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甲强龙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百草枯(PQ)中毒患者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3~2009年收治的100例口服PQ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给予洗胃、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洗胃、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果 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提高了百草枯中毒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和肺纤维化发生率.结论 早期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可改善PQ中毒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对百草枯(PQ)中毒患者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诊治的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洗胃、血液灌流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再行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死亡率和肺纤维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肺部纤维化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洗胃、血液灌流等治疗基础上,再在早期实施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能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肺纤维化发生率和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口服PQ量(I-PQ)、入院时血清PQ水平(C-PQ)以及PQ中毒严重指数(SIPP)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PQ中毒24 h内入院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行血液灌流(HP)治疗、服毒至入院时间(T-lag)、I-PQ、入院时C-PQ及SIPP,按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42例)。结果 死亡组I-PQ、入院时C-PQ和SIPP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存活时间中位数为7(10) d,I-PQ、入院时C-PQ、SIPP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负相关(rs=-0.518、-0.824、-0.767,P<0.01)。I-PQ临界值为35.0 ml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8%,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12,0.978),P<0.001〕。入院时C-PQ临界值为6.3 mg/L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95%CI(0.992,1.000),P<0.001〕。SIPP临界值为22.0 h·mg·L-1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2,1.000),P<0.001〕。结论 入院时C-PQ与SIPP对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优于I-PQ,但在无法检测C-PQ时,I-PQ仍不失为一个评估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采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临床解毒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急性PQ中毒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给予血液灌流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VVH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种呼吸以及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急性PQ中毒患者给予CVVH的抢救治疗效果较好,可挽救患者的生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环磷酰胺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纤维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其中常规治疗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环磷酰胺15 mg/kg治疗36例(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4周后死亡率、死于肺纤维化的比例及肺纤维化、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周后死亡率、死于肺纤维化的比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纤维化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百草枯中毒可以提高中毒患者的生存率,而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大剂量ARB(缬沙坦320mg)和常规剂量ARB(缬沙坦160mg)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临床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Ⅲ-Ⅳ,EF40%),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ARB)和试验组(大剂量ARB),每组各5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以及临床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低血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ARB显著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所有原因的死亡率,其安全性良好,但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67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30万单位/次,3次/d)治疗,至少5 d;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根据随访数据绘制生存曲线,入组后28 d评估疗效,并统计有效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累计死亡率为33.33%(11/33)、35.29%(12/34)。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数生存时间分别为15.36、8.82个月,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试验组有效率63.64%(21/33)高于对照组38.24%(13/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和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2.42%(14/33)、52.94%(18/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结论:乌司他丁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症状,但不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罗金花  贺慈 《吉林医学》2022,(3):701-70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肝素治疗对凝血功能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46例,基于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3例采用大剂量肝素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获取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0.
米慧  郭景瑞  李爱红  王玲玲 《医学综述》2011,17(19):3012-3014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PQ中毒患者62例,以住院期间死亡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患者分别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与第14天检测HMGB1水平,另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各组之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与第14天血清HMGB1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存活组于中毒后第1天、第7天与第14天血清HMGB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MGB1作为重要的晚期炎性介质参与急性PQ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其水平有助于急性PQ中毒病程检测及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