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儿童维生素 A(vitamin A,VA)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3月在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0~14岁儿童292例为研究对象,完成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留取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结果①292例血清VA均值(1.09±0.29)μmol/L。②亚临床VAD(subclinical vitamin A de-ficiency,SVAD)检出率5.8%(17/292);可疑 SVAD(suspected SVAD,SSVAD)检出率为38.0%(107/292)。③多因素分析显示: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OR=13.76,95%CI 6.48~29.24)、摄入 VA不足(OR=15.77,95%CI 7.26~34.27)和反复呼吸道感染(OR=8.46,95%CI 3.56~20.14)是 SVAD和 SSVAD的高危因素。结论低水平 VA仍然是北京城区儿童的重要营养问题。家长缺乏 VA相关知识、儿童摄入 VA不足和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A(VA)是维持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之一,妇女和儿童是最容易受VAD影响的人群,VAD与孕妇和胎儿健康及儿童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功能都有很重要的联系~([1]).上世纪40年代起,大量动物实验(大鼠、猪)证明,由于维生素A缺乏导致的先天畸形并且最终被描述为维生素A缺乏综合征.据统计这些畸形种类包括眼部(75%)、泌尿生殖器(42%)、肾脏(38%)、膈肌(31%)、肺脏(4%)、主动脉弓(9%)以及心脏(4%)等.这些畸形均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得以预防,从而首次提出了是营养因素而非遗传因素导致了这些畸形~([2]).有研究~([3])表明,母亲血清VA水平是影响新生儿VA含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母亲VA营养状况提高新生儿VA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内维生素A水平缺乏通过RARα通路抑制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细胞增殖进而影响脑组织功能恢复。方法:将7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ON组)、VA正常(VAN组)及VA缺乏组(VAD组),HIBD建模按经典Rice法。Morris水迷宫评估空间记忆力,EDU细胞增殖检测VAN、VAD组HIBD后细胞增殖,更深入剖析皮质组织RA受体、神经标志物的基因水平。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提示HIBD后恢复晚期VAN组空间记忆力明显强于VAD组(P0.05);EDU结果显示,VAN组新生细胞增殖明显强于VAD组(P0.05);RARα是各RA受体表达的优势受体。VAN组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GFAP)及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基因水平明显高于VAD组(P0.05)。结论:VA缺乏抑制HIBD后脑组织功能恢复,推测是VA信号下调GDNF从而抑制NSE、Nestin及GFAP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增殖及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铜川地区1400例0~6岁儿童维生素A、E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健康体检的1400例0~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维生素A、E水平。分析不同年龄儿童的维生素A、E缺乏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儿童的维生素A、E水平。结果铜川地区1400例0~6岁儿童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29±0.08)mg/L,总体缺乏率为49.86%;0~6岁儿童维生素E平均水平为(9.87±2.85)mg/L,总体缺乏率为1.29%。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浆维生素A、E水平差异显著(P<0.05)。>1~3岁男童的血浆维生素E水平低于>1~3岁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维生素E营养状况尚可,临床医生应加强0~6岁儿童维生素A的定期检测与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北京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A,D 和E 水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性别、年龄和季节对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 年12 月~ 2021 年11 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就诊的2 043 例60 岁以上老人的血浆维生素A,D 和E 水平, 按照性别、年龄和季节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2 043 例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A,D 和E水平分别为438.20(328.40, 563.00)ng/ml,13.70(9.70, 19.55) ng/ml 和8 311.40(6 430.50, 10 602.70) ng/ml,缺乏/ 不足率分别为19.43%,92.61% 和10.13%。不同性别的维生素A 和E 水平及缺乏/ 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1.37,-0.27;χ2=0.49,4.33, 均P > 0.05),女性维生素D水平低于男性,缺乏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72,χ2=4.38, 均P < 0.05)。不同年龄组间的维生素A,D 水平及维生素A,D,E 的缺乏/ 不足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40.82,18.21;χ2= 35.20, 20.08, 23.39, 均P < 0.05),70 岁以上老人维生素A 和D 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缺乏/ 不足率明显升高。不同季节的维生素A,D 和E 水平及缺乏/ 不足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75.50 ~ 225.87,χ2=21.41 ~ 70.94,均P < 0.05)。秋季维生素A 水平最低,缺乏率最高。春季维生素E 水平最低,冬季缺乏率最高。冬季维生素D 水平最低,缺乏率最高。结论 北京地区老年人群血浆维生素A,D 和E 的缺乏/ 不足较普遍,尤其是维生素D,并且维生素水平与性别、年龄和季节有关。提倡老年人合理补充维生素,以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A(VA)是维持机体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VAD)是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之一,妇女和儿童是最容易受VAD影响的人群,VAD与孕妇和胎儿健康及儿童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功能都有很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市昌平地区不同妊娠期、不同年龄段孕妇血清维生素A(VA)的营养状态,为妊娠期合理补充维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产科规律产检的孕妇1 840人,分别在其妊娠早、中、晚期三个时间段采集血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中VA水平。结果孕妇血清VA水平在妊娠晚期下降明显,低于妊娠早期和中期(F=711.916,P0.001),VA缺乏及边缘型缺乏率由妊娠早期的3.86%、妊娠中期的2.39%,增至妊娠晚期的18.48%。在妊娠早期,≤30岁孕妇血清VA水平低于30岁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0,P0.001)。≤30岁孕妇在妊娠早期发生VA缺乏及边缘型缺乏的比例(4.79%)高于30岁孕妇(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3,P=0.046)。结论北京市昌平地区的孕妇在妊娠期间VA水平异常主要表现为以边缘型缺乏为主,而妊娠晚期VA缺乏及边缘型缺乏率增加需加强重视,对缺乏状况予以及时纠正;妊娠早期要加强对≤30岁孕妇血清VA营养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苟鹏  王瑜 《华西医学》2005,20(1):118-119
维生素A (VA)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 ,与机体免疫状况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儿童临床VA缺乏虽已少见 ,但亚临床VA缺乏 (PVAD)尚存 ,其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日趋受到重视。在呼吸道感染、腹泻患儿PVAD时 ,其反复患病率高、病情重、病程长。采用VA辅助治疗 ,效果满意。提示 :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性腹泻患儿VA水平低于健康儿童 ,处于PVAD状态。  相似文献   

9.
黄方  刘永华  钱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307-4309
老年人中钴胺素(维生素B12)缺乏随年龄而增加,60~65岁的患病率为24%、65~74岁为26%、85岁以上可达54%[1]。发达国家社区老人患病率为12%,而住院者则达30%~40%[2]。钴胺素缺乏因症状不典型而易误、漏诊。及时诊治可阻止病情进展或逆转病情。本文对老年人钴胺素缺乏与神经退行性病变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钴胺素的吸收与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清维生素A(VA)水平与母婴血红蛋白(HGB)水平及胎儿V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我院分娩的591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VA浓度将其分为VA正常组(n=452)和VA缺乏组(n=139)。检测两组的空腹静脉血血常规及VA浓度,待分娩时检测脐带血HGB及VA浓度。比较两组孕妇及脐带血红细胞参数、脐带血VA浓度;分析母婴VA浓度与HGB的相关性。结果VA缺乏组孕妇HGB、脐带血HGB以及VA水平均低于VA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晚期孕妇VA与孕妇HGB、脐带血HGB及脐带血V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妊娠晚期VA水平与母婴HGB水平及脐带血VA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适当提升母体VA水平,以提高母婴HGB及脐带血VA浓度。  相似文献   

11.
李玉慧  刘新凤 《疾病监测》1996,11(4):125-127
我们于1992-1994年对甘肃省部分地区、城乡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进行了血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HBV感染率为52.30%,HBsAg用性率为7.50% 抗-HBC阳性率为44.80%,抗-HBs阳性率为36.65%。HBV感染各地分布不均,城乡差异显著,并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双亲携带HBsAg状况与子女HBsAg用性率密切相关。HBsAg阳性者分布呈明显家庭集聚性,186例HBsAg阳性者中HBsAg阳性69人。HBsAg和抗-HBs,同时用性有12例。  相似文献   

12.
玉溪市1~7岁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免后抗体保护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1~7岁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免后血清抗体水平状况。方法抽选1972名1岁、4岁、7岁3个年龄组儿童,采用ELISA法进行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63%、97.87%、99.7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87.99、1:503.54、1:838.03;抗体阳性率和GMT在1岁、4岁、7岁组均为Ⅲ型高于Ⅱ型,Ⅰ型最低,三型抗体全阳性者占89.96%,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相对以山区为高。结论玉溪市计划免疫冷链系统运转良好,OPV接种质量得到保证,目标人群有较高的脊灰免疫抗体水平,形成了抵御脊灰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池州市农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池州市三县共9个乡镇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区域,对0~4岁儿童及其死亡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1.10‰,18.33‰和12.82‰。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意外死亡。死亡多发在第一季度,死前诊治单位大多数集中在患儿所在村(39.25%),在家死亡达57.94%。结论做好孕期和新生儿期保健,控制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减少婴儿尤其新生儿死亡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温州市碘缺乏病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邵永强  张孝和  陈祎 《疾病监测》2005,20(11):612-614
目的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性目标后,了解和掌握温州市碘缺乏病流行情况,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为完善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7个县(市、区),每个县抽取东西南北中5个乡(镇),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抽取8~10岁3个班学生,每班抽取12份尿样,男女各半;各县至少抽取9个乡36个村288户居民食用盐。结果温州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4.95%,尿碘中位数为206.17滋g/L,≥100滋g/L的占86.76%,碘盐覆盖率为84.7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0.34%。结论温州市碘缺乏病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已符合消除标准,但碘盐指标偏低,仍应加大碘缺乏病危害宣传力度,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坚持长期食用合格碘盐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95~2001年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了解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疾病监测系统1995~2 0 0 1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 - 9的E编码进行伤害死因分类统计,计算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1995~2 0 0 1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30 .30 /10万,占儿童死亡的2 7.2 5 % ,为0~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其中伤害占婴儿的死亡的9.11% ,为婴儿的第3位死因。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35 .4 0 /10万)高于城市(7.6 3/10万) ,男性儿童(36 .0 1/10万)高于女性儿童(2 4 .14 /10万) ,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呈下降趋势(χ2 =316 .70 ,P <0 .0 5 )。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的第一位死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7.48% ,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的主要死亡死因,占该年龄段儿童伤害死亡的59.61%。儿童伤害YPLL标化率为16 3.72‰。结论 伤害已成为浙江省0~14岁儿童首位死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交通事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颖 《疾病监测》2006,21(6):288-291
目的通过随访病例,分析山东省菏泽市AIDS病毒(HIV)感染者/AIDS(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频率与CD4+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观测CD4细胞计数对机会性感染的预示作用。方法跟踪HIV/AIDS患者的随访以及CD4+检测结果,对山东省菏泽市的HIV/AIDS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在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μl的117例HIV/AIDS患者中,有99例发生了多种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84.6%,CD4+细胞计数大于300个/μl的38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发生比例为15.8%,CD4+小于100个/μl其机会性感染率发生比例为100%。结论不同水平的CD4+细胞计数,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几率不同,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CD4+细胞计数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越大,因而将CD4+细胞计数作为机会性感染预防的参照指标是合理的,定期监测CD4+并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及早预防机会性感染对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潍坊市外来定居妇女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来该市定居妇女进行普查,同时采集血清标本用ELISA及Westernbolt法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与本地同时期重点人群抗-HIV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外来定居妇女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74%(45/6053),同期本地重点人群临床可疑、性病、结核、献血员等阳性率为0.01%(10/757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5.06,P<0.01)。对40例阳性外来妇女的现任丈夫检测,确认丈夫阳性11人,阳性率27.50%;检测2~15岁子女13人,阳性1人,阳性率7.69%。结论云南等省籍外来定居妇女是艾滋病传入潍坊市的重要传染源,应引起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检测,防止二代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福建省劳动力人口意外死亡的态势。方法选择标化死亡率和标化 PYLL 率指标对 1990~1994年福建省疾病监测点劳动力人口意外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 1994年福建省监测点劳动力人口标化意外死亡率为39.9/10万~68.8/10万,标化 PYLL 率为 11.5‰~29.6‰;意外死亡的“早死”现象较其他死因突出;平均标化 PYLL 率死因排位:自杀居首位(占27.8%)。淹死第二(占19.9%),交通事故第三(占14.5%);农村各类劳动力 PYLL 率均明显高于城市,潜在劳力的淹死、农村青年女性的自杀、男性的交通事故等因素已成为目前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意外死亡是福建省劳动力人口的主要死因,并以自杀、淹死、交通事故为主要危害死因,研究这些死因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已是目前公共卫生领域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树举 《疾病监测》2005,20(12):655-657
目的掌握黄骅市城乡居民的疾病构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生存质量。方法统计并分析黄骅市2002~2003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资料。结果211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5~70岁,在所有发病病例中,男女发病排首位的均为高血压,居前六位的分别是:高血压821例,占发病总数的38.87%;Ⅱ型糖尿病214例,占发病总数的10.13%;脑栓塞213例,占发病总数的10.09%;心绞痛160例,占发病总数的7.58%;脑血栓121例,占发病总数的5.73%;恶性肿瘤110例,占发病总数的5.21%。结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调整膳食结构对提高人群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