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舌象特点,探讨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确诊的1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并按不同年龄及病程分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0岁者以舌淡红、苔薄白为主,年龄为21~60岁者以舌淡红、苔黄腻为主,年龄>60岁者以舌淡红或淡白、苔薄白为主;病程≤1年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病程在1~10年者以淡红舌或红舌、白腻苔或黄腻苔为主,病程>10年者以淡红舌、薄白苔为主。结论: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机为脾、肝、肾三脏亏虚为主,常兼夹湿热、痰浊或瘀血等实邪。  相似文献   

2.
产后发热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们辨治了16例,疗效较好。介绍于后。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3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38岁。体温最低者38.2℃,最高者39.9℃。二辨证分型论治 (1) 外感风寒发热:症见怕冷发热,头身肢节痛,无汗或伴咳嗽,苔薄白,脉浮。治  相似文献   

3.
季×,男,72岁。1987年11月25日入院。发热恶寒四天,面色红赤,头痛无汗,骨节酸楚,鼻塞咳嗽,恶心欲吐,身无斑疹,舌边尖红,苔薄黄燥,脉浮滑数。查:体温  相似文献   

4.
湿温两则     
病例1:谭××,女,13岁,学生,1963年9月24日就诊。住院号:55804 主症:发热微恶寒已两天。现病史:发热(体温39.9℃),午后热盛,微恶风,无汗,鼻塞,口苦;渴喜热饮量少,头昏重痛,身重,胸闷,嗜卧,目不欲睁,不饥,食入即吐,大便软,溺赤。面潮红,唇燥,舌边尖红,苔薄白中心微黄,脉濡数。证属湿温,暑湿内伏并兼新感。治以辛凉疏表,兼透伏邪。银翘散合三仁汤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舌象特征并探讨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用数码相机摄取甲型H1N1流感患者不同阶段的的舌象,并统计分析舌质、舌苔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关系。结果轻症甲流患者吾象以舌边尖红为多(7,58.3%),其次是暗红舌(3,25.0%);舌苔薄白为主(4,333%),其次是白腻替(3,250%):舌体胖大(2,16.7%),舌边有齿痕者(3,25.0%)。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9,47.3%),其次是舌边尖红(5,26.3%);舌苔黄厚腻为主(10,52.6%),其次是白腻苔(3,15.7%)和淡黄苔(3,15.7%);舌体胖大(7,36.8%),舌边有齿痕者(8,42.1%)。危重症甲流患者以暗红舌为多(10,47.6%),其次是红舌(5,23.8%);舌苔黄厚腻为主(9,42.8%),其次是白厚腻苔(6,28.6%);舌体胖大(9,42.8%),舌边有齿痕者(7,33.3%)。病情属轻症患者中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为多:重症、危莺症患者以舌质暗红、舌苔黄厚腻为多;同时重症、危重症患者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者较多,与轻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舌象是对甲流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的客观证据之。  相似文献   

6.
妇产科手术指妇科手术,产科中的剖腹产手术等手术。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为妇产科术后并非常见的而且较棘手的症状。我科曾被邀请会诊对妇产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病人进行共32例。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2例均为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5岁;其中妇科术后9例,产科术后23例;最长病程2周,最短病程1周;最高体温38.7℃,最低体温37.4℃。气虚发热18例,血瘀发热4例,湿阻发热10例。共同症状:手术后发热,通常为下午发热,部分伤口愈合较慢但无伤口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多正常。气虚发热:并有乏力,纳少,产妇可有乳汁少,恶露较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血瘀发热:并有午后热甚,腹痛,产妇恶露为咖啡色样,舌黯红、苔薄白,脉细涩。湿阻发热:其体温多于37.5℃~38℃左右,缠绵不绝,纳呆,恶心,腹胀,大便不爽,形体较胖,产妇可有乳汁不通,舌淡红、苔白腻或厚,脉濡。治疗方法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主要药物:白术12g,茯苓10g,黄芪、党参各15g,当归、升麻各9g等。血瘀发热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主要药物:当归、生地各10g,川芎、桃仁各9g,红花6g,黄芪...  相似文献   

7.
妇产科手术指妇科手术,产科中的剖腹产手术等手术。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为妇产科术后并非常见的而且较棘手的症状。我科曾被邀请会诊对妇产科手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病人进行共32例。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2例均为本院妇产科住院患者,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5岁;其中妇科术后9例,产科术后23例;最长病程2周,最短病程1周;最高体温38.7℃,最低体温37.4℃。气虚发热18例,血瘀发热4例,湿阻发热10例。共同症状:手术后发热,通常为下午发热,部分伤口愈合较慢但无伤口感染,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改善,血常规检查多正常。气虚发热:并有乏力,纳少,产妇可有乳汁少,恶露较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血瘀发热:并有午后热甚,腹痛,产妇恶露为咖啡色样,舌黯红、苔薄白,脉细涩。湿阻发热:其体温多于37.5℃~38℃左右,缠绵不绝,纳呆,恶心,腹胀,大便不爽,形体较胖,产妇可有乳汁不通,舌淡红、苔白腻或厚,脉濡。治疗方法气虚发热以补中益气汤为基础方,主要药物:白术12g,茯苓10g,黄芪、党参各15g,当归、升麻各9g等。血瘀发热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主要药物:当归、生地各10g,川芎、桃仁各9g,红花6g,黄芪...  相似文献   

8.
1989年2月至1991年8月,我们用自拟“清透和解汤”治疗外感发热85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854例中,男467例,女387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1岁;体温最低37.5℃,最高41℃;均由外感引起,以发热为主证,恶寒或不恶寒。右汗或无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或数;发热24小时以内者543例,24~48小时者187例,48小时以上者124例,对体温在38℃以上的614例查末梢血象,其中白细胞总数在6×  相似文献   

9.
流感治验2则     
<正>笔者现总结近期临证诊治2则流感发热有效病例,欲与广大同行交流共勉。1典型病例案例1:患儿,女,10岁。2009年10月22日下午5点左右发病,初见咽部不利,痒而不痛,喜嗽不咳,体温37.4℃,平素大便每日一行,今日未解,无便意,舌淡红,苔薄白稍腻,脉浮。  相似文献   

10.
自1985年~1990年,笔者运用疏风清热、解毒散结之中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10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儿童,年龄最大10岁,最小5岁;男58例,女42例;临床表现一侧或两侧腮肿,发热,恶风,无汗或少汗,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其中并发颌下腺炎者11例;并发睾丸炎者2例。 2 治疗方法基本方:金银花20~30g,连翘15g,荆芥6g,薄荷9g,牛蒡子9g,芦根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5g,夏枯草15g,柴胡10,黄芩10~15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厦门市鼓浪屿65岁以上老人127例舌诊所见加以分析,将有助于老年病的防治。本组127例,男性68例,女性59例,年龄65~84岁者120例,85~100岁7例,最大者为一例女性100岁。一、舌象所见 1、舌质:淡红者75例(其中26例伴有齿印);质红者32例(伴体胖或裂纹者各4例);红绛者7例;舌红有淤者2例;舌边有淤点者3例。 2.舌苔:薄白苔者52例(其中22例为薄白而  相似文献   

12.
病例:某,男,32岁。2005年12月10日来诊。大便后伴发恶寒发热1年余。自述每于大便后即感微恶风寒、头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9.6℃。无论用药与否,均于1h左右汗出而解。二便调,大便每日1次,无便秘,无口渴,查其舌淡红,苔薄白微干,脉缓。辨证:营卫失和。治则: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3.
<正> 肺病辨证五、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主症:咳嗽不爽,痰稠而黄,发热微恶风寒。次症:口渴,咽痛,身痛,汗出。舌脉:舌边尖红苔簿黄,脉浮数。【病机分析】本证为风热之邪侵及肺卫,  相似文献   

14.
感冒1号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丽荣  吴林鹏 《河北中医》2003,25(12):914-914
流行性感冒 (以下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医学称之为时行感冒。根据 2 0 0 1年流行性感冒的证候特点 ,将我院制剂室研制的感冒 1号合剂用于临床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治疗冬季流感 1 0 0例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 0例 ,男 48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83岁。全部病例均有发热、恶寒、头痛症状 ,其中体温 38.5℃以上 70例 ,周身酸楚 62例 ,咽痛 76例 ,咳嗽 90例 ,鼻塞流涕 5 6例。舌象 :红舌 68例 ,淡红舌 32例 ,黄苔 76例 ,白苔 1 8例 ,少苔、花剥苔 6例。脉象 :浮…  相似文献   

15.
甘××,女,62岁。1986年1月27日诊。常年便秘已有二载,3~5天方能解,便后有血,自感腹胀,渴不喜饮,心悸,每在下午与晓间发热,并且有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尺部更显。证属中  相似文献   

16.
舌象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对我县463位正常青少年学生进行舌象观察,现报告如下。观察对象选择本县中小学和县卫校的部分学生共463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271人。女192人。12~20岁389人:21~30岁56人:31~35岁18人。观察方法根据1983年9月青岛全国中医四诊研究学术会议拟定的统一名词和舌脉舌上分部的标准进行统一观察记录。对舌象pH值的观察应用上海试剂三厂出产的1—14广范pH试纸测定受试者的舌面pH值。观察结果舌质:淡红295例。淡白105例。红62例。暗红1例。其中舌质兼有瘀点者25例。舌苔:薄白158例、微黄113例,白苔175例、黄苔16例、剥苔1例、其中苔面腻者68  相似文献   

17.
<正> 例1:梁×,男,42岁,干部。于1992年4月9日,因高热6天入院。患者一周前因参加运动会后,出汗较多,内衣全部湿透,回家即洗冷水澡,第二天,感畏寒,发热,头身疼痛,体温39℃一40℃,口干,面红,身倦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略数。入院查体:T 39.6℃,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30例中,男18人,女12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呃逆兼面热心烦者14人,眩晕口渴者21人(喜热饮),胃脘灼热者12人;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疲气短、乏力嗜卧、便溏纳呆等脾虚见证;脉虚大者21人,虚数9人;舌淡者14人,舌淡尖红者9人,舌红者7人,苔薄白者17人,薄黄者8人,黄腻者5人。  相似文献   

19.
王恩厚 《河北中医》2003,25(5):351-351
1998-03~2002-06,笔者用自拟解毒冲剂治疗小儿水痘11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均为门诊患儿,男67例,女43例;年龄最小10个月,最大12岁,<6岁79例.全部病例均有水痘接触史.痘疹见于头面部及躯干部110例,同时见于四肢18例,见于手足心7例,见于眼结膜和口腔23例;发热88例,其中体温37.1~38℃ 78例,38~38.8℃ 10例;伴咳嗽25例,流涕7例,咽部充血5例,口腔溃疡6例;舌淡红苔薄白19例,苔白腻21例,舌红苔薄黄37例,苔黄腻24例,苔黄燥而厚9例.  相似文献   

20.
笔者于1983年~1985年春,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小儿病毒性上感高热62例,疗效较好。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62例中男37例,女25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6个月。全部病例均有发热或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咽部充血发红或见滤泡。体温38°~39℃者43例,39.1°~40℃者14例,40℃以上者5例。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多浮数或微洪。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少于正常者44例,增高者18例,中性核不高。肺部X线检查,13例肺纹理增强,49例正常。西医临床诊为病毒性上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