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阶段ICU患者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家属的需求状况.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5名患者家属,分别在患者入ICU 24 h内和72 h后采用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进行调查.结果ICU患者家属72 h后在接近患者需求、信息需求、情感及物质支持需求、舒适需求方面得分低于24 h内的评分,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在保证患者安全方面的需求有升高趋势,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患者入院初期,其家属处于极度应激状态,对各项需求都较高.72 h后,随着应激水平的下降,其需求也相应有所降低,但保证患者安全的需求没有下降.提示医护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初期,高度重视、满足家属的各种需求,以帮助其渡过急性应激期;同时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时刻注意满足家属对患者安全和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 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剐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h、6h、24hSpO2,术前、术后1h、24h血气分析。结果 术后1h患者Sp02和PaO2即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h、24hSpO2、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pH值术后1h、24h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 TACE可引起术后患者血氧下降,使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对于TACE术后患者应常规进行血氧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氧改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术前SDD干预。检测两组患者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h、24h共4个时相点循环血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指标。结果SDD组患者循环血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P〈0.01),而SDD组在CPB结束及CPB结束24h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补体C3水平在CPB结束24h SD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家属心理应激及焦虑、抑郁情绪。方法 将76例老年临终患者及其家属(76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和38名家属。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家属应激量表(R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RSS总分及心理痛苦和生活被扰乱2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在降低老年临终患者家属应激水平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修补方式对切口疝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手术的切口疝患者7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Onlay组、SubLay组和IPOM组),分别于围手术期不同时间(术前、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术后7d)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术前、术后7d行肺功能测试。结果IPOM组术后7d肺功能较Onlay组、SubLay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24h各组PaO2较术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IPOM、SubLay组Pa02下降较Onlay更明显(P〈0.05),但术后7d,与Onlay组相比,IPOM、SubLay组PaO2较前者明显改善(P〈0.05)。结论善愈不同修补方式对切口疝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显著,IPOM可显著改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细胞黏附分子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干预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猪模型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18头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M组)实施失血性休克+内毒素注射“二次打击”,而治疗组(HF组)在二次打击后接受HVHF干预。检测两组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1b、L-选择素(selectin)的表达和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e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浓度。结果HVHF治疗开始后,HF组CD11b表达出现下降,在各个时间点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L-selectin的表达在治疗后24、48h处表达高于M组的表达(P〈0.05)。治疗开始后sE-selectin浓度就出现明显下降,治疗后24h与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到治疗后48h(P〈0.05)和72h(P〈0.01)已经高于M组水平;治疗后24h,HF组中sICAM-1水平低于M组(P〈0.05),此后维持于较高水平,至治疗后72h高于M组(P〈0.01)。结论HVHF可以间接、双向调节MODS发生过程中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以及PMN、内皮细胞的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7.
PICU患儿家属焦虑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家属在患儿住院期间焦虑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72名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属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PICU患儿家属常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P〈0.01)。父亲积极应对评分高于母亲(P〈0.05);患儿家属的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正相关(P〈0.01)。结论PICU患儿家属存在焦虑情绪.面对应激事件时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且积极应对方式可缓解其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布带圈操(1套8节)进行循序渐进训练,即患者借助布带圈于术后6h、18h、24h、48h、72h进行呼吸、胸腹、四肢的运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腹内压、腹胀、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每日进食量、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率、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可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康复进程,且安全、省力、趣味、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脑氧耗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53例,观察组(镇静组)28例,对照组25例。研究两组患者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0 h、24 h、48 h、72 h脑氧耗指标,计算颈内动脉与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脑氧摄取率(CERO2),追踪分析近期预后、远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在入ICU后24 h、48 h、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 h、48 h、72 h的AVDO2,CERO2,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近期预后即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远期预后即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镇静治疗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脑氧消耗,效果确切,但对近、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胃内营养支持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作用。方法 将118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在伤后36-72h内置胃管行要素饮食胃肠内营养;对照组置胃管时间在72h后。结果 观察组胃液潜血试验阳性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置胃管肠内营养可减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