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根据甾体激素作用的现代模型(即二步模型)或近期提出的“胞核模型”,甾体激素可与靶细胞中的特异受体蛋白结合,并引起受体的活化,这种活化的受体然后结合到DNA和染色体蛋白的特异部位,并引起基因转录的加强。在此过程中,甾体激素与受体蛋白是怎样结合的、甾体激素如何使受体蛋白活化的、活化后的受体蛋白又如何与DNA相互作用的、在核水平上甾体本身是否也起作用等问题仍不十分清楚,本文根据  相似文献   

2.
神经甾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王建刚  路西明 《医学综述》2008,14(6):801-803
神经甾体是指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不需依赖内分泌腺体的甾体激素,包括孕烯醇酮、孕酮、别孕烯醇酮、脱氢表雄酮等,由胆固醇或其前体在相应酶的作用下在神经系统内合成。神经甾体通过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尤其是γ-氨基丁酸受体而发挥作用。神经甾体的研究对记忆、睡眠、惊厥、细胞兴奋性毒性等产生相应的作用,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受体功能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体功能与临床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是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的一个成员,这超家族除了所有的甾体激素的受体之外,还包括甲状腺激素受体,视黄酸受体以及一些配体尚未被发现的受体(通称为孤儿受体or...  相似文献   

4.
甾体类激素通常被认为必须依赖细胞内的核受体,通过基因效应机制来发挥作用,即激素通过与相应核受体的结合来实现对相关靶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经典的依赖核受体的基因效应作用机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甾体类激素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许多快速反应.近年来有许多证据表明,除了传统的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以外,甾体类激素还可以通过非基因效应机制起作用,尤其是一些快速的生物学效应.文章就迄今为止有关甾体类激素非基因效应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甾体类激素通常被认为必须依赖细胞内的核受体,通过基因效应机制来发挥作用,即激素通过与相应核受体的结合来实现对相关靶基因的转录调控,进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但是,这种经典的依赖核受体的基因效应作用机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甾体类激素在生物体内所产生的许多快速反应.近年来有许多证据表明,除了传统的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以外,甾体类激素还可以通过非基因效应机制起作用,尤其是一些快速的生物学效应.文章就迄今为止有关甾体类激素非基因效应信号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病及绝经后纤维化子宫组织中雌激素胞浆受体(ERc)、孕激素胞浆受体(PRc)及雄激素胞浆受体(ARc)含量。结果表明:子宫肌瘤组织中ERc、PRc及ARc水平均高于肌组织中含量;子宫肌腺组织中甾体激素受体含量与子宫内膜明显不同;绝经后纤维化子宫肌组织仍含相当高水平的ERc、PRc及ARc。文中对卵巢甾体激素的调节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性别因素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免疫和病毒复制影响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过程。性甾体激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清除病毒的免疫反应可能下调雄性激素和上调雌性激素。性甾体激素可能通过雄性激素受体介导调节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雌、孕激素受体在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肿瘤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的研究表明 ,卵巢所产生的甾体激素以及各种激素之间的平衡状况往往是生殖道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生殖道肿瘤本身也具有内分泌活性。生殖道肿瘤通过激素靶器官 ,对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亦产生影响。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激素为雌激素及孕激素 ,它们的细胞作用主要为诱导转录、合成调节及分化蛋白质 ,而这一作用首先有赖于雌激素、孕激素分别与其特异性的、高亲和力的、高分子量的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 (progestogenreceptor,PR)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有与周围功能不同的甲状腺及雌激素受体,它们与脑内多种生理功能有关。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220(thyroid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TRAP220)以配体依赖形式与甾体激素核受体形成复合物,是脑内甲状腺素和雌激素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环节。我们从基因和蛋白质水平研究了耐药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TRAP220的表达,探索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自从十五年前Jensen和他的同事通过细胞的分离和放射自显影在鼠子宫中首次发现雌激素受体,这个发现导致了甾体激素作用的现代模型。根据这个模型,雌激素通过与靶细胞胞液中的特异受体结合而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然后转位到核内,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这就是众所周知的“二步模型”。近几年来,某些资料表明,胞液中存在的受体大概是提取过程中的一种假象,未结合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甾体激素对脑内Glycine受体结合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脑突触质膜,排除胞液污染,用放射配体结合的方法,以[3H]甘氨酸为标记配体。结果测出甘氨酸受体结合的饱和曲线,Scatchard作图为一条直线,结合容量Bmax为每毫克蛋白(26±4)pmol,平衡解离常数Kd为(173±15)nmol.L-1,士的宁取代实验显示:脑干部甘氨酸受体为士的宁敏感型,其余脑部为士的宁不敏感型。甾体激素取代实验显示:孕酮对甘氨酸受体的结合有快速的抑制作用。结论孕激素对甘氨酸受体的结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立论依据】 多发性硬化病人的病灶处存在未成髓鞘的少突胶质细胞和大量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更多证据均表明OPC的分化障碍是导致慢性脱髓鞘病灶处再髓鞘化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研究对具有与甾体激素相同或近似母环结构的植物甾醇单体化合物库筛选,发现薯蓣皂苷元(Diosgenin)显著促进OPC的分化。但甾体激素是否对再髓鞘有直接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有待阐明。 【设计思路】 建立脱髓鞘模型,给予Diosgenin确定其对髓鞘再生是否具有直接作用及剂量关系。进一步给予雌激素受体(ER)阻断剂明确其在介导Diosgenin在髓鞘再生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 (1)制备脑片培养模型 体外培养的P10大鼠小脑脑片给予Lysolecithin(溶血卵磷脂)造成急性脱髓鞘模型,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分析比较再髓鞘化程度;(2)Diosgenin在髓鞘再生中的作用 小脑脑片的髓鞘再生阶段给予不同剂量的Diosgenin处理,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比较再髓鞘化程度。进一步给予MPP(ERα阻断剂),PHTPP(ERβ阻断剂)明确ER及其不同亚型在介导Diosgenin在髓鞘再生中的作用。 【材料】 P10大鼠 【可行性】 指导教师肖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致力于揭示甾体激素受体受体促进OPC分化和再髓鞘化的作用及内在机制。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具有开展各种分子生物学的设备和能力。本课题组成员已熟练掌握需要的实验技术,并取得理想的预实验结果。 【创新性】 (1)离体小脑脑片培养脱髓鞘模型对给药(Diosgenin)刺激的效应可以消除动物模型诸多干扰因素如机体代谢的影响,也能较好模拟病理急性脱髓鞘模式,弥补分子实验模型的局限性;(2)甾体激素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脱髓鞘病的主要药物,但甾体激素是否对OPC的分化和再髓鞘有直接作用尚有待阐明。研究调控再髓鞘化的分子机制将为脱髓鞘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3)实验设计巧妙,分组严谨,在确定了不同剂量的Diosgenin对髓鞘再生作用后,又能够从受体深入探讨具体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性激素受体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主要为促进性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等;性激素的这些作用均是通过性激素受体来介导的。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均为核受体超家族成员,1962年Toft首次证实了子宫组织中存在与雌二醇高亲和力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分子,即雌激素受体(ER);至20世纪80年代末,所有甾体激素受体cDNA均被成功克隆,有关性激素受体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以外周血白细胞为研究样本,对健康人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性激素受体进行了较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喉癌雄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30多年前Jensen等首次证明肿瘤中存在性激素受体以来,受体的研究和肿瘤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雄激素虽然发现最早,但其受体研究却落后于其它家族成员,到八十年代末,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的研究才由于其DNA的克隆成功而开始有了长足进步[1,2]。AR是甾体化合物,属甲状腺激素和视黄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该家族成员能以高专一性,高亲合力与激素应答元件结合调控基因转录。已知AR在睾丸癌,前列腺癌等男性肿瘤中起着重要作用。喉是性激素的靶器官,男性喉…  相似文献   

15.
植物雌激素及其在妇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并非真正的甾体激素,而是植物体内具有弱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极为相似,它既具有雌激素特性,又能根据内源性性激素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结合,表现出抗雌激素效应.据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特别对妇女绝经后因雌激素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血管疾病以及激素依赖性肿瘤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秦川  李金艳 《重庆医学》2006,35(12):1126-1128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是一个迄今约有150个成员的大家族,它包括甾体激素受体,非甾体激素受体以及大量的配体尚待鉴定功能不清的孤儿受体(orphan nuclear receptors)。近年研究发现几种孤儿核受体,包括肝脏X受体(liver X receotor,LXR)、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receptor,FXR)、肝受体同源物-1(liver receptor homology-1,LRH-1)、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smallheterodimer partner,SHP)及它们介导的信号途径在调节胆固醇及胆汁酸代谢平衡方面起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与胆汁酸代谢关系较明确的是FXR。现就FXR及其作用的靶基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良性肿瘤,育龄女性中的患病率为20%~40%,其中30~50岁的患者占患病总数的70%~80%,大约50%的肌瘤患者有症状。研究表明,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孕激素对它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该病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并且逐渐向微创和保留子宫的方向发展。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根治子宫肌瘤,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及缩小肌瘤,  相似文献   

18.
自Jenson创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分析以来,激素受体测定在阐明激素作用机理及病理变化等方面,为临床陆续提示新的见解即“激素依赖性肿瘤”与“受体病”等。甾体激素靶细胞胞浆受体的竞争性亲和剂是一类新型强力的抗雌激素药物。在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是女性重要的甾体激素,而女性生殖器官大部分为雌激素依赖性,而雌激素发挥生物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受体( ER α和ER β),故雌激素受体的功能异常与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阐明正常和疾病状态雌激素受体的功能差异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对雌激素受体与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子宫肌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1923年Allen和Doisy分离出雌激素,就考虑到激素特别是雌激素与妇科肿瘤的关系。雌激素对组织器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受体发挥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均属激素依赖性肿瘤,这些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型、分期、预后及激素药用后的疗效均与组织内的激素受体含量有关。但由于检测方法各异,受体阳性标准不一,故对结果有不同看法,本文就雌激素及其受体的生理功能、对机体免疫调节的影响及与妇科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1甾体激素受体1.1雌孕激素受体的生理雌激素受体(ER)是第一个被证实的甾体激素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