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面罩在经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Ⅳ级60例择期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普通面罩组(普通组,n=30),改良面罩组(改良组,n=30)。两组病人入室后用1%的地卡因作鼻腔表面麻醉和呋麻滴鼻液收缩鼻粘膜。普通组使用常规麻醉面罩加压通气下进行快诱导,在无呼吸情况下再将气管导管穿过鼻腔经声门插入气管。改良组在气管导管通过后鼻孔后,不退出导管,使用改良麻醉面罩加压通气下进行快诱导,诱导后再将气管导管经声门插入气管。记录首次中止面罩给氧至气管插管成功过程中肺通气中断总时间T,和气管插管成功时的SpO2、PETCO2。结果SpO2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中止面罩给氧至气管插管成功的时间和PETCO2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经鼻快诱导气管插管中,使用改良麻醉面罩给氧较普通麻醉面罩明显地缩短了气管插管操作时的肺通气中断时间,从而改善了CO2潴留,减少了发生缺氧性意外的机会;在插管不顺时也可以带管行面罩给氧,导管无需拔出,减少了鼻粘膜损伤的机会;另在插管困难时,可以在机器或人工辅助通气下,同步行支纤镜明视下插管,也减少了在快诱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的失败率。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是心肺复苏的重要步骤.常用方法有气管切开插管法,直视下直接插管法和直视下钢丝引导插管法等[1-3].我们设计出一种简易的大鼠面罩,与气管切开插管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七氟烷、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气管狭窄患者插管的效果.方法:气管狭窄需插管全麻的颈胸部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DS组先静脉恒速泵输注右美托咪啶1μg/kg,然后面罩吸入8%七氟烷;SR组面罩吸入七氟烷,睫毛反射消失时45 s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与SR组相比,DS组咳嗽反射、肢体反应的满意率和气管插管首次成功率均升高;气管插管期间SR组有4例发生低血压、2例心动过缓,DS组无1例需提升血压和心率.结论:与瑞芬太尼比较,应用推荐剂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复合七氟烷麻醉诱导,能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不良反应少,且可在维持自主呼吸下行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七氟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颈部制动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颈椎骨折伴脱位拟在全麻下手术患者40例,年龄13~68岁,ASA分级Ⅰ~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面罩吸入5%七氟醚,每30 s递减1%,直至3%.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45 s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30 s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69±4)s,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喉镜置入顺利,声门暴露基本良好.3例患者气管插管时出现轻微呛咳.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100%.所有患者SpO2均>95%,气管插管前至气管插管后3 min BIS值40~55.结论 七氟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迅速而平稳,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适用于颈部制动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病人改良面罩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中的通气效果。方法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16例,ASA Ⅰ或Ⅱ级,常规麻醉诱导后,采用自制改良面罩辅助通气,纤支镜引导下行经鼻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过程中监测病人心电图、HR、 SpO2,并记录纤支镜气管插管过程的时间、插管前2 min和插管后即刻病人的收缩压(SP)、舒张压 (DP)、HR及SpO2。结果 16例病人全部气管插管成功,纤支镜气管插管过程最短时间2 min,最长时间23 min,平均时间(14±6)min,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心电图无异常,SpO2≥99%,术后随访所有病人均无声嘶、喉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改良面罩用于经鼻纤支镜引导气管插管的通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七氟烷-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0例,年龄20~55岁,体重50~80 kg,ASA Ⅰ或Ⅱ级.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调节七氟烷挥发罐刻度至3%,氧流量5 L/min,预充呼吸环路30 s后,面罩吸入七氟烷,指导患者行肺活量呼吸,每呼吸3次,七氟烷挥发罐刻度增加1%,直至6%.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1 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30 s后停止吸入七氟烷,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给药前、睫毛反射消失时、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气管插管后即刻,记录MAP、HR、SpO2和BIS;记录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评估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所有患者一次性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达优率为80%,从开始吸入七氟烷到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为(210±12)s.气管插管后即刻MAP、HR和SpO2与气管插管前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后维持BIS 45~55.结论 七氟烷-眯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可用于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有T型接头的内镜面罩(专利号:201120467717.9)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在纤维支气管镜(FOB)引导清醒气管插管(AFOI)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5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三组,R1组采用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镇静,R2组鼻导管吸氧复合瑞芬太尼镇静,F组鼻导管吸氧复合芬太尼镇静.记录三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期间呛咳发生率以及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与F组比较,R1和R2组在FOB操作时和气管插管时MAP降低、HR减慢,AFOI操作时间缩短,操作期间呛咳发生率减低,术后随访患者的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 自行设计的带有T型接头内镜面罩通气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镇静可提供满意的清醒气管插管条件,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行快速气管插管时,常规的处理是在给药后行人工通气3min,这可以引起胃胀气等多种并发症.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硫喷妥钠早期插管的方法,并就插管难度、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与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病人共53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对照组)29例、Ⅱ组(早期插管组)24例.全部病例在麻醉前先接ECG及无创动脉压监测,然后静注婴粟碱10mg,用密闭面罩自主呼吸吸氧3min,随之静注阿屈可林0.2mg·kg~(-1)和硫喷妥钠5mg·kg~(-1).此后,Ⅰ组用面罩行人工通气3min后行气管插管,Ⅱ组在硫喷妥钠注毕后30sec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及气管插管过程中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气管插管过程所用时间(自喉镜插入至充起气囊).插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呼吸机面罩通气和简易球囊面罩通气在重症医学科紧急气管插管中脉搏氧饱和度(SPO2)改善的效果。方法入住重症医学科需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260例,在气道开放后,给氧去氮期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使用呼吸机面罩通气,对照组使用简易球囊面罩通气,全麻快速诱导后给予经口气管插管,监测给氧去氮期间,SPO2开始上升所需时间、上升速度及达到目标SPO2值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无明显差异,抢救成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组SPO2开始上升时间早,上升速度快,达目标值所需时间短,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由于氧浓度及潮气量准确、分钟通气量保证、吸呼比更符合患者病理生理状态,明显提高抢救效率。结论呼吸机面罩通气和简易球囊面罩通气用于紧急气管插管前给氧去氮期间,前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全麻气管插管整体消毒管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体消毒管理方法控制全麻气管插管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对 185 6例全麻气管插管病人分组进行麻醉器械及病人口咽部生物学监测 ,比较消毒方法改进前、后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全麻气管插管面罩、螺纹管、呼吸气囊、咽喉镜、氧气流量表、钠石灰罐及氧气管道 ,消毒改进前后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u =2 0 .5 ,2 0 .1,15 .6 ,14 .30 ,10 .86 ,5 .6 9,4 .0 5 ,均P <0 .0 1) ;医院感染率由原来的 9.97%降为 0 .37% (χ2 =10 0 .5 3,P <0 .0 1)。结论实行整体消毒管理 ,可有效降低全麻气管插管手术病人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1.
以往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气管插管前通常用面罩通气3min,由于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慢,势必给保持呼吸道通畅带来困难,有时发生胃部胀气等.为避免这些并发症,作者介绍一种注射硫喷妥钠后迅即气管插管的方法.本文观察对象为拟行择期手术的ASAⅠ~Ⅱ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实验组24例,两组平均年龄、体重和身高均相仿.所有病人麻醉前2h均口服氯羟安定1~2mg,入室测定基础血压和心率后静注阿片全碱10mg,预吸氧3min,其间每隔1min测一次血压和心率.再静注阿库氯铵(Alcuronium)0.2mg·kg~(-1),接着经10s静注硫喷妥钠5mg·kg~(-1).对照组注完硫喷妥钠后经面罩用N_2O-O_2(70:30)和1%氟烷通气3min,其间每隔1min测一次血压和心率,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实验组(迅即气管插管组)在静注硫喷妥钠后30s立即置入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插管由同一人操作,将插管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面罩无创通气在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例心血管、肺、食管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拔除气管内插管后发生呼吸衰竭,于拔除气管内插管1~39 h实施了面罩无创通气,观察通气前、通气中以及撤离面罩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数变化。结果患者经面罩无创通气后的呼吸相关生理参数与通气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面罩无创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状态,促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喉罩是一种介于气管内插管与面罩之间的装置,与气管内插管不同,喉罩具有操作简单、对喉头局部创伤轻微等特点;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有创伤小、视野清、手术时间较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无创面罩机械通气技术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可避免或减少因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带来的问题,降低感染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呼吸衰竭抢救.但如何掌握面罩无创机械通气适应症.观察面罩机械通气的疗效,除与呼吸机和面罩的性一能密切相关外,更重要的是护士能否观察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协同医生合理地调节机械通气模式和各种参数,给予病人有效护理.  相似文献   

15.
小儿七氟醚麻醉诱导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七氟醚诱导方法 在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结扎术3~6岁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面罩肺活量吸入法诱导组(A组)与面罩潮气量吸入法诱导组(B组).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3.5±4.4)s,明显短于B组的(68.8±7.6)s(P<0.01);A组气管插管时间(3.5±0.7)min,明显短于B组的(6.7±1.4)min(P<0.01);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七氟醚吸入诱导方法 均可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面罩肺活量吸入诱导法起效更为迅速.  相似文献   

16.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2,(5):586-590
目的评价经鼻自制咽部给氧导管供氧对扁桃体手术患儿安全窒息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 年龄2 ~ 6岁, 体重10~20 kg, 性别不限,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n=30):经鼻自制咽部给氧导管供氧组(NO组)和对照组(C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后行面罩通气, 当呼出气氧浓度(CETO2)达90%以上后移除面罩。NO组经鼻置入自制给氧导管至口咽部, 连接湿化瓶并经其提供10 L/min的纯氧直至气管插管成功。患儿置入可视喉镜进行检查, 以模拟困难气道。当SpO2≤95%或安全窒息时间达600 s时停止窒息观察, 快速气管插管成功后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记录安全窒息时间(移除面罩至SpO2降到95%的时间)、停止面罩通气时CETO2和停止面罩通气后SpO2最低值。分别于入室时、窒息开始即刻和气管插管成功即刻, 记录HR和MAP;于窒息开始即刻和气管插管成功即刻记录SpO2和PETCO2, 计算PETCO2升高速度, 同时测量胃窦部横截面积。记录置入自制咽部给氧导管时鼻腔出血、鼻腔干燥和术后咽部不适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七氟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用于纵膈巨大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 纵膈巨大肿瘤拟在全麻下手术患者22例,年龄22-64岁,体重48 ~ 76 kg,ASA分级Ⅰ-Ⅲ级.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面罩吸入8%七氟醚,每30 s递减2%,直至4%,睫毛反射消失后,经1 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30 s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 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1 min时记录MAP和HR,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采用VibyMogensen评分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结果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110±14)s,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86%,喉镜置入顺利,声门暴露基本良好,2例患者声门位置偏高,借助纤支镜引导下插管成功,气管插管条件优良率为86%.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 MAP、HR明显降低(p<0.05),所有患者SpO>95%,气管插管前至气管插管后1 min BIS值45 ~ 55.结论 七氟醚-咪达唑仑-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平稳,可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适用于纵膈巨大肿瘤患者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颌面外科手术患者视可尼喉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需行经鼻气管插管的颌面外科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25 kg/m2.50例术前气道评估基本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Macintosh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M组)和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1组).50例张口度≤3 cm,但无面罩通气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n=25):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组(F组)和视可尼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组(S2组).麻醉诱导后分别置入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评价喉部显露程度和气管插管过程中鼻出血程度,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气管插管时间和术后鼻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S1组气管插管成功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和喉部显露程度升高,气管插管时间缩短,鼻出血程度降低(P<0.05),鼻部疼痛、持续出血和鼻塞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S2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P<0.05),气管插管成功率、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喉部显露程度、鼻出血程度和鼻部疼痛、持续出血和鼻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可尼喉镜可更好地显露喉部结构,一次气管插管成功率高,更适用于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引导经鼻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9.
斯尼夫(Sniff)位枕由美国Kaiduan Pi医师研制,可以为清醒患者提供舒适体位,全麻气管内插管期间使头颈位于理想的斯尼夫或马基尔(Magill)喉镜位,使环枕关节后伸、头后仰,这样口喉气道轴近于一条直线,气道处于最大开放状态,因而利于高流量面罩通气和气管内插管[1].本研究观察比较患者对于使用斯尼夫位枕的满意度以及斯尼夫位枕对于气管内插管时气道条件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一种气管插管替代技术 ,我们设计制作了隔离食管通气面罩。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制作方法 取一普通麻醉面罩 ,ID 6 0mm和ID8 0mm的气管导管各一根 ,粗导管从距导管前端 18cm处剪断。一个有两孔的橡皮塞子 ,其大小刚好塞住面罩通气口为宜 ,把上述粗、细两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