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现代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特定穴的应用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近年来临床文献,用Microsoft Execl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及排序等功能对选用的特定穴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的文献共128篇,单纯推拿治疗小儿厌食临床文献多于推拿加其他方法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文献;在小儿厌食的辨证分型中,排列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及肝旺脾虚;共涉及小儿特定穴45个,其中捏脊与脾经应用频率最高;单纯推拿使用特定穴与推拿加其他方法使用特定穴基本一致。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厌食基本方可归纳为捏脊、脾经、足三里、内八卦、四横纹、中脘、摩腹、胃经及脾胃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补虚泻实,调整阴阳,采用一指禅推法、揉法、抹法、按法、扫散法、拿法、摩法在头面、颈肩及腹部操作。治疗组采用推拿六部法治疗,分为开关通经法、安抚脏腑法、导阳入阴法、补肾填精法、振腹调气法及护脑安神法,六步手法补泻结合,调和阴阳气血,恢复人体自身的平衡。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9%,对照组为87.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推拿六步法"治疗失眠其手法全面和完善,且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证少林一指禅绝技与一指禅推法的起源与传承,及对两者特点、练功方法、练功基础的比较,得出少林一指禅绝技的练功方法在一指禅推法中被采用,少林一指禅功夫的动作要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被运用。并进一步用佛教"万物归一"将推拿中各种手法用一指禅推法来作为代表,所以有"手法宗一指禅"的说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一指禅推法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便秘属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者35例.结果 采用一指禅推法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采用一指禅推法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求针刺推拿并用提高对胸胁屏伤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胁屏伤患者进行针剌推拿治疗。针刺治疗需辨证选穴,同时要注意补泻原则。推拿治疗先用滚法放松疼痛部位的肌肉和软组织。然后以一指禅推,指揉法,擦法施于患侧胸胁部,背部膀胱经,配合拍法,击法,按压法或背法等复位手法。结果:痊愈34例,好转4例,无效1例。结论:针刺推拿并用对治疗胸胁屏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托吡卡胺联合家庭护理对小儿假性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10例(240只眼睛)假性近视患儿,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护理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9/105)(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100/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38%(76/105)(P<0.01)。结论:复方托吡卡胺联合家庭护理治疗小儿假性近视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视力水平,减少出现真性近视的可能,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发热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小儿食积发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小儿推拿方法,观察两组患儿食积发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有效率为78.0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一式三法”推拿治疗小儿食积发热效果显著,容易使患者接受,能进一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好发于瘦高体型青壮年,男女之比约为1.2~1.5∶1。以典型的第3腰椎横突尖端压痛。腰部长时间维持某一姿势后疼痛,略加活动后症状减轻,而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引起大腿前外侧疼痛,髋关节外展运动受限。笔者近几年采用以指振法为主配合一指禅推、按揉、扌衮、擦法推拿治疗此病,获满意疗效,总结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在腰背至大腿前外侧,先以一指禅推施于沿膀胱经循行路线部位上约5分钟,配合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穴按揉,再沿…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验证手穴推拿加脐穴艾灸、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方法 将本院迁廷性、慢性腹泻患儿共计193人,采用随机单盲法分组,观察组115例,对照组78例;观察组应用手穴推拿加脐穴(神阙)艾灸、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味爱),蒙脱石散(必奇)治疗.结果 治疗一个周期3天,治愈率:观察组75.04%,对照组43.65%;总有效率:观察组97.39%,对照组83.33%,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应用手穴推拿加脐穴(神阙)艾灸、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融多种中医外治法于一体,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疗效满意,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温肾益脾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脾气亏虚型遗尿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脾气亏虚型遗尿症患儿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口服,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温肾益脾法配合推拿治疗,15 d为1个疗程,测定治疗后两组患儿血管升压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水平,记录临床症状,对比临床疗效、睡眠觉醒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浆ADH3降低,血浆ADH1升高,尿床、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自汗等中医证候积分降低,遗尿次数、残余尿量降低,膀胱容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睡眠觉醒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0.27%,研究组有效率为91.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肾益脾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脾气亏虚型遗尿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夜间ADH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假性近视患者70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实验组给予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眼周局部普通推拿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仅为8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结合热敏灸疗法可有效减轻假性近视患者的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艾灸、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贵州航天医院收治的遗尿患儿8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评分、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小儿推拿联合艾灸、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少疾病复发,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与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本院儿科治疗并已确诊为痉挛型脑瘫的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西医康复治疗(主要为Bobath法),观察组给予循经针灸与推拿手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肌张力情况、痉挛指数、粗大运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分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肌张力0、1级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粗大运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痉挛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粗大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64,P=0.02)。结论: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可用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提高运动发育能力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经穴推拿法、特定穴小儿推拿疗法综述了推拿疗法在小儿脑瘫临床康复中的应用概况。目前推拿结合其他康复方法的疗法应用广泛,如推拿结合康复训练、推拿结合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等,临床采用包含推拿在内的多种康复方法结合运用的综合疗法效果好。认为如何客观评价推拿疗法对小儿脑瘫的确切康复作用、进一步优化小儿脑瘫的推拿康复方案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瘫32例,采用捏脊,健脾益气,循经点穴,促肌力恢复,活动关节,足底,节段性等多种按摩疗法对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每次实施20-30分钟,1-2次/日,30日为1疗程,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经30天治疗后,小儿脑瘫患儿的CSS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全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P均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脑瘫患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具有简单,便捷,费用低的优势,值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85年至1989年自拟小儿推拿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作对照,疗效甚为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5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6月5例,6个月~1岁12例,1岁~3岁22例,3~6岁11例,全部患儿均有发热,伴轻微咳嗽、流涕、无汗或少汗,全部病例呼吸音均粗糙,咽部充血,白总分均不同程度升高,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并进行疗效观察。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小儿推拿治疗,主穴:推清天河水3分钟,探内劳宫穴1分钟,揉总筋穴3分钟,推退下六腑穴7分钟;配穴:推补肾水穴5分钟,推清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明代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操作法及选穴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明代小儿推拿的8本代表性著作进行全文阅读,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以及SATI以及UCINET、NetDraw等数据挖掘方法,计算脑瘫相关操作法的支持度、中心度,对脑瘫相关的操作法及选穴进行可视化中心度分析。结果 8本具有代表性著作中,共有27个小儿脑瘫相关推拿处方,所采用的操作法共有33个,总频次为146,推三关、补脾经、运八卦、分阴阳等使用的频率依次为66.67%、55.56%、51.85%、51.85%。其所选穴位多为小儿特定穴。结论 明代小儿推拿在脑瘫的推拿治疗中,根据不同的中医症候表现选用不同的操作法,高频操作法为推三关、补脾经、运八卦、分阴阳等,选穴特性以小儿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增视明目方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假性近视儿童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一般生活干预及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滴眼,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增视明目方口服,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E视力表、检影验光等检测两组患儿裸眼视力、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检测两组患儿眼轴长度、眼压,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裸眼视力为(0.8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1±0.30)(t=10.135,P<0.001),干预组治疗后屈光度(睫状肌麻痹后)为(–0.24±0.1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7±0.09)D(t=10.526,P<0.001),干预组治疗后眼轴长度为(23.02±0.12)m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4±0.45)mm(t=7.236,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6.00%(χ2=18.422,P<0.05)。结论 增视明目方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对假性近视眼儿童的裸眼视力等有所改善,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小儿脑瘫痉挛性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中医推拿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13.50)vs(23.52±12.41),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能力,提高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为该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考证相关文献,更全面认识小儿推拿特定穴“六腑”,正确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整理研究小儿推拿经典古籍和现代文献,对六腑的定位、操作、功效、配伍及现代临床应用、机制研究进行详细解析,从多个方面深入了解该穴。[结果]归纳古籍发现六腑的定位和操作存在争议,普遍认为穴性为寒凉,有退热、通腑之效,常与三关配伍合用于寒热、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家认为该穴有通腑、泻热、解毒的作用,临床可用于小儿多系统病变的治疗,尤以肺、脾胃系疾病多见,效果显著,但目前对于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退热机制可能与神经反馈调节、免疫调节等相关,通腑、解毒机制尚未有前人研究。[结论]小儿推拿六腑穴退热、通腑功效卓著,古今广泛用于临床多种小儿疾病的治疗,备受医家推崇。全面了解该穴,正确指导辨证施术,才能发挥其最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