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简繁 《中外医疗》2009,28(30):14-14
目的研究严重深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烧伤面积50%TBSA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1%TBSA以上、小儿烧伤面积26%TBSA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11%TBSA以上病例共计245例。按其入院先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切痂植皮167例,对照组采用保痂治疗78例。结果2组成活率比较,治疗组成活率明显提高,内脏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创面休克期切痂切除坏死组织以阻断烧伤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对降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闸植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的存在是导致机体急性代谢障碍 ,免疫功能下降 ,内分泌紊乱和内脏功能损害的根源 ,也是全身感染的来源地。因此 ,尽早尽多地去除坏死组织 ,并有效覆盖创面是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主要手段 ,传统公认的手术时机为伤后 3~ 7天。但近年来对入院较早、复苏满意的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开展休克期 (伤后 48h内 )切痂植皮手术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休克期切痂的利弊 ,论证了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对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综述如下。1 开展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1.…  相似文献   

3.
徐东卫  袁振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4):337-338,F003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依据休克期切痂植皮的临床指标,对1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结果:11例全部平稳渡过休克期,仅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后期因重度营养不良伴感染,自动出院,余10例整个治疗过程平稳,感染及并发症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是可行的,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创面的存在是导致机体急性代谢障碍,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和内脏功能损害的根源,也是全身感染的来源地.因此,尽早尽多地去除坏死组织,并有效覆盖创面是救治大面积深度烧伤的主要手段,传统公认的手术时机为伤后3~7天.但近年来对入院较早、复苏满意的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开展休克期(伤后48h内)切痂植皮手术收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同时进一步探讨了休克期切痂的利弊,论证了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对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对缺血大鼠心肌内钙超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作用。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模型,Fura-2 法测定大鼠红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EryCai);生化法测定红细胞膜钙泵(Ca-pum p)、钠泵(Na-pum p)活性,同步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参麦注射液治疗后EryCai较缺血组显著降低(1.68±0.10 F335/F385 vs1.56±0.15 F335/F385 P< 0.05),但仍高于对照组(1.56±0.15 F335/F385 vs1.36±0.10F335/F385 P< 0.001);钙泵(105.1±29.4 μm olPi·gHb- 1 ·2h- 1vs 126.8±30.7 μm olPi·gHb- 1 ·2h- 1 P> 0.05)及钠泵(35.1±18.2 μm olPi·gHb- 1·2h- 1 vs 43.3±10.2 μm olPi·gHb- 1·2h- 1 P> 0.05)活性较缺血组有所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且钙泵(126.8±30.7 μm olPi·gHb- 1 ·2h- 1 vs 168.6±39.6 μm olPi·gHb- 1 ·2h- 1 P< 0.01)及钠泵(43  相似文献   

6.
烧伤休克期切痂植皮对伤后高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烧伤休克期切痂对高代谢的影响。方法:切痂前、后监测血神经内分泌激素,内毒素(LPS)、TNF-α、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及体重变化。结果:休克期切痂不会引发分解代谢激素增加,但LPS,TNF-α水平明显降低。结论:休克期切痂可降低烧伤后高代谢应用,优于常规的切痂选择。  相似文献   

7.
急诊切痂植皮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烧伤后及时入院的病人36例,烧伤总面积1 ̄30%,Ⅲ度面积1 ̄2%。开始手术时间为烧伤后1-24h同次性完成切痂植皮术,以尿量、经、血氧饱和度为主要监护指标,结果术中术后各种监护指标都较平稳,植皮成活率达90%以上,创面愈合时间9-18天。认为急诊切痂植皮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2004年1月28日,我院外科收治了1例因自焚用汽油烧伤头面部、双上肢及躯干的青年男子.其烧伤面积约53%,烧伤深度为Ⅱ°~Ⅲ°.因病人Ⅲ°烧伤面积在35%以上,这在我们非烧伤医院为首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该患者共经历了8次切痂、植皮、整形手术,经过医护人员周密、精心的护理,病人安全度过了休克期、感染期,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98年共诊治危重烧伤26例,全部治愈,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20例,女6例,年龄3~72岁,平均36岁。烧伤面积20%~98%(平均63%),Ⅲ°烧伤面积0%~90%(平均16%)。1-2 治疗情况1-2-1 休克期补液量 见表1。表1 休克期液体出入量(-x±s)组别 面积/Ⅲ°面积%例数第一个24h计算量(ml)实入量(ml)胶∶晶尿量(ml/h)第二个24h总液量(ml)胶∶晶尿量(ml/h)中面积组35±11/5±7854008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6月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的四肢深度烧伤患者240例,按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分为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组、早期削痂植皮治疗组、晚期切痂植皮治疗组治疗组、晚期削痂植皮治疗组,各60例。早期治疗组于伤后24~72 h内对患者实施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晚期治疗组与伤后4~7 d内实施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比较四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1)早期削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96.7%明显高于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8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晚期削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78.3%明显高于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组优良率61.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削切、痂植皮治疗组总优良率90.0%明显高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组总优良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肢深度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晚期切、削痂植皮治疗的治疗效果;对于四肢深度烧伤的患者削痂植皮治疗优于切痂植皮治疗。对于四肢深度烧伤的患者应早期进行削痂植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袁文周 《广西医学》2014,(12):1769-1771
目的比较切痂、削痂植皮术对Ⅲ°关节烧伤患者局部微循环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Ⅲ°关节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切痂植皮组、削痂植皮组各48例,分别经切痂或削痂后植皮,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局部微循环指标(局部红细胞聚集、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及疗效。结果削痂植皮组总有效率为93.8%,切痂植皮组为77.1%,削痂组疗效优于切痂植皮组(P〈0.05)。削痂组开包后2 d、5 d及10 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切痂植皮组(P〈0.05),且削痂植皮组开包后5 d及10 d均优于开包后2 d(P〈0.05)。结论削痂植皮更有效改善植皮局部的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植皮方式在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中的修复效果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切痂植皮组)48例和B组(削痂植皮组)48例,然后对两组患者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2、5及10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A组,A组治疗后5及10d均好于治疗后2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削痂植皮可有效提高重度关节烧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对局部微循环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脓毒症休克期对烧伤患者实施创面切痂,同时植皮封闭创面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52例,在患者休克期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手术切痂植皮的患者27例为休克期手术组;脓毒症休克期暂缓手术、休克期稳定后延期施行手术的25例患者为延期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脏器功能指标(肌酐、谷丙转氨酶等),血液分析,术后血浆降钙素原( PCT)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术后血乳酸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休克期手术组患者手术后PCT、IL-6下降,病情平稳,术后MODS发生率、病死率较延期切痂组明显降低,其脏器功能指标及创面愈合率也显著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脓毒症休克期患者积极抗休克同时实施手术切痂,清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缓创面侵袭性感染、缩短病程,降低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从而提高治愈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三度烧伤创面削痂植皮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削痴植皮术在三度烧伤创面早期祛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997-2004年肢体三度烧伤患者157例作为A组,1991~1996年肢体三度烧伤患者80例作为B组,排外电烧伤、热挤压伤等深三度烧伤。A组行削痂植皮术,B组行切痂植皮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问、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创面愈合后肢体外形、对称性和功能的恢复。结果A组创面愈合后肢体外观、对称性和功能较好,自身对照上下肢分别缩小5.7%和5.8%,差异无显著性;B组创面愈合后肢体明显缩小、左右明显不对称、功能较差,上下肢分别缩小21.6%和25.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植皮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三度烧伤创面采用削痂植皮术治疗能更好地维护肢体的美观、保护肢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手部深度烧伤的难题,探讨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性回顾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该院施行切痂植皮手术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0例,分析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和延迟切痂植皮组,早期切痂植皮组50例患者,延迟切痂植皮组50例患者,观察两组恢复的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不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手术后,早期切痂植皮组患者功能障碍感染出现例数6例,感染率12%,创面愈合时间为(12±5.5)d,植皮成活例数为49例,成活率为98.%,这三项数据均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切痂植皮手术治疗,可减少瘢痕增生,可有效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保护手功能,重视按摩、理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患者早期康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皮源奇缺患者应用自体痂皮回植和覆盖微粒皮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12例特重烧伤患者,根据微粒皮覆盖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自体痂皮和异体皮组(A组)和单纯异体皮组(B组),自体痂皮修复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BSA)的3%~1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 d的烧伤肢体痂皮和异体皮下组织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量,并比较术后第6周肢体烧伤区域的上皮化率。结果:同一时间点两组患者痂下和异体皮下组织液中TNF-β、IL-6、IL-8、CRP含量无差别,第6周肢体烧伤区域上皮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处理的自体痂皮回植不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应用自体痂皮修复烧伤创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Chai J  Wu Y  She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20-1423
目的 通过分析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切痂植皮后肝脏急性期蛋白的变化,探讨早期切痂植皮对急性期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后1天切痂组和烧伤后4天切痂组,应用比浊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T)、α1酸性糖蛋白(AGP)、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阳性急性期蛋白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阴性急性期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AT和AGP浓度在烧伤后5、7天显著低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CRP浓度在烧伤后4、5、7天显著低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白蛋白浓度在烧伤后7天显著高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Trf浓度在烧伤后5、7天显著高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结论 烧伤后早期切痂植皮可减轻急性期反应,对机体有利。  相似文献   

18.
早期削痂复合皮混合移植治疗颜面部深度烧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颜面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复合皮混合移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例颜面部深度烧伤患者在伤后1d内行削痂术,同时一期混合移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大张自体刃厚皮片。术后10~12d打开敷料.观察植皮效果,随访3月~24月。【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皮移植成活率90%,少部分移植的表皮出现水疱,经水胶体敷料覆盖3~5d后即可愈合。随访移植后面部皮肤外观丰满,弹性好,表情丰富,远期效果满意。【结论】面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削痂复合皮混合移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多变量分析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 :搜集 1991~ 1998年 3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元回归 ,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回归方程 ,可以通过烧伤患者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患者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 ,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 1 75 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 1 8相近。结论 :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患者休克期内的补液量 ,考虑了与患者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 ,便于更全面的预计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方便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患者的休克期补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功能部位深度烧伤愈后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的防治作用。方法 2004~2010年功能部位深Ⅱ度以上烧伤患者,采取早期切削痂中厚皮移植,术后固定于伸直或功能位。7~10d渐开始康复功能训练,拆线后即行硅胶膜贴敷及弹力套加压治疗和康复功能锻炼。结果 320例患者共计758个功能部位用该方法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功能及外形良好者达90%以上。结论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在伤后3~5d内行切削痂植皮手术,术后正确的固定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以及瘢痕增生的综合防治是保证各关节功能部位恢复良好的关键,综合康复措施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