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无创的影像学在肝硬化肝实质评估、侧枝循环评价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评价方面具有重要价值。CT和磁共振成像(MRI)均可反映肝脏形态学、肝实质密度和信号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补充价值。CT和磁共振(MR)功能成像如灌注加权成像、MR弹性成像、MR弥散加权成像等,可提供量化的信息,对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CT血管成像和MR血管成像,特别是非增强MR血管成像,可显示门静脉分支情况,有助于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发现早期预警指标。综合运用CT及MRI技术,深入研究其临床应用潜力,可以更好的发挥影像学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致病因子引起慢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的共有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进而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预防其向肝硬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交感神经系统参与心血管、内分泌、泌尿、消化等多个系统的功能调节。近年来,交感神经系统与肝脏疾病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研究表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化可能参与了肝脏损伤后修复和纤维化的调节[1],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肝脏内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交感神经分布广泛,几乎全身所有脏器都受其支配,已证实肝脏实质内同样存在交感神经纤维分布…  相似文献   

3.
肝脏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我国约有9300万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每年有近30万人患原发性肝癌.如何减少慢性肝病的死亡率是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CT三维重建、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等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小肝癌、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等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超声肝脏弹性成像技术及MRI在肝脏弥漫  相似文献   

4.
<正>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是一种无创评价组织硬度的全新成像模式,是超声领域中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技术的好开端,本文利用VTQ技术检查慢性丙型肝炎(丙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与磁共振成像(MRI)对比,探讨VTQ技术在诊断丙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性丙肝患者110例,其中MRI检查诊断肝纤维化66例为观察组  相似文献   

5.
陆伦根  胡俊杰 《肝脏》2012,17(9):617-620
肝纤维化是各种损伤因子累及肝脏后的一种病理状态。几乎任何能造成肝脏损害的因素均可致肝脏发生纤维化,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炎(包括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肝病、药物性肝病和一些先天代谢性疾病等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在此病理进程中,正常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减少,肝小叶结构改变,血液循环紊乱,致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随着医学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肝活检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胃镜是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金标准;但二者均为有创检查,因此应用受限。近年来瞬时弹性成像技术作为无创检测,临床已经广泛采用。介绍了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肝脂肪变、肝硬化及肝癌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未来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早期联合诊疗方面进行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准确及时的评估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患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瞬时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肝纤维化检测手段在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方面展示出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随着该项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逐步广泛,瞬时弹性成像在慢性肝病治疗效果的评估和长期随访监测中的应用亦得到了诸多研究的验证,本文就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的有效诊断对于防止发生肝硬化、监测肝脏疾病的转归及疗效评价非常重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评估手段,通过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及波谱成像对中重度肝硬化作出分期,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分期尚有明显不足,而弥散张量成像在轻中度肝纤维化的诊断中有较大优势。现就肝纤维化MRI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脏组织损伤后的不完全修复过程,是慢性肝病最重要的病理特征,也是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途径和进一步恶化的重要原因。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病理学和血清学3种。影像学诊断在肝纤维化晚期才能出现异常图像;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但存在肝穿刺的盲目性、肝脏病变的不均一性而导致取样误差;血清学诊断是应用最广泛的诊断方法。本文对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上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的严重程度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因此,对肝纤维化进行准确分期尤为重要.穿刺活检虽然能对肝硬化程度进行准确分期,因其为有创检查,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限制.临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已常规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近年来,两种新型对比剂莫迪司和普美显已成功用于肝脏成像,可以无创地用于肝纤维化分期以及肝功能的评估,肝功能不同程度的肝硬化患者的肝实质强化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本文将近十年来莫迪司、普美显增强MRI用于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肝脏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行肝脏CT检查,测量肝脾CT值、门静脉及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大小.结果 152例患者中肝活检显示37例为早期肝硬化,CT检查33例为早期肝硬化,提示CT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诊断灵敏度81.08%,特异度90.91%,误诊率9.09%,漏诊率18.91%.结论 肝脏CT检查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从而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并指导积极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抗肝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盛迪  王吉耀 《肝脏》2009,14(1):71-73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由于各种致病因子(常见病因为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遗传和代谢疾病、化学毒物或药物、肝脏淤血、寄生虫、脂肪肝等)引起肝脏损伤和炎症,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在肝脏过度沉积。其中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是纤维化的中心事件。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进一步阐明,防治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抑制HSC活化和抑制ECM合成,促进降解,成为当今抗肝纤维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肝脏》2016,(1)
<正>在我国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无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生存在率仅为14%~-35%。因此阻止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至关重要,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的结果。纤维增生是机体对于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各种病因所致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均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1])。本研究比较恩替卡韦分散片单用与联合扶正化瘀胶囊两种方法对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疾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程度是各种慢性肝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准确评价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疗。目前评价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仍然是肝脏活检的肝病理学检测。但肝活检是有创的,且由于肝脏病变可能不均匀,单个肝组织活检标本不一定能全面反映肝脏整体纤维化程度,不同阅片人判定的结果可能会有一定偏差等,此外尚不好满足目前临床上所需的多次动态检查的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transient elastography,TE)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从而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由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 ,肝细胞外基质 (ECM )的分泌与降解失衡 ,从而在肝细胞间隙可逆性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而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 ,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本文就近年来肝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1 肝纤维化的诊断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典型或不明显 ,影像、生化和血清学检测指标也缺乏特异性 ,故仅靠患者的临床表现或上述检查难以做出正确诊断。有创的组织学检查仍然是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指标 ,但由于难于普遍开展 ,而受到限制。因而 ,目前强…  相似文献   

16.
疏肝化瘀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疏肝化瘀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用疏肝化瘀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病人76例,疗程为3~6个月。观察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B超声像图及肝脏储备功能的变化,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丙氨酸转氨酶、门冬氨酸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及肝脏的储备功能,降低血清肝纤维他指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疏肝化瘀颗粒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临床应用未发现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检验诊断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肝脏损伤能刺激肝细胞再生和/或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造成肝功能异常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可能,而肝硬化则否。世界著名已故肝病专家Hans Popper认为谁能阻止或减慢肝纤维化的发生,将会治愈大多数慢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肝纤维化,进一步探讨肝脏储备功能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两组,利用脉冲式色素浓度图像分析仪(DDG)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监测ICG血浆清除率(K)和15min滞留率(R15);同时利用Fib...  相似文献   

19.
张宁  周双男  肖小河  凌昌全 《肝脏》2012,17(7):524-526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实质被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浸润,正常的肝脏结构被改变的一种病理状态,常伴随隔膜和结节的形成、门脉循环受阻、门脉高压及肝硬化的形成等。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反复的炎症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也是肝细胞癌的诱发因素之一。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甚至是早期肝硬化如能及时接受抗纤维化治疗,是能够逆转的。慢性肝病成功的个体化治疗取决于肝纤维化分期的正确诊断。随着肝纤维化治疗研究的发展,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肝组织活检始终被认为肝纤维化分期的"金标准",通过肝组织活检不仅能够提供肝纤维化分期方面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肝脏炎症坏死、脂肪变、铁沉积、铜沉积、免疫反应等方面的信息,协助对肝脏疾病更深入的诊断。然而,最近有研究表明,肝组织活检存在的重要缺陷如费用昂贵,取样误差,不同病理医师的诊断差异,疼痛、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风险。以上问题使得患者依从性差,给临床判断纤  相似文献   

20.
周卫兵  龚良庚 《山东医药》2010,50(47):113-114
肝纤维化(HF)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病理基础,在一定情况下可被逆转。但若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即可发展为不可逆转的肝硬化。早期HF等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MR]近年来用于HF的诊断,但常规MRI成像仅可对形态学进行观察。MRI功能成像包括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