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预防手足口病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20所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折页等干预实验,对照组不采特殊干预方式,仅为学校正常的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1个月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家长均进行手足口病知识、卫生行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51.77%、77.75%、52.81%和92.48%,对照组上述4项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9.90%、62.34%、36.66%和80.55%,经比较,两组人群间该4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1、24.36、22.35和23.17,P0.01);干预后人群对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3项知晓率分别从70.89%、66.74%和64.03%提高到79.00%、76.09%和77.75%(χ2分别为7.99、9.86和21.28,P0.01);干预组家长认为儿童不吃生冷食物的卫生行为形成率干预后提高到81.50%,与对照组相比(69.8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15.78,P0.01)。结论在幼儿园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纠正幼儿卫生行为形成率的改变有较大改善。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作为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评估干预防控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部或门诊就诊≤6岁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随机抽取居住地在本院附近的患儿及其家长为目标防控干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手足口病影响因素,比较干预前后患儿及其家长对手足口病的知信行改变情况。结果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该院就诊和体检的学龄前儿童共43778例,其中手足口病患儿405例,发病率为0.93%;2014年该院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和2016年发病率逐渐降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接触史、散居儿童、近1 w到过公众聚集场所是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儿童洗手、家长行为、餐具消毒是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发生的保护因素。防控干预6个月后,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89.06%)、对待手足口病的态度正确率(93.23%)、行为正确率(91.15%)均较防控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院近年来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效果日益明显,但发病率仍相对较高,需进一步加强以健康教育为主体的防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甘肃省白银市幼儿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白银区、会宁县的城区公立幼儿园、城区私立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共6所,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783名幼儿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8.75%,白银区高于会宁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儿童家长文化程度(高中/中专:OR=3.073,95%CI:1.760~5.366;大专及以上:OR=10.353,95%CI:5.737~18.684)、儿童是否患病(OR=0.357,95%CI:0.157~0.812)对知晓率影响较大。结论白银市幼儿园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应针对幼儿家长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来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诊治的80例患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将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式,试验组采用强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疾病预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情况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对医护人员健康教育的满意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增加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对防治知识、护理技能的掌握,提高保健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防控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将20所托幼机构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干预组幼儿家长开展手足口病健康知识讲座等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后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知识知晓率、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高发季节、传播途径、隔离时间、预防措施等知晓率分别从46.15%、64.03%、50.94%、87.53%提高至51.77%、77.75%、52.81%、91.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各项知识知晓率均有提高,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等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家长认为孩子不吃生冷食物行为形成率(81.50%)与对照组(6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手足口病罹患率从2012年的7.64%下降至2013年的2.43%;聚集性疫情数从6起降至1起。结论在托幼机构中开展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有一定效果,建议将其纳入托幼机构对家长的常规教育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慈溪市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对慈溪市72例手足口病病例与120例对照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看护方式、流动户籍、洗手习惯差、家长手足口病知识缺乏、近一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和去过医院就诊等6个因素是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089、2.663、6.099、7.090、7.699和4.848。结论慈溪市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社区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社区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区和城郊结合部各2个社区免疫接种点为研究点,对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2个月后,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得分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特征的影响;市区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城郊;干预后实验组儿童家长免疫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家长干预后免疫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尤以城郊结合部社区干预效果为甚。结论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免疫预防知识的干预有利于提高儿童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访视对于改善社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社区选取100名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式,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的基础上,进行6个月的家庭访视,比较两组对象的干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  相似文献   

9.
了解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幼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水平与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湖州市本级6所幼儿园85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幼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总体认知均分为(8.15±3.43)分、合格率为5.17%;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4.08%,20.80%,3.41%和30.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幼儿园类型(B=-1.07)、性别(B=0.70)、年龄(B=-0.41)、文化程度(B=1.60)、职业(B=-1.37)是影响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幼儿家长期望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来源前3位依次是手机短信(45.24%)、幼儿园讲座(43.24%)和宣传单/栏(40.19%).结论 湖州市吴兴区、南浔区幼托儿童家长手足口病总体认知水平较低.应依托幼托机构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结合主要影响因素和需求开展适宜的健康传播与干预,提高幼儿家长手足口病认知水平与健康相关行为,预防幼儿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虹桥约健康"微信平台开展专项健康教育对于提升在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中对接种二类疫苗(nNIP)认知、态度与实际接种率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册管理的0~36个月龄常住儿童(≥6个月)中经招募,按1:1:1年龄分层设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共收集270例,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5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管理上加上通过"虹桥约健康"微信平台的定期微信传播与更新讯息的健康教育方式强化教育,并建档进行个性化、优化跟踪管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后用自拟的流调表及评分方法评估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间儿童与家庭一般情况可比,家长对二类疫苗(nNIP)的认知、态度和意愿接种率等具有可比性(P>0.05)。经3个月、6个月强化干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家长在二类疫苗(nNIP)的认知、态度、实际接种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均有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1)。结论采用"虹桥约健康"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干预可提高家长对二类疫苗(nNIP)的认知、实际接种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但个性化、优化后的强化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生活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杭州市中医院自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90例6个月至6周岁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视力异常变化及儿童的日常生活情况给予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890例学龄前儿童中,视力发育异常235例,占26.40%,经单因素分析可见,看电视时间、看电视距离、眼睛与屏幕水平与否、看电脑及手机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夜间睡觉习惯、饮食习惯、家庭采光情况、睡眠时间、家长保护孩子视力行为均作为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相关因素(χ2=5.45~19.23,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光线强、经常吃鱼与鲜牛奶、家长注意保护孩子视力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的重要保护因素(分别为OR=3.012,95%CI:1.115~7.723;OR=0.710,95%CI:0.441~0.991;OR=1.523,95%CI:1.039~2.187;均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可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保护儿童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安徽省3~6岁儿童行为问题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儿童行为问题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9 541名,3~6岁幼儿园在园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对3~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结果  3~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学习问题和心身问题是3~6岁儿童较突出的行为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男童、3~<6岁、独生子女、近半年常与父母一方居住和睡眠不足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半年主要代养人为父母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安徽省3~6岁儿童行为问题较为多见。行为问题干预应从儿童早期进行,应重点关注男童、独生子女、隔代教养和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儿童服药困难问题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儿童服药依从性具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8年1—4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的600例年龄介于6个月~12周岁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为服药困难组和非服药困难组,针对个人和家庭因素及不同干预措施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 共回收558例有效问卷,儿童总体服药困难377例(67.6%),6月~<1岁,1~<3岁,3~<6岁,6~<12岁儿童服药困难发生率分别为83.8%,68.0%,67.2%和53.8%。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儿童年龄、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干预措施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服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儿童年龄、父母职业,采取干预措施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儿童服药困难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显示儿童服药困难的发生与儿童年龄、父母职业及干预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评价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卫校学生近期膳食行为的影响,为预防慢性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以包头市卫校2015级和2016级高级护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宣传画、讲座、微信、雨课堂和对照5组,分别对前4组学生进行一次性平衡膳食知识及行为的健康教育,分析评价干预1个月后各组学生膳食行为的变化,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学生膳食行为的因素.结果 健康教育前,不同健教组间学生的年龄、性别、民族、慢性病知识得分、膳食行为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教育后,宣传画、讲座、微信、雨课堂组学生膳食知识得分均较对照组提高,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86,P<0.05);健康教育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各健教组膳食行为均有正向提高.多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微信健康教育、雨课堂健康教育、膳食知识水平是影响膳食行为的因素,未发现与亲属患慢性病、是否住校、BMI、家庭居住地、性别、民族、慢性病知识水平有关.结论 一次性慢性病防控膳食健康教育对卫校学生近期的膳食行为有正向提高作用,自媒体的微信、雨课堂优于传统的宣传画、讲座.年龄增长、接受健康教育、膳食知识水平提高对学生合理膳食行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参照《COPD自我管理知识手册》进行自我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及运动耐力等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6分钟步行试验(6 MWT)和Borg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和6 MWD均高于对照组,Borg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D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自我管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和呼吸困难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保定市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政策以及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保定市2个辖区6个大型商贸城541名外来经商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传染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为9.10%,低于全国水平17.53%,其中男性(9.90%)略高于女性(8.50%);35~44岁年龄组最高,为10.90%,55岁以上的年龄组无人具备传染病防治素养;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传染病防治素养基本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增加。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传染病防治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保定市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传染病防治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应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持续性健康教育在乳腺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接收乳腺疾病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持续性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乳腺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日常保健意识、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生活理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乳腺疾病手术患者可提升患者疾病预防保健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后续艾滋病防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1月—6月在山东省烟台市、威海市、滨州市3个地区进行匿名调查,收集有效问卷1126份,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影响MSM接受预防艾滋病服务及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后预防用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明霞  吉华萍 《职业与健康》2013,(24):3336-3338
目的了解江苏省儿童家长免疫规划的知、信、行现状,评价对儿童家长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名2012年1季度出生的儿童家长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系统免疫规划健康教育,对对照组按照开展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前,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的知晓率为34.7%-86.7%,免疫规划服务满意度为62%~76.6%;干预后,干预组的知晓率上升到93.3%-100%,满意度上升到75.3%-96.7%。麻风及时接种率、水痘接种率、HIB接种率:干预组分别为90.7%、96%、98%,对照组分别为78.1%、79.3%、70.0%。结论该辖区内儿童家长对免疫规划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免疫规划的态度和行为情况普遍较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有利于改善儿童家长的免疫规划的知、信、行情况,能够提高家长对免疫规划服务的满意度和儿童一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以及二类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