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单纯应用罗哌卡因组(R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组(S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每组各35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术后1、2、8、12、24、48 h的安静和90°翻身活动时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比较,S组和D组均显著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时,均能显著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和镇静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王志  王晓军 《西南军医》2013,(6):606-608
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后,右美托咪定对术后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名年龄5-7岁患儿,ASAⅠ-Ⅱ级,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贫血,无右美托咪定过敏者,随机分入DR (2ug/kg右美托咪定和0.25%罗哌卡因)组和R(0.25%罗哌卡因)组,每组20人。观察FLACC小儿疼痛评分,以及镇痛药物使用人数、时间、用量。结果两组患儿FLACC术后24h疼痛评分有差异,术后4h有显著差异(P〈0.05),镇痛药物使用人数、开始使用时间、使用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骶管阻滞镇痛中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付建楠  齐艳芳  陈宇  刘晓梅 《武警医学》2020,31(11):983-98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联合静脉镇痛在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01至2020-04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啶SAPB联合静脉镇痛组(RD组)、罗哌卡因SAPB联合静脉镇痛组(R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C组),每组50例。手术结束后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穿刺,RD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啶0.5 μg/kg)20 ml,R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并对比三组术后2、 6、12、24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恶心、呕吐、瘙痒、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D组和R组术后2、6、12及24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组术后2、6、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三组术后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组和R组2、6、12 h的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D组术后2、6、12及24 h 的PCIA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R组(P<0.05)。RD组和R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复合0.5 μg/kg右美托咪啶SAPB联合静脉镇痛用于单孔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更完善,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罗哌卡因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FTS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在FTS理论指导下行LC,术后缝合戳口时给予0.50%罗哌卡因切口注射处理; FTS组在FTS理论指导下行 LC术[1],且在术后缝合戳口时,使用0.50%罗哌卡因+0.50 μg/kg右美托咪定行切口注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6、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A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睡中痛醒人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TS组术后6、8、12 h的 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2、4、24 h的V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FTS组睡中痛醒2例,对照组睡中痛醒7例,无法睡眠2例,两组数据差距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FTS 组均未出现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以及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至2021年10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拟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均于术前24 h及手术当日麻醉前30 min行骨折侧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对照组患者使用0.375%罗哌卡因30 mL,观察组患者使用0.375%罗哌卡因联合0.5 μg/kg右美托咪定和0.1mg/kg地塞米松共30 mL,术后两组患者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即刻(T0)、术前实施神经阻滞后12 h(T1)、入室时(T2)、术后12 h(T3)、24 h(T4)和48 h(T5)的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 VAS)及T3~T5时刻的运动VAS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的首次按压时间,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皮质醇(cortisol, Co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T2和T4时刻的静息VAS评分以及T3~T5时刻的运动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术后镇痛泵的首次使用时间推迟,镇痛药的使用剂量减少(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清IL-6、CRP、Cor、NE和E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可有效减轻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程度、延长镇痛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和应激反应,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郑艳会  邵丽娜 《武警医学》2018,29(3):270-273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81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5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前者入ICU后20 min内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入,后者在相同时间内应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不同时点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应用情况,根据目测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Ramsay镇静评分,采用精神错乱评估法(CAM-ICU)诊断谵妄,观察谵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ICU即刻、术后6 h、12 h,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用药量、SpO2和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6 h、12 h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术后8~12 h CRP值低于对照组,6 h及12 h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2 h内出现谵妄7例(10.14%),对照组20例(29.85%),盐酸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静脉持续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2 h内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盐酸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上肢尺桡骨骨折固定术中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01月至2023年01月80例老年上肢尺桡骨骨折分为对照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罗哌卡因)、研究组(4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比两组麻醉效果、镇痛持续时间、镇静评分(采用Ramsay评分评估)、呼吸循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运动奏效时间与感觉奏效时间均较短,运动维持时间与感觉维持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均较长(P<0.05);入室时两组Ramsay评分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30 min及术毕时Ramsay评分均较低(P<0.05);入室时与术毕时两组心率对比(P>0.05),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及手术开始30 min两组心率均入室时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因为右美可降心率)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毕时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血氧饱和度对比(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7年2月我院8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并要求术后镇痛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单纯使用舒芬太尼镇痛,B1、B2、B3组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每组20例.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价四组患者术后2h、4h、8h、12h、24 h、48 h的疼痛和镇静情况,记录各组拔管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自控镇痛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h四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B2、B3组术后4h、8h、12 h、24h、48 h的VAS评分低于A组(P<0.05),B2、B3组VAS评分低于B1组(P<0.05),B2和B3组之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四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3组在术后4h、8h、12 h、24h、48 h的OAA/S评分明显低于A、B1、B2组(P<0.05),B3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B1、B2组(P<0.05),B1、B2组之间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B1、B2、B3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低于A组(P<0.05),B 2、B3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1组(P<0.05),B2、B3组之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期间不良反应,B1、B2、B3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舒芬太尼联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增强镇痛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行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镇痛药物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照组为舒芬太尼。结果 观察组术后4、12与48 h疼痛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呼吸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骨关节术后镇痛与镇静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玉锦  张晓光  袁爽  王庚 《武警医学》2016,27(9):917-919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90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股神经阻滞组(F组)、坐骨神经阻滞组(S组)和静脉术后镇痛组(V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F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在股神经周围置入导管;S组术毕利用神经刺激器在坐骨神经周围置入导管用于术后镇痛,两组镇痛泵设置:0.2%罗哌卡因250 ml,背景剂量5 ml/h,单次追加剂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持续至术后48 h;V组术后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48 h。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高于4分即给予补救镇痛。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36、48 h的静息状态下VAS,术后24、48 h的用药量及患者自控按压次数,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情况,不良反应和凝血功能等。结果 F组、S组术后8、12、24、36 h静息状态VAS均明显低于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F组的用药剂量分别为(133.9±10.7)ml、(169.3±13.4)ml;S组的用药剂量为(124.6±11.6)ml、(155.7±12.9)ml,分别与V组的用药剂量(172.1±15.2)ml、(233.4±14.1)ml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S组术后24、48 h的按压次数分别与V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神经阻滞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优于股神经阻滞,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儿童上肢手术后采用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45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并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麻醉)、B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吗啡皮下注射麻醉)、C组(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麻醉).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价镇痛效果,以FLACC评分<4分的维持时间作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于术后1,2,4,6,8,12,24 h记录各组患儿镇痛情况、镇痛时间.并且随访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镇痛时间与术后各时相点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上,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且术后4,6,8,12,24 h不需镇痛治疗的例数明显增多(P<0.05).三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吗啡、罗哌卡因混合液臂丛阻滞用于儿童上肢手术后镇痛,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阻滞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至2023-01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并按照年龄相差1岁和性别相同原则进行1∶1的比例配对,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全麻组,每组61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血流动力学、脑血氧饱和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麻醉持续时间为(113.41±17.45) min,麻醉恢复室监测时间为(23.12±6.27) min,均短于全麻组[(127.94±18.42)min和(29.17±6.49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麻醉后20 min至手术结束时脑氧饱和度、麻醉后10 min起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疼痛VAS评分(2.50±0.41)低于全麻组(3.16±0.71,P<0.05)。与全麻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使用升压药比例更低(6.56%vs. 49.18%),发生低氧血症(11.48%vs.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例需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各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5%罗哌卡因30 ml.A组不加地佐辛;B组局麻药中加入地佐辛10 mg.记录各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麻醉后4、6、8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12.03 ±3.07) h vs(9.28±2.16)h,P<0.05).麻醉后8h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3.97 ±1.42)vs (6.38 ±2.32),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显著延长麻醉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下肢手术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硬腰联合麻醉下下肢手术病人100例,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A组:250 mg罗哌卡因;B组:250 mg罗哌卡因+50μg舒芬太尼;C组: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D组:250 mg罗哌卡因+100μg舒芬太尼。每组均加入托烷司琼4 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记录4组患者术后8、24、36、48 h各时相点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观察并发症(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术后8、24、36、48 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和D组(P<0.01),但其中A组VAS评分又显著高于B组(P<0.05);D组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B组、C组。而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每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腔较好术后的镇痛且不良反应较少的混合液为:250 mg罗哌卡因+75μg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不同手术术后镇痛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9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65岁以下的择期手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其中包括30例胃癌根治术( A组),30例宫颈癌根治术( B组),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 C组);三组均用右美托咪定2μg/kg+舒芬太尼0.15μg/kg+托烷司琼6 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静脉镇痛泵首剂均为4 mL,背景输注速度2 mL/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6、12、24和48 h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患者夜间睡眠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A组和B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4分,C组各时间点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术后6 h VAS评分>4分,其他时间点VAS评分<4分;C组夜间睡眠质量及镇静满意度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为镇静满意;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寒颤、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低。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后镇痛方式,其腹部镇痛效果优于肢体关节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患者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行开胸手术40例患者资料,按照术后镇痛用药不同进行分组:选择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镇痛的20例资料为观察一组,单纯选择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的20例资料为观察二组。结果:观察一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分为优秀者16例,良好者4例,观察二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分为优秀者12例,良好者8例,两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患者镇痛中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监测麻醉(MA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8月解放军307医院骨科收治的因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与B组(羟考酮+右美托咪定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镇静,A组给予舒芬太尼0.08μg/kg镇痛,B组给予羟考酮0.08 mg/kg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右美托咪定总用量、苏醒时间。记录静注右美托咪定(T_0)、改为俯卧位(T_1)、手术开始(T_2)、穿刺椎体(T_3)、术中任意3次均值(T_4)、苏醒(T_5)6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_2)、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的HR、SBP、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_2、T_3时点VAS评分低于A组,术中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A组,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少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椎体成形术MAC麻醉安全可行,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南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老年患者(设为研究组)与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复合全身麻醉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1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的病历资料,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右美托咪定使用量及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麻醉诱导后5 min(T2)、麻醉诱导后30 min(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2、4、8、12、24、48 h的疼痛程度。结果(1)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输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研究组患者右美托咪定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9.612,P=0.000)。(2)T1、T2、T3、T4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对照组患者HR及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F=12.560、4.643,P=0.000、0.001),且T1、T2、T3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R:t=2.130、2.089、2.091,P=0.036、0.039、0.039;MAP:t=2.043、2.676、2.323,P=0.044、0.009、0.022),而T4时研究组患者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09、1.993,P=0.011、0.049);T1、T2、T3、T4时,两组患者SpO_2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且各时间点两组患者SpO_2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术后2、4、8、12、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F=85.860、32.650,P均=0.000),且术后2、4、8、12 h研究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4.380、12.540、11.490、15.960,P均=0.000),而术后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可有效维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胸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胸外科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围手术期未使用右美托咪定)、D1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手术切皮即刻开始泵注)与D2组(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0.6 μg/kg,术后镇痛泵中加入右美托咪定2.4 μg/kg),每组40例。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至出室时间及术后至出院时间。记录入室时(T0)、插管后(T1)、右美托咪定泵注完即刻(T2)、术毕拔管前(T3)、出室时(T4)及术后24、48、72 h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术前和术后24、48、72 h的焦虑评分(SAS)、视觉模拟焦虑评分(VAS-a)、术后疼痛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毕至拔管时间、拔管至出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5月采取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的4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采取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的4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0 min、术毕时血流动力学及麻醉效果.结果 切皮时,两组HR、MAP较麻醉前降低,切皮后10 min,两组HR、MAP较切皮时降低,但术毕时两组HR、MAP较切皮后10 min升高,且观察组切皮时、切皮后10 min、术毕时HR、MAP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P<0.05);给药后,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肛门松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比卡因椎管内麻醉复合右美托咪定对于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同时麻醉效果较好,且不会延长运动阻滞时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