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第二代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反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154例血透患者和46名透析中心工作人员的血清抗-HCV抗体及HCV-RNA。结果:血透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0.8%,HCV-RNA阳性率为71.7%,HCV感染率达82.1。透析中心工作人员HCV感染率为0%。血透患者-HCV与HCV-RNA的相关性较差。HCV感染率与输血次数、透析年限显著相关,且输血次数的相对危险度(RR=6.675)大于透析年限(RR=3.897)。血源抗-HCV筛查前、后两组HCV感染率分别为95.3%和58.0%,差异十分显著(P<0.001)。HCV阳性与HCV阴性患者肝功能异常率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血透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HCV感染率极低(0%)。②透析年限和输血次数是透析患者HCV感染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输血对HCV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较透析年限相对更大。血源抗-HCV筛查能有效降低血透患者HCV感染率。③血清转氨酶水平不能作为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免疫学和聚合反应(PCR)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血透),14例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84份血清进行了检测。血透组抗-HCV阳性率82.9%,HCV RNA PCR阳性率51.4%;腹透组抗-HCV阳性率仅7.1%,HCV RNA PCR均阴性。HBsAg和(或)HBeAg在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7%和21.4%;HBVDNAPCR阳性率分别为45.7%和64.2%。透析患者HCV和HBV感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肾移植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后的临床影响。 方法:对6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用第二代ELISA法和Nest-PCR测定血清中抗HCV和HCV RNA。 结果:抗HCV的阳性率50.7%(34例),HCV RNA的阳性率为47.8%(32例)。HCV RNA阳性组术前血透时间和输血量及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明显高于HCV RNA阴性组,HCV RN  相似文献   

4.
利用免疫学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血透)、14例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84份血清进行了检测。血透组抗-HCV阳性率82.9%,HCVRNAPCR阳性率51.4%;腹透组抗-HCV阳性率仅7.1%,HCVRNAPCR均阴性。HBsAg和(或)HBeAg在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5.7%和21.4%;HBVDNAPCR阳性率分别为45.7%和64.2%。透析患者HCV和HBV感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血、腹透两组HCV感染率相差非常显著,血透患者抗-HCV和HCVRNAPCR阳性高于腹透患者,表明血透过程在丙型肝炎传播方面起重要作用。作者还采用多重和套式PCR方法,将HBVDNA和HCVRNA在合并的逆转录和PCR扩增系统中,连续进行逆转录和第一轮多重PCR扩增,再进行第二轮多重PCR,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和经济等特点,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对危险因素,对1994年12月~1995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透中心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及1995年新入学的30例研究生(健康对照)进行研究。采用第二代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HCV抗体,逆转录巢式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CVRNA。追查80例血液透析患者,24例HCV抗体阳性,56例HCV抗体阴性患者中,2例HCVRNA阳性,即80例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32.5%(26/80)。Mantel-Haenszel法分析显示,血透患者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肾移植及手术史有关。9例HCVRNA阳性病人的透析液中,3例检出HCVRNA。表明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主要危险因素是输血和免疫功能低下,透析设备和环境污染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选择30例HBsAg阴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法分别检测其血清HCVRNA和HGVRNA。结果显示。血清HCVRNA、HGVRNA阳性率分别为40.0%和33.3%。表明血透也可引起HCV或HGV传播和感染,要减少血透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应对复用的透析这路和透析机等严格和充分消毒,并做到透析器和管路“一人一用”,同时根据血透患者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分机透析。  相似文献   

7.
血液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血液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探讨相对危险因素。采用第二代ELISA检测抗-HCV,逆转录巢式双PCR法检测HCVRNA。结果发现:45例血液病患者11例抗-HCV阳性,34例抗-HCV阴性患者中,3例HCVRN阳性。综合评价,HCV感染率14/45(31.1%)。相关危险因素为反复大量输注注未经抗-HCV筛选的血液及血制品和免疫功能低下。结果表明:血液病患者HC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  相似文献   

8.
采用逆转录一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PCR)及ELISA(Abbott)对一组经第二代抗-HCVELISA(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华)试剂筛选的抗-HCV阳性血清及抗-HCV阴性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CVRNA与抗-HCV检测。对两者检测结果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Abbott与科华ELISA试剂两者抗-HCV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为77.7%及79.8%。两者与HCVRNA检测阳性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49,7%及56.3%。208份血清中HCVRNA阳性109份,其中抗-HCV阳性组HCVRNA阳性率为60.2%,较之抗-HCV阴性之非甲非乙型肝炎HCVRNA阳性率(50.0%)为高,其在PCR试验中呈阳性与强阳性反应者的比率,前者亦显著高于后者(85.2%与25.o%,P<0.01)。  相似文献   

9.
以HCV-T3序列为引物,结合RT-PCR和寡聚核甘酸探针Southern杂交,检测66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患者的血浆HCV-RNA,阳性42例(63.6%)。同样病例以相当于HCVC区基因编码和NS3区编码的人工合成肽抗原检测抗HCV,阳性49例(74.2%)。这66例慢性NANBH病例,抗HCV和HCV-RNA双阳性者38例(57.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者4例(6.1%);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者11例(16.7%)。其中诊断为散发型NANBH者35例,检出HCV-RNA者17例(48.6%),为输血后NANBH者31例,检出HCV-RNA者25例(80.7%)。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人群血清单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存在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调查不同人群血清单项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CVc)存在状态,应用合成肽酶免疫分析筛选抗-HCVc,经重组免疫印迹和中和抑制试验鉴定。发现孕妇、供血员、慢性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透析患者、原因不明肝硬化和输血后肝炎单项抗-HCVc阳性率分别为0.8%(11/1436)、2.8%(15/541)、3.1%(15/484)、13.6%(9/66)、11.5%(10/87)、28.6%(4/14)和30%(3/10)。单项抗-HCV阳性的孕妇和供血员血清仅26.7%~27.3%检出HCVRNA,透析和各种肝病患者检出率高达55.6%~100%。8例单项抗-HCVc阳性肝炎患者病理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肝损害。结果提示:不同人群单项抗-HCVc阳性的意义有差别,检测HCVRNA对区别抗-HCVc存在属既往或现症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82例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M动态变化进行观察,82例患者均检测到抗-HCV抗体,其中51例抗-HCVIgM阳性。抗-HCVIgM出现规律表现为4种类型:(1)持续检出型24例(29.27%);(2)间断检出型8例(9.76%);(3)短暂检出型19例(23.17%);(4)阴性型31例(37.80%)。将82例输血后慢性丙型肝炎抗-HCVIgM出现类型与丙氨酸转氨酶(ALT)、HCVRNA消长情况比较,发现阴性型具有较低的ALT峰值,而其它3型ALT峰值较高(P<0.01)。8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均有ALT明显异常及HCVRNA、抗-HCVIgM阳性,治疗后1~3个月ALT均转为正常,HCVRNA转为阴性,但其中只有3例伴抗-HCVIgM的阴转,随访1年发现,只有抗,HCVIgM阴转的3例病人得以痊愈,其余5例均在治疗后半年内病情复发。提示治疗中伴有抗-HCVIgM阴转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地高辛标记HCV5′-NC区c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了24例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CVRNA。结果:17例同时血清抗HCV(ⅡELISA法)和HVCRNA(套式PCR法)均阳性病人中,14例(82.3%),肝组织检出了HCVRNA。7例仅有抗HCV阳性病人,肝组织中没有检出HCVRNA。HCVRNA特异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感染HCV的肝细胞呈散在,灶状或弥漫形式分布,与ALT水平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乙、丙型肝炎感染的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乙、丙型肝炎感染状况及感染途径。方法对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结果透析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53.1%,丙型肝炎感染率69.4%。输血组乙、丙型肝炎感染率大于未输血组;透析程24个月以上者丙型肝炎感染率大于透析12个月以内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年限的增加是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因素,提示透析程的危险度大于输血危险度。20份血站提供的血制品有3份HCVRNA阳性,20份复用透析器经消毒处理后检测出2份HCVRNA阳性,9例工作人员HCVRNA及HBVDNA均阴性。结论加强透析室的管理及工作人员的防护,减少输血及透析器的复用,对减少透析中乙、丙型肝炎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国产第二代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试剂盒检测了296例临床血清标本以及28例供血者血清标本。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了这些标本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以了解抗-HCV检测对HCV感染的诊断价值。同时探讨其在供血员筛选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临床标本中,抗-HCV阳性者有81.1%HCVRNA阳性。抗-HCV阴性者有21.7%HCVRNA阳性。但是28例抗-HCV阴性的供血者HCVRNA全部阴性。提示:抗-HCV阳性对于HCV感染的诊断价值很高。临床怀疑为HCV感染而进行检测的血清标本即使抗-HCV阴性,也不能除外HCV感染。用抗-HCV筛选供血者可能使供血中HCVRNA阳性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用地高辛标记HCV5′-NC区c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了24例HC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CV RNA。结果:17例同时检测血清抗-HCV和HCV RNA均阳性患者中,14例(82.3%)肝组织检出HCV RNA。7例仅有抗-HCV阳性患者,肝组织中未检出HCV RNA。HCV RNA特异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感染HCV肝细胞周围见较多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结果提示HCV在肝细胞浆复  相似文献   

16.
对228例肝炎患者同时检测血清抗-HCV与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9.3%和27.6%,二者联检是性率为32.02%,对131例肝检者检测肝内HCV Ag,阳性率为14.5,其中15例血清抗-HCV同时阳性,提示联栓抗-HCV及HCVRNA可提高HCV感染的检出率,肝内HCVAg的检出率,检出HCV Ag的检出亦是HCV现症感染最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合成肽酶免疫分析法(spELISA)和美国Ortho公司第2代ELISA(2ndELIsA)对103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作筛选,阳性血清用重组免疫印迹法(4·RIBA)作鉴定,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RNA,以重新评价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存在状态及其意义。发现spELISA和2ndELISA检测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22.33%(23/103)和19.10%(17/89),阳性血清经4·RIBA鉴定仅59.09%(13/22)阳性,HCVRNA检出率亦仅为60.00%(9/15)。动态观察,约1/3抗HCV阳性患者抗HCV持续2~4周消失。血清反复冻融可使阳性检测吸光值(A492)下降,阴性检测A492值升高。血清抗HCV阳性和(或)HCVRNA阳性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但合并HCVRNA阳性患者预后较差。结果提示单独HCV感染不是本地区重型肝炎发生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抗HCV存在可能属既往感染或系“被动输入”所致,也可能为假阳性,检测HCVRNA对于确切了解重肝患者HCV感染状况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与机率。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使用PCR技术检测HCVRNA,用二代EIA试剂检测抗-HCV。结果13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母亲和她们所生的15例婴儿,婴儿HCV感染率为86.7%,其中临床型1例(7.7%),亚临床型HC3例(23.1%),HCV隐性感染9例(69.2%)。抗-HCV和HCVRNA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至3岁时分别为7.7%和15.4%。结论感染HCV母亲所生婴儿,HCV感染率高,但转归较好。观察引产胎儿肝脏和血液发现,孕妇抗-HCV和HCVRNA阳性所引产的胎儿血清和/或肝脏中抗-HCV和HCVRNA阳性,HCV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于子宫内。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性传播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经性传播的可能性和HC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EIA-Ⅱ检测抗-HCV阳性者及其配偶、性病门诊就医者、暗娼及嫖客及嫖客、HIV『/ADIS患者的血清抗-HCV,并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述血标本的HCV RNA。另设抗-HCV及HCV RNA阴性的健康者及其配偶(20对)作为对照。结果 (1)84例HCV感染者及丙肝患者中HCF RNA阳  相似文献   

20.
血清抗—HCV与HCV RNA检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逆转录一大一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PCR)及ELISA(Abbott)对一组经第二代抗-HCV ELISA(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华)试剂筛选的抗-HCV阳性血清及抗-HCV阴性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清,进行了HCVRNA与抗-HCV检测。对两者检测结果表明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Abbott与科华ELISA试剂两者抗-HCV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及总符合率为77.7%及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