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严重的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特点为血浆胆固醇大幅增高、特征性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同时具有阳性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突变是引起FH最主要的原因。本研究对一临床诊断为纯合子FH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从分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组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筛查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强调了分子诊断的重要性,指出检测到LDLR、APOB、PCSK9和LDLRAP1基因致病性变异是诊断FH的金标准。然而,基因检测中还会出现其它致病基因,并且许多FH患者具有多基因易感性。如何正确解读FH患者基因检测结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综述FH分子遗传学研究新进展,讨论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 ,FH)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国外报道杂合子患病率为 1/5 0 0 ,纯合子患病率为 1/10 0万[1] ,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FH患病率的报道。本文就FH的临床诊断标准、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 ,ApoE)基因多态性在FH患者中的分布及其对血脂水平和调脂药的影响一些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FH的临床诊断标准FH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2 ] :纯合子FH ,血中总胆固醇(TC)浓度超过 9 1mmol/L ( 35 0mg/dl) ,若同时包括以…  相似文献   

4.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影响胆固醇代谢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报道了1例FH致严重冠心病(CHD)的18岁少女,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该患者及其母亲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9外显子上游第1187-10位碱基G突变为A,该位点突变在中国人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 FH)患者中为首次报道。随访3年联合调脂治疗后患者低密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代谢病,发病率约为杂合FH为1/(137~350),纯合FH为1/(16万~30万),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该人群至关重要,但全球超过190个国家的FH检出率甚至不足1%。现在临床上常用的FH诊断标准主要依赖胆固醇水平检查和患者的健康调查信息,在不进行基因检查的情况下确诊率十分有限,所以基因检测被认为是FH诊断的金标准,阳性结果可以直接确诊。国际上常用的FH基因筛查策略包括无差别普查(Uni S)、瀑布式筛查(Cas S)、反瀑布式筛查(RCS)、目标人群筛查(Tar S)以及电子病例库筛选(e HRI)。我国目前尚没有任何国家层面的FH流行病学调查,也没有官方的适应国情和人群的筛查方案和诊断或治疗指南出台,使得我国在这方面严重落后于国际水平。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得出合适的基因检测方法和筛查方案来切实提高我国FH的检出率,再结合临床确保检出患者得到适合的治疗,最大程度的使众多FH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FH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临床治疗和基因治疗,近年来新药的研发和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为FH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手段,本文将对FH的临床和基因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三个家系的基因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3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家系的基因突变位点,评价双脱氧链终止基因测序法诊断FH的价值。方法 应用双脱氧链终止基因测序法对各样本DNA进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测序。结果 临床诊断3个家系43例中纯合子FH5例,杂合子FH者10例,正常28例;对照组30例,LDLR基因测序发现三个突变位点:Exon10TGG1448TAG(Trp-Stop),Exonll ATG1592AAG(Met-Lys),Exon4GAG683GCG(Glu-Ala);后两者为首次发现,临床判断和基因测序结果69例一致。符合率为94.5%。对于4例不一致的结果,分析认为基因测序结果更合理。结论 双脱氧链终止基因测序法对LDLR基因进行突变的检测是确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最常见的血脂代谢异常单基因遗传病,FH患者因从胎儿期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开始升高,故易发生早发冠心病。诊断主要依赖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黄色瘤、早发冠心病、基因检测等。FH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对预后尤为重要,我国FH诊断严重不足,且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低下。  相似文献   

9.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其主要表现为血清LDL-C水平的异常升高以及由此引起的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的4个最主要致病基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9,PCSK-9)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adapter protein 1,LDLRAP1)基因[1]。FH虽然在临床中并不常见,但其临床危害巨大。因此,早期诊断FH至关重要。我们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评估基因检测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早发心肌梗死患者, 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进行FH相关基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载脂蛋白B(APOB)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衔接因子蛋白1(LDLRAP1)的基因检测。临床诊断分别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诊断FH患者。结果 225例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 男性188例(83.6%), 首次心肌梗死的年龄为(46.6±7.2)岁。共有10例(4.4%)患者携带FH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较单独采用Simon Broome标准、DLCN标准和FH中国专家共识3种临床标准, 基因检测使FH的诊断率分别提高了53.3%, 33.3%和42.1%。结论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FH的诊断, 对早发心肌梗死患者及早启动FH的规范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国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基金会(FH Foundation)召集心脏病学、脂质学、基因流行病学、内分泌学、分子病理学、护理学、遗传咨询、基因检测及患者代表等组成国际专家组,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总结与评价达成共识,并于2018年8月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  相似文献   

1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早在1974年Brown和Goldstein[1]博士就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突变和FH的发生相关.1986年,他又通过对纯合子FH患者的研究对LDLR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做出了进一步阐述[2].此后,科学家们又发现载脂蛋白B基因、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PCSK9)和常染色体隐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ARH)突变都能导致FH.其主要表现是皮肤黄色素瘤,较高且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早发冠心病.纯合子突变患者(hmzFH)血LDL-C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在儿童期就可发生.另外,FH可引起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的严重狭窄和功能异常,以及主动脉钙化的提前发生.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加重了外科手术的难度,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人类最常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疾病,常见的致病基因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载脂蛋白B(ApoB)基因,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和LDL受体衔接蛋白1(LDLRAP1)基因,其中LDLR基因突变直接导致LDLR功能受损或缺失,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1])。FH分为杂合子(heterozygous FH, HeFH)和纯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致病基因及其突变,进行系谱调查,分析长期疗效。方法:根据荷兰临床脂质网络(Dutch Lipid Clinic Network,DLCN)指南诊断标准,确立1例临床型FH患者,收集患者及其家系的临床相关数据及DNA,对95个疑似基因进行外显子区突变检测,并对患者家系进行系谱分析。治疗上在强化调脂治疗(阿托伐他汀40 mg每日睡前口服,联用依折麦布10 mg 1次/d)的基础上,经左前臂动静脉内瘘路径,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行血脂吸附治疗,每2~3个月1次,总计7年28次。观察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16.0 mmol/L,同时合并有黄色瘤、主动脉瓣狭窄特征,其亲属无黄色瘤。患者存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etein receptor,LDLR)基因杂合突变(c.1129TG)及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杂合突变(c.833TG),可确诊为复合杂合型FH。检查患者4代18人,根据血脂水平、临床表现及基因筛查确诊2例杂合型FH,系谱分析该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规律。患者治疗前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2.18±0.84) mmol/L和(9.58±0.89) mmol/L,血液净化治疗后平均水平TC(4.93±0.45) mmol/L和LDL-C (3.71±0.49) mmol/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同时患者黄色瘤着色减退。结论:杂合型FH是一种以高胆固醇血症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可伴有黄色瘤及多种早发性心血管疾病。此FH家系中LDLR是主要致病基因。血液净化技术可明显降低FH患者的TC及LDL-C水平,提高患者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的脂蛋白代谢紊乱性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皮肤和(或)肌腱黄色瘤、脂性角膜弓、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pCHD)[2,3].临床上将FH分为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和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6.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类显性遗传病,主要特点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及早发致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对于儿童和青少年FH群体的筛查和诊治率仍存在不足。新型疗法如PCSK9抑制剂、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等为儿童和青少年FH患者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将对儿童和青少年FH患者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极度升高、皮肤肌腱等多部位出现黄色瘤、早发冠心病和全身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1-2]。三个主要致病基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疾病,由于高冠心病风险而被广泛关注。然而,现有的降脂治疗很难使FH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指南推荐的目标值。微小核糖核酸(mi RNA)是长度为18~22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核糖核酸,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与靶基因3’端非翻译区结合,抑制靶信使RNA转录、降解及抑制蛋白翻译。随着研究进展,发现mi RNA的表达异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FH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并非少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许多患者常因早发冠心病而得以诊断[1],既往因对此病的关注程度不够,全球范围内均存在对FH发病情况的严重低估,中国之状况则更为沮丧[2]。事实上,FH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显著升高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广泛的皮肤、肌腱黄色瘤及早发冠心病[1-4]。杂合型FH(HeFH)患者的LDL-C水平约为正常人的2~3倍,而  相似文献   

2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升高,最近不少国外学者报告FH患者特别是纯合子FH患者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