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犬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杓肌肌纤维型及其运动终板分布情况。方法:取犬喉双侧甲杓肌,经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及其与乙酰胆碱酯酶联合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对肌纤维直径进行分析。结果:甲杓肌的横断面上可清晰分出红肌,白肌及中间肌3种类型肌纤维,它们的构成比分别为53.3%,17.8%,28.9%。运动终板沿肌纤维走行呈弥漫性分布,中间肌纤维含有多个运动终板。结论:甲杓肌肌纤维型构成比及其运动终板分布特点与其特定的发音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家兔不同形态骨骼肌的运动终板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家兔不同形态骨骼肌的肌内运动终板分布.方法肌构筑法和乙酰胆碱酯酶整肌染色法.结果家兔胸大肌为阔肌,其表面可见一些与肌纤维长轴垂直排列的运动终板短带,弥散分布.跖肌为羽肌,整肌染色可见肌的两缘各有一条位于肌束中部呈连续排列的运动终板带;矢状和冠状切面上,可见长环形或"Y"形的终板带,横断面上,终板带呈"S"型;趾长伸肌外观梭形,是短肌束构成的长肌,除冠状切面上为满布黑色的运动终板颗粒外,其余各面均为一条位于肌束中部的连续线状终板带.结论家兔不同形态肌的运动终板分布与肌纤维空间排列有关;由等长肌纤维构成的长肌或羽肌,运动终板分布呈长带状,不同长度的肌纤维构成的阔肌可有多条运动终板短带.  相似文献   

3.
在组织学的教学过程中 ,运动终板是必须观察的教学内容。传统方法制作的运动终板有结构不完整、易褪色、易断裂等不良现象。因此 ,笔者对运动终板制作的某些关键步骤加以改进 ,并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取材 :用乙醚将猫麻醉 ,从股静脉注射 10 %生理盐水福尔马林温固定液。稍后取猫的肋间肌 (除去肋间肌内外结缔组织及脂肪 ) ,剪成火柴杆状大小。方法 :将取好的组织放入生理盐水配成的 10 %柠檬酸水溶液 10~ 30min ,然后转入 1%氯化金水溶液中 6 0min或更长 ,直到呈棕褐色为止 (此过程在暗处进行 )。再转入 10 %甲酸还原液 2 4…  相似文献   

4.
家兔股二头肌的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家兔股二头肌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特征。方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家兔股二头肌为扁肌。肌纤维长短、排列不一。长、短两头各有一条神经主干,各神经干在肌内发出数目不等的初级支,初级支再分出数目不等的次级支。短头内的神经分支主为树枝样分布,长头内的神经支主为扇形分布。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可见肌表面或内部,是一些长短不一,呈“虎皮样”外观的运动终板短带。结论家兔股二头肌的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的分布与肌纤维排列有关,其分布特征与扁肌相符。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SDH和AChE结合染色方法,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红、白、中三种肌纤维运动终板的形态。并采用银染压片方法显示三种肌纤维运动终板内轴突终末分枝。发现不同型骨骼肌纤维运动终板的形态及其内轴突终末分枝状态不同,并结合各型肌纤维的运动终板特征进行了讨论和生理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运动终板是分布于骨骼肌上的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终板时 ,乙酰胆碱释放引发肌纤维收缩[1] 。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因功能不同 ,运动终板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 ,本文对健康雄性猫、兔和大鼠的不同部位的肌肉内的运动终板进行了比较观察。1 材料与方法分别取猫、兔和大鼠的肋间肌、腓肠肌、蚓状肌、膈肌、尾肌和舌肌切成小块 ,固定于 2 5 %蚁酸溶液4 0ml至组织透明 ,将组织吸干入 1%氯化金水溶液1h吸干 ,于暗处还原于 2 5 %蚁酸溶液 2 4h ,自来水冲洗除净蚁酸 ,蒸馏水洗 5~ 6次 ,转入纯甘油浸 2 4h(透明 )压片 ,甘油明…  相似文献   

7.
采用胆碱酯酶组化技术、镀银染色和HE方法复合染色,显示运动终板和连接的神经末梢、以及肌纤维。用61只家兔,122个标本,包括正常面肌和神经植入术后的标本。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复合染色显示运动终板和神经末梢以及肌纤维的组织结构,效果良好。同时对有关方法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8.
用SDH与AchE结合染色法,观察经过不同负荷训练的小白鼠腓肠肌内侧头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变化。结果:间歇跑训练使红肌纤维数增加16.3%,中间肌纤维数减少10.1%,白肌纤维数减少6.1%,白肌纤维和中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加显著,中间肌纤维上运动终板的平均直径增加显著;连续跑训练使中间肌纤维数增加11.8%,红肌纤维数增加5.8%,白肌纤维数减少17.7%,中间肌纤维平均直径增加显著,红肌纤维上运动终板的平均直径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甲状腺素对大鼠膈肌肌纤维及其运动终板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状腺素可引起3种肌纤维运动终板不同程度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含量减少,终板面积缩小;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SDH)含量减少,肌纤维直径缩小.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阳  苏俊波  骆文龙 《重庆医学》2004,33(8):1231-1233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后,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其运动终板及肌纤维修复的作用.方法 21只新西兰家兔,离断双侧面神经颊支,用硅胶管桥接,形成硅胶再生室,左侧注入重组人类HGF为实验侧,右侧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侧.手术后6、12周分批取面神经颊支所支配的肌组织,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HE染色以显示运动终板及肌纤维.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形态定量分析.结果术后6周实验侧终板形态比对照侧规则,着色更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肌纤维横截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实验侧终板形态接近正常,对照侧终板结构不成熟,染色深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侧肌纤维比对照侧粗,其横截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当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HGF可促进运动终板和肌纤维的修复,其中肌纤维的修复较慢.  相似文献   

11.
三种固定液对神经纤维冰冻切片固定效果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10%甲醛、丙酮和Bouin三种固定液对神经纤维的固定效果,为临床做出更好的神经纤维的快速冰冻切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健康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冰冻切片后分别用三种固定液固定,然后做HE染色,观察各自的组织结构及染色情况.结果:10%甲醛固定的神经纤维组织结构较清楚但是组织发生收缩;丙酮固定的神经纤维染色效果较好,组织没有发生收缩;Bouin固定液固定的神经纤维结构和染色都比较好但是组织收缩最明显.结论:三种固定液都可用于固定神经纤维,但丙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兔指浅屈肌肌构筑、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关系.方法 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结果 家兔指浅屈肌外观长肌,实为双羽肌.FL/CSA与CSA/MW的比值分别是1.80和0.70.肌内神经分为4条初级神经支,主要分支分布于肌的近端和中部;肌内可见神经吻合.运动终板带呈倒“V”型.结论 家兔指浅屈肌构筑设计属于速度与力量共存型,其肌纤维排列决定了肌内神经分支和运动终板分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免疫荧光技术中不同固定剂对SGC7901细胞中RhoA蛋白定位的影响,找出最适合观察RhoA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在使用不同固定剂(2%多聚甲醛,4%甲醛,甲醇,丙酮,10%三氯醋酸)及0.3%TritonX-100穿孔的条件下,RhoA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的定位。结果:用2%多聚甲醛固定,不用0.3%TritonX-100时,染色显示胞质内可见少量RhoA蛋白散在分布,核内则有RhoA蛋白浓聚;用0.3%TritonX-100后,质内只能见极少量阳性染色,核内蛋白染色变得清晰。甲醛固定后染色显示RhoA蛋白主要在核内分布,使用TritonX-100后染色更为清楚。甲醇和丙酮固定后染色显示RhoA蛋白主要在胞质内分布,核内基本未见阳性分布,加TritonX-100后核内染色增强,胞质染色减弱。另外,使用10%三氯醋酸固定未加TritonX-100时染色较淡,胞质胞核都可见,加TritonX-100后核内可见蛋白浓聚,胞质染色减少。结论:用免疫荧光法观察RhoA定位时,固定剂的不同以及是否加TritonX-100对观察RhoA蛋白细胞内定位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危患者356例,常规胃镜检查后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分别观察并记录染色前后可疑病变的形态及色泽变化并进行活检。结果①染色检查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检出率均高于常规检查,正常及炎症检出率低于常规检查(P 〈0.05)。②常规检查检出的隆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4.9%,检出正确的平坦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55.6%,检出凹陷型病灶占染色检查检出的63.0%;合计检出正确病灶率占染色检查检出的48.7%。结论内镜下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化学去细胞尿道修复尿道缺损的效果.方法 取SD大鼠尿道20根,每段长1cm,采用化学去细胞法处理大鼠尿道的细胞成分,保留细胞外基质,制备去细胞尿道.将10只Wistar大鼠尿道制成1cm整段缺损模型,用SD大鼠去细胞同种异体尿道移植修复大鼠尿道的整段缺损.术后3周进行大鼠尿动力学检测及VG染色.另取10只Wistar大鼠异体移植及10只Wistar大鼠自体移植作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术后尿道压力、膀胱最大容积和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G染色结果显示,去细胞处理组吻合口断端被染成红色,肌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再生肌纤维长入远端尿道.异体移植对照组肌纤维形态均一,肌纤维排列整齐分布均一未见肌纤维长入远端尿道.结论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尿道,可修复大鼠尿道损伤.  相似文献   

16.
取新鲜人喉标本,对环杓后肌进行纵切片,应用银浸法研究其运动神经终末的形态特点。发现环杓后肌与四肢肌不同,除肌纤维纤细、排列比较松散外,运动终板数量较多,形态多姿,排成波纹状终板带。本研究为临床喉科研究环杓后肌的电位活动和病理提供有力的形态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病毒组织标本的流行病现场保存方法。方法 :用 2 5 %蔗糖磷酸缓冲液、10 0 %甲醇、70 %乙醇、10 0 %丙酮及 4 %PFA 5种固定剂在室温下固定 76 118株接种的乳鼠内脏。检测其组织结构和总RNA完整性及RT PCR特异性扩增产物。结果 :经 2 5 %蔗糖磷酸缓冲液和 4 %PFA固定 2 4h的石蜡切片 ,组织结构完整清晰 ,其他3种固定剂固定后组织有不同程度收缩 ,其中甲醇固定的收缩程度最小。立即冰冻、2 5 %蔗糖磷酸缓冲液固定保存4 8h、10 0 %甲醇固定 2 4h ,总RNA完整性无损伤 ;70 %乙醇、10 0 %丙酮固定 12h及 4 %PFA固定 4h ,RNA的完整性就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 2 5 %蔗糖磷酸缓冲液、甲醇、丙酮固定保存 4 8h ,70 %乙醇固定保存 2 4h以及 4 %PFA固定保存 12h的标本中都能用巢式RT PCR扩增出病毒RNA的特异性产物 ;与 2 5 %蔗糖磷酸缓冲液、甲醇相比 ,丙酮固定 4 8h扩增带很弱。结论 :固定剂和固定持续时间的不同对病毒感染组织标本产生不同的影响。 2 5 %蔗糖磷酸缓冲液和甲醇能同时保存好组织结构和核酸的完整 ,在临床或流行病现场采样时 ,应根据研究目的结合其它方法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的分析方法,测定细菌代谢产物中的小分子有机酸。方法采用毛细管:Beckman coulter未涂层50μm×60cm(有效长度50cm);缓冲溶液:pH10.5的10mmol/L(含0.5mmol/LCTAB)的硼砂溶液;检测波长214nm,分离电压-20kV,进样压力为1.0psi,进样时间为10s。结果4min内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得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甲酸3.8~30.7mg/L(r=0.9971);乙酸3.3~52.5mg/L(r=0.9961);丙酸3.1~49.5mg/L(r=0.9993);丁酸3~48mg/L(r=0.9925);乳酸7.5~60.5mg/L(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甲酸99.29%(RSD=0.67%);乙酸98.90%(RSD=1.36%);丙酸99.65%(RSD=0.65%);丁酸99.35%(RSD=0.42%);乳酸98.06%(RSD=1.44%)。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细菌发酵液中代谢产物有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制取甲酸浓度≥90%和乙酸浓度>99%的成品为目的,用乙酸乙酯作恒沸剂可减少脱水塔的理论板数;在26.66kPa操作压力下,用间歇精馏方法制得甲酸、乙酸成品。单程收率:甲酸65%;乙酸80%。通过模拟计算,估算出两个过程的理论塔板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