%。后尾蚴抗原检测同型及异型抗体血清的反应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免疫荧光抗体试验(DFA和IFA),观察了不同时期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组织内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的定位情况及其动态变化。以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组织内免疫物质与日本血吸虫病变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素标记的金葡菌A蛋白为第二抗体,以含血吸虫卵肝组织石蜡切片为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日本血吸虫的特异抗体,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沿用的IFAT(FITC-羊抗人IgG)的检测结果一致,但本法更具有抗原制作简便、来源丰富、不具种属特异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含血吸虫卵的肝切片与感染不同数量血吸虫尾蚴的家兔、小白鼠血清74份作卵内沉淀(IOP)反应,阳性率为97.9%,其内沉率在5%以上。用正常家兔和小白鼠血清15份以及感染华枝睾吸虫的豚鼠血清6份作IOP反应均为阴性。含血吸虫卵的肠切片与上述血清作IOP反应,结果与肝切片一致。结果表明IOP反应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华枝睾吸虫病无交叉反应。肠切片也可作为抗原。本法经济,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病的血清诊断通常用成虫或虫卵的可溶性抗原。鉴于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不仅是对可溶性抗原产生抗体,曾用高浓度尿素溶液对血吸虫卵匀浆的离心沉淀物进行再提取,得到的尿素溶解性抗原在与宿主抗体的反应中显示的活力较常用的水溶性虫卵抗原(SEA)高。这种尿素溶解性抗原是大分子量蛋白质的复杂混合物,来自细胞的各种颗粒成分,为进一步阐明颗粒性抗原的性质,我们从日本血吸虫成虫中分离出微粒体部分。以此作为抗原,用ELISA法测定宿主的抗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应用比较对流免疫电泳技术对日本血吸虫和姜片虫的交叉反应抗原进行初步分析。日本血吸虫成虫,虫卵和姜片虫成虫生理盐水粗提物,在对兔抗血吸虫成虫血清或兔抗姜片虫成虫血清所作的比较对流免疫电泳分析的结果证明血吸虫和姜片虫有交叉反应抗原存在;同源抗原及抗体的反应较异源抗原及抗体反应为强,本文最后讨论了在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研究中,应用纯化抗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SLE 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对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此法敏感性较高,国内外文献报告阳性率为85%~100%。国外已广泛应用免疫荧光法对某些疾病进行诊断,这已成常规手段。国内关于ANA 的荧光检查也有一些报导。本法检查SLE 患者血清中ANA比LE 细胞试验敏感。LE 细胞试验阳性率较低,并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结果常不一致。国外用DNA 或ENA 等作抗原,分别用抗γ(IgG)、抗μ(IgM)、抗α(IgA)等荧抗,作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荧光类型的研究也较多。  相似文献   

17.
顾启章  许复苏 《浙江医学》1991,13(5):14-15,57
以日本血吸虫肝卵与成虫切片为抗原,作IEST,检测116例不同病期血吸虫病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肝卵阳性检出率为98.2%,成虫为90.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经抗体滴度半定量测试比较,几何平均滴度肝卵为902.5±0.23,成虫为73.53±0.42,两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种切片抗原的IEST与COPT、LAT、快速ELISA相比较,在急、慢性病人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晚期病人成虫切片IEST的敏感性显著低于COPT与快速ELISA(P<0.05).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环卵沉淀反应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日本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COPtest)方法的改进。采用PVF将干燥的日本血吸虫卵抗原粘附于载玻片,作酶联环卵沉淀试验、免疫荧光环卵沉淀试验,并与常规的环卵沉淀试验用双盲法进行了比淀比较。改进的COP试验,在日本血吸虫病人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3~90.7%和89.0~96.3%,在流行区对诊断血吸虫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的COP试验。在非流行区的正常人中,假阳性牢低于5%,提示其特异性与常规的COP试验无显著性差异。改进的方法虫卵不易丢失,有利于操作,也有利于该两法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9.
在丝虫病免疫诊断中,同源性抗原有时不易获得。1986年我们采用较易获得的异种丝虫一牛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以下简称牛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以检测班氏丝虫病人血清抗体并与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相比较,以探索牛丝虫成虫抗原IFAT诊断丝虫病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研究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在虫体中的定位。成虫切片与特异性抗循环抗原抗体共同温育,加上羊抗兔FITC,结果显示循环抗原只见于虫体肠管的上皮细胞胞浆内,核内没有。而虫体其他部位无此抗原。对影响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