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尹丽 《中国校医》2020,34(5):343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新生儿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止泻时间为(5.53±0.64)d,住院时间为(8.43±1.75)d,均短于对照组的(6.78±0.71)d,(10.35±1.67)d,(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CD4+比率,CD4+/CD8+、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n G,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比率、免疫球蛋白A(Immune globulin A,IgA)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继发腹泻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缩短其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症状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45±1.42)d、(6.21±1.33)d、(6.85±1.23)d、(8.15±1.32)d、(7.55±1.68)d,短于对照组的(11.65±1.67)d、(9.36±1.35)d、(10.55±1.11)d、(12.36±1.18)d、(11.45±1.5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0%)较对照组(76.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1,P<0.05);治疗后对2组患儿随访5个月,观察组患儿复发率(4.0%)低于对照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和小剂量的红霉素联合应用可以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康复时间,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静脉补液,对症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结果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总疗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Z=2.594,P=0.010)。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佐治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施文洁 《中国校医》2020,34(5):364-366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对慢性咳嗽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咳嗽患儿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IgE、EOS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IgE、EOS水平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IgE、EOS水平[(292.16±100.81)μg/L、(0.25±0.11)×109/L]低于对照组[(422.80±150.94)μg/L、(0.64±0.34)×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儿IgE与EOS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腹泻患儿137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 =70)和对照组(n =67),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口服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97.1%和83.6%)、显效率(74.3%和59.7%)和症状改善时间[(6.9±2.0)d 和(5.4±1.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葡萄糖酸锌和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能提高疗效,可缩短腹泻的病程,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焦倩谦  刘斌 《中国校医》2021,35(10):789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接诊的64例SLE患者为试验组,按照SLE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L)将试验组分为非活动组和活动组,选择同时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6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比较每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与SLE患者疾病活动性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IgA、IgG、IgM水平为(3.23±0.74)g/L、(22.04±5.45)g/L、(2.51±0.67)g/L,高于非活动组的(2.80±0.80)g/L、(18.54±3.47)g/L、(1.30±0.44)g/L,高于对照组的(2.14±0.67)g/L、(11.59±4.18)g/L、(1.01±0.39)g/L,(P值均<0.05);活动性组C3、C4水平为(0.54±0.11)g/L、(0.10±0.03)g/L,低于非活动组的(0.89±0.14)g/L、(0.17±0.06)g/L,低于对照组的(1.12±0.32)g/L、(0.26±0.09)g/L,(P值均<0.05);IgG、IgM、IgA与SLE患者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L)评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补体C3、C4与SLE患者SLEDAL评分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SLE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补体水平降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静 《医疗装备》2021,(2):120-122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静海区医院收治的7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儿症状积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排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儿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蒙赖氨葡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和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康娟 《中国校医》2021,35(5):379-380
目的 探讨在重组人干扰素基础上联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儿给常规治疗+重组人干扰,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指标(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及腹泻消失时间)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7)、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L-6为(7.82±4.01)pg/mL、IL-7为(8.90±2.88)pg/mL、DAO为(0.81±0.39)mg/mL、D-乳酸为(2.08±1.02)m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3.17±4.28)pg/mL、(14.16±3.42)pg/mL、(1.69±0.51)mg/mL、(4.02±1.18)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四联双歧杆菌活菌联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可显著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改善肠道功能,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熊若男 《中国校医》2022,36(10):767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早期微量喂养治疗,观察组加用益生菌治疗,持续14 d。比较2组肠道菌群变化、血清学指标、治疗情况及生长发育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结果 出生14 d时,观察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定量分别为(7.94±1.23)CFU/g、(8.25±1.27)CFU/g,高于对照组的(7.05±1.19)CFU/g、(7.16±1.22)CFU/g(P<0.01);观察组尿素氮、血糖、总胆红素及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8.12±1.16)mmol/L、(4.89±0.76)mmol/L、(80.96±6.13)mmol/L、(61.25±5.37)mg/L,高于对照组的(6.89±1.12)mmol/L、(4.08±0.71)mmol/L、(75.42±5.87)mmol/L、(56.33±5.24)mg/L(P<0.01)。观察组胎便排完时间、足量全肠道内营养所需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12±0.79)d、(8.31±1.26)d、(7.12±1.05)d,短于对照组的(5.18±1.03)d、(10.12±1.67)d、(9.04±1.23)d(P<0.01);观察组纠正胎龄40周时体质量、身长分别为(2 586.96±134.58)g、(45.86±2.57)cm,高于对照组的(2 356.94±128.76)g、(44.12±2.46)cm(P<0.01)。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能加快早产儿肠道微生态建立,改善血清学指标,缩短足量全肠道内营养所需时间,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伴发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8例腹泻伴发热患儿(年龄2~8岁)为研究对象。患儿先按入院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布拉氏酵母菌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各114例。所有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布拉氏酵母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患儿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身高、干预前腹泻持续时间、体温及各腹泻原因的患儿例数数据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拉氏酵母菌组显效67例,有效2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4.2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显效82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5%。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布拉氏酵母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P<0.05)。布拉氏酵母菌组患儿发热缓解时间(2.47±0.48)d,腹痛缓解时间(4.66±1.26)d,腹泻缓解时间(3.63±0.63)d,呕吐缓解时...  相似文献   

11.
赵新云  程永立 《中国校医》2020,34(4):280-281,314
目的研究布拉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以某医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45)、观察组(n=45)。对照组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对患儿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小剂量红霉素的基础上联合布拉酵母治疗。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嗳气、腹胀及疼痛评分[(7.68±1.78)分、(6.42±0.92)分、(8.21±1.25)分、(8.34±1.33)分、(7.24±1.63)分]均低于对照组[(10.34±1.09)分、(9.42±1.18)分、(12.71±1.43)分、(13.70±1.36)分、(15.39±1.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为(281.16±45.81)ng/L、胃泌素为(182.65±16.81)ng/L,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联合小剂量红霉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治愈率显著,与其提高患儿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9例、观察组(加用α-2b干扰素组)39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7.18%,发热、腹泻及脱水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58±0.27)d、(2.55±0.49)d、(1.72±0.45)d,均短于对照组的(2.37±0.30)d、(3.98±0.52)d、(2.95±0.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13%.结论 α-2b干扰素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及时地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重症监护室(ICU)禁食危重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80例禁食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持续支持7 d。对比两组营养状态、恢复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分别为(39.41±1.55)g/L、(1.49±0.24)g/L、(261.12±18.72)mg/L,高于对照组的(37.31±1.32)g/L、(1.89±0.37)g/L、(234.74±21.5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24、7.224、5.855,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APACHEⅡ评分(6.10±0.47)分,低于对照组的(7.12±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2,P<0.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9±1.90)d、(8.12±1.64)d,短于对照组的(8.71±1.88)d、(9.89±1.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0、4.625,均P<0.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用于ICU禁食危重患者中效果良好,利于改善营养状态及APACHEⅡ评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下的健康信念教育在哮喘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哮喘患儿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予以对照组常规门诊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予以观察组微信平台下的健康信念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患儿哮喘控制、肺功能与父母疾病管理能力,并记录急性发作与再住院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Z=2.641,P=0.008)。两组干预前F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PEF(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及父母疾病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FVC为(3.90±1.13)L、PEF为(162.16±29.10)L/min、FEV1(2.94±0.97)L,父母疾病管理能力为(41.52±5.19)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2.77±0.98)L、(144.62±26.05)L/min、(1.52±0.74)L、(34.56±4.27)分,(t=5.124、3.046、7.894、7.024,P值均<0.001)。观察组患儿急性发作(1.20±0.39)次、再住院(0.87±0.21)次,少于对照组的(2.35±0.70)次、(1.14±0.53)次,(t=9.374、3.212,P值均<0.001)。结论 微信平台下的健康信念教育在哮喘儿童家庭教育中应用价值确切,能提高哮喘控制效果,减少急性发作与再住院,改善患儿肺功能,利于提高父母疾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谷正平 《现代保健》2014,(16):57-59
目的:观察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探究其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本科收治的70例确诊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病毒转阴率和平均病程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病毒转阴率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的平均病程(3.48±0.7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4±0.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葡萄糖酸锌结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比常规的方案更加有效,并且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临床疗效及对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治疗的IVIG无反应型KD患儿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IVIG再次冲击治疗;于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冠脉损伤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812,P<0.05);治疗前两组TNF-α、IL-6水平及冠脉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0.032,χ2=0.067,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为(9.80±3.73)ng/L、IL-6为(19.72±6.29)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97±4.21)ng/L、(32.85±7.48)ng/L,(t=5.397、9.781, P值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冠脉损伤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χ2=3.606,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值>0.05)。结论 IVIG无反应型KD患儿接受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利于减少冠脉损伤,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维生素AD胶囊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机体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呼吸道感染,观察组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维生素AD胶囊。比较两组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期间,干预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为(2.35±0.59)次,少于对照组患儿的(4.21±0.73)次;治疗前后,干预组外周血CD4+T与CD8+T细胞变化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干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以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变化值为(25.22±7.65)nmol/L,IgA变化值为(0.91±0.21)g/L,IgM变化值为(0.72±0.13)g/L,IgG变化值为(6.03±0.95)g/L。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IgA、IgM、IgG均呈正相关。观察组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AD胶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免疫功能的提高,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